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25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doc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doc

广西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表

题目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

中文系(院)2013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

姓名田磊

指导老师朱月平

2014年11月9日

业论文

内容提要

摘要:

貂蝉在毛宗岗评本的《三国演义》中,是一位美丽、智慧、勇敢、知恩图报、深明大义的女性,以富有感染力的形象活跃在历代读者心中,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强烈的好奇心。

因《三国演义》是以历史为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故书中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有其历史原型,而貂蝉的形象在史书上却没有明确记载。

文中试图从史书中貂蝉形象的来源、小说中的貂蝉形象以及作者为何如此塑造貂蝉、貂蝉何去何从及貂蝉形象在日本的新发展等对几个方面对貂蝉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广西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结果

系(院)成人高等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成绩评定:

负责人签字:

系(院)盖章

年月日

三国演义之貂蝉人物形象分析

2013级

田磊

摘要:

貂蝉在毛宗岗评本的《三国演义》中,是一位美丽、智慧、勇敢、知恩图报、深明大义的女性,以富有感染力的形象活跃在历代读者心中,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强烈的好奇心。

因《三国演义》是以历史为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故书中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有其历史原型,而貂蝉的形象在史书上却没有明确记载。

文中试图从史书中貂蝉形象的来源、小说中的貂蝉形象以及作者为何如此塑造貂蝉、貂蝉何去何从及貂蝉形象在日本的新发展等对几个方面对貂蝉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三国演义》;貂蝉形象;分析

1.关于貂蝉形象来源的各种说法

据考证,貂蝉本是汉初兴起的一种武官的帽子。

《后汉书•舆服志》记载:

“附貂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1﹞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官名。

关于貂蝉其人正史中从无记载,只是若隐若现地出现过一个模糊的影子。

关于貂蝉形象的来源,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董卓的待婢。

此种说法出现在《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

书中记载:

“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但其中的侍婢是谁,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不过说是董卓侍婢,多少可以看出貂蝉这个人物形象的一点影子。

这些记载起码说明了戏曲演义中的“吕布戏貂蝉”和王允的连环计并非完全是凭空构造,而是有一些根据的,只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之间问题罢了。

二是秦宜禄之妻。

在《三国志•关羽传》注引的《蜀记》中说,关羽同曹操一起攻吕布于下邳时,战前关羽就曾多次向曹操提出想得到吕布手下秦宜禄之妻。

城破之后,曹操见关羽多次提起,就想此女子可能不凡,要亲自看一下,果如天仙美人。

曹操就据为己有了,为此关羽大为扫兴。

书中只说此女貌如天仙,有闭月羞花之貌,并未说姓甚名谁,所以无法证实。

三是吕布之妻。

貂蝉故事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平话》中。

平话中说貂蝉“本姓任,小字貂蝉”。

说貂蝉吕布之妻,和丈夫失散后流落他方,因偶然的机会被王允所收容。

她得知吕布在长安后,为求得夫妻团圆,故接受了王允的连环计。

在元人所编的杂剧《连环计》中,也说貂蝉姓任。

该剧还说貂蝉为“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作貂蝉”。

汉灵帝先是将貂蝉赐给并州刺史丁原,丁原又把她配给义子吕布。

战乱之中貂蝉与吕布失散,流入王允府中。

一次,她在后花园焚香求神灵保佑吕布,被王允发现。

问知情况后王允大喜,待其如亲生女儿,因此与其密议设置了连环计。

不管是《三国志平话》还是后来元人改编的的杂剧“连环计”,都是叙述夫妻间悲欢合的故事,较之《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显得平庸了许多。

2.《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没有《红楼梦》中女子的胭脂粉味,也没有《水浒传》中孙二娘形象的豪侠形象,她大义凌然、美丽智慧、外柔内刚,犹如是一位可畏可敬的女将军形象。

2.1大义凌然的貂蝉

当时十八路诸侯共诛老贼董卓,未果。

贼臣董卓恶贯满盈、惨无人道。

《三国演义》第八回写到:

“一日,卓出横门,百官皆送,卓留宴,适北地招安将卒数百人到。

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助,卓饮食谈笑自若。

”[2]“卓于省台大会百官,列坐两行。

酒至数巡,吕布迳入,向卓耳边言不数句。

卓笑曰:

‘原来如此!

’命吕布于筵上揪司空张温下堂,百官失色。

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

百官魂不附体。

卓笑曰:

‘诸公勿惊。

张温接连袁术,欲图害我,因使人寄书来。

错下在吾儿奉先处,故斩之。

……。

’众官维维而散。

”﹝2﹞董卓欲行篡位,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

面对如此情况,作为朝廷重臣的王允,坐卧不安,长吁短叹,仰天垂泪却束手无策。

貂蝉作为王允家中的歌伎,深受允恩,“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艺俱佳,允以亲女待之”﹝2﹞。

看见王允近日两眉愁锁,长期生活在王允府中,培养了貂蝉敏锐的洞察力。

她隐约地觉察到王允必有国家大事,说道如有用她之处,当万死不辞。

毛宗岗赞叹道:

“好貂蝉!

”透视《三国演义》,王允的连环计是以貂蝉的青春和幸福为代价的。

虽然貂蝉用其最宝贵的青春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王允的内心深处,他对貂蝉更多的是利用和贱视。

当王允发现貂蝉于牡丹亭长吁短叹时,呵斥曰:

“贱人将有私情耶?

”在王允的思想中,女人是“贱人”,“贱人”是不能有私情的。

他试图想泯灭青春女子所应该有的自然情愫,把她们完全变成无情无欲的顺从之物。

而当发现貂蝉可成为其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时,他对貂蝉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呵斥变成“叩头便拜”、“泪如泉涌”。

在小说中,王允并非坏人,甚至是“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的英雄,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封建等级观念和男权意识极强的士大夫的代表。

事实上,将貂蝉物化为工具的不只是王允,在不同男性眼中,她有不同的物化功能。

于王允,他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于董卓和吕布,她是提供淫乐的工具。

这是貂蝉的悲哀,是那个时代男权意识下的悲哀。

然而,在这样的生存权利和精神状态遭到如此肆意的践踏时,貂蝉并未窒息,她依然努力地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追求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机会。

我们通常理解貂蝉的行为只是为了报答王允的恩情,其实当王允把连环计的计划和心思完全展现给貂蝉,把她推向斗争的最危险的浪尖之时,貂蝉没有丝毫的犹豫,曰:

“妾若不报大义,死万刃之下。

”此时,她的情感已经完全超越了知恩图报的个人恩怨,有着更深层面和更加崇高的义,也就是救国救民的“大义”,是“重扶宗庙,再立江山”之“义”。

她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并非任人摆布的处于蒙昧状态的人物形象。

从这个层面上看,她是有很强正义感和明辨大是非的责任感的人物,是一位识大局、明大理,为了国家的大义而不顾生死的女英雄。

在这里,貂蝉所表现出的是大义凌然的人格风范,显示出其为国赴死的悲壮美和崇高美。

所以清代毛宗岗这样评点道:

“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貂蝉足以杀之。

刘、关、张三人不能胜吕布,而貂蝉一女子能胜之。

……我谓貂蝉之功,可书竹帛。

”﹝2﹞

2.2美丽智慧的貂蝉

貂蝉毅然接受王允的连环计。

王允先是将貂蝉许给董卓,后又许给吕布,以间离二人之间的关系。

而此计成败如何,主要看其运用者貂蝉。

吕布本以为董卓占为己有,[2]是先把貂蝉接入府中,择良辰吉日配于吕布,没想到同样的好色之徒吕布心中岂能平衡,两人的矛盾由此展开。

貂蝉正是利用这种心理,使二人的矛盾一次次激化。

当貂蝉发现吕布潜入董卓卧房窥探时,“故蹙双眉,做忧愁不乐之态;复以香罗频试眼泪”,稍后又以目送情,吕布岂不神魂飘荡?

董卓见如此光景,自然心中疑虑,曰:

“奉先无事且退。

”两人虽然心中不宣,可吕布心中岂是滋味?

两人的矛盾又一次深化。

吕布入内问安,“正值卓睡,貂蝉于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

布心如碎。

”[2]这使吕布的心达到如碎的地步,点燃了吕布心中对董卓的怒火。

此时董卓又见吕布目不转睛地盯着貂蝉,岂不大怒?

呵斥吕布曰:

“汝敢戏吾爱姬耶!

”两人的矛盾第一次出现正面交锋。

没想到被董卓的谋士李儒从中调和,虽然李儒也可能没猜出连环计的策略,但他深知吕布的重要性,如吕布心变,大事去矣。

故以利害劝董卓,来朝赐吕布以金帛,好言相劝,因为他深知吕布是爱财之人,二人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

无奈吕布心系貂蝉,凤仪亭之事使二人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貂蝉是催化剂。

吕布于凤仪亭等貂蝉,貂蝉故意良久才来,愈发引起吕布的相思之情。

貂蝉来如月宫仙子,并言对吕布的相思之情,吕布怎么能抵抗得住如此诱惑。

为了表明对吕布的深情,貂蝉假意要以死明志,手攀栏杆往荷花池跳去,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忠贞。

貂蝉言其在董卓府中度日如年,渴望吕布救其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又深深地博得了吕布的同情之心。

当吕布说:

“我今日偷空而来,恐老贼见疑,必当速了”时,貂蝉曰:

“君如此惧怕老贼,妾身无见天日之期矣!

……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

谁想反受他人之制乎?

”[2]貂蝉激将法,毛宗岗云:

“谚云‘请将不如激将’是绝妙说士声口。

”用得何其妙哉!

这就故意延长了吕布在凤仪亭的时间,使得董卓发现的机率就越大。

果然,董卓见此光景大怒,以戈刺吕布,矛盾彻底被激化。

读到此,本以为二人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没想到剧情又一次出现了转变,谋士李儒又出现了,并劝董卓将貂蝉赐予吕布,以成大业,并用昔日楚庄王的例子来劝说董卓。

董卓似乎已被李儒说动,如此以来连环计计划岂不前功尽弃,此时貂蝉又一次用其超凡的智慧扭转了局面。

她猜出此为李儒之计,并趁此说李儒与吕布交厚,借此离间董卓与李儒的关系,为其连环计扫除这一致命的障碍。

果然,董卓被貂蝉说动,致使吕布对董卓恨之入骨,和王允一起最终除掉了董卓,连环计的成功,不能不归功于女将军貂蝉!

毛宗岗曰:

“为西施易,为貂蝉难。

西施只要哄得一个吴王,貂蝉一面要哄董卓,一面又要哄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大是不易。

3.貂蝉何去何从

这样一位美丽智慧、大义凌然并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她最后的归宿在哪里?

这一直是无数读者所关心和好奇的问题。

可是小说中却未明确记载,只模糊地告诉我们:

“诛吕布后,曹操载吕布妻小并貂蝉回许都。

”毛宗岗评本中,直接把“貂蝉”二字删去,全书此后没有再出现过貂蝉的名字,所以貂蝉的归宿一直是读者心中的一个谜,留给我们无数的想象空间。

毛宗岗对貂蝉结局如何有这样一段评语:

“吕布去后,貂蝉竟不知下落,何也?

曰:

成功者退。

神龙见首不见尾,正妙在不知下落。

”日本人吉川英治在他的《三国志》中,对貂蝉形象进行了成功的改写和重构,“他的貂蝉却由一个只知恩图报的凡庸女子成长为了忠贞不二的纯情烈女”﹝3﹞。

吉川对《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最明显的改写,就是让貂蝉自杀。

《三国演义》中,董卓被诛后,“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

在吉川的《三国志》中,吕布取貂蝉后,把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