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4963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综合检测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2.

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C.声音传播的条件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3.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  )

A.声速逐渐减小B.音调逐渐降低

C.振幅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减小

4.两个航天员在空间站外一同工作时,需要借助通讯设备交谈.关于他们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之间距离太

B.空间站外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空间站外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传播

5.

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6.下列措施中,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在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在嘈杂的车间,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

D.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

7.下列事例中,属于应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

8.你面向高墙喊话,如果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

A.340米B.170米C.17米D.34米

9.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

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4m

C.该汽车已超速

D.该汽车没有超速

10.某人在一根较长的装有水的钢管的一头敲一下,另一人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三次响声,这三次响声传播的介质顺序是(  )

A.空气、水、钢管B.水、空气、钢管

C.钢管、水、空气D.钢管、空气、水

二、多选题

1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B.乙、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响度相同D.丙、丁的响度相同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人们能听见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C.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

1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

B.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

C.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4.关于声音的利用和噪声的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利用超声波洗牙--声音能传递信息

B.打雷时房屋在震动--声音能传递能量

C.安装双层玻璃窗--传播中减弱噪音

D.摩托车的消声器--人耳处减弱噪音

15.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

改变拨打钢尺的力度

C.

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笔帽的力度

16.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B.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D.声音沿直线传播

17.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的是(  )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三、填空题

18.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女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大小;女歌手“声音清脆”,男歌手“声音浑厚”,“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19.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

我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____传来的。

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20.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受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21.如下图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______是音乐的波形,图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22.一根装有水的500m长的直铁管,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则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

四、计算题

23.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2)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24.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巳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

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2.A3.C4.B5.D6.D7.C

8.C9.C10.C11.AC12.CD13.ABC14.BC

15.AC16.AB17.ABC

18.音调;响度;音色  

19.空气;声源  

20.超声波  

21.1;2  

22.铁管;水;空气  

23.解:

(1)在t=0.8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15m/s×0.8s=12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0.8s=272m,

设汽车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为s,

则:

2s=s1+s2=12m+272m=284m,

s=142m;

(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山崖的距离s′=s-s1=142m-12m=130m.

答: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142m;

(2)此时汽车距山崖130m.  

24.解:

从发射超声波到海底的时间:

t=

×4s=2s,

由v=

可得,这处海底深度:

h=vt=1500m/s×2s=3000m.

答:

这处海底深度是3000m.  

【解析】

1.解:

A、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被人听到,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人耳听到,故A错误;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声,故D正确。

故选:

D。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

(2)声音的特性有:

音调、响度和音色;

(3)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的过程中;3.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听到声音的条件以及声与信息和能量的关系、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2.解:

A、在实验中,由纸片的跳动可以认识到扬声器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也可理解为放大法.扬声器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此可知A正确.

B、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中应重在体现物体振动快慢与音调的高低,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B错误.

C、要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实验中应体现人耳与声源之间介质的有无及种类,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C错误.

D、要研究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实验中要出现这两种声音,然后加以比较,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D错误.

故选A.

将纸盒上的小纸片的跳动与音乐即声音联系起来,即可得到实验的目的.

将纸片跳动与听到声音这两个实验现象联系是确定实验探究目的关键.

3.解:

A、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

B、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频率也不变,故音调不变;故B错误;

C、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振幅也变小;故C正确;

D、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速度不变,音调不变,频率也就不变;响度变小,振幅也就变小;故D错误;

故选:

C.

(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但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

(3)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和音色不变.

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征等知识;结合对声音特征的认识、传播的速度,可解答此题.

4.解: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选项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解: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故选:

D。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6.解:

A、禁止机动车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阻止了噪声进入人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机动车辆都安装有消声器,防止了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现代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这是在声音从声源处向人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利用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与选择项中提到的具体措施相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都是减弱噪声的方法,此题的要注意的是措施要与题目的要求相符合.

7.解:

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技工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选C.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本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

8.解:

由于回声是来回的传播途径,那么间隔时间应大于t=

×0.1s=0.05s,

那么要想听到回声,离高墙的距离至少为:

s=vt=340m/s×0.05s=17m,

故选C.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要想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必须比原声晚0.1s以上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回声和原声区分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

9.解:

(1)由v=

得: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1s=34m;故A错误;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故B错误;

(3)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s2-s1=68m-34m=34m;

这34m共用了:

t′=△t-t1+t2=0.7s-0.1s+0.2s=0.8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

=42.5m/s=42.5×3.6km/h=153km/h。

153km/h大于100km/h,故超速,故C正确。

故选:

C。

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①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的时间;

②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4s;

③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

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

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0.7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其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0.7秒。

要从起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

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对应上是解决此题关键。

10.解:

本题中传播声音的物质有三种:

水、钢管和空气,在这三种物质中,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最快,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人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的第一声响是从水管中传来的,第二声响是从水中传来的,第三声响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故选C.

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即可解答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而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11.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正确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振幅和频率相同,故音调和响度相同,故A正确;

B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正确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频率不相同,故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和丁波形的形状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相同,振幅不相同,响度不相同,频率不相同,故音调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C.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12.解: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们听不到.故B错误;

C、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固体传声比气体好,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故D正确.

故选CD.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振动频率都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3)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涉及声现象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13.解:

A、该现象说明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符合题意。

B、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故选:

ABC。

声音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声音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也十分广泛,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活中汲取物理知识。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多多发现和总结物理知识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14.解:

A、用超声波洗牙利用的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

B、打雷时房屋在震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BC.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知识的应用,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5.解: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符合题意.

B、改变拨打钢尺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

掌握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并能结合实例进行辨析,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6.解:

A.回声壁是能让人听到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故A符合;

B.回音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故B符合;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但是回声不是通过墙壁传播的,故C不符合;

D.回声是声音的反射,不是声音沿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

故选AB.

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样就会形成回声,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在学习声音的知识,应该让学生们从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入手.

17.解: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

C、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超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特点的掌握情况,需要联系实例来解释其中的原理.

18.解:

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

“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

音调;响度;音色.

①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

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掌握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这三个特征的含义,以及其影响因素.

19.解:

汽笛声发出后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

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空气;声源。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20.解:

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

故答案:

超声波.

超声波声呐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优点;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

本题综合性很强,考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1.解:

(1)图可以看出,其波形图呈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

(2)中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无规则的,是噪声的波形.

故答案是:

1;2.

噪声是由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是杂乱无章的;

乐音的波形图是有规律的,是物体做有一定规律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该题通过波形图考查了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特点,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22.解:

在一根有水的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

铁管;水;空气.

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解答此题.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本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管子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另外注意题意中所说的管子里面是否装水,如果装水听到三次声,如果没装水听到两次声.

23.

(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前方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5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0.8s,根据s=vt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前方山崖距离的2倍,据此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前方山崖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前方山崖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前方山崖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前方山崖距离的2倍.

24.知道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可求从发射超声波到海底的时间,根据s=vt求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海底的传播距离即为此时海底的深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