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8064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与健康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与健康课程.docx

《体育与健康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与健康课程.docx

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大纲

 

焦作大学太极武术

学院全体教师编制

 

2006年7月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目录

 

前言2

《体育与健康》普修课教学大纲3

《体育与健康》瑜伽课程教学大纲7

《体育与健康》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10

《体育与健康》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14

《体育与健康》篮球课程大纲17

《体育与健康》排球课程教学大纲20

《体育与健康》足球专选课程教学大纲27

《体育与健康》乒乓球课程教学大纲34

《体育与健康》散打课程考试大纲39

《体育与健康》自由搏击课程教学大纲42

《体育与健康》跆拳道课程教学大纲46

《体育与健康》太极剑课程教学大纲49

 

前言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根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精神,在总结近年来我们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普修课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体育与健康》    课程英文名称:

SportsandHealth

课程编号:

110101         适用专业:

非体育专业一年級专科生

学 时 数:

62          学分数:

2

执 笔 者:

靳周祥         审核人:

王友军

编写日期:

2006年7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以体育为主线,融入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增进健康这一永恒的主题,并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体育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

(二)目的与任务

1.全面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增强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抗病能力。

2.全面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意义,健康的概念,掌握体育锻炼和自我监督及正确评价身体发展的科学知识。

3.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健身和保持健康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根据学生爱好和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培养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5.发挥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优势,广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勇敢顽强、勇于拼搏、开拓创新、勤于实践的优良品质。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

理论和实践课教材都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心理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从实际出发

要符合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状况,符合我校地处中原的气侯特点及我校的体育传统、场地、器材设施条件。

(三)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应符合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考虑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智力优势。

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教材体系。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强调理论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教材融会贯通,相辅相成。

(五)教材的选编结合《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充分反映《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三、教师教学基本要求

1.积极宣传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2.认真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的各项规定和措施。

3.认真备课,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坚持教学常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教书育人。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是根据全国体育院校“十五”期间教材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总结原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体育普修课,共计62学时,在2个学期内完成(第一学期30学时,第二学期32学时),它主要传授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理论与健康知识,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体育保健知识等。

 

一年级体育普修课教学计划一览表

男生

女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1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排球

2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排球

3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排球

4

太极拳篮球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排球

5

太极拳篮球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排球

6

太极拳篮球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排球

7

太极拳篮球

复习

太极拳技巧

复习

8

太极拳篮球

测试技巧

太极拳技巧

测试

9

健康标准测试

太极拳排球

健康标准测试

太极拳跳高

10

健康标准测试

太极拳排球

健康标准测试

太极拳跳高

11

太极拳篮球

太极拳排球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跳高

12

太极拳篮球

太极拳排球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跳高

13

太极拳篮球

太极拳排球

太极拳技巧

太极拳跳高

14

太极拳篮球

复习考试

太极拳技巧

测试一

15

复习

补测

复习

测试二

16

测试一

机动

测试一

机动

17

测试二

测试二

18

机动

机动

注:

1.第二学期前半学期适当安排运动会上的游戏项目。

2.机动课内容:

身体素质测试、理论

五、普修课成绩考核标准

1

2

3

4

男、女

男、女

篮球罚球

排球发球

技巧技评

跳高(cm)

100

7

8

120

95

117

90

6

7

114

85

111

80

5

6

108

75

105

70

4

5

102

65

99

60

3

4

96

55

93

50

2

3

90

45

87

40

1

2

84

35

81

30

1

25

20

15

10

5

0

技巧考核标准:

根据动作的规格给予适当地分值。

二十六式陈式太极拳考核标准如下:

二十六式陈式太极拳套路(第1、2学年)

考核内容、方法、要求

考核内容

方法及要求:

1、按照学生的名册次序3-5人一组进行演练。

2、依据演练的规格和要求给予不同的分值。

动作规格

劲力协调

精神、速度、风格、熟练程度、结构、布局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必修课,其成绩分两部分:

一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二是体育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六、大纲说明

1.此大纲为焦作大学非体育专业专科生制定;

2.此大纲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际教学情况为标准而制定。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

1.邓树勋,体育与健康,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2.关春芳,登上健康快车,北京出版社,2002

3.季成叶,体质自我评价和健康运动处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体育与健康》瑜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瑜伽    课程英文名称:

YOGA

课程编号:

110101        适用专业:

非体育专业二年级专选学生 

时 数:

64          学分数:

2

执 笔 者:

周惠敏         审核人:

任喜杰

一、课程介绍

瑜伽是起源于5000多年前古印度的一种传统健身项目,是一种身心兼修,不分年龄和性别、安全有效的健身运动。

哈他瑜伽由呼吸、体位(姿势)、冥想和休息术几部分组成。

瑜伽练习不同于体操和舞蹈,也不同于一般的有氧练习,只有当呼吸、意识和姿势结合成统一体时,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它不仅能调节全身机能,改善血液循环、舒展筋骨、畅通筋脉,而且能增进练习者心理与生理的健康、环节身心压力。

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瑜伽的练习方法,成为一种终身受益的健身方式。

二、课程目标

  通过瑜伽课的学习与实践,实现《全国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基本目标。

(一)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

(二)掌握瑜伽练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并能合理地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瑜伽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学时学年

内容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体育基础理论

2

2

瑜伽专项理论

2

2

瑜伽专项实践

20

20

身体素质

4

4

考核

4

4

合计

32

32

四、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部分:

高等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体育卫生与保健;体育文化与欣赏;瑜伽概述;瑜伽科学锻炼价值、运动注意事项及方法。

(二)实践部分:

第一学期

⑴学习基本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完全呼吸

⑵静坐冥想

简易坐、至善坐、半莲花坐

⑶简易瑜伽功基本姿势、《故乡的原风景》动作串联

⑷素质练习

• 腿部力量

• 平衡

• 柔韧

• 协调

第二学期

⑴呼吸方法

完全呼吸、单鼻孔清理经络呼吸

⑵静坐冥想

半莲花坐、莲花坐、金刚坐

⑶拜日式、成套瑜伽功组合

⑷素质练习

①腿部力量

②平衡

③柔韧

④协调

五、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每学年考核一次,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一)平时成绩:

百分制(占最后成绩的40%),包括考勤、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

(1)出勤情况80分(每旷课一次扣10分,病、事假一次扣5分,旷课4次以上、缺勤5次以上取消成绩考核资格)。

(2)学习态度10分。

学习的认真态度、参与程度,分好(10分),中(8分),差(6分及以下)三个等级。

(3)进步幅度10分。

进步幅度大10分、中(8分)、小(6分)三个等级。

(二)体育专项课成绩百分制(占最后成绩的60%)

优秀(90分及以上):

呼吸与动作配合和谐、动作准确到位、组合连贯流畅。

良好(75—89分):

呼吸与动作配合较和谐、动作基本准确到位、组合较连贯。

及格(60—74分):

能独立完成动作,但动作不够到位、呼吸与动作有配合。

不及格(60分以下):

不能独立完成动作,动作不够准确、呼吸不能与动作配合。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韩俊,《瑜伽初级教程》、《瑜伽中级教程》,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

2.柏忠言、张蕙兰,《瑜伽-气功与冥想》

3.郑先红,《东方瑜伽》

4.MistyCarey,《瑜加入门》

 

《体育与健康》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健美操》    课程英文名称:

Aerobics

课程编号:

110101         适用专业:

非体育专业二年级专选

学生学时数:

64         学分数:

2

执 笔 者:

靳周祥      审核人:

任喜杰

编写日期:

2006年7月

一、课程介绍

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美于一体。

通过徒手、手持轻器械和专门器械的操化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的,是一种新兴娱乐、观赏型体育项目。

通过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学生健美操及相关项目所需的素质,尤其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创造性等方面要重点加强和提高,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团结拼搏、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及创编不同人群、不同风格健美操的能力,达到增进健康、激发活力、展示自我、愉悦身心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

(一)通过健美操练习,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学生的形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优美感和表现力。

(二)使学生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知识、编排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通过健美操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观赏能力,陶冶高雅情操。

(四)教学中,通过把健美操运动与健康和终身体育密切相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健美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学时学年

内容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体育基础理论

2

2

健美操专项理论

2

2

基本姿态舞蹈基本练习

4

2

基本步伐及基本技术

2

0

表演健美操(自编)

0

4

健美操规定套路

14

14

身体素质

4

4

考核

4

4

合计

32

32

四、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部分:

高等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体育卫生与保健;体育文化与欣赏;健美操概述;健美操创编原则及方法;健美操科学锻炼价值及方法;竞技健美操规则及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1.基本姿态:

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及基本姿态练习;舞蹈基本练习。

(方位、手位操、波浪操、徒手操)

2.基本技术:

健美操规定套路;表演健美操(自编)。

3.素质部分:

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

五、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每学期考核一次。

1.考核内容:

第一学期内容:

健美操规定套路、一般身体素质测试(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

第二学期内容:

自编健美操、健美操规定套路、一般身体素质测试(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理论。

2.考核方法:

理论考试:

以提问的方式考试总和到自编动作成绩中。

体育态度:

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予以评定。

健美操规定套路:

随音乐做一次,如不及格可再做一次,但最高分只能评为40分(第一学期)或40分(第二学期)。

自编操:

分为课堂教学实习和平时成绩(编排与实践、观摩考核与考查等),由任课教师进行评定。

3、考核内容及其分值(满分100分)

(1)、一般身体素质测试(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10分

(2)、专项技术考试(包括健美操套路40分和健美操的编排20分)60分

(3)、平时表现及考勤30分

4.评分标准:

1、一般身体素质测试:

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自编操自评评分标准:

分数

评分标准

20~18分

动作完成轻松自如

准确

协调优美

表现力强

完成规定的自编动作

18~16分

动作完成较自然

较准确

较协调优美

有较好表现

较好完成规定的自编动作

16~14分

完成有明显错误

有明显错误

不够协调

一般

基本完成规定的自编动作

14~12分

完成有严重错误

严重错误

协调性较差

表现力差

自编动作

不合理

12分以下

不能完成动作

身体姿态严重错误

不协调

无表现力

不能完成自编动作

3、健美操套路考核标准如下:

分数

评分

依据

评分标准

熟练性

准确性

协调性

表现力

节奏感

40~36分

动作完成轻松自如

熟练

准确

协调优美

表现力强

节奏感强

36~32分

动作完成较自然

熟练性较好

较准确

较协调优美

有较好表现

节奏感较强

32~28分

完成有明显错误

熟练性一般

有明显错误

不够协调

一般

不明显失去节奏

28~24分

完成有严重错误

不熟练

严重错误

协调性较差

表现力差

明显失去节奏

24分以下

不能完成动作

不熟练

身体姿态严重错误

不协调

无表现力

大部分失去节奏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健美操》《体育训练学》《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三套规定动作》

 

《体育与健康》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体育舞蹈    课程英文名称:

sportsdance

课程编号:

110101         适用专业:

非体育专业二年级专选学生

学 时 数:

64        学分数:

2

执 笔 者:

桑希明       审核人:

任喜杰

编写日期:

2006年7月

一、课程介绍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功能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

它是以愉悦为主要目标并带有积极主观态度的体育,现在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

也是现代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之一。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舞蹈融为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它使人们在享受生活乐趣的同时,感受人生的价值。

它具有自娱性、健身性、竞技性、表演性等特点,是文艺和体育的结合体,是国际流行的男女双人舞蹈,当前已成为体育教育手段。

通过在现代高职体育舞蹈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科学健身锻炼的能力,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从而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法和方法。

进行自我的审美教育。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表演能力和欣赏比赛能力。

3.利用技能和方法进行社交礼仪活动,适应社会需要。

4.培养学生有参与适宜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5.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的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树立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6.通过素质拓展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树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学时学年

内容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体育基础理论

2

2

华尔兹和牛仔舞

11

11

四步舞和恰恰舞

11

11

身体素质

4

4

考核

4

4

合计

32

32

四、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部分

1.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与特点

2.体育舞蹈的术语概念

3.体育舞蹈教学片赏析.

(二)技术部分

1.舞姿

2.平衡

3.节奏

4.升降动作.

5.转身技术

6.反身动作.

7.舞蹈套路

(三)身体素质部分

速度、力量、耐力、弹跳、灵敏、柔韧、协调

五、成绩考核:

1.各学期考核内容

第一学期:

华尔兹和牛仔舞铜牌套路

第二学期:

四步舞和恰恰恰的的自编套路。

2.标准。

90/100

要求能与音乐完美结合与舞伴共舞。

能协调默挈进行两人的配合,身体姿态优美,动作规范到位且协调轻松,能很好地表现本舞种的独特风格且具有个人风格,具有很好的舞蹈表现力。

80/89

要求能与音乐完美结合与舞伴共舞。

能协调默挈进行两人的配合,身体姿态较好,动作规范到位且协调轻松,能较好地表现本舞种的独特风格,具有很一定的表现力。

70/79

要求能跟音乐完成与舞伴共舞。

表现出正确的节奏,两人的配合及身体姿态较好,动作清晰有一定的协调性,两人配合一般。

60/69

要求能跟音乐完成与舞伴共舞。

表现出正确的节奏,两人的配合及身体姿态一般,欠优美。

动作不清晰协调性一般,两人配合较差。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刘晶,刘燕等,大学体育系列教材——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训练,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8

[2]沈际红等,体育教程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8

[3]刘梦耋译,国际标准交际舞,拉丁舞大全中国舞蹈出版社,1990.11

[4]王台生,国际标准舞范本,国巨出版社,1993.4

[5]章震欧,董长江,交谊舞,新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3

 

《体育与健康》篮球课程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篮球课程英文名称:

Basketball

课程编号:

110101适用专业:

非体育专业二年级专选学生

学时数:

64学分数:

2

执笔者:

李清龙审核人:

任喜杰

编写日期:

2006年7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将整学年的篮球专选教学内容分为二个阶段,每阶段32学时。

第一阶段:

侧重个人基本技术及简单战术的学习和掌握,学习并熟练运用裁判规则。

第二阶段:

主要使学生掌握如何参与比赛,组织比赛及欣赏比赛。

提高裁判水平,同时将三人篮球项目和一些常识溶入全学年的授课中,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发展,终身受益的培养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4学时)

1.《常见运动损伤及其防治》

常见运动损伤分类及成因;常见运动损伤防治的方法。

2.篮球运动概述(了解)

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作用;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及趋势;我国与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3.篮球技战术的分类与分析(了解)

篮球技、战术的概念与分析;篮球主要技术动作方法与分析;篮球主要攻防战术方法与分析。

4.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了解)

篮球竞赛规则简介;篮球裁判法简介

5.篮球竞赛组织与编排(了解)

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工作;篮球运动竞赛的制度与编排工作。

(二)实践部分(60学时)

1.篮球技术

分类

主要教材(掌握)

一般教材(理解)

介绍教材(了解)

移动

进攻和防守基本姿势、急停、侧身跑、滑步

起动、转身、变向跑

上步、碎步、撤步

传接球

双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传球、双手接球

单手体侧传球

单手接球、双手头上传球、单手反弹传球

投篮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投篮

双手胸前投篮(女)、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男)

运球

运球急停急起、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

背后运球、后转身运球、胯下运球

持球突破

持球交叉步突破

同侧步持球突破

防守技术

防守持球队员与防守不持球队员

进攻与防守组合技术

2.篮球战术

分类

主要教材(掌握)

一般教材(理解)

介绍教材(了解)

攻守战术基础配合

传切配合;侧掩护配合;挤过配合

策应配合;交换防守;穿过配合

突分配合;关门配合;夹击配合

快攻与防守快攻

快攻与防守快攻

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

半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盯人防守

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

区域联防;进攻区域联防

区域紧逼与进攻区域紧逼

3.篮球裁判实习

分类

主要教材(掌握)

一般教材(理解)

介绍教材(了解)

篮球裁判实习

比赛通则、裁判手势

临场执法

记录台工作、执裁技巧与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方法、手段:

篮球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讲解与示范法、表象训练法、练习法、竞赛激励法、技能迁移法、研究性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教学互动、课堂研讨,并结合多媒体视听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习方式上既注重课堂的基础理论、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