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建史大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7041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外建史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外建史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外建史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外建史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外建史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外建史大题.docx

《最新外建史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外建史大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外建史大题.docx

最新外建史大题

希腊罗马

1.试述希腊雅典卫城建造的历史背景、布局特点(图)及可借鉴之处

历史背景:

为了纪念希波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雅典的霸主地位,把卫城建成全希腊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来以繁荣雅典,并表达对守护神雅典娜的感激。

布局特点及可借鉴之处:

延续了古希腊卫城建筑布局的拓扑结构形式,同时设计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采用因地制宜、逐步展开、均衡对比、重点突出的手法。

为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沿周边布置。

建筑物不是机械地平行或对称布置,而是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将最好的角度朝向人群。

尤其是胜利神庙、雅典娜像的设计考虑到了人们的心理活动。

利用建筑群体间的均衡,形成完整统一的外部空间形象。

整体与个性的统一。

建筑有形制、大小、柱式的变化,每个建筑都有个性,但整个建筑群很统一。

具体手法是:

帕提农神庙是中心,它的位置最高、体量最大、形制最隆重、装饰最华丽;雅典娜像以垂直体量把周围分散的建筑统一起来;所有建筑都用白大理石砌筑。

艺术成就:

标志西方古典建筑的成熟与完善,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群。

山门:

卫城入口,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形式。

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内部为爱奥尼柱式,从山门口可看到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像。

胜利神庙:

体量与形象同峭壁、山门组成为统一均衡的构图。

帕提农神庙:

位于卫城最高处,一进山门,有很好的观赏距离

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8*17柱

卫城上唯一的列柱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

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肃穆而又欢乐,定下了建筑群的基调

伊瑞克先神庙:

根据地形高差起伏和功能需要,运用不对称构图手法成功突破了神庙一贯对称的格式。

以小巧、精致、生动的造型与帕提农神庙的庞大、粗壮、有力的体量形成对比。

2.试论述西方古典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3.试绘图说明西方古典柱式的特征、比例及对后来建筑设计有何影响

拜占庭

4.试分析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与成就

哥特建筑

5.试分析哥特建筑的特点与成就,并举例说明

哥特教堂特点:

a.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创造性的结构体系:

利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围护部分减薄,节省材料、减轻了侧推力;

飞扶壁解决了水平侧推力问题,降低了侧廊高度,解决了中厅开窗问题

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小侧推力,减轻结构,并且不同跨度的券和拱可以同高,使内部形象更加统一

c.内部处理:

具有向上的动势;彩色窗,光线通过增加宗教气氛

d.外部处理:

西立面纵横三段式;外部布满装饰,主题体现向上的动势

整个教堂强调了高耸的构图,玲珑剔透的雕饰是哥特教堂表现了向上飞升和超凡脱俗的气势。

中古伊斯兰

6.试分析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及典例

建筑特点:

伊斯兰教礼拜寺是主要建筑类型,有严格规定的平面形制

必须入口有一封闭院子,有喷泉和水池

圣龛朝麦加,四角有光塔

拱券种类很多:

尖券、马蹄型券、四圆心券等

穹隆顶常做成洋葱状

墙面常做成红白交错条纹

装饰用植物或几何花纹,颜色用红、白、蓝、绿、金

典例:

科尔多瓦大礼拜寺:

西方世界最大的清真寺,柱子与各种发券连成一片

阿尔罕布拉宫

特点:

布局与地形结合,以两个各具特色的院落(番石榴园、狮子院)为主体组织空间,尺度亲切,绿化、水系有特色,墙面和柱子装饰极其精美,充分反映了高超的工艺水平,西班牙穆斯林建筑的集中代表。

泰姬陵

特点:

建筑群总体布局完美,呈纵深布局,与绿化水面结合,既庄严又充满世俗生活气息;陵墓主体形象完美,尺度、体量、层次等处理恰到好处;伊斯兰建筑艺术集大成者,最杰出的陵墓建筑。

文艺复兴

7.试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特点与典例

复兴的中心内容是恢复古典文化(形式表达),重新确立人文主义思想(思想内涵)。

特征:

复兴古典建筑风格(主要是罗马建筑风格)

城市与广场:

城市改建追求庄严对称,涌现出许多理想城市方案,如斯卡尔摩奇的帕尔马诺瓦城:

总体结构为集中向心式;环形+放射状道路;城市中心由府邸、广场等元素构成。

广场取得很高成就。

早期做法:

空间较封闭,建筑布局自由,主题偏于一角;后期做法:

规划严整,以券拟廊围合,空间开敞,主题位于中央。

如圣马可广场:

复合型广场,空间处理结合自然,建筑比例、尺度方面成就突出。

单体建筑(世俗建筑增加,设计手法有所创新):

重新完整地引入古典柱式(拟人化特征)

用简洁明确的几何形式控制构图(几何化特征)

如吕卡第府邸,利用粗细石块分层,门窗排列整齐,距离相等

教堂平面趋向集中布局,高耸穹顶作为外观主要特征(集中化特征)

如伯拉孟特的坦比埃多小教堂、伯鲁乃列斯基的帕奇礼拜堂

园林

意大利台地园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至高峰。

不拘为规则几何形,造景手法多样,尤擅长水景、植物配置、雕像雕刻。

如埃斯特庄园、兰特庄园。

技术

梁柱与拱券结构的混合应用

墙体砌筑工艺:

外墙用石材,内墙用砖料,或者下层用石,上层用砖;分层处理墙面以及粗琢做法

穹顶的砌筑水平高超:

骨架券+双层壳子

理论

出现了不少重要理论著作:

阿尔伯蒂《论建筑》、帕拉第奥《建筑四书》、维尼奥拉《建筑五柱式》

8.试分析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建造过程、设计特点及其艺术成就

复合型广场,空间处理结合自然,建筑比例、尺度方面成就突出,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空间组合:

有三个梯形广场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复合式广场,主次分明

设计手法:

封闭式梯形广场,在透视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结合自然环境:

面海四周建筑底层采用外廊式做法,对景

艺术处理:

广场构图有节奏有主题,广场周围建筑物组合既统一又富有变化

比例尺度:

既考虑到与人的比例关系,又考虑到建筑群组合的关系,以及建筑高度与广场大小的调和、对比关系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9.试分析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与成就

特点:

建筑造型庄严华丽、规模巨大,手法上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几何体,古典柱式运用普遍和规范化,内部空间装饰上有较强的巴洛克风格。

早期,建筑平面趋于规整,但形体仍复杂,使用了一些哥特教堂细部。

代表作:

尚堡府邸、维康府邸。

古典时期,为了体现法国王权的尊严和秩序,采用了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构图方法,建筑端庄、严谨、华丽、规模巨大。

代表作:

凡尔赛宫、卢浮宫

晚期:

建筑讲究装饰,出现了洛可可装饰风格。

代表作:

协和广场、南锡市中心广场

成就:

城市广场和宫殿苑囿是这时期建设重点,取得了一定成就。

凡尔赛宫的兴建,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成为欧洲各国效法的榜样。

巴黎建筑学院是古典主义建筑的理论阵地,成为学院派鼻祖。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传统建筑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结合的产物。

近现代部分

10.试论述格罗庇乌斯的建筑思想及其代表作品

建筑思想:

早期设计原则:

功能主义立场,建筑工业化思想,团队工作方法

后期:

国际主义风格

代表作:

法古斯工厂(1911)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及工厂(1914)

包豪斯校舍(1925)

哈佛大学研究生院(1950)

评价:

现代建筑运动的开拓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理论家。

现代建筑运动奠基人之一和精神领袖。

现代设计教育奠基人。

11.试论述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及其代表作品

建筑思想:

20-30年代其建筑设计哲学:

功能主义观点、居住机器理论、机械美学和抽象艺术构图观念。

新建筑五点:

立体与底层透空;平屋顶与屋顶花园;平面自由布置;外观自由设计;水平带形窗

城市集中主义——光明城市、高层居住建筑、“立体快速干道”、城市功能分区

战后创作表现出粗野主义和自由造型的塑性主义

个性的双重:

前期偏向理性,后期偏向于浪漫精神和追求神秘趣味。

代表作:

日内瓦国联总部方案(1927)

萨沃伊别墅(1930)

马赛公寓(1953)

朗香教堂(1955)

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与行政中心设计(1958)

评价:

现代建筑运动和机械美学的奠基者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将和激进分子,城市集中主义规划思想的代表人物,杰出的现代建筑理论家。

12.试论述赖特的建筑思想及其代表作品

建筑思想:

草原住宅

有机建筑理论:

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形式与功能的协调性,整体性;考虑指定环境中的建筑性格,自然的建筑;建筑在结构和材料上力求表现自然本色。

浪漫主义的艺术观和反都市的倾向

城市分散主义——广亩城市

代表作:

威立茨住宅(1907)

罗比住宅(1908)

流水别墅(1936)

西塔里埃森学园和约翰逊制蜡公司(1938)

古根海姆博物馆(1959)

评价:

现代建筑运动奠基人之一,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著名的浪漫主义建筑大师和城市分散主义者。

13.试分析密斯凡德罗的建筑理论与代表作

建筑理论及作品:

“皮包骨”建筑

流动空间的处理手法(flowingspace)

“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lessismore)

巴塞罗那德国馆,大理石墙面和玻璃墙面自由划分,形成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的分界。

一种以精简为特征的建筑艺术并具有结构的逻辑性。

如:

范斯沃斯住宅(1945-1951)。

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内部一个小小的封闭服务中心,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隔而不断的“通用空间”(totalspace)

只用片断的矮墙或家具来划分、隔而不断的一体大空间,以结构的不变来适应功能变化。

如:

湖滨公寓(1951-1953)、IIT建筑系系馆——克朗楼(1955)

钢与玻璃的结合

追求技术的精美,清澈反映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内部空间。

如湖滨公寓(1951-1953)、西格拉姆大厦(1958)

模数构图

如伊利诺理工学院校园规划是密斯的“条理性”在建筑群体规划上的体现,建筑的模数与基地模数相关,严格按基地上的网格纵横布置。

评价:

现代建筑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

钢与玻璃建筑之王,密斯风格的创立人和国际式风格的代表人物,卓越的现代建筑教育家。

14.试分析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思想及作品

主要建筑观

第一段:

(1923-1944)第一白色时期

发展欧洲现代建筑并结合芬兰特色,讲究功能和有机形象

第二段:

(1945-1953)红色时期和塞尚时期

红砖、自由造型,利用地形和绿化,强调光影

第三段:

(1953-1976)第二白色时期

空间变化丰富,造型流动感,强调艺术效果和表现特征

建筑思想:

强调有机形态和功能主义原则结合的方式

遵循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广泛采用自然材料,特别是木材、砖这些传统材料,使他的建筑具有与众不同的柔和感,开创了现代建筑人情味的可能和人文主义原则。

人情化处理六点手法:

环境的柔化:

包括室内室外都处理自由。

室内,屋高根据使用需要各不相同,装修柔和亲切,公共部分和楼梯常用藤蔓植物进行柔化。

代表作:

玛丽亚别墅、珊纳特塞罗镇中心

波形面:

维堡图书馆的波浪形天花,贝克大楼的蜿蜒体型,纽约博览会芬兰馆的波形面等创造新的空间艺术,产生动感。

连续的空间:

是流动空间的进一步发展。

空间划分往往只是象征性的,用地面色彩、材质来限定空间。

代表作:

维堡图书馆、玛丽亚别墅

光可以使内部产生奇异的效果:

创造性地引用了天窗采光的手法,均匀漫射的自然光,使室内环境显得柔和,如维堡图书馆阅览室;后来用多变的高侧窗采光,形成“塞尚”手法。

对比与协调的有机结合使建筑中的矛盾得到统一,达到强烈的效果。

片断组合的手法在后期作品中应用很多。

力图把建筑的总体量表现在若干互不联系的片断中,来反映建筑空间是由许多平面或实体构成,隐喻建筑发展的观点。

代表作:

赫尔辛基爱乐音乐厅、卡雷住宅

评价:

现代建筑、现代市镇设计和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重要奠基人。

开创了斯堪的纳维亚特色的现代设计。

有机功能主义代表。

15.试分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与代表作品,并给予评价

现代主义建筑是在本世纪20年代逐渐兴起的,它的指导思想是要使当代建筑表现工业化时代的精神。

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强调功能,提倡“形式服从功能”

注意应用新技术的成就,使建筑形式体现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和工业化施工的特点

体现新的建筑审美观,建筑艺术趋向净化,建筑造型要成为几何体形的抽象组合,简洁、明亮、轻快便是它的外部特征。

(柯布新建筑五点:

立体与底层透空;平屋顶与屋顶花园;平面自由布置;外观自由设计;水平带形窗)

注意空间组合与结合周围环境

代表作: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贝伦斯)

评价:

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进步作用。

尤其在一战后,欧洲许多城市遭战争破坏继续恢复,以简朴、经济、实惠为特点的现代建筑能满足大规模建设需要;其次,现代建筑能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符合时代精神;同时,体现了新的艺术观并且注重使用功能,比折衷主义只追求形式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局限性,存在严重的片面性。

过分强调纯净,否定装饰,致使建筑成为了冷冰冰的机器。

强调“形式服从功能”,限制了建筑艺术的创造性。

至于艺术形式与建筑技术的关系问题,忽视了建筑最终是为人服务的,人不应受机器与工业的控制。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起源于60年代中期美国,活跃于七八十年代,是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向多元论方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

后现代主义首先表现为不受任何法则束缚的多元和折衷,在建筑文化上表现出双重译码,既要反映新技术的时代性,又要反映大众化、历史化、地方化等特征。

回归历史,喜用古典建筑元素

追求隐喻的设计手法,以各种符号的广泛使用和装饰手段来强调建筑形式的涵义和象征作用

走向大众与通俗文化,戏谑地使用古典元素

是激进的折衷主义。

(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斯特恩)

代表作:

母亲住宅(文丘里),老年人公寓(文丘里)

评价:

是对现代主义的继续和超越,促进了西方建筑界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背离

比纯粹理性的现代主义内容更广泛,创作更活跃,使建筑发展走向新的台阶

只是多元化思潮的一个分支,这决定了它的局限性,不能解决当代所有的建筑问题。

着重强调注重形式与更新传统两方面,包含着可能的内在缺陷。

16.试评述当代晚期现代建筑产生的原因、发展的特点及典例

产生原因:

20世纪60年代初,现代主义从20世纪初的激进运动发展为确定的风格后开始受到怀疑。

鼓吹后现代主义的人们,大谈现代主义死亡之说。

而另一批人,他们拥护现代主义,崇拜现代主义理性美学,虽然对僵化了的现代派理论与手法感到厌恶,但反对后现代主义复古兼容的传统历史主义。

为把正统现代派建筑提高到新的水平,大胆提出了几段技术论的观点,形成了与后现代主义反向的革新思潮。

晚期现代主义建筑自60年代萌芽以来,已逐渐形成一种新思潮体系,其特点有:

表现高技效果。

运用抽象的技术语言和色彩鲜明的印象派特征,是建筑呈现脱离传统、环境和不连续跳跃的效果。

如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R皮亚诺&R罗杰斯)、伦敦劳埃德大厦(R罗杰斯)

表现面层光感质地(光技派)。

如旧金山海亚特旅馆(波特曼)

表现新结构力量。

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改变传统建筑的梁柱力学体系。

如耶鲁大学冰球馆(小沙里宁)代代木国家体育馆(丹下健三)

表现虚空间。

在建筑表面或顶部做成许多装饰性构架,造成多层虚空间,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如住宅3号(埃森曼)

解构主义。

反对整体性,重视异质性的存在,把事物的非同一性和差异的不停作用看作存在的高级形态。

如拉维莱特公园(屈米)、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李伯斯金)

17.试分析后现代建筑与晚期现代建筑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后现代主义与晚期现代主义都产生于后工业时代,都共同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式建筑,但两者在基本观点和处理手法上都存在显著的区别。

两者对待现代主义理论和思想倾向不同

后现代主义是在否定20年代现代派建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人文主义为哲学基础,注重以传统的形式而非现代技艺来丰富建筑文化。

晚期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理论的修正。

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注重以现代技艺创造新颖的建筑形象。

两者的美学观念是不同的

后现代主义:

多元的。

把焦点放在语义方面,注重建筑符号的兼容与文脉的关联。

倾向于强调创新中的文脉与文化上的附加物,象征隐喻历史文化;对技术和材料缺乏兴趣,拒绝纯粹抽象性形式。

晚期现代主义:

一元的。

强调解释问题的技术和经济解答,不抛弃对现代建筑特有的工艺技术的抽象性信念,放弃采用传统的具有表现力的形式语言,而在新技术新材料方面的创造性语言表达是具有说服力的。

后现代主义建筑:

母亲住宅(文丘里):

以强调建筑的不定性来对抗现代建筑的确定性和绝对的功能原则;包容了现代建筑所排斥的传统的建筑要素,以诙谐的方式引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晚期现代主义建筑:

香港汇丰银行(诺曼福斯特):

极力追求表现技术美的时代特征,而不是首先从空间的使用功能出发。

对建筑技术语言的富有想象力和表里一致的应用,充分表达了晚期现代派的建筑美。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R罗杰斯&R皮亚诺):

技术美学,管道设备全部外挂,不同色彩代表不同管道,暴露技术构件。

18.试评述当代(80-90年代)国外建筑思潮的特点(及主要表现)

19.谈谈西方近现代建筑思潮

20.谈现代西方建筑思潮

现代建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以前,通称为正统现代派,包括欧洲功能主义与美国有机建筑在内。

第一阶段主要强调理性与工业化创新。

主要建筑观点:

强调功能,提倡“形式服从功能”

注意应用新技术的成就,使建筑形式体现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和工业化施工的特点

体现新的建筑审美观,建筑艺术趋向净化,建筑造型要成为几何体形的抽象组合,简洁、明亮、轻快便是它的外部特征。

(柯布新建筑五点:

立体与底层透空;平屋顶与屋顶花园;平面自由布置;外观自由设计;水平带形窗)

注意空间组合与结合周围环境

包豪斯学派——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奠基者,奠定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

代表作:

包豪斯校舍(1925)

第二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属于多元论范畴,也称之为论战派现代主义,6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与晚期现代主义都可涵盖在内。

这一时期的思潮是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结合,注重文化的表现与精神的需求。

50年代后的多元论:

二战后世界建筑艺术思潮的总趋势是朝多元论方向发展。

所谓多元化,是指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其目的是要求获得建筑与环境的个性以及明显的地区特征。

粗野主义(50-60年代,主要流行于欧洲)

特色:

材料保持自然本色,构件肥大超常规,交接较粗鲁生硬,混凝土不加粉刷,具有原始质朴和清新印象。

代表作:

马赛公寓、昌迪加尔高等法院(柯布)

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馆(P鲁道夫)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斯特林)

前川国男、丹下健三、尼迈耶

典雅主义(50-60年代,美国官方建筑思潮)

特色:

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式。

代表作:

美驻印度大使馆(斯东)

纽约林肯艺术中心(P约翰逊)

西柏林国家美术馆(密斯)

纽约世贸中心(雅马萨奇)

隐喻主义(50年代至今)

特色:

又称象征主义或有机功能主义,有暗示联想之意。

某些特殊性建筑所表现的个性极为强烈,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艺术造型居于首位,手法抽象或具象。

代表作:

朗香教堂(柯布)

悉尼歌剧院(伍重)

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公司候机楼(小萨里宁)

柏林爱乐音乐厅(H夏隆)

新乡土建筑(50年代至今)

特色:

注重建筑构思结合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适应各地区人民生活习惯的种种倾向,其目的是创造真实,给人以场所感和归属感。

代表作:

美国特色的新乡土建筑(查尔斯摩尔)

博塔——提契诺学派

北欧乡土建筑(继承阿尔瓦阿尔托风格)

光亮式(50年代至今)

特色:

又称银色派,大片玻璃幕墙或其他亮质材料装饰表面为特征,国际式的延伸。

代表作:

西格拉姆大厦(密斯)

纽约利华大厦(SOM)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贝聿铭&H考伯)

探索新颖空间和共享空间的创造(70年代至今)

特色:

公共活动部分往往空间相互交错、穿插,而且分散流通,尤其倾向于将室外元素引入内部,将室内呈现四季花木繁茂景象。

代表作: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贝聿铭)

旧金山海亚特旅馆(波特曼)

建筑电讯派(60年代)

特色:

又称阿基格拉姆小组,60年代最先锋的创作倾向。

夸张地突出技术符号,如加强建筑结构形式,将设备结构等暴露在外等。

城市设计中则畅想“行走城市”、“抽斗城市”等。

在日本具有类似思想的是新陈代谢派,建筑与城市应该像有机体一样适应成长、变化和衰亡的周期性,用插挂、立交等方式对建筑进行调整。

代表作:

山梨县文化会馆(丹下健三)

中银舱体大楼(黑川纪章)

奇异建筑

特色:

追求新奇、刺激的思想反映

代表作:

西班牙卡尔帕郊区的森纳杜别墅(波菲尔)

后现代主义思潮:

起源于60年代中期美国,活跃于七八十年代,是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向多元论方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

后现代主义首先表现为不受任何法则束缚的多元和折衷,在建筑文化上表现出双重译码,既要反映新技术的时代性,又要反映大众化、历史化、地方化等特征。

它是新时期的激进的折衷主义。

代表作:

费城栗山母亲住宅(文丘里)

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喷泉广场(查尔斯摩尔)

波特兰市政厅、休曼那大厦(格雷夫斯)

韦斯切斯特别墅(斯特恩)

纽约电报电话公司大厦(P约翰逊)

晚期现代主义思潮:

建筑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实用主义的统治论。

从1960年起把许多现代主义风格的思想和价值观推向极端以图复苏一种混混沌沌的或者陈腐用滥的语言。

表现高技效果:

运用抽象的技术语言和色彩鲜明的印象派特征,是建筑呈现脱离传统、环境和不连续跳跃的效果。

代表作: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R皮亚诺&R罗杰斯)

伦敦劳埃德大厦(R罗杰斯)

表现面层光感质地(光技派)

代表作:

旧金山海亚特旅馆(波特曼)

表现新结构力量。

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改变传统建筑的梁柱力学体系。

代表作:

耶鲁大学冰球馆(小沙里宁)

代代木国家体育馆(丹下健三)

表现虚空间:

在建筑表面或顶部做成许多装饰性构架,造成多层虚空间,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代表作:

住宅3号(埃森曼)

解构主义:

以大胆的质疑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和理论全面挑战,它的“非理性”的理论依据在于发现以往任何建筑理论建立起来的秩序都有某种脱离时代要求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发展变化的要求。

解构主义主要是冲破理性教条的局限,引入偶然、随机等理性所排斥的东西,还自然以真实。

在方法上通过错位、叠合、重组等过程,使建筑反映生成新形式机遇的模式。

但在形式语言上仍倾向于抽象,倾向于表层语言转向深层语言的探索。

代表80年代后期西方建筑的新倾向,也是晚期现代主义的又一种新表现。

哲学基础:

解构哲学(德里达)

否定事物固有的确定性

反中心、反体系、反结构的整体的哲学

建筑方面表现:

继承俄国构成主义,作了新的发展(形式上)

主张建筑造型打破常规,解体重构

主张共时性,可以不对环境和文脉作出反映,不受传统文化影响

强调推理与随机的对立统一

对现有规则的约定进行颠倒和反转,主张片断、解散、分离、不完整、无中心、缺少等。

代表作:

拉维莱特公园(屈米)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里伯斯金)

加州宇航博物馆(盖里)

荷兰海牙国立舞剧院(库哈斯)

香港顶峰俱乐部方案(哈迪德)

10号住宅(艾森曼)

21.试分析当代国外高层建筑与大跨度建筑的发展

当代国外高层建筑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随着1853年升降机与1887年电梯的发明得到发展。

1911-1913年建造的纽约渥尔沃斯大厦高达52层,241m,当时被称为第一座摩天楼;1931年建的纽约帝国大厦达到102层,高381m,在70年代以前为世界最高纪录。

第二阶段是20世纪中叶以后,高层建特点是高度不断增加,数量不断增多,造型新颖,特别是办公楼、旅馆等公共建筑尤为显著。

并出现了标志性、高技性、纪念性、生态性、文化性的特点。

当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