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5635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8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docx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docx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

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点溶液为蓝色

B.a点固体为Zn、Cu、Ag

C.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c点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锌、银、铜的活动性顺序是:

锌>铜>银;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溶液中硝酸银反应完全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反应过程中析出固体质量是纵坐标,加入锌粉的质量是横坐标;锌和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锌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所以0b段是锌和硝酸银反应,bc段是锌与硝酸铜反应,cd段是锌粉过量。

【详解】

A、d点是锌粉过量,已经把硝酸银和硝酸铜两者反应完全,溶液中没有了硫酸铜,溶液不为蓝色,不符合题意;

B、a点是锌与硝酸银反应了一部分,所以a点固体只有Ag,不符合题意;

C、b点是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硝酸铜还没反应,所以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锌、硝酸铜两种,符合题意;

D、c点是锌与硝酸铜完全反应,析出固体是Ag、Cu,Ag和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金属和混合盐溶液的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间相距越远,就最先反应;2、加入锌粉的量是引起滤渣和滤液成分的关键变量;3、对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便知道固体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2.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硝酸锌逐渐增加,直至硝酸银与硝酸铜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B、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银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硝酸银完全反应时硝酸银的质量为零,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由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银的质量比=65:

216,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则溶液的质量减少,由化学方程式Zn+Cu(NO3)2=Zn(NO3)2+Cu可知,参加反应的锌与生成的铜的质量比=65:

64,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少,则溶液的质量增加,选项正确;

D、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才有铜生成,铜的质量开始增加,直至硝酸铜完全反应,选项正确,故选B。

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容器中的压强先增大;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本消耗,容器中的压强减小,且比反应前的压强要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第一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第二个过程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象错误。

D、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中,镁中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比氧化镁中多,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最终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多,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4.下列选项中的操作,与图像不能相对应的是

A.向一块表面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块表面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硫酸根和钡离子结合可以生成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5.用右图能正确反映下列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序号

实验内容

x轴含义

y轴含义

坐标图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质量

单质铜的质量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质量

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

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加入氯化钠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时间

剩余固体中

锰元素质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那么铜的质量不断的增加,直至铁完全反应,铜的质量不再增加,关系正确;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加入的稀盐酸的量不断的增加,即使反应完全,溶液中水的质量也不断的增加,因为盐酸中含有水,关系错误;③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会逐渐的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状态后,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关系正确;④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锰元素只存在于固体中,故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关系错误。

故选C。

6.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Na2CO3,还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该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B.b→c段对应的溶液pH逐渐减小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D.c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Ba(N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从固体质量变化图示可知,固体部分溶于硝酸,说明溶于水后产生的沉淀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

【详解】

A、a→b段对应的是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A正确;

B、b→c段对应的是加入硝酸,硫酸钡不与硝酸反应,溶液的硝酸越来越多,溶液呈酸性,且酸性增强,溶液pH逐渐减小,B正确;

C、无法证明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C错误;

D、c点对应的是碳酸钡已溶解,碳酸钠已与硝酸反应完,硝酸过量,故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Ba(NO3)2,D正确。

故选C。

7.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横坐标

纵坐标

A

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生成氢气的质量/g

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加入铜粉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C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D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加入水的质量/g

溶质的质量/g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锌粉接触就会反应产生氢气,横坐标表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会从原点开始。

故A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横坐标表示加入铜粉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质量,由反应可以看出,一个铜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64)反应进入溶液中,两个银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08)会被置换出来,所以溶液质量会随着铜的加入而减少直到反应结束。

故B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

,碳酸钙(相对原子质量为100)是固体,二氧化碳(相对原子质量为44)为气体,溶液中每进入100份质量同时减少44份质量,进去的多,出来的少,所以溶液质量会增加,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钙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质量,加入碳酸钙前盐酸有一定质量,故起点在纵坐标上不为原点处。

故C符合题意;

D.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

横坐标表示加入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不变应该是一条直线。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往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

C.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D.

将等质量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稀释氢氧化钾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减小到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溶解,硝酸钾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镁比铁活泼,和稀硫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等质量的镁铁和足量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镁生成的气体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9.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pH=3的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B.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

相同质量的Mg、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

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pH=3的酸性溶液中加水,酸性逐渐减弱,pH增大,但是不能变为中性和碱性溶液,只能无限接近7不超过7,选项A图像不合理;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刚开始溶液是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pH逐渐增大,恰好与硫酸反应完,pH等于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pH大于7,选项B图像不合理;

C、相同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铝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镁产生的氢气比铁多,且镁比铁的活动性强,反应速率比铁快,选项C图像不合理;

D、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钙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是第二步反应,否则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会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氯化钙,相当于反应未发生,因此当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因此沉淀过一段时间生成,选项D图像合理。

故选:

D。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

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C.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等质量块状、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当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对应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B、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并且是由大于7逐渐趋近于7,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因为碳酸钙中也含有钙元素,反应前钙元素质量分数不能是0,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较快,需要的反应时间短,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

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D.

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

1,故B正确;

C、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至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C正确;

D、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向一定质量

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65份的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64份的铜,65份的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56份的铁,锌和氯化铜反应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锌和氯化亚铁反应,没有加锌粒时,溶液中的氯化锌质量应为零,图像应从原点开始,故D不正确。

故选D。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水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继续溶解质量会增大,当硝酸钾溶液饱和时,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保持不变,但溶液的质量是从0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开始时是降低,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消耗完后,氯化钡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由一氧化碳燃烧的方程式2CO+O2

2CO2可知,一氧化碳燃烧前后分子个数发生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三种混合而成。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

(2)白色粉末三种成分的可能组合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OH、CaCO3CuSO4CaCO3、NaOH、BaCl2CaCO3、NaOH、Na2SO4

【解析】

【分析】

根据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而本题中得到是无色的溶液,所以在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同时能形成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钙,而白色沉淀能全部溶于稀盐酸,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所以该沉淀为碳酸钙;已知无色溶液pH>7,为氢氧化钠;可以据此分析判断并解答该题。

【详解】

(1)把白色粉末溶解后得无色溶液,可知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于水会使溶液变蓝;

(2)测定滤液的pH大于7,说明一定有氢氧化钠;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一定有碳酸钙,氯化钡和硫酸钠不能共存,因此白色粉末三种成分的可能组合为:

CaCO3、NaOH、BaCl2;CaCO3、NaOH、Na2SO4;故答案为CaCO3、NaOH、BaCl2;CaCO3、NaOH、Na2SO4。

14.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苏打;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可用作补钙剂;E、F的物质类别相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

(1)物质A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条)。

(2)物质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转化为B_________________,

②C转化为F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只需回答其中一条)

(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

【详解】

A俗称苏打;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可用作补钙剂;故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钙,C是碳酸钙,碳酸钠能生成E,E能生成氢氧化钙,故E是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D是氢氧化钠,碳酸钙能生成F,F和E是同类物质,F能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故F是二氧化碳。

(1)碳酸钠的用途是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只需回答其中一条)。

(2)物质D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3)①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或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

15.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4)C与F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化合反应改良酸性土壤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分析】

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碳酸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所以A是碳酸钙,B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B(氧化钙)能转化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可能是氢氧化钙,C(二氧化碳)能与E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E可能是碳酸钠;D(氢氧化钙)与E(碳酸钠)能生成A(碳酸钙)和F,氢氧化钙与碳酸钠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F可能是氢氧化钠,将猜想代入框图,猜想成立。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A的化学式是CaCO3;

(2)B→D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3)D是氢氧化钙,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建筑材料、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4)C与F反应生成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6.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

1:

2,六种物质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如图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种。

【答案】Al 。

Ca(OH)2+CO2═CaCO3↓+H2O 。

2Al+3CuSO4═Al2(SO4)3+3Cu 。

2 。

【解析】

【分析】

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故E是铝,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

1:

2,能与铝反应,故F能是硫酸铜,D能生成硫酸铜,能与铝反应,故D是硫酸,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能与B相互转化,能与C反应,故A可能是二氧化碳,B是碳酸钠,C可能是氢氧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E物质是铝,化学式为Al;

(2)A和C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E和F反应是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

(4)如图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两种;

17.下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C、E、F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_E______F_______。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

【答案】FeCaCO3CO2CCaCO3+2HCl===CaCl2+H2O+CO2↑黑色固体减少不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解析】

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A是Fe,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是CaCO3。

B由两种元素组成,既能与铁反应,又能与CaCO3反应,则B是HCl,CaCO3

E,B→E,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C是盐,B是酸,则E是CO2,D是Ca(OH)2,F是C。

(1)A是Fe,C是CaCO3,E是CO2,F是C。

(2)HCl与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3)Fe+2HCl==FeCl2+H2↑,含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