雉街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
《雉街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雉街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雉街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一章工程剖析
1.1工程内容及工程量
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建筑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临时工程四个部分。
修建取水池1个,8个减压池。
主要工程量:
土石方开挖24643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31.22m3、钢筋制安9.86吨、管道33468米。
工程总投资.80元,计划工期3个月。
1.2地理条件
兴发乡是赫章县边远山区、居住相对集中、文化相对发达、交通较为便利,境内河谷深切,地势起伏很大,山高谷深,水源多数在河岸边出露,导致境内大部分地方水源分布不均匀。
第二章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准备及临时工程
2.1施工平面布置
2.1.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2.1.1.1现场平面随着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布置和安排,阶段平面布置要与该时期的施工重点相适应。
2.1.1.2在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好施工机械设备、办公、道路、现场出入口、堆放场地等的优化合理布置。
2.1.1.3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半成品堆放应设在垂直运输机械覆盖的范围内,以减少发生二次搬运。
2.1.1.4施工现场内各种中小型机械的布置,要处于安全保护环境中,要避开高空物体打击的范围。
2.1.1.5临电电源、电线铺设要避开人员流量大的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被坠落物体打击的范围,电线尽量采用暗铺方式。
2.1.1.6本工程要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的力度,使工程现场始终处于整洁、卫生、有序合理的状态。
2.1.1.7设置便于运输车辆通行的现场道路并保证其可靠性。
2.1.2施工现场临时用水方案
2.1.2.1现场勘察: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临时供水线路在布置上力求完善,以满足工程施工阶段用水量。
2.1.2.2施工现场基本用水点布置如下:
现场施工每个水池施工点设置一个供水点,供搅拌、钢筋加工、木材加工厂等同时为满足消防要求,木材加工厂、仓库共设二个消火栓。
2.1.2.3管道布置和铺设
2.1.2.3.1为了不影响施工期间供水,应提前引管至供水点。
2.1.2.3.2工地排水沟,为防止暴雨季节其他地面水涌入现场,在水池附近设置排水沟。
2.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2.1.3.1本工程电源由自行协商的主降压变电站输出端至所有施工区和生活区的输电线路、配电所及其全部配电装置和功率补偿装置。
2.1.3.2本工程严格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自配电室引至各分配电箱内设漏电保护器,分配电箱至用电设备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
2.1.3.3所有供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和单相三线制,各配电箱和用电设备要有可靠的接地。
2.1.3.4工作零线,保护零线引自配电室接地装置,在配电室和线路末端做重复接地,要求接地电阻实测≤10Ω。
2.1.3.5现场所有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安装及线路敷设必须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
2.1.4施工现场临建设施布置
2.1.4.1现场办公室:
本工程施工人员较多,为便于施工管理,办公、生产、生活、宿舍用房主要利用附近民房,不足部分可在附近空地搭设竹架石棉瓦临时工棚以,办公点设项目经理部、会议室、各职能部门办公室。
2.1.4.2厕所:
在施工现场内设置厕所,每天按时进行清扫,保证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1.4.3材料仓库、辅助生产布置:
根据各施工区和工地情况,水泥、材料仓库与钢材等加工场地相结合,租用本标段中部附近民房和空地,使用时用汽车运输至工地。
混凝土拌和系统由1台JZ-350强制式拌和机形成拌和站,放置在施工现场附近的空地上。
2.1.4.5砂、石料堆放场地:
工程用砂石料计划在当地附近料场购买;购买的砂料用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并堆放在拌和机两边,堆料数量根据施工用量及场地实际情况而定。
2.1.4.6取土场、弃土、弃渣场:
按业主指定的位置取土或弃渣。
2.1.4.7施工临时道路
2.1.4.7.1对外交通:
按合同规定负责修建从指定的场外公共道路至施工地区的施工干线公路以及至各施工点的全部临时道路,并在合同实施期负责管理、维修和养护道路,以及为满足超大件和超重件运输而必须采取的临时加固和加扩措施。
第三章水池主体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说明
3.1测量放样
工程技术部测量室在与业主、勘测设计单位接桩后,对在施工范围之内的桩位(包括导线点、水准点等)进行必要的保护,并及时做好导线复测与导线点的加密,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等控制测量工作。
3.1.1桩位保护
对所交导线点、水准点进行现场栓桩。
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栓桩标记,并填写栓桩记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关桩位应砌筑保护,并立标牌注明。
3.1.2导线复测与导线点的加密
根据所交导线的等级按相应的精度要求,使用全站型光电测距仪,采用三联脚架法,在有利观测时间内进行观测,观测时各种数据参数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相应输入以做改正。
外业测完后,及时进行成果的整理,复测成果由技术部测量室作为原始技术资料存档。
复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业主、监理和勘测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复测后,根据施工现场测量的需要,对导线点进行加密,加密导线点应沿中线布设成等边直伸附合导线,附合在高级导线控制点上,并注意避开或减少不良影响。
布设时保证前后点间通视,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
3,布设时还应满足施工测量放样的需要。
3.1.3水准观测和水准点的加密
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
复测成果由技术测量室作为原始技术资料存档。
复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业主、监理和勘测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加密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布设在稳固的地点,两端复合联测到高级水准点上,外业观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密度要求进行,内业处理时剔除粗差,对观测值进行精密平差。
按水准路线往返测闭合差进行精密评定。
3.1.4施工放样点和成果移交
根据导线控制点和加密导线点,采用全站仪,根据设计图纸所给定的定线关系和各类参数,计算出各主要控制点的坐标,按极坐标法测设出各控制点,并使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较差在规定限差内,及时将各控制点、水准点的成果资料,连同现场点位,一并移交给施工测量班,以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路面各结构层进行位置和高程的测量复核,并填写《测量复核记录》,存档保存。
3.1.5定期复核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所有导线点、水准点、加密导线点和加密水准点定期进行复测,一般两个月一次。
所有测量资料,也需及时真实的进行填写,作为竣工资料编入竣工文件,并应归档保存。
3.2.1开挖工艺流程
3.2.2施工测量
3.2.2.1进场后根据监理单位提供的工区范围内导线点及水准点的基本数据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以保证施工放样、定位的准确性;开挖前,进行边线及高程放样。
3.2.2.2施工清理
对测量出的清理范围,用人工或机械清除该范围内的全部有碍物,范围外的清理按监理单位要求进行。
3.2.2.3土方开挖
场地清理完成后,采用1.0m3斗量挖机开挖,运输采用挖机转运。
3.2.2.4弃碴场
开挖料运至弃碴场后,分区堆放,并保持渣料堆体的边坡稳定,并有良好的自由排水措施。
3.2.3开挖阶段及顺序
工程的临时开挖边坡,应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的指示进行开挖。
土方明控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
岸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开挖后不能及时回填的,应保留保护层。
使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满足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
在每项开挖工程开始前,尽可能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的布量,规划好开挖区域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
在开挖边坡遇有地下水渗流时,在边坡修理工整和加固前,采取有效果的疏导和保护措施。
为防止修整后的开挖边坡遭受雨水冲刷,边坡的护面和加固工作在雨季前完成。
3.2.3.1土方开挖前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土方开挖前,应会同监理进行以下各项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3.2.3.1.1用于开挖工程工程量计量的原始地形测量剖面的复核检查。
3.2.3.1.2按施工图纸所示的工程建筑物开挖尺寸进行开挖剖面测量放样成果的检查,开挖剖面放样成果,应经监理复核签认后,作为工程量计量的依据。
3.2.3.1.3按施工图纸所示进行开挖区周围排水和防渗保护设施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3.2.3.2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测量校正开挖平面的尺寸和标高,以及按施工图纸的要求检查开挖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并将测量资料提交监理。
3.2.3.3土方明挖工程完成后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土方明挖完成后,应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各款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按施工图纸要求检查基础开挖面的平面尺寸,标高和建基面平整度:
取样检测基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基础面检查清理与砌体填筑前的基础清理作业是检验目的的性质不同的两次作业未经监理人同意,不得将两次作业合并为一次完成。
3.2.3.4永久边坡的检查和验收
永久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的复测检查;边坡永久性排水沟道的坡度和尺寸的复测检查。
3.2.3.5砌体填筑前基础面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对基础面进行检查清理后,应保证基础面无积水或流水,不使基础面土壤受扰动。
作为永久建筑物土基的基础开挖面,填筑前应清除表面的松软土层或按监理人的批的施工方法进行压实。
受积水侵蚀软化的土壤应予清除。
3.3砼工程
本工程的砼工程主要水池砼及其他砼工程,砼工程量638.5m3。
在砼工程施工前任何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前8小时(隐蔽工程12小时)必须通知监理对浇筑部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地基处理、已浇混凝土面的清理以及模板、钢筋、插筋预埋件、止水和观测仪器等设施的埋设和安装等、冷却系统、灌浆系统等,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任何部位混凝土浇筑前,应将该部位的混凝土的配料单提交监理审核,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3.3.1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清理
↓
绑扎钢筋
↓
安装模板
↓
检查
↓
浇筑混凝土
↓
混凝土养护
↓
拆模
↓
混凝土养护
3.3.1.1钢筋制安
钢筋在加工厂加工成型,自卸汽车运输,人工转运入仓。
钢筋安装时,将钢筋表面清理洁净,安装严格按设计施工图施工,绑扎及焊接严格按设计和规范执行。
3.3.1.2模板工程
3.3.1.2.1施工工艺流程
模板设计及批准--模板、脚手架准备--配模(涂脱模剂)--测量放线--模板及止水片或预埋件安装固定--模板缝处理--模板验收--拆模、清理。
3.3.1.2.2模板结构与加工
模板支立与加固定型钢模采用钢管支撑,用人工进行分块组装,内侧采用Φ12筋拉杆加固,外侧采用钢管斜撑加固,采用木板补缝。
干渠预制块模板角铁联接部位用螺杆加固,方便拼装及拆除,模板拆除,在混凝土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模。
拆模时严禁用大锤或撬棍硬砸硬撬。
在混凝土浇筑前涂刷脱模剂(包括预制平台底面),以便拆模。
3.3.1.3混凝土浇筑工程
3.3.1.3.1施工工艺流程
3.3.1.3.2主要施工方法
3.3.1.3.2.1浇筑准备及基本方法
在钢筋、模板、基面及预埋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基岩上的杂物、泥土及松动岩石均应清除;易风化的岩基及软基,在立模扎筋前应处理好地基临时保护层,在软基上进行操作时,力求避免或扰动原状土壤。
平面施工缝表面和基底混凝土在浇筑前采用人工凿毛,并采用高压水枪彻底清除表面,并排除仓内积水,清洗厚的基础岩面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然后在底层均铺一层与混凝土强度相适应水灰比的水泥砂浆,厚度2—3cm,保证混凝土与基岩结合良好。
预制混凝土必须清理预制平台,清洗预制模底面,底面涂刷脱模剂后,混凝土才能入仓。
二期回填混凝土采用小块木模板立模,模板加工成0.5—1.0m长,厚2.0—2.5cm,用Φ16mm螺栓固定,螺栓焊接在预埋插筋的根部,模板间隔安装,中间空洞作为临时进料口。
搭设脚手架浇筑,混凝土卸料层厚10—20cm,混凝土要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拆模后无“挂帘”、“错台”、“鼓肚”等缺陷。
3.3.1.3.2.2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在每个水池设置的拌和点拌和,开仓前,有试验员开出混凝土配料单,拌和站根据配料单生产混凝土,材料配比计量采用磅秤称量,在拌制过程中,试验员随时监督,以保证混凝土的拌制质量。
3.3.1.3.2.3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人工手推车及机械运输车运输。
3.3.1.3.2.4混凝土振捣
采用人工分层铺料,每层铺料厚度不超过0.3m,采用平铺浇筑法,并确保混凝土覆盖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振捣采用Φ50软轴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分层振捣时,振动头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
振捣器移动距离不超过其有效半径的1.5倍,顺序依次,方向一致,以保证上下层结合,避免漏振。
预制混凝土采用平板振捣机振捣。
3.3.1.3.2.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在浇筑完成后12—18小时以内进行,一般采取覆盖浇水法,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在干燥、炎热气候下,养护时间延长至28天以上。
3.3.2质量控制措施
3.3.2.1钢筋制安质量措施
钢筋的表面保持洁净无损伤,油漆污染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能使用。
钢筋使用前调直,使其无局部弯折。
钢筋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位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施工,横平竖直、间距均匀。
钢筋焊接头按设计图纸要求,焊接处的屈服强度应为钢筋屈服强度的1.5倍,接头采用电弧焊,钢筋交叉连接采用接触电焊,焊接长度:
单面焊搭接为10d,绑扎搭接为35d,钢筋焊接及绑扎工艺质量控制及允许误差严格遵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JD207-82执行。
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垫块,保证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3.3.2.2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3.3.2.2.1采用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合格模板:
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侧向压力和振捣力,防止产生位移,确保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准确,并有足够的密封性,以避免漏浆。
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变形、破损的模板禁止使用;
3.3.2.2.2按批准的模板设计方案准备、安装、固定模板,安装时用经纬精确放线,保证偏差小于允许值,各种连接件、支撑件、加固配件必须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
安装过程中,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
3.3.2.2.3模板固定牢固后,浇筑时还必须指派专人随时观察及检查,防止跑模;
3.3.2.2.4模板接缝处用腻子刮缝,防止“挂帘”;
3.3.2.2.5模板每次使用前应清洗干净,为防锈和拆模方便,钢模面板表面应涂刷矿物油类的防锈保护涂料,不得采用污染混凝土的油剂,不得影响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质量。
若检查发现在以浇的混凝土面沾染污迹,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清除。
模板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拆除,拆除时限:
不承重侧面模板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除,墩、墙和柱部位在其强度不低于30Mpa时,方可拆除。
在拆除时小心进行,禁止猛烈敲打及强扭,在边角处特别注意,防止损伤混凝土。
3.3.2.3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3.3.2.3.1混凝土运输连续、均衡、快速,防止运输中分离、漏浆、泌水现象;初凝的混凝土作废料处理;在气温较高时作好隔热遮阳工作。
3.3.2.3.2混凝土保证在旱地施工,仓面不得有流水,下雨天施工时仓面搭设遮雨蓬棚,并及时排除积水,不得用混凝土赶水。
3.3.2.3.3混凝土浇筑严格按规定的分缝尺寸及厚度备好料,检查好机具并有备用,在验仓合格后连续施工,防止冷缝或人为施工缝的发生。
3.3.2.3.4混凝土下料自由高度小于2m,防止骨料分离,混凝土振捣不得欠振、漏振及振捣过度,禁止用振捣器平仓。
3.3.2.3.5拌制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严格遵守现场试验室提供并经监理人派批准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配料单。
3.3.2.3.6采用固定拌和设备,设备生产率必须满足本工程高峰浇筑强度的要求,所有的称量、指示、记录及控制设备都应有防尘措施,设备称量应准确。
3.3.2.3.7混凝土的坍落度,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量采用小的坍落度。
3.3.2.3.8混凝土在浇完后12—18小时后,及时洒水养护,连续保持混凝土面湿润状态,时间不小于14天。
3.3.2.4混凝土温控措施
3.3.2.4.1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3.3.2.4.1.1加冷水拌和混凝土;
3.3.2.4.1.2运输混凝土工具有隔热遮阳措施,缩短混凝土暴晒时间;
3.3.2.4.1.3采用喷水雾等措施降低仓面的气温,并将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早晚和夜间施工;
3.3.2.4.1.4采用冷水预冷骨料。
3.3.2.4.2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
3.3.2.4.2.1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3.3.2.4.2.2在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和易性的前提下,改善混凝土骨料级配,加优质的掺合料和外加剂适当减少单位水泥用量;控制浇筑层最大高度和间歇时间;
3.3.2.4.2.3为利于浇筑块的散热,基础束部位浇筑层高控制为1—2m,上下层浇筑间歇时间为5—10天;
3.3.2.4.2.4在高温季节,有条件部位可采用表面流水冷却的方法进行散热,温度量测采用埋设在混凝土的电阻式温度计或电偶式测量混凝土温度和混凝土内部温度。
3.3.2.5质量检测方法
3.3.2.5.1原材料质量检测
3.3.2.5.1.1水泥检验:
每批水泥应有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并对每批水泥进行取样检测。
检测取样以200~400t同标号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200t时也作为一个取样单位。
检测项目:
水泥标号、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稠度、比重等试验。
水泥在运输过程中注意其品种和标号不得昆杂,还必需采取有效措施如搭盖蓬布置防止水泥受潮。
到货的水泥按不同品种、标号、出厂批号。
袋装或散装等,分别分类堆放。
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三个月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3.3.2.5.1.2细骨料(砂)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应在2.4~3.0范围内,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
砂的质量检验按批进行,在正常情况下,每批数量为200m3或300t,在砂质量比较稳定,用量又比较大时,定期进行检验,但每次试验所代表的数量不超过400m3或600t;在发现质量有变化时,应按其变化情况随时取样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
表面含水率、细度模数、含泥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物含量。
抽样次数:
表面含水率每班检测一次,细度模数、含泥量每批检测一次,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物含量根据材质有怀疑时或监理工程师有要求时检测。
3.3.2.5.1.3粗骨料(石)检测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12,对少筋或无筋结构,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含有活性骨料,黄锈等的粗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后才能使用。
粗集料采用坚硬卵石或碎石,粗集料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机械集中生产时,每批不超过400m3,人工分散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200m3。
检验项目:
表面含水率、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超逊径、含泥量、压碎值指标、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质含量。
抽样频率:
表面含水率每班抽检一次,颗粒级配、超逊径、含泥量、有机质含量每批抽检一次,其它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检测。
3.3.2.5.1.4水质检测
使用饮用水时可不经试验,在水源改变或对水质有怀疑时,采取砂浆强度试验法进行检测对比。
检测拌和用水所占物质不致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反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
3.3.2.5.1.5外加剂
选用的外加剂应有厂家的质量证明单,使用前做混凝土试配试验,检查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外加剂必须与水混合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每配置一次,抽样一次,检验外加剂溶液的浓度。
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别储存,在运输与储存中不得相互混装,以避免交叉污染。
3.3.2.5.2混凝土强度检测
浇筑混凝土时,每一浇筑仓位应取2组(3个试件为一组),标准养护28天。
3.3.2.5.3钢材检验
运至工地的每批钢筋都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出厂检验单,钢筋使用前进行抽样试验,每批钢筋(最多为60t)中取2组,各截取3节试件,分别做抗拉和冷弯试验。
3.4浆砌石
3.4.1材料要求
3.4.1.1石料质量
3.4.1.1.1块石采用石场开采的坚硬的毛石,其抗压强度不小于500kgcm2,石料应强韧、密实、坚固与耐久,质地致密,色泽均匀,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及结构缺陷,砌体表层的石料必须具有可砌筑平整面。
3.4.1.1.2石料不得含有妨碍砂浆的正常粘结或有损于外露面外观的污泥、油质或其它有害物质。
3.4.1.2砂浆和混凝土
3.4.1.2.1浆砌块石砂浆的强度等级符合设计标号,砂浆的强度等级系指标准立方体试验在温度20℃±3℃、相对温度不小于90%中养护28天,经抗压试验所得的极限抗压强度值,以Mpa表示。
3.4.1.2.2砂浆所用的水泥、砂及水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
砂浆中砂宜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3.4.1.2.3除非图纸上另有标明或监理指示,勾缝砂浆强度等级对于主体工程不低于M10,且均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3.4.1.3片石:
片石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
镶面石料应选择尺寸稍大并具有较平整表面,且应稍加粗凿。
在角隅处使用较大石料,大致粗凿方正。
3.4.1.4块石:
块石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行。
石料厚度200~300mm,石料宽度及长度应分别为石料厚度的1~1.5倍和1.5~3倍。
石料的尖锐边角应凿去。
所有垂直于外露面的镶面石的表面凹陷深度不得大于20mm。
角隅石或墩尖端的镶面石应根据需要修凿至所需形状。
3.4.2施工要求
3.4.2.1在砌筑前每一石块应用干净水洗净并使其彻饱和,垫层亦应干净并湿润。
所有石块均应座于新拌和砂浆垫层之上,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应填砂浆,石块固定就位。
垂直缝的满浆应先将已砌好的石块的侧面抹浆,然后用侧压砌置下一相邻石块;或石块就位后灌入砂浆。
当用小石子混凝土填垂直缝时,应用扁钢捣实。
3.5热熔管
3.5.1材料要求
3.5.1.1采用管道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既受压1.25MP的PE100管。
3.5.1.2进场管道必须附带产品合格证;每批次原材料进场时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方进行现场取样进行二次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3.5.2施工准备
3.5.2.1焊接前的准备检查清洁热板;聚四氟乙烯(PTEF)涂层损坏需更换。
其最大粗糙度为2.5μm。
3.5.2.2清洁油路接头后接通油路。
3.5.2.3检查电源、电压、接地后接通电路,空转排气。
3.5.2.4热板升温,红灯亮后预热10分钟,热板表面温度为210±10℃。
3.5.2.5安装与管材规格相符的卡具(卡具的要求:
卡具与管子的焊接部位不同心度小于2%)。
管子的不圆度<5%。
3.5.3管焊接操作
3.5.3.1打开机架,按工艺要求设置吸热时间和冷却时间。
3.5.3.2卡管(管件);调整同心度,必要时调整浮动悬挂装置或用辊杠支架将管垫平减小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