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作业空间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072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作业空间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9作业空间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9作业空间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9作业空间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9作业空间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作业空间设计.docx

《9作业空间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作业空间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作业空间设计.docx

9作业空间设计

第九章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包括作业者在操作时所需的空间及在作业中所需的机器、设备、工具和操作对象所占的空间范围。

作业空间的设计是指按照作业者的操作范围、视觉范围以及作业姿势等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对作业对象、机器、设备、工具进行合理的布置、安排,并找出最适合本作业的人体最佳作业姿势、作业范围,以便为作业者创造一个最佳的作业条件。

一个设计优良的作业空间,不仅可以使作业者作业舒适、安全,操作简便,而且有助于提高人机系统的作业效率。

本章主要分析了影响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因素,在“人”方面有:

作业者的操作范围、视觉范围、作业姿势等因素;在“机”方面有:

单个机器设备的控制面板布置以及多个机器布置时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坐姿作业空间与站姿作业空间,虚拟车间、工厂,以及作业空间的辅助用具如座椅、工作台的设计等;最后论述了作业空间的设计评价。

第一节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研究作业空间的设计,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相关概念:

一、近身作业空间

是指作业者在某一固定的工作岗位上,保持站姿或坐姿等一定的作业姿势时,由于人体的静态或动态尺寸的限制,作业者为完成作业所及的空间范围。

如人在坐姿打字时,四肢(主要指上肢)所及的空间范围,就是近身作业空间。

近身作业空间作为作业空间设计的最基本内容,主要依据作业者在操作时四肢所及范围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来确定。

根据人体的作业姿势不同,近身作业空间又可分为坐姿近身作业空间和站姿近身作业空间。

二、个体作业场所

是指作业者周围与作业有关的、包含设备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简称作业场所。

如电脑、计算机桌、电脑椅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作业场所。

同近身作业空间相比,作业场所更复杂些,除了作业者的作业范围,还要包括相关设备所需的场地。

当仅有一台机器设备时,我们就可以把它当作个体作业场所来设计,而不必考虑多台设备布置时总体与局部的关系。

三、总体作业空间

多个相互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就构成了总体作业空间。

总体作业空间不是直接的作业场所,它更多地强调多个个体作业场所之间尤其是多个作业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体作业空间的设计除了需要考虑设备、用具所占的空间以及作业者的操作空间以外,还应给作业者留有足够的心理空间。

小到办公室、车间,大到厂房、城市,都是总体作业空间的设计范畴。

总的来说,作业空间的设计,从近身作业空间到总体作业空间,不论大小,都应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

(一)作业空间的设计应以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不能超出作业者的作业范围;

(二)从人的要求出发,处理好总体空间与局部空间之间的关系;

(三)处理好个体场所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要保证作业的安全,尽量减少疲劳;

(五)各控制器、显示器装置要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与使用频率依次布置在作业者作业范围的最佳区、易达区和可达区。

第二节作业空间设计的视觉要求

在空间设计中,尤其是作业空间的布局中,除了应满足人的操作范围要求外,人的视觉特性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作业中,大约7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递的,因此作业域内的空间布置必须满足人的视觉要求。

首先要了解人的视觉特性。

一、视力

视力表示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二维扩展的细小物体形状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视力通常是以视角(确定被看物尺寸范围的两端点光线入射眼球的相交角度)来表示的,即

当最小临界视角为1分时,人的视力大约为1.0,此时视力较为正常。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视网膜中心窝处的视力,又称中心视力。

周围的视力称为周边视力。

明视觉好是指中心视力好,暗视觉好是指周边视力好。

虽然周边视力比中心视力差,但对于分辨运动的物体而言,周边视力更敏锐些。

当然,要使目标对象更易被眼睛准确识别,还须借助眼球的转动来改变注视点。

视力也会随着年龄、背景、可视物与背景亮度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二、视野

视野是指作业者在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通常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视网膜上感觉细胞的分布情况有关。

人在水平面内的视野范围是:

双眼的最大视区在左右60°以内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还包括字、字母和颜色的辨别范围:

辨别字的视线角度为10°~20°;而辨别字母的视线角度为5°~30°。

在各自的视线范围以外,字和字母逐渐消失。

对于特定颜色的辨别,视线角度为30°~60°。

人最敏锐的视力是在标准视线每侧1°的范围内。

在垂直面内人的视野是:

以视线水平时为0°基准,人的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和视平线以下70°。

颜色的辨别区域为视平线以上30°,视平线以下40°。

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低于标准视线的。

在一般状态下,站姿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坐姿时低于水平线15°;站姿松弛状态下的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0°;坐姿松弛状态下的自然视线偏离标准线38°;垂直面内人的最佳视区在低于标准视线30°的区域里。

一般正常人的实际视力范围要小于上面所说的标准范围,这是因为作业者在操作时,在其视野范围内不仅有操作对象,还有四周的作业环境。

作业者在注视操作对象的时候,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进入人眼的目标只能是视野的一部分。

三、视距

视距是人在作业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人在作业时,视距的远近直接影响着认读的速度和准确性,应根据观察目标的大小和形状而定。

不同的工种对视距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工作精度越高,所需视距就越小。

在正常作业中,通常采用38~76cm的视距范围。

表9-1给出了不同作业精度所需的视距要求。

表9-1作业精度与视距的关系

作业类型

示例

视距离

固定视野直径

作业姿势

最精细的作业

安装最小部件(表、电子元件等)

12~25

20~40

坐姿

精细作业

安装收音机、电视机等

25~35

40~60

坐姿或站姿

中等粗活

印刷、机床操作等

<50

<80

坐姿或站姿

粗活

包装、粗磨等

50~150

30~250

站姿

远视

黑板、开汽车

>150

>250

坐姿或站姿

只有很好地了解人的视觉机能,我们才可能根据人的视觉特点,合理布置作业空间,减少视觉疲劳,提高作业效率。

四、视觉疲劳

视觉疲劳是指作业者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作业视觉机能衰退,作业能力明显下降,并伴随有眼睛疲倦等主观症状的现象。

疲劳者如果继续作业,不仅不安全,也不经济。

视觉疲劳是作业疲劳中器官疲劳的一种,尤其多发生在抄写、打字等精细作业中。

引起视觉疲劳的因素主要有照明不合理及显示器的布局不合理等。

(一)视觉疲劳与照明

视觉疲劳与照明及灯光布局是否合理密切相关,集中反映在照明的数量和质量上。

照明的数量可用照度值来表示,照明的质量则通过眩光、光色、光谱分布、阴影、阴暗变化等因素来表征。

人在观察物体时,所感觉到的主观亮度与刺激物体亮度的对数成正比,因此,物体的亮度越大,视力就越好。

适当的照度值不仅能提高视力,而且由于在照度值的提高下,瞳孔缩小,从而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也更清晰。

人的眼睛能适应从10-3~105lx的照度范围。

为了看清物体,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中心窝处,就要通过眼球外部六根眼肌(内、外、上、下直肌,上、下斜肌)的收缩,使瞳孔转向内上方、内下方、内侧、外侧、外下方和外上方;通过虹膜的睫状肌的收缩或舒张使晶状体变厚,增加眼睛的折光能力;或使晶状体变薄,减弱折光能力,来调节眼睛看近物和远物的能力,通过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和瞳孔开大肌的收缩,使瞳孔缩小,减少强光进入眼内,或使瞳孔开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弱光。

眼肌的经常反复收缩,极易造成眼睛的疲劳,其中睫状肌对疲劳的影响最大。

实验表明,照度自10lx增加到1Klx时,视力可提高70%。

视力不仅受被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等或稍暗时,视力最好,若四周比中心亮,则视力会显著下降。

在照明条件差的情况下,作业者长时间反复辨认某一对象,就会使视觉机能持续下降,引起眼睛疲劳,严重时会导致作业者的全身性疲劳。

眼睛疲劳的自觉症状有:

眼球干涩、怕光、眼痛、视力模糊、眼球充血、有眼屎和流泪等。

视觉疲劳可以通过闪光融合阈限、反应时间、视力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长时间眼睛疲劳或疲劳后得不到及时、充分的休息恢复,将会引起视力下降和全身性疲劳。

全身性疲劳主要表现为疲倦、食欲不振、肩上肌肉僵硬、麻木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

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视觉效果,降低视觉疲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但当照度值提高到一定限度时,就会产生眩光效应,导致作业者视觉疲劳。

因此对照度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照度值对作业者的影响有一个临界值:

当照度值在临界水平以下时,随着照度增加,人的视觉能力会提高,眼睛不易疲劳;在临界水平,人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的视力而不觉得疲劳;当照度值超过临界水平时,视力将下降,并容易引起疲劳。

为减少视觉疲劳,在布置光源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控制光源的亮度,一般光源亮度控制在16cd/cm2以下比较合适。

当亮度大于300cd/cm2时,可采用不通明的磨砂灯罩,或用氢氟酸处理灯罩内壁以及涂白色无机粉末等办法,以提高灯光的漫射性能。

2.合理分布光源,不要将灯光直接射入人眼及作业域内(如经过灯罩边缘或在射到墙壁后再反射到作业域内)。

3.减少亮度对比。

人眼从亮处到暗处(或从暗处到亮处)需要经过瞳孔的放大缩小,在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反复重复这种动作无疑将增加视觉的疲劳。

(二)器件配置不当引起视觉疲劳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人眼具有视觉特性,显示器、控制器的配置应当满足人的视觉特性要求。

配置不当将引起作业者的视觉疲劳,从而导致作业的效率降低,安全和可靠性也无法保障。

第三节作业空间设计

一、作业空间设计

在实际作业中,人们常采取坐姿、站姿操作。

这两种作业姿势特点不同,分别适合不同的作业场所。

(一)坐姿作业空间

1.坐姿

坐姿作业是人体常用的操作姿态,主要有以下优点:

(1)不易疲劳,持续工作时间长;

(2)身体稳定性好,操作的精度高;

(3)手脚可以并用作业。

鉴于以上特点,坐姿适合以下几种作业:

(1)精密作业,如书写、计算机操作、小部件的装配等;

(2)施力较小的作业(提重物时不大于4.5KG);

(3)作业所需的工具、材料等在坐姿状态下易于拿到。

2.坐姿作业空间

坐姿作业空间的范围受上肢的活动范围尤其是功能性臂长的约束。

在垂直面和水平面上人体上肢所能达到的运动区域——即坐姿作业空间的尺寸如图9-1。

1.人体上肢操作范围的最佳区域(适宜配置最重要和使用最频繁的显示器、控制器);

2.人体上肢操作范围中容易达到的区域(适宜配置较重要和使用较频繁的显示器、控制器);

3.人体上肢操作范围中能够达到的最大区域(适宜配置不重要和使用不频繁的显示器、控制器)。

图9-1坐姿作业空间的尺寸

(二)站姿作业空间

1.站姿

相对于坐姿而言,站姿操作允许的作业范围更大,且操作者可以自由地移动。

一般来说,站姿作业有以下优点:

(1)可活动空间增大,适合来回走动和经常变换体位的作业,如纺织挡车工,普通车床的操作等。

(2)手的力量增大,即人体能输出较大的操纵力;

(3)不需要容膝空间,相对坐姿而言,所需的作业空间更小。

2.站姿作业空间

同坐姿作业空间类似,由于人体上肢的操作特性,站姿作业空间也分为最佳区、易达区和可达区。

在垂直面和水平面上站姿作业空间的尺寸如图9-2所示。

1.人体上肢操作范围的最佳区域(适宜配置最重要和使用最频繁的显示器、控制器);

2.人体上肢操作范围中容易达到的区域(适宜配置较重要和使用较频繁的显示器、控制器);

3.人体上肢操作范围中能够达到的最大区域(适宜配置不重要和使用不频繁的显示器、控制器)。

图9-2站姿作业空间的尺寸

(三)坐、立姿交替的作业空间

某些作业的作业面总能保持在一定的区域内,并且不要求作业者始终保持站姿,在作业的一定阶段,也可以坐姿操作。

这时就可以采用坐、立交替的作业姿势。

采用这种作业姿势既可以避免由于长期站姿操作而引起的疲劳,又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内活动以完成作业,同时稳定的坐姿可以帮助作业者完成一些较精细的作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可以采用坐、立交替的作业姿势的,它只适合一些特殊的作业。

如作业中需要重复前伸超过41cm或高于15cm的操作等。

坐、立姿交替作业综合了坐姿和站姿的特点:

作业面固定,坐、立姿交替作业的工作椅面较高,作业面也相应提高,故作业空间的尺寸在水平面上可参照坐姿的作业空间尺寸,在垂直面中可参照站姿的作业空间尺寸。

二、作业空间的布置

作业空间的布置是指根据人因学的布置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内定位和安排作业对象(包括机器、设备及其显示器、控制器等其它元器件)。

在作业空间的布置中,不仅要考虑人与机器的关系,还要考虑机器、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机器、设备的布置原则

1.按作业顺序布置

在一些小电子产品的生产车间,其机器设备一般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布置的。

这类作业场所要求制造和装配是连续的,这样产品就可以在生产线上以最短的时间被加工和装配完成,避免了无谓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搬运,使加工线路达到最经济的要求。

按作业顺序布置设备的方式尤其适合于装配作业,它唯一的缺陷是一旦生产线上的某一设备或作业者出现问题时将直接影响整个生产过程。

2.按设备功能布置

是指将机器设备按功能分类,同一功能的设备被编作一组,共同完成某一产品的同一道工序。

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机器设备的利用率高,且一旦某一设备或作业者出现故障,对全局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比较适合于一些尚未完全定型的试制产品的加工。

目前,我国很多的机械加工车间都能见到这种布局方式。

它的缺点是:

从一组设备到另一组设备间需要搬运原材料和半成品,增加了工序。

3.混合布置

是指将以上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来布置设备,这样既吸收了两种方式的优点,又避免了它们各自的缺点。

在实际作业中,工厂根据不同产品的加工特点以及在加工同一产品过程中的不同工艺要求,采用混合方式布置设备是比较合适的。

如零件的加工阶段在采用按作业顺序布置的设备上完成,而在装配阶段则在采用按功能布置的设备上完成。

(二)控制面板的布置原则

一般来说,为使操作者能更舒适、高效地完成作业,并将疲劳程度减至最低,作业域内的显示器、控制器的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重要程度布置

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需要打交道的显示器、控制器不止一个,应按照各器件对完成作业起作用的重要程度来布置,即最重要的器件布置在人的最佳操作和视觉范围内。

如急停开关应放在人的正前方;

2.按作业顺序布置

在完成某一作业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控制器是有一定顺序的,为了方便、快捷地操作,在配置这些器件时,也应按照这一使用顺序布置。

一般对有操作顺序的控制器应按竖直方向由上而下、水平方向自左向右的顺序排列。

3.按使用频率的高低布置

在作业过程中,有一些显示器、控制器的使用频率高于其它器件,对于这些经常用到的器件,应放到人的最佳操作范围内。

一般对于使用频繁的显示器,在垂直面上应布置在作业者水平视线以下30°角的范围内(图9-3),在水平面上应布置在人的正中矢状面30。

角的范围内;对于很少使用的显示器布置在120°角的范围内即可。

图9-3人的视角

4.按功能对应性原则排列

当控制面板中的显示器、控制器较多时,要成组排列,功能相关的器件应放在一起或在位置上相互对应。

如当面板上仪表很多时,显示仪表的排列要与功能对应的控制旋钮在位置上相互呼应。

5.控制器的间距

为防止误操作,各控制器之间要留有足够的距离。

第四节工作台设计

现代化的机器、设备通常将相关的显示、控制等器件集中布置在工作台上,以便让操作者能够方便、快速而准确地操作和监视。

工作台是人、机的交互界面,其设计是否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将直接影响人机系统的效率。

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工作台可大可小,大到轮船的驾驶室,小到一台笔记本电脑,都是一个工作台。

但不论如何复杂,其设计都应遵循人因学的有关原则。

一个设计优良的工作台,应保证控制器和显示器布置在人体最适应的工作面上。

在设计工作台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工作面的设计。

一、工作面的设计

(一)平工作面

水平工作面适合站姿或坐姿的手工作业,因此应设在人体上肢的操作范围内。

同作业空间的尺寸一样,水平工作面的尺寸也分为作业的最大区域和正常区域(图9-4),分别表示在作业时上肢在水平面上移动形成的最大范围和最舒适范围。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上肢完全深伸直时,分别形成的以左右肩峰点为圆心,以上肢为半径的两圆(在人体正前方有重合的虚线部分)内区域即为水平面的最大尺寸范围。

此时,肩部、上臂、肘关节和前臂处于最紧张状态,操作吃力,而且极易疲劳,因此在此范围外缘部分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控制器。

图中细实线表示理论上水平作业面的正常区域,但在实际操作中,由前臂的带动,肘部也随之做圆弧运动,这样在人体侧面实际正常工作区域要略大些(图中粗实线表示)。

而人体前方理论上的正常区域更大些(图中细实线表示)。

(二)竖直工作面

竖直工作面的尺寸是工作台台面高度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般作业将工作面的高度定在人体肘部以下5~10cm,这时上臂自然下垂,前臂略微弯曲,肘关节、肩关节承力较小。

但对于特定的作业,作业面的高度也会有所不同。

如施力较大的作业为了省力,通常作业面较低,而精细作业时为保证视距需要将作业面设计得更高些(图9-5)。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水平工作面还是竖直工作面的设计,由于各个国家、地区人体身材的高度不同,四肢的长度也不同,同时个人的喜好、习惯也有差异,这就导致作业面的设计应在参照相关理论数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在设计中,如能将工作面做成可调节的,就可以适应不同的作业者。

(a)(b)(c)

(a)精密作业(b)一般作业(c)重荷作业

图9-5竖直作业面的尺寸

二、工作台的设计

根据作业姿势的不同,常用的工作台有以下几种:

(一)坐姿工作台

当作业中需要长期监视、操作且工作台面固定时,坐姿工作台是最好的选择。

根据工作台面上控制器、显示器的配置不同,坐姿工作台又可分为低台式坐姿工作台和高台式坐姿工作台。

相对而言,低台式坐姿工作台的显示器、控制器器件较少,台面高度较低,一般低于坐姿作业者的水平视线;其台面允许有较大斜度,与垂直面的角度可达20°(图9-6)。

顾名思义,高台式坐姿工作台的面板布置较高,这样就扩大了面板的布置范围(视平线以上45°),可放置更多的显示器和控制器。

在配置这些显示、控制器时,无论从人的视觉范围还是操作范围考虑,其次序都应是最佳区-易达区可达区(图9-7)。

无论是低台式工作台还是高台式工作台,都应留有足够的容足容膝空间。

9-6低台式坐姿工作台图9-7高台式坐姿工作台

(二)立姿工作台

由于人在站姿状态下的操作范围和视觉范围都大于坐姿,因此无论从宽度还是高度尺寸上来讲,站姿工作台都大于坐姿工作台。

随着对作业环境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工作台的设计又有了新的设想。

目前,在先进的机器、设备中均采用可随作业者位置变化而活动的工作台。

由于作业者在操作的同时往往还要监视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在现实中,经常需要多个点、多个角度才能看到全面的运转情况。

因此这种可活动的工作台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是从设备的顶端伸出一个可调节的吊臂,支撑一个集显示器、控制器于一身的工作台。

为了节省操作空间,有的机器还将工作台面上的控制器(如键盘)与显示面板分开,并将键盘作成可折叠或拉伸式,当使用时拉开,不用时折叠放下或推回,以节省操作空间,方便操作者来回巡视。

(三)坐-立姿工作台

坐-立姿工作台是为适应坐-立姿作业而设计的(图9-8)。

我们在前文中分析了坐-立姿交替作业的工作姿势,它不仅可以满足作业的要求,同时还可以调节作业姿势,减轻作业疲劳。

第五节座椅设计

相对站姿而言,坐姿作业可以减轻腿部肌肉的负担,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作业能量消耗,从而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稳定的坐姿还可以完成更精密细致的作业。

目前,发达的工业国家,三分之二以上的作业场所采用坐姿;在我国,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站姿、体力劳动将向坐姿、智能型劳动转化。

如果坐姿不正确或座椅设计不合理,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如长时间采用坐姿,静脉压力增加,大腿局部受到压力,血液回流阻力增加,会造成下肢肿胀、麻木;同时不正确的坐姿还会因腹部肌肉松弛,脊柱前弯而影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此外,躯干过于前倾或后仰,则会造成颈椎炎等。

因此,对坐姿以及座椅设计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因学领域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坐姿分析

(一)坐姿与脊柱结构

图9-9脊柱结构图9-10坐姿与腰椎曲线

在坐姿状态下,身体的主要支撑来自脊柱、骨盆、腿和脚。

其中脊柱位于人的背部中线处:

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骨(已愈合为一块)、4块髋骨(已愈合为一块)(图9-9)。

椎骨由肌腱和软骨连接,腰椎、骶骨和椎间盘及软组织承受坐姿时上身大部分的负荷,同时还要保证身体完成屈伸、侧屈和回旋等有限度的活动。

人体正常的腰部是松弛状态下侧卧的曲线形状。

在这种状态下,各椎骨之间的间距正常,椎间盘上的压力轻微而均匀,椎间盘对韧带几乎没有推力作用,人最舒适。

当人体做弯曲活动时,各椎骨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椎间盘受到推挤和摩擦,向韧带施加推力,韧带被拉伸,致使腰部感到不舒适。

当腰部弯曲越大时,不舒适感就越严重。

图9-10是人体在不同姿态下所产生的腰椎弯曲弧线。

其中曲线F与G表示躯干挺直坐姿和前弯时的腰弧,这时腰椎严重变形;曲线C表示躯干与大腿之间的角度大于90°,且腰部有支撑时的状态,这时坐姿最接近于正常的腰曲弧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设计舒适的座椅,必须使坐姿的腰椎弧线逼近正常形状(C、F、B)。

(二)坐姿的压力分布

人在坐姿状态下,大腿和上肢的重量主要由座面来支撑。

坐骨的结节点虽然可以承受人体较大的重力,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坐骨下面的座面近似水平。

只有这样,两坐骨结节点外侧的股骨才能处于正常的位置,而不受过分的压迫;反之,当座面呈斗形时(图9-11),会使股骨向上转动。

这种状态不仅会使股骨处于受压迫位置而承受载荷外,还能造成髋骨肌肉承受反常压迫,并使肘部和肩部受力,极易引起疲劳。

分析上面人体各种姿态下的腰椎曲线,正常的坐姿不仅对座面的设计有要求,同时,背靠也要承担一部分压力。

通常座椅靠背的压力主要分布在肩靠和腰靠两处。

一般的工作椅要求作业者的上体前倾,这时,只需设腰靠而不必设肩靠(如电脑椅)。

而做休息椅时,为适应后仰,图9-11坐姿时的骨盆形状

肩靠会承担更大的压力。

二座椅设计

根据功能的不同,座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工作用椅、休息用椅及特殊专用椅。

不同类型的座椅,由于功能不同,其设计尺寸也有所区别。

座椅的设计尺寸在GB/T14774—9及JB/Z308—88(《工作岗位一般人机工程要求》)中有明确的规定。

工作用椅一般用于计算机操作、打字、控制等场合,设计时应以舒适性、稳定性及满足工作要求为前提。

具体尺寸见表9-2。

相对工作用椅而言,休息用椅更追求舒适,因此坐垫的面积、柔软度及靠背的倾角都应适当的增加,以便上体能更舒适地后仰。

具体尺寸见表9-2。

需要指出的是,休息椅的坐垫厚度应有一定的限度,过柔、过厚的椅面会导致人坐下后深陷椅中,很难改变坐姿,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会造成局部坐骨和大腿肌肉的疲劳。

表9-2工作椅与休息椅的设计参考尺寸

参数

工作椅

休息椅

备注

座高

360~480

380~450

座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