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 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6150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 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 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 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 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 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 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 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 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 第1专题 第2课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x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学年高中语文第1专题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学练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练案:

第1专题第2课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一、字音辨读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三、词语辨析

1.应付·敷衍

例句

2.有板有眼·抑扬顿挫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2.神游八表:

神游,在想象中游历。

八表,八方之外,指遥远的地方。

3.按捺不住:

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4.掷地作金石声: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

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

5.眉飞色舞:

形容喜悦或得意的神态。

6.迎刃而解:

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解决。

一、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2-1987),现代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笔名秋郎。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社,先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院长。

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

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

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高雅,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

二、相关背景

我的国文老师当中,举人进士不乏其人,他们满腹诗书自不待言,不过传授多少给学生则是另一问题。

清华不重国文,课都排在下午,毕业时成绩不计,教师全住在古月堂自成一个区域。

我怀念徐锦澄先生,他教我作文莫说废话,少用虚字,句句要挺拔,这是我永远奉为圭臬的至理名言。

我曾经写过一篇记徐先生的文章,兹不赘。

陈敬侯先生是天津人,具有天津人特有的幽默,除了风趣的言谈之外还逼我们默写过好多篇古文。

背诵之不足,继之以默写,要把古文的格调声韵砸到脑子里去。

汪鸾翔先生以他的贵州的口音结结巴巴的说:

“有人说,国国文没没趣味,国国文怎能没没有趣味,趣味就在其中啦!

”当时听了当做笑话,现在体会到国文的趣味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真是只好说是“在其中”了。

(选自梁实秋《忆清华》)

三、主旨把握

文章回忆了徐锦澄先生的外貌特征及行为习惯等,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同时表达了对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的敬仰和深深怀念之情。

四、结构图示

1.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明确:

(1)丑、不修边幅:

他的相貌很古怪……是狞笑,样子更凶。

(2)书呆气:

①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②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3)爱喝酒:

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

(4)糊涂:

①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

②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

(5)真性率直、平等对人:

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

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6)有趣:

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7)有才气:

①眼界宽,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②对作品领会深入

、朗诵水平高,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③修改文章老辣,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2.作者说从先生那里“受益最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列出。

用简洁的词语概述我对先生的感情有何变化。

明确:

(1)①编教材——兴趣培养;②读课文——习惯养成;③改作文——方法指导。

(2)我对先生的感情变化:

可笑——有兴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

1.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

意,作者实际上是想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

2.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

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

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斑的长袍都是我们在古今人物画廊中从未见到过的。

也许作者本身就是漫画高手,寥寥几笔,人物就形神兼备了。

3.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本文依然体现了这种风格。

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

你看他写老师的鼻子,一会儿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一会儿说他“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但又毫无做作之感,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选段,完成1~4题。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

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

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

《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

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

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

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

“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

……”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

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

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

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

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

“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我仔细一揣摩,果然。

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

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

他告诉我:

“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

”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

文章便显着扑拙而有力。

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

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

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1.作者在谈到徐老师的教学特点时,说起徐老师介绍作者的方式,“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

‘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

……’”这种介绍方式是不是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是。

徐老师这样介绍主要是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使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更感兴趣。

2.“我仔细一揣摩,果然。

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

”这里“虚泡囊肿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筋骨”又是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虚泡囊肿的地方”指的是文中可有可无甚至是毫无用处的废话;“筋骨”指的是文章的精要之言、精辟之语。

3.作者说“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这一句中的“一点点”和“一点”能不能删去?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删。

因为这句话是在评价作者自己的文章,用“一点

点”和“一点”是作者的一种谦虚的表现。

4.综观全文,徐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好老师,他的教学有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点概括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辑教材新旧兼收。

(2)介绍作者亲切自然。

(3)朗读课文抑扬顿挫。

(4)批改作文大刀阔斧。

(5)传授写作技巧点石成金。

(时间:

40分钟 分值:

45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玉箸(zhù)  鼾声(hān)  突兀(wù)

B.油渍(zé)踱着(duó)矫健(jiǎo)

C.斑斓(lán)蕴藏(yùn)怅惘(wǎnɡ)

D.淘汰(tài)宣泄(xiè)愕然(è)

解析:

渍zì。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愕然  破天荒  早归道山  有棱有脚

B.揣摩  水笼头  按捺不住  甘败下风

C.扑拙  里程碑  惟妙惟肖  依马可待

D.敷衍  缉私队  眉飞色舞  硬朗挺拔

解析:

A项,脚—角;B项,笼—龙,败—拜;C项,依—倚。

答案:

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________地集中在脸上很

小的一块区域里。

②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________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③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________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A.过分  竟然  或许

B.过度  居然  或

C.过分  居然  也许

D.过度  竟然  也许

解析:

“过分”体现一种幽默诙谐,“居然”这里强调出乎意料之外,“也许”强调不很肯定。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错落有致,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B.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

C.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

D.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

解析:

A项,错落有致:

交错纷杂而有情趣。

应当用“抑扬顿挫”。

抑扬顿挫:

形容音乐、舞姿和文章气势等高低停折,和谐而有节奏。

B项,神游八表:

神游,在想象中游历,八表,八方之外,指遥远的地方。

C项,引人入胜:

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

D项,迎刃而解:

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答案:

A

5.(2020·天津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解析:

本题从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和不合逻辑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项,最

后一句缺少主语,应在“对”前加指示代词“这”。

B项,“

用于……的治疗”和“作为……的治疗费用”两种句式杂糅,选用其中一种句式即可。

D项,“生活习惯”包含着“饮食习惯”,将“饮食习惯”去掉。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雅 舍

梁实秋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

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株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未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

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掉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

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

“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陷忍的态度。

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

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

试问还有什么法子?

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

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

“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

“聚蚊成雷”真有其事!

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

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

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

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

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

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

西人常常讥笔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

诬告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

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

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最忌排偶。

“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具不从俗。

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

但思“天地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往“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

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刘克庄词:

“家里似家家似寄”。

我此时此刻占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

其家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1940年11月15日《星期评论》第一期,有删改)

6.“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文章第二、三自然段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点之多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体现作者对待困境释然、达观、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淡泊、豁达、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

)②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

(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7.文章末尾“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一句应该如何理解?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雅舍”并非作者所有,作者只是寄居于此,但作者“住了两个多月”“好感油然而生”;并且作者从“雅舍”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领悟到如何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所以作者“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答出对“雅舍有了好感”“喜爱”给2分;答出“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或“领悟到了如何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给2分)

8.文中说:

“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作者认为“雅舍”有哪些“个性”让人觉得可爱?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位置虽偏,但好友来访足见情谊;②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③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每条2分。

9.有人说,本文表现了作者这样一种人生态度:

“对于那些与自己相依为命,须臾不可相离的伙伴和朋友,不论他是一种无生命物体还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我们都必须能够容纳其缺点和不足。

”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态度?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消极妥协的人生观,实际上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唯有能够宽容对待某事物或某人的缺点或不足我们才能更加充分地感受它的优长并与之和谐相处,相扶相助。

正如梁实秋之于雅舍,如果仅仅看到它的简陋和破败,仅仅为它的不便而愁苦,又怎能像作者这样享受它的良辰美景、月夜风光呢?

(言之成理即可)

三、语言运用(10分)

1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

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__①__有问,必有答。

先生偶有记不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