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5467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进行的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是国家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通过世界市场在商品、资金、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的相互联系与结合。

2.绝对优势——指某国用相同数量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这种商品多。

3.相对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个人,公司,或国家)能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

4.H-O定理——要素相对富裕度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生产成本的差异又是导致了不同国家贸易前相对价格不同的原因。

这种商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为两国商品绝对价格的差异,而商品的绝对差异才是两国间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

各国都倾向于生产其要素相对富裕的产品并且出口,并且进口其国内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

5.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制订和实行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

6.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

7.国际金融——是世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资金融通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为国际的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资产储备、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一体化等。

8.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它有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静态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9.汇率——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

10.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波动幅度很小。

11.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官方汇率,也无任何汇率波动幅度的上下限,本币任凭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自由涨落。

12.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是以交易为基础,不仅包括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而且还包括资本的输出输入,既包括已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也包括尚未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

13.国际收支平衡表——也称国际收支差额表,它是系统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国际经济活动收入与支出的统计报表。

14.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账户,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

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15.资本与金融项目——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大部分。

16.BP曲线——在其他参数变量固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为国际收支均衡的曲线即为BP曲线。

二、计算题

1.假设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 = 6.82元人民币,试求

(1)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2)售价1 772.2元人民币的1台彩电的美元价格是多少?

(3)售价2 000美元1台的IBM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

解答:

(1)由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 = 6.82元人民币可得,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1元人民币=0.1466美元,即RMB¥1=$0.1466。

(2)售价1 772.2元人民币的1台彩电的美元价格为:

1 772.2×$0.1466=$259.85

(3)售价2 000美元1台的IBM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

2000×RMB¥6.82=RMB¥13640。

2.设一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问当政府支出增加10单位货币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解答: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GDP=y=C+I+G+(X-M)=α+βy+e-dr+g0+x0-m0-γy

解得y=(α+e+g0+x0-m0-dr)/(1-β+γ),从而得政府支出乘数为kg=10/3

当政府支出增加10单位货币时,国民收入增加100/3单位货币,进而使得该国进口增加20/3即6.67个货币单位。

3.设某国宏观经济由下述方程描述:

消费函数c = 28 + 0.8yd,投资I = 20,政府购买支出g = 26,税收函数t = 25 + 0.2y,出口x = 20,进口函数m = 2 + 0.1y(计算单位均为10亿美元)。

试求该国均衡产出与贸易赤字(或盈余)。

解答: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GDP=y=C+I+G+(X-M)

即有y=28+ 0.8(y-25 -0.2y)+20+26+(20-2-0.1y),解得该国均衡产出y=156.5217(10亿美元)=1565.22亿美元

X-M=10×(20-2-15.65217)=23.48亿美元,即该国的贸易盈余为23.48亿美元。

三、问答题

1.试述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解答:

所谓绝对优势是指某国用相同数量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这种商品多。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是绝对优势理论的创始者,他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指出,分工能提高生产率,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内的地区之间,而且适用于国与国之间,两国之间的贸易应建立在成本差异的基础上。

假如一个国家的人力和资本专门用来生产在气候、土壤和矿藏等方面具有自然优势的产品,或者专门生产在工艺技术方面具有称之为获得性优势的产品,用以交换别的国家在其自然条件或工艺技术上又有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的国际分工,两国的总产出相对于自给自足时会增加,贸易国双方都将从贸易中得益。

绝对优势理论是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的混合,有其正确的方面,它深刻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

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获利。

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

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

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

绝对优势理论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

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

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

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

2.试述相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解答:

相对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最早提出的国家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原理这一原理表明,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国际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的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

即使在各个生产领域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换取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仍然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各国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发挥自身经济的比较优势,并获得由此带来的比较利益。

相对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以后的各种国际贸易理论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相对优势理论的贡献主要有:

(1)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正确的,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2)采用“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正确的。

其局限性有:

(1)没有揭示国际分工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仅说明如何参与,没有说明为什么参与);

(2)没有说明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3)理论假设过于静态,与现实有较大差异。

既容易使人忽视国际分工的动态变化,也不利于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

3.试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解答: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两国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二是生产不同商品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不同,也就是说,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

要素禀赋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李嘉图相对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说明了两国贸易的原因是互利,但是并没有说明相对优势产生的原因,而要素禀赋理论作了一定的研究,为一国如何利用本国资源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以获得贸易利益提供了一种思路。

但要素禀赋理论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

(1)具有庸俗性。

该理论建立在三要素论的基础上,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抛弃了劳动价值论,抹煞了劳动收人与财产收人的差别。

三要素论认为:

劳动、资本、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所不可能缺少的三个要素,商品价值是由这三个要素所提供的生产性和服务性项目共同创造的。

这个观点曾经遭到马克思的严厉批评。

(2)抹煞了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

(3)这个理论的建立是以一系列不符合实际的假设为前提的,与当代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实不符。

(4)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掩盖了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事实。

4.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解答:

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产生行业内部贸易并不是基于比较优势,而是因为:

第一,各国消费者的偏好是多样性的。

第二,在一些垄断竞争的行业,规模经济限制了行业只能生产有限种类的产品,每一种类产品的生产就只能是小规模的。

为追求规模经济,各国都只选择有限种类的产品生产。

这样,各国不生产的那些种类的产品需要通过进口获得。

这是规模经济导致行业内部贸易最主要的原因。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

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而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诱因;它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仍属于静态分析。

5.试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解答:

该理论认为,制成品尤其是知识型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生命阶段。

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不同,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有差异,同时技术差距理论指出技术模仿有时滞现象,因而随着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产品就能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

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益、H—O模型以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

但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故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普遍的、必然的现象。

而且在这种动态中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固定(如美国常常被认为是创新者)。

6.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解答: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制订和实行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

它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

①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货物和服务进口总政策;②进出口货物与服务贸易政策;③对外贸易国别和地区政策。

从政策本身和作用来看,国际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国际贸易政策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一种是互惠贸易政策。

6.简述国际结算的方式与工具。

解答: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

国际结算经历了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两个阶段,目前非现金结算已代替现金结算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形式,在国际结算中,两国银行以相互抵账的办法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工具是票据。

广义的票据是指商业上的权利单据。

凡赋予持有人一定权利的各种凭证,如提单、存单、保险单等都属于票据。

狭义的票据仅指以支付一定的金额为目的、用于债权债务的清偿和结算的凭证,它主要包括汇票、支票和本票。

国际结算方式有汇款、托收、信用证三种主要方式,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国际保理、福费廷业务在以上三种基本结算方式的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资金融通方式。

7.试对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分类。

解答:

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来划分。

(1)按性质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与新兴离岸金融市场。

在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上,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信贷和国际债券业务,交易主要发生在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的金融法律法规管辖。

在新兴离岸金融市场,其交易涉及所有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大部分交易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业务活动也不受任何国家金融体系规章制度的管辖。

(2)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与国际黄金市场等。

国际外汇市场是由各类外汇提供者和需求者组成的,进行外汇买卖,外汇资金调拨,外汇资金清算等活动的场所。

国际货币市场是指资金借贷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交易市场,或称短期资金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是指资金借贷期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信贷或证券发行,或称长期资金市场。

国际黄金市场是指专门从事黄金交易买卖的市场。

(3)按融资渠道不同,可分为国际信贷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

国际信贷市场主要从事资金借贷业务,按照借贷期限长短由可划分为短期信贷市场和长期信贷市场。

国际证券市场是股票,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市场,长期资本投资人和需求者之间的有效中介,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8.什么叫汇率?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哪些?

解答:

汇率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

折算两个国家的货币比例,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

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存在着外汇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

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此外,在国际金融实务中,还存在一种美元标价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欧洲货币市场兴起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外汇交易量迅速增长,为了便于在国际间进行外汇业务交易,银行间的报价,都以美元为标准来表示各国货币的价格,至今已成习惯。

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的国际银行所公布的外汇牌价,都是以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非美元货币之间的汇率则通过各自对美元的汇率套算,作为报价的基础。

9.试述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解答:

固定汇率制是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或汇率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

固定汇率制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便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与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也使进行这些国际经济交易的经济主体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损失较小,而有利于这些国际经济交易的进行与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固定汇率制也有突出的缺点:

(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2)固定汇率制有牺牲内部平衡之虞。

软货币发行国货币当局进行市场干预,一方面会使其外汇储备流失,另一方面又会形成紧缩性的经济影响。

硬货币发行国货币当局进行市场干预,会形成扩张性经济影响,加快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3)易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与混乱。

10.试述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解答:

浮动汇率制的主要优点是:

(1)汇率能发挥其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2)只要国际收支失衡不特别严重,就没有必要调整财政货币政策,从而不会产生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的实现。

(3)减少了对储备的需要,并使逆差国避免了外汇储备的流失。

浮动汇率制的主要缺点有:

(1)汇率频繁与剧烈的波动,使进行国际贸易、国际信贷与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交易的经济主体难以核算成本和利润,并使他们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所造成的外汇风险损失,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为外汇投机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这必然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

11.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什么总是平衡的?

既然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为什么还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

解答:

国际收支账户运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因此所有账户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

但是,由于原始资料当事人为了各种原因故意改变、伪造或压低某些项目的数字,某些交易项目属于跨年度性的导致统计口径不一致,短期资本的国际移动等原因,官方统计所得到的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两者之间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达到平衡,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与贷方之间出现差额。

因此,设立一个错误与遗漏项目,以错误与遗漏项目的数字来抵补前面所有项目借方与贷方之间的差额,从而使借贷双方最终达到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保持平衡是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官方储备项目的借方总额等于贷方总额来说的,其中某些项目的借方总额不一定等于贷方总额。

各国对国际收支差额有不同的定义和尺度,通常把官方结算差额看作国际收支差额,即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的差额作为国际收支差额,所以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

12.试推导国际收支曲线(BP曲线)。

解答:

BP曲线可以用四象限图法推导出来,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第二象限中的曲线为净资本流出曲线,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象限中的直线是横坐标和纵坐标的转换线,即450线,它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条件

第四象限中的曲线为净出口曲线,它是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化的。

在第一象限中,当利率从r1上升到r2时,净资本流出量从F1减少到F2。

假如资本账户原来是平衡的,这时将出现顺差。

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根据450线,净出口必须从NX1减少到NX2。

按照净出口曲线,国民收入要从y1增加到y2。

这样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利率和国民收入有两个对应点,同理也可以找到其它对应点,把这些对应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国际收支曲线(BP曲线):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每一个使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而不在BP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使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