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5902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特点。

2.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1.产生背景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3.历史局限

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二、人类中心论

1.产生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2.核心思想

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历史局限和影响

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三、人地伙伴论

1.产生背景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反思自身行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核心思想

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3.意义

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知识点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影响

 

思想理论

发展阶段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的行为表现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

地理环境

决定论 

采猎文明时期

低下且发展缓慢

崇拜自然

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表现为环境的强大制约作用和人类对环境的微弱改造作用

环境问题不具普遍性,对人类威胁并不严重

人类中心

 

人类中心

论  

农业文明时期

不断发展,有很大提高

改造自然

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加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工业文明时期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征服自然

人类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环境问题成为公害,并已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人地伙伴论 

后工业文明时期

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谋求人地和谐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系统化和科学化,人地关系趋向和谐

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

[对点演练]

1.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解析:

选B 图示内容为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人类不再依赖自然、崇拜自然,而是改造自然。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2~3题。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解析:

2.A 3.B 第2题,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是原始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环境决定人类活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时期,退耕还林,合理放牧符合这一基本原则,其余三选项为农业文明时代或工业文明时代的主要表现。

4.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的有(  )

①原始社会 ②农业社会 ③工业社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筑梯田,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包括(多选)(  )

A.森林减少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D.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

本题以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的影响因素、人地关系的行为表现及后果。

(1)题,甲图反映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形态下人口的增长状况;乙图说明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从农业社会开始的。

(2)题,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筑梯田,必然导致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脆弱,加之降水多,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第(3)题,古代由于人们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往往直接放火烧山、围湖造田,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第(4)题,人地关系演变实质上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答案:

(1)C

(2)ABCD

(3)放火烧山和围湖造田等。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如魏晋以来人口大量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过度开垦土地等,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等。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论述。

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

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文明时期B.工业文明时期

C.采猎文明时期D.后工业化时期

解析:

1.A 2.C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不同的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这种思想产生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很低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平均每年移动的土石方远高于海洋岩石圈形成的速度;受到部分扰动和全被扰动的陆地生态环境已达到73%;近几十年来,生物灭绝的速度也超过了恐龙灭绝的时代。

据此完成3~4题。

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在(  )

A.狩猎-采集时期B.农业社会时期

C.工业社会时期D.生态文明时期

4.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

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

C.东北地区排干湿地、开垦荒地

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

解析:

3.C 4.A 第3题,工业文明时期,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强烈。

第4题,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会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5.目前我们普遍认可的人地关系是下图中()

A         B

C         D

解析:

选C 我们普遍认可的人地关系是人地伙伴论,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具有反作用力,即图C。

6.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a—科技B.b—土地

C.c—劳动力D.d—资本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主导因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是________阶段。

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试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

解析:

(1)题,狩猎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农业文明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土地;资本在工业文明阶段早期影响巨大;科技则是工业文明阶段后期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2)题,工业文明阶段早期,资本影响力最大,到工业文明阶段后期逐渐降低;土地、劳动力的影响在减弱,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第(3)题,工业文明阶段是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剧增等问题日益严重。

第(4)题,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崇拜自然、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和谋求人地协调,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不一样。

答案:

(1)D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期成为主导因素;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虽然在下降,但工业文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4)依赖自然,崇拜自然(狩猎文明);利用自然,适应自然(农业文明);开发自然,征服自然(工业文明);守护自然,互利共生(环境文明)。

7.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1644~1825年   乙1950~1958年

(1)A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B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是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

其后果又是什么?

(3)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解析:

(1)题,由图可知A为江汉平原,B为洞庭湖平原。

(2)题,建国后,在人类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下,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使洞庭湖面积急剧萎缩,调蓄洪水的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3)题,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思想。

答案:

(1)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2)变化:

湖泊面积大大萎缩。

原因:

围湖造田。

体现了人类中心论。

后果:

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

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思想。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图腾”一词源于印第安语,该词最早引进中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

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

据此回答1~2题。

中国龙图腾的形象

1.龙图腾体现了我国古人同环境的关系是(  )

A.崇拜自然       B.征服自然

C.天人合一D.改造自然

2.下列语句中能体现上题中人地关系的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

C.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

D.休养生息,永续利用

解析:

1.A 2.B 第1题,图腾是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迷信,这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知识水平不高的必然结果,体现的人地关系是畏惧和崇拜自然。

第2题,A项和C项体现的是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的人地关系,D项体现的是人类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地关系,B项过分夸大了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畏惧、崇拜自然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许多文献和诗词,体现了对于人地关系的朴素认识。

结合材料,回答3~4题。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自《荀子·天论》,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类具有征服自然的能力

②体现了对天命的敬畏和崇拜

③自然环境具有客观的发展规律

④人类活动应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4.下列观点,反映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B.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C.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

D.尽取天地材利,与人共之

解析:

3.D 4.C 第3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是说自然界有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它既不为尧帝而存在,也不为夏桀而灭亡。

追从上天而不断地歌颂它,哪比得上顺应自然的规律而利用它?

仰望四时而等待着它,哪比得上顺应四时而利用它?

反映了自然环境具有客观的发展规律,人类活动应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第4题,“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是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如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分是戈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是农夫们收获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5~6题。

5.狩猎生产图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6.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发展

解析:

5.B 6.C 由图示内容可知,该时期人类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进行耕作与灌溉,获取食物。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

“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据此回答7~8题。

7.“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伙伴论思想D.人地对抗性思想

8.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解析:

7.C 8.D 第7题,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济”是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并不产生污染。

第8题,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活动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读图回答9~10题。

甲         乙

9.甲、乙两图相比,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哪种理论(  )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

C.人地协调论D.可持续发展论

10.该种理论集中体现于________时期(  )

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D.后工业文明

解析:

9.B 10.C 第9题,图中显示湖泊面积大大萎缩变小,这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生产活动造成的,体现了人类中心论的观点。

第10题,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主要是盲目地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主要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谋求人地协调。

新中国成立之初,马永顺创造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退休后,他带领全家共计种树46500棵并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选项与“砍树人”体现的人地关系认识相同的是  (  )

A.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B.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2.下列选项符合马永顺最终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是(  )

A.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

C.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

D.发展经济必然产生环境问题

解析:

11.D 12.A 第11题,A、C两项反映了人地伙伴论的思想,B项反映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D项反映了人类中心论的思想。

第12题,A项符合人地伙伴论的思想,此种认识促使马永顺由“砍树人”最终成为“种树人”。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风水文化发源地与居住环境实践应用最早的国家,风水文化广泛影响着中国古城市规划、园林规划、民居等的设计思想与方式。

材料二 漫画《“风水”惹的祸》。

(1)材料一体现了__________(人地关系),如何体现?

(9分)

(2)材料二体现了________(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如何体现?

(9分)

解析:

本题组以风水学的不同应用考查了人地关系在生活中的体现。

材料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原始的“人地伙伴论”,材料二体现了风水学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所以“风水学”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它的价值。

答案:

(1)人地协调 注重生态环境、人与环境的和谐、房屋与环境的和谐,讲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体现。

(2)人类社会发展早期 人类社会早期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

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二 “……可是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却意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恩格斯(1876)《自然辩证法》

(1)“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4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D.天命论

(2)下列行为符合“天人合一”思想的是(4分)(  )

A.内蒙古草原人口增加,大力发展粮食种植

B.积极采集冬虫夏草,提高藏民的经济收入

C.在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在三江平原设立保护区,保护湿地资源

(3)恩格斯的论述符合哪种环境观?

这种发展观为什么容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8分)

(4)通过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你认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

(6分)

解析:

(1)题,“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思想。

(2)题,A、B、C三项都体现了人类中心论的思想。

第(3)题,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是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的必然结果。

第(4)题,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提示我们,要改变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树立人地伙伴论的思想,善待自然。

答案:

(1)C

(2)D

(3)人类中心论。

原因:

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资源和能源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向环境中排放的大量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4)我们应该树立人地伙伴论思想,即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