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思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127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现代教育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现代教育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现代教育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现代教育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思想.docx

《现代教育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思想.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思想.docx

现代教育思想

第九章现代教育思想

第一节20世纪前半期主要教育思想

导学:

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在学校教育中,以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为标志的传统教育派理论占据统治地位,致使教育上的形式主义盛行。

因此,欧美国家许多教育家对传统教育理论进行了批判,进行了各自的教育实验活动,兴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即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同时传统主义教育思想家又重新开始对教育的思考。

知识网络:

新教育思想——进步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主义教育思想——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思考题:

上述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与影响

一、新教育思想

“新教育”思想19世纪90年代开始在英国产生,后来又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被称为“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英国教育家巴德利(J.H.Badley)、怀特海(A.N.Whitehead)、沛西·能(P.Nunn),以及德国教育家利茨(H.Lietz)、法国教育家德摩林(E.De—molins)、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O.Ducroly)和瑞典教育家爱伦·凯(E.Key)。

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国家里开办“新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

“新教育”思想从多方面批判旧的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反对主知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建立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学校”,强调儿童个人和自由和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统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20世纪前半期,它成为了一种遍及欧洲各国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教育产生较大影响的教育思潮。

(一)新教育思想的产生

19生后半期,尤其是在19世纪最后30年里,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更为迅速。

工作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必然促使欧洲国家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并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需求。

但是,在欧洲国家学校教育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的教育理论、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时代提出的新的需求,而使欧洲国家的学校教育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

此外,19世纪后半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为“新教育”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论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使心理学开始了新的研究领域,而且使人们把心理现象作为一个过程,从体系上进行综合研究,促使了科学心理学理论的诞生。

这一切也就为“新教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新教育”思想19世纪90年代开始在英国产生。

后来又扩展到德国、法国、比例时、瑞士、意大利等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新的教育思潮。

毋庸置疑,“新教育”思想以及新教育运动是欧洲国家对工业化反映的一个方面,也是整个世界对工业化的更广泛反应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试图培养能够意识到经济和社会迅速变化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表现人格之新机会的人。

(二)新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1.德可乐利

(1)生平

德可乐利(OvidiDecroly,1871—1932)是比利时教育家、隐休学校的创办这。

他出生于比利时拉芒省雷内克斯的一个企业主家庭。

1907年,德可乐利在布鲁塞尔近郊创办了一所生活学校,齐名为“隐修学校”,采用与深信有缺陷儿童相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正常儿童的教育。

这所学校后来以“德可乐利学校”著称。

此后,德可乐利曾在布鲁塞尔高等师范学校、布鲁塞尔大学任教。

他还积极赞助欧洲的新教育联谊会的成立。

1932年9月10日,德可乐利因病在于克勤去世。

(2)教育思想

德国乐利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他指出,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病主要是:

过多的学术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而没有充分适应儿童的年龄、兴趣、需要和能力。

为了克服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病,德可乐利认为,关键是使儿童从生活种学织,并把儿童看成是一个正在生长并有高度发展的大脑机制的、具有广泛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生物。

由此出发,德可乐利确立了“生活教育”的两条宗旨:

一是“使儿童在生活中为生活而准备”,二是组织适宜儿童发展倾向的环境并提供适当的刺激。

德可乐利十分注重儿童的兴趣。

德可乐利认为,儿童兴趣的核心在于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每个兴趣中心都像设计单元一样,应付一个大问题,并由此出发学习各种知识;而且每个人兴趣中心都有一个中心概念贯穿全过程。

德可乐利强调指出,儿童的认识活动可以分为观察、联想和表述3个部分。

具体来说,儿童在生活欢迎中,以观察为基础,继之以联想,最后是表达。

德可乐利认为,这也是教学过程的三个步骤。

根据整体化和兴趣中心的原则,观察、联想和表达三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是密切联系的,但表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而且三个步骤都必须由儿童自己去完成。

2.爱伦凯

(1)生平

爱伦·凯(EllenKey,1849—1926)是瑞典作家和教育家。

她出生于瑞典斯莫兰州森德修姆的一个议员家庭。

自幼喜爱读书,热爱大自然,并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独立自主精神。

1868年,爱伦·凯全家迁居斯德哥尔摩。

此后,她学习研究卢梭、达尔文和斯宾塞等人著作,在思想上收到了深刻的影响。

1879年后,由于父亲事业上的失败以及父母相继去世,爱伦·凯歌只得独资谋生,生活颇为清贫。

但是,她仍献身于瑞典民众教育工作,先后在女子学校、平民大学任教。

约从1900年起,爱伦·凯歌放弃其他一切工作,而致力于妇女问题和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她还出版了《儿童的世纪》(1900)这举世闻名的“新教育”经典著作。

爱伦·凯一生未婚,1926年4月25日去世。

(2)教育思想

爱伦·凯尖锐地批判旧的学校制度,指出注入式教育的结果造成儿童的脑力消耗、神经衰弱、创造力受限制、进取心丧失以及对周围事实的观察力迟钝。

她强调说:

旧学校“当产生它最好的结果时,也不过是在其学校年限修毕的时候,使得儿童变为代表人类之进步与知识的袖珍百科全书而已”。

在爱伦·凯看来,旧学校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儿童在那里为了获得知识,实际上是以牺牲自己的个性为代价的。

旧学校要克服它的弊病,只有进行彻底的改革。

从进化论观点出发,爱伦·凯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具有种族的遗传素质。

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儿童身上的遗传素质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儿童同时又会表现出一种与种族方式不褪的倾向,即个性的发展。

因此,决不能把“儿童”当做一个抽象的概念,看作一个没有个性的集体和一个可以被人们任意捏塑的东西。

爱伦·凯明确地说:

人们“没有权力为这个新生命制订法则,正像他们没有能力为天上的星辰指定运动轨道一样。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使儿童个性的发展。

具体来讲,那就是,允许儿童有他自己的思想,获得他自己的知识,形成他自己的判断。

由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儿童被尊为“神圣者”的时代将会到来。

因此,爱伦·凯在1900年使就预言道:

“20世纪将成为儿童的世纪”。

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者应该了解儿童的特点,二是教育者应该注意保护儿童天真纯朴的个性。

但是,爱伦·凯并不主张“儿童中心”的理论,因为她觉得一切都以儿童为中心就会间接地使儿童变得自私起来。

在研究儿童个性的基础上,爱伦·凯提出,应该建立适合于需一个人的理想学校,这种理想学校的校舍建筑和校园环境都很漂亮。

它没有教师,但设置了许多不同的作业室,并为各门科目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以便每个儿童进行个人的独立工作。

它还应该有礼堂、图书馆和运动场等,其中图书馆是校舍兼硃重最大、最美丽的房子。

爱伦·凯最后认为,教师的使命在于帮助儿童个性自然地发展。

鼓励儿童学会观察人生与热爱人生,教师应该把儿童引导到真实的世界去。

因此,爱伦·凯强调说:

“只有那种由于天赋或由于训练,能够与儿童游玩,与儿童生活、向儿童学习、喜爱儿童者将为学校所任命……为了给理想的学校提供掌握新教育艺术的教师,爱伦·凯还提出,必须建立新的师范学校。

3.怀特海

(1)生平

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1861—1947)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

1861年2月15日他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的兰姆斯得特。

祖父和父亲都从事过教育工作。

自幼养成了喜爱读书的习惯。

1875年,怀特海进入谢伯恩公学读书。

1880—1884年,怀特海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但对过分狭窄的大学课程表示不满。

大学毕业后,他曾先后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哈佛大学任教,也担任过不少教育行政职务。

在伦敦大学任教期间,他曾以伦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对当地的中小学教育进行考察,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1916年,怀特海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他最著名的教育演说:

《教育的目的》,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

1947年12月30日,怀特海因病在哈弗大学校园去世。

(2)教育思想

怀特海对保守的传统学校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强调说,传统学校教育失败的原因是“学校被无活力的概念沉沉压住了。

为了适应儿童深信身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怀特海认为,传统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课程内容上,怀特海主张,不要教过多的学科,而且所教的知识应该尽可能集合成各种组合。

他说:

“我所极力主张的解决方法,是要消除扼杀我们现代课程的活力的各学科之间互不联系的严重现象。

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

”怀特海还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将所掌握的知识付诸于实际生活的应用之中。

新教育与旧驾驭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儿童能使所学习的概念成为他自己的概念,并懂得这些概念在他自己实际生活的环境中的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怀特海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法,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而且主动地逐渐掌握知识、发展心智、组合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他明确指出:

儿童“好奇心、判断力和控制复杂的环境能力的激发,运用理论对特殊的情况有预见性——所有这些能力,不是一个考试科目中所包含的一条固定规则所能传授的”。

怀特海还提出了“教育的节律”原则,主张“学生应该在适合的时间,在他们到达恰当的心理发展阶段时,学习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在他看来,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适合儿童深信的发展,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周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周期,实际上是由无数有阶段性的循环结构,从一个周期到另一个周期,但每次循环总有所不同。

怀特海把这称为“节律”,主要指在充分的结构中带有差异。

由此出发,怀特海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一是奇异阶段,即开始理论阶段。

而且直接认知事实,只是断断续续地对事实进行系统的解剖。

二是准确阶段,即增长知识阶段。

儿童对上一阶段时所获得的那些事实和概念进行分析。

三是概念阶段,即综合阶段。

而且开始运用知识和发展知识。

怀特海指出,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教育的过程就是这种周期的连续不断的反复。

4.沛西·能

(1)生平

沛西·能(PercyNunn,1870-1944)是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有的西方教育家称他为“新教育”思想之集大成者。

1870年他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市的一个老师家庭。

祖父和父亲都是教师,曾开办过一所私立学校。

1886年,年仅16岁的沛西·能中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1890年从布里斯托尔大学毕业后,沛西·能先后在洽法克斯、伦敦等地中学任教,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成绩卓著。

1904年,他应聘在伦敦师范学院任数学和物理教学法的讲师。

次年升任该师范学院副院长。

1913年,沛西·能任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1922年起担任院长,直到1936年退休。

从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一批新教育有致力于教育革新活动。

1920年,沛西·能出版了《教育原理》一书,系统地论述了许多新教育家的共同思想,在英国教育界影响极大,被誉为新教育运动的“圣经”。

1944年沛西·能因病在伦敦去世。

(2)教育思想

沛西·能批评传统学校教育已僵化成为一种封闭而停滞的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

在传统学校里,教训式和教条式的方法占据了统治地位,从而束缚了儿童个性的发展。

在对19世纪90年代后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中出现的“新教育”思想和实践进行分析之后,沛西·能强调指出:

“这思想向旧的的教育传统挑战,给教学方法和管理一个新的方向。

”在他看来,一所学校的学习和训练必须代表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和道德的传统,但是,它们还必须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儿童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

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之间,不应该有突然割裂。

作为学校来说,它应该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但它仅仅应该反映这个世界中最优秀和最重要的东西。

因此,沛西·能得出结论:

“认为学校的主要职能在于使学生社会化,和认为学校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个性,这两种看法毫不矛盾。

沛西·能认为,以培养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是唯一“适应自然”的教育。

他强调说:

“一切教育努力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男女儿童尽其所能达到最高的个人发展。

”这也是《教育原理》一书的中心命题。

在沛西·能看来,个性是生活的理想,它在共同生活的范围内,应有按照它自己的道路充分发展的自由。

个性的自由发展,应该是评价一切教育计划的准则和制定教育政策的唯一依据。

通过借鉴许多心里学家的学术观点,沛西·能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他指出:

儿童“自我表现的每一个行动既是策动性的又是记忆性的;从它作为生命本质的保守的或创造的活动这一点来看,它是策动性的;从它的形式至少有一部分是有机体个体的或种族的历史所形成的这一点来看,它是记记性的”。

所谓“策动”,是指有机体在内在驱力的作用下去达到某种目的的活动。

其中,有意识的策动又称“意动”。

沛西·能认为,教育者不应该因为策动和记记质在儿童身上是共同起作用的而忽视生长作为一个真正的创造性过程的意义。

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沛西·能认为,决定教什么的最明显标准是有用。

作为学校来说,它首先不应该看作是学习某些知识的地方,而是在某些形式的活动中受到训练的地方。

此外,教育者应该懂得,儿童的认识和行动往往是有机的统一。

“从做中学”实际中,理解和行动在性质上是密切联系着的。

沛西·能还认为,由于教师是学校生活环境中的一个经常的和最重要的因素,对那些生长着的儿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具有优秀的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又具有充分发展的人格。

教师不应该特意去制造个性,而应该使儿童的生活环境中尽可能具有足以形成较好个性的因素,使每个儿童的个性从他的天性材料中不受阻碍地发展起来。

但沛西·能也认为,如果少数儿童的行为破坏了学校生活的基本目的,教师就必须坚决地予以制止。

在《教育原理》一书中,沛西·能还概括了当时在欧洲国家里盛行的新教育运动的原则。

他明确指出:

“这个运动的原则是:

家长和教师们旧时的专横态度应该改变;应该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业进步负有更大的责任;应该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以便更好地适应很不相同的个人需要;应该更加注意各人不同的爱好和能力。

(三)新教育思想的特点

新教育思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新教育”思想具有广泛性。

“新教育”。

思想以英国教育家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为开端,后来遍及欧洲其他国家。

它不是某个国家所特有的教育思想,而是在欧洲国家工业的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变革的共同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班机欧洲各国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潮。

第二,“新教育”思想尖锐地批判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一次巨大冲击。

“新教育”思想在内容上倾向于现代社会需要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个人发展。

在方法上倾向于使每个儿童注重与解决问题和获得实际经验,在组织上倾向于促使儿童的自我管理和社区生活。

第三,“新教育”是以“新学校”为实验室的。

“新学校”大多是一种收费的寄宿学校,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外风景优美的乡村里。

尽管其名称并不相同,但它们招收的大多是富裕家庭的儿童,学校的校舍设备都很舒适,并有条件良好的体育馆、图书馆和实验室内。

第四,“新教育”思想的提倡者大多是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

他们在自己开办的“新学校”里注重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管理的改革,例如,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巴德利的贝达尔斯学校、利茨的乡村教育之家、德摩林的罗歇斯学校、德可乐利的隐修学校等。

第五,“新教育”思想是20世纪前班期欧美教育革新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新教育”思想产生于欧洲,但是它通过那些到欧洲学习考察过的美国教育的介绍,而在美国得到传播。

尤其是欧洲新教育家与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家在1910年之后开始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具有相同基础和相同目标的“新教育”思想与“进步教育”思想会合起来,并被看作未统一的欧美教育革新思潮。

(四)新教育思想的影响

自19世纪90年代“新教育”思想产生后,到20世纪前半期,它已在整个欧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许多新教育家尖锐地批判了传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新学校”里广泛地进行了教育革新实验,试图使学校教育适应欧洲国家工业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需求。

但是,应该指出,“新学校”的性质完全是资产阶级的,其目的是满足资产阶级国家对受过教育的、有知识的、有首创精神的高等公务员的需要,满足资产阶级对工业企业能干的领导者的需要。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雅(H.K.Kpyiicdar)在《中、国民教育和民主义义》一文中指出: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新学校》在很多方面是组织得合理的,但是从这学校的目的和精神来看,它只是满足资产阶级中某些人特殊要求的学校。

”另外,“新教育思想在强调活动和儿童个性发展的同时,比较忽视系统知识和间接经验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性,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二、进步教育思想

“进步教育”思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产生,并成为在20世纪前半期美国教育界占据统治地位和具有很大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潮。

被称为“进步教育之父”的帕克(F.W.Parker)、约翰逊(M.Johnson)、柏克赫斯特(H.Parkhurst)、华虚朋(C.W.Washburne)和沃特(W.A.Wirt)是它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们在美国各地建立了“进步学校”并进行教育革新实验。

“进步教育”思想批判旧的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强调儿童个人的发展和生长,把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并提供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

它对欧洲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学校教育也曾也过较大的影响。

(一)进步教育思想的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高度集中,美国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必然产生的问题。

例如,城市贫民区的贫穷污秽、工厂劳动条件的悲惨恶劣、地方和州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公立学校的呆板和形而上学,等等。

还有,大量的移民问如何能够“美国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进步主义者在报刊杂志上用激烈的措辞批判和揭露这些问题,从而形成了进步主义运动。

因此,从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被历史学家们称为“进步主义时期”。

历史表时,进步主义运动是当时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一个广泛的社会和政治运动,是各个不同群体对美国在南北战争后迅速走向工业化和都市化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进步教育”思想正是在19世纪后半期形成的的令人困惑的资本的在的美国都市工业文明背景下产生的。

“进步”这个词揭示了当时美国一场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的真正含义。

“进步教育”实际上就是教育中的进步主义,旨在通过学校教育去改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它强调教育的多样性,学校与社会的统一以及课程内容的扩大,应用建立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新的科研基础上的教育学原理,使教学更适合不同类型和不同阶层的儿童、文化教育“民主化”等。

总之,“进步教育”思想的产生以及进步教育运动既是美国对工业化的反应的一部分,又是整个世界对工业化的更广泛反应的部分。

(二)进步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1.帕克

(1)生平

帕克(FrancisWaylandParker,1837-1902)是美国教育家。

他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贝德福。

1869年,帕克担任了俄亥俄州德顿师范学校校长,开始从事教育革新活动。

为了进一步学习欧洲教育家的思想,1871年帕克赴德国柏林威廉国王大学学习。

1875年回国至1880年,帕克担任了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的学校督学,主持领导昆西学校实验,第一次把“进步教育”思想付诸于学校教育实践。

在教育改革实践基础上,帕克于1894年写了《关于教育学的谈话》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进步教育”思想。

其他教育著作有:

《关于教学的谈话》(1896)、《注重实践的教师》(1883)等。

1902年3月2日,帕克因病在密西西比州的帕斯克里斯蒂安去世。

由于帕克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进步教育”思想及进步教育运动起了重要的影响,而被称为“进步教育之父”。

(2)教育思想

帕克认为“所以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的身体、智力和心旦的协调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而不是要儿童去适应学校教育。

但帕克还认为,”儿童中心“的学校也应该是一个社区,因为今天的儿童将是明天的公民。

因此,帕克强高指出,学校应该成为“一种理想的家庭,一种完善的社区和雏形的民主政治。

从批判传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出发,帕克十分强调学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他明确提出“儿童必须是教育经验的中心,被教的每件事都必须对儿童有意义。

在昆西学校中,教师把自己设计的教材以及杂志和报纸上的材料介绍到教室里来,以代替教科书。

在教学方法上,帕克主张使儿童通过有兴趣的活动来进行学习。

因此,学校应该最大地激发儿童对各种活动的热情,应该重视自然观察、旅行活动、手工劳动以及艺术和体育活动。

帕克强调指出,要使美国的公立学校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就需要在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里配备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有文化教养的、热爱儿童和献身教育工作的教师。

教师既应该有巨大的热情,又应该有教育科学的知识。

按照帕克的看法,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使每个儿童的个性能在教师的关心下得到康健的发展。

教师应该具有创造精神,注意内容的革新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

教师应该具有引导儿童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并第一手地观察和学习自然界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与家长保持直接的联系,成立家长与教师协会,定期举行家长会。

2.华虚朋

(1)生平

华虚朋(CarltonWolseyWashburne,1889-1968)是美国教育家、文纳特卡计划的创始人。

他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医生家庭。

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华虚朋担任了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1918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

第二年华虚朋开始担任伊利诺斯州文纳特卡的地方教育官员。

一上任,他就在文纳特卡学校里进行教育革新实验,使儿童的学习个别化,并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工作结合起来。

这个实验一般称为“文纳特卡计划”。

1921年,华虚朋曾去欧洲国家考察访问。

回国后,他与斯特恩斯(M.Sterans)合著了《欧洲新学校》一书,介绍欧洲“新教育”思想以及新教育动情况。

1939年—1943年,华虚朋担任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的主席。

1968年11月17日,华虚朋在密执安州的奥克莫斯去世。

其主要著作有:

《使学校适合于儿童》(1926)、《什么是进步教育?

》(1952)等。

(2)教育思想

华虚朋认为,教育上最迫切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

因此,华虚朋强调说:

“我们试图尽可能充分地发展每个儿童的个性,以及每个儿童的特殊兴趣和能力。

华虚朋指出,必须对儿童进行个别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学校指定的功课,才能适合各年龄阶段儿童心里的发展。

在个别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个别儿童提供特殊的帮助和指导。

华虚朋认为,在实施文纳特卡计划时,要做好3个步骤的准备:

一是教师或教师团体应该确立个别训练的特殊标准,规定儿童掌握什么和掌握到什么程度。

二是教师应该编制出一些诊断测验,以便检查儿童的学习结果。

三是教师应该编写能让儿童自我学习和自我纠正的教材,以便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速度前时。

按照华虚朋的看法,任何教师采取了上述三个步骤,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学校功课与儿童的个别差异相协调了起来。

华虚朋还认为,文纳特卡学校应该是社会化的学校,以培训儿童的社会意识。

总之,文纳特卡计划的实施试图使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性,激发儿童的特殊兴趣和能力,帮助儿童内心情绪的适应,培训儿童的社会意识。

就文纳特卡计划的实质来说,它也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