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 《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相信未来》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相信未来》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一、学习目标:
(1)诵读文本,赏析诗歌的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
(2)掌握鉴赏诗句的方法和艺术技巧;
(3)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赏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内涵;
(2)学习本诗抒发情感的艺术技巧。
三、学习流程
模块一、情境引读
1、文学常识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作者和该诗创作的背景。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使用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
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
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
“这是一首灰暗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
(3)同学们还能搜集一些有关作家和该诗创作的背景吗?
如果有,请摘抄在下边横线上或摘抄本上。
2、基础知识
请同学们在文中标注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灰烬()摇曳()笔杆()
给以()给予()脊骨()
模块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反复吟诵品味诗文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寻找正确表达作品情感与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
注意:
参照课本第10页活动体验4示例
以适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背诵全诗或自己喜欢的节段。
2、请同学们讨论交流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并阐明自己的理由。
3、同学们反复吟诵诗文,写出该诗的主旨句。
主旨:
模块三、重点研讨
:
一、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1)解读意象
仔细阅读第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第1节:
蜘蛛网
炉台
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
第2节: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鲜花
凝露的枯藤
第5节:
腐烂的皮肉
第6节:
脊骨
【讨论交流】
同学们对以上诗歌意象内涵的理解懂了么?
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么?
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师生之间交流。
(质疑交流)
(2)比喻的用法
从修辞角度来看,诗歌的第3节运用了什么手法?
同学们讨论交流。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只温暖漂亮的笔杆
全节的意思是:
。
【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此处修辞手法的理解清楚了么?
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么?
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师生之间交流。
(3)研讨主旨
1、通过吟诵和朗读,我们逐渐走进了似的意境之中,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请同学写在下边横线上。
诗歌的主旨:
2、诗人在诗中反复阐明“相信未来”,相信未来是否意味着对现在的否定?
诗中有没有写“现在”?
请同学们结合前边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讨论交流。
【提示】“蜘蛛网”“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情怀”“枯藤”。
这一系列的意象,都形象地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补充资料】在“文革”那个黑暗的年代,有多少干部和普通知识分子在那个残酷的年代把自己“否定”掉了他们选择了轻生、自杀。
如:
1966年5月17日,邓拓服毒;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在自家钢窗上吊死;1966年8月24日,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自杀;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北大投未名湖自尽;1967年2月,《红岩》作者罗光斌跳楼;1967年6月22日,食指的岳父、中共早期领导人李立三服毒;1968年4月22日,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跳楼,随后他的另一儿子郭民英也自杀;1968年8月12日,周瘦鹃跳井;1971年1月13日,闻捷打开煤气自杀……这样黑暗的年代令人是多么的无奈、无助!
这样的心境,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诗人对这样黑暗、无奈、无助的现实批判、否定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相信未来”。
3、请同学们深思一下,“相信未来”中的“未来”是指什么?
“未来”:
。
4、“眼睛”有什么特点?
结合诗文概括其内涵。
“眼睛”的内涵:
【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联系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谈谈这种无奈、无助中的固执的信仰。
人物事例:
5、同学们再读诗文四至七节,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6、同学们,诗人喊出的话语在当时看来透着孩子的天真和盲目,但却感动和温暖了一大批人,再读诗文,谈谈这首诗的色调。
江青说这首诗是“灰色”的,你有何见解?
如何理解“相信未来”?
个人见解:
。
二、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1、请同学们从诗歌表现形式上分析该诗有什么特色?
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
艺术特色:
作用:
。
【提示】结合本诗前三节。
2、从修辞角度上谈谈本诗的特点,(前边已做了分析,同学们再做归纳总结)。
修辞:
3、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节,体会该节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何作用?
特点:
作用:
【提示】从句式、节奏上感受分析。
模块四、应用拓展
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诗人写下了堪成是《相信未来》姊妹篇的《热爱生命》。
他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的活下去。
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以一种近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
请同学们反复吟诵《热爱生命》,感受诗人深沉而炽热的情感。
鉴赏该诗的艺术特色。
情感内容:
艺术特色:
《热爱生命》
食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
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的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幕地寻找我的碑文,
上面仍会刻着:
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
用刻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
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
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惜属于我的
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到冬天风雪中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是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
虽是屡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教学反思:
答案:
模块一:
2、基础知识(注音):
jìnyègǎn
gěijǐjǐgǔ
模块二:
整体感知3、主旨:
相信未来
模块三: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美丽的火花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讨论交流 :
手指——像涌向天边排浪的手指
手掌——像托住太阳的手掌
笔杆——像温暖漂亮的笔杆的曙光
研讨主旨:
1、主旨——相信未来
2、略。
3、指未来人们的眼睛
4、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
5、略。
6、参考答案:
不是看灰色的,是绿色的——它是生命的赞歌,是通向未来之路的进行曲。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1、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2、略。
3、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地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理想与信念的升华。
模块四:
答案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相信未来》课时考案苏教版必修1
测试范围:
相信未来(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40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9分)
灰烬()给予()瞳孔()
凄凉()惆怅()轻蔑()
嘲讽()摇曳()不屈不挠()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6分)
惆怅:
依偎:
灰烬:
不屈不挠:
3.食指,原名,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
代表作有
、等。
与舒婷、顾城、北岛等同为“诗”的代表诗人。
(4分)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A.“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比喻历史真相,生活真相。
B.“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可以战胜衰亡守旧的势力。
C.“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皮肉”借代我们的生命,“腐烂的皮肉”指我们死去。
D.“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脊骨”就是脊梁,指独立不屈的人格。
5.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6分)
A.诗歌语句基本齐整,音节和谐,尽管不是一韵到底,但押韵还是很规范的,体现了作者对诗歌结构美、音乐美的追求。
B.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C.诗歌基本上分两大部分,前四节为一部分,表达了自己“相信未来”,追求美好的信念:
后三节为一部分,表达了自己“相信未来”的原因。
D.诗写于1968年。
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
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6.仿照《善良》的第一节,以“长大后”为开头,续写诗歌的第二节。
(9分)
善良
小时候
善良是抚摸小鸟伤腿时流下的眼泪
是帮小猫找到妈妈后发出的欢笑
是阳光下那双童稚的眼睛
长大后
善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35分)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1.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6分)
A.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D.鲜花——收获的果实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
2.谈谈你对“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这一句诗的理解。
(9分)
。
3.认真品读这两节诗歌的语言,仿照这两节诗歌的语言形式,用“当……当……我依然……写下……”句式写一个长句。
(10分)
4.《相信未来》整首诗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相信未来”这撼人心魄的信念。
请根据以下两节诗的内容,说说诗人“相信未来”的精神动力。
(10分)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三、课外阅读(25分)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梁小斌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作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1.你认为“我”寻找的仅仅是“钥匙”吗?
为什么?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诗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以这种独白沉吟的方式倾诉?
试说明原因。
(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过关检测卷
(二)
一、1.jìn,jǐ,tónɡ,qī,chóu,miè,fěng,yè,náo
2、惆怅:
伤感、失意。
依偎:
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灰烬:
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不屈不挠:
不屈服。
3.郭路生,《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朦胧
4.A点拨:
“历史迷雾”或掩盖真相的东西。
5.C点拨:
第一部分是前三节。
6.搀扶弱小时脸上的深情,挺身而出时爆发出的刚毅,尘世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心。
(供参考)
二、1.D点拨: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果实被窃取或情感的失落。
2.“凝露的枯藤”指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整个诗句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这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3.(略)
4.①“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虽然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但也仅仅是“皮肉”的“腐烂”,这意味着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就是“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三、1.不仅仅是寻找获得解放的钥匙,而是经历了被封闭、被束缚的年代之后,对“一切丢失”的意义、价值和精神进行深刻的反思和不懈的追求。
2.“我”是一个曾经疯狂而迷失了自我的“红卫兵”,也是一个寻找灵魂归宿、生存意义和一切美好情感的青年。
3.
(1)诗人是以一个单纯的大孩子的姿态进入诗歌的,整首诗歌的背景被处理得简单而且日常化,“大街”“荒野”“画片”“三叶草”等意象有一种透明的朴素的品质。
(2)这种“大孩子”式的倾诉,极富生活化,很容易引起共鸣,读来更深情,更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