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后进生的转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3241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后进生的转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谈后进生的转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谈后进生的转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谈后进生的转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谈后进生的转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后进生的转化.docx

《谈后进生的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后进生的转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后进生的转化.docx

谈后进生的转化

谈后进生的转化

摘要:

后进生的转化是复杂艰巨的工作,是教育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文试着分析后进生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的原因,并从对后进生的热爱;师生关系;后进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理解、尊重、正确引导后进生的合理需要;要抓紧、抓反复;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让后进生体会成功;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建立班集体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家校挂钩等方面论述了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

后进生转化教师家长

 

正文:

所谓后进生,无非是指那些纪律涣散、懒散、不思进取、精神颓丧、自卑厌学,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后进,常常受到冷淡、歧视,缺少应得的理解、关爱与信任,久而久之,丧失了进取的信心、欲望和勇气,他们令老师操心,令同学烦心,甚至令自己闹心。

通过对后进生的观察与交流,我觉得后进生并不是智力上有严重障碍,也不是无法教育的,后进生并不是不想学好,也并不是没有理想或美好愿望,只是他们的自我感觉太差,没有信心,没有干劲,缺少士气。

他们是可以转化的,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工作,我们只要针对后进生的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经过长期耐心、细致、合理的教育工作,后进生一定会转化为好学生。

我认为转化后进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后进生产生的原因要做到心中有数,我认为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社会的因素:

改革的大潮中,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市场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采用不法经营手段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加上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同时社会上不良的文艺作品、黄色书刊、暴力录像影视片等不良文化作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再加上上大学的费用高而分工越来越难等等社会原因,这些都再刺激人们的内心。

(二)、学校的因素:

    1、学校环境的因素:

学校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为完成教育指标、提高升学率而求生存,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品德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学校、班级管理不到位与学校、班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思想观念发生偏差,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品行、学习上的后进生。

    2、教师的因素:

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教育教学能力低下,违反教育原则,没能较好地把握教育时机,不能一视同仁;不尊重体谅学生,简单粗暴,动辄训斥、挖苦、嘲讽、体罚,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责备过多,而反省自己不够,对学生的爱心、关心、诚心、耐心、细心不够,看不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没有好的心理体验,久而久之使一部分学生因受胁迫、恐吓、过多责备----------,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产生逆反心理或心理障碍,从而无法正确对待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最后沦为后进生。

 

(三)、家庭的因素:

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家庭对子女有不可取代的重要的作用。

因而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必然考虑家庭因素。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长忙于工作、做生意等,对子女的学习没有时间、没兴趣、没精力过问;

2、家长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宽严失度,只养不教或不懂教;

3、家长的不良行为对子女造成负面影响;

4、有的家长更是六神无主,对子女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方向,因为他自己就是个“乱人”;

5、父母不和,甚至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变成单亲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强烈反差,使孩子的心灵受创,无法适应外部环境。

总之,家长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和学习生活的关心和正确引导,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沦为后进生。

(四)、自身的因素: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处于质的转变期,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许多“新”的东西涌现,学生来不及消化和适应这些变化,因而在心理上产生很多的不良情绪体验。

他们常常因一件小事而欢欣鼓舞,也因一件小事一点小挫折就一厥不振,自暴自弃。

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冲动、情绪化、意志薄弱、依赖性较大,自控能力较低,因此,易产生思想、行为偏差,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基于上述原因,形成了不同的后进生,从而使整个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艰巨。

二、后进生的转化。

(一)爱心教育,真情感化。

高尔基曾经说过: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

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教育的前提,爱是转化后进生的起点、是帮助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后进生最缺乏关爱、最想得到信任。

只有热爱后进生,关心后进生,才能和后进生接近,实现情感交融。

同时,也才有赢得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热爱和信赖,才能够使他们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关心、呵护学生,以诚相待,以爱感化,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才会逐渐缩小,转化的希望也就会变大。

教师要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护,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目标难以达到家长、教师的期望、要求,因而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所以大多数后进生在心理上都存在较强的自卑感,久而久之,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他们拒绝学校与教师的一切正确教育,自暴自弃,干居下游。

因此教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要以赤诚的之心去关爱后进生。

作为教育者,教师因主动关心爱护后进生,运用慈母般的情怀爱护每一个后进生,处处给他们体贴和温暖,用热情去融化那颗冰冷的心,感化他们。

再此基础上,教师要尊重维护后进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意愿和情感、要求和意见,要信任他们、关心他们,启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鼓励他们告别过去,痛改前非,融入集体,与班级同学一起进步、共同发展。

在生活中,从一个细节入手关心他们;在学习中,从一点进步入手鼓励他们;在他们犯错误时,不是过多的指责和批评,而是耐心的说服和教育。

如果老师对他们一味地批评和数落,不懂用爱去感化,就只能助长其满不在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轻视他们,厌恶他们。

处于这种心态下,教育是很难奏效的;在课堂上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动作都能给他们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中勇于表现自我,这就是心理学所提倡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热爱学生,用爱心、真情弥补他们心灵的创伤,就一定能够点燃他们心中的理想之火。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同情心和由衷的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

”教师要用火一般的情感融化差生心灵的坚冰,使他们心灵受到震撼,帮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促使其转化。

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后进生,具有真诚、持久的爱心,才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有效地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和戒备心理,促使他们和老师坦诚相待,放心地交流沟通,用爱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痛、点燃理想的火炬,使他们恢复自尊与理智,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与勇气,从而消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逐渐转变成为大家期待的好学生。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赞可夫说:

“就教育的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的关系如何。

”一个取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即使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感觉到言词之间的关心、爱护之意,因而能心悦诚服。

如果师生感情相悖,关系对立,那么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踩,不服气,不配合。

所以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之大忌[2]。

 

要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生之间的交往常常是单向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

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积累,进而形成学生稳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

但是这种师生关系模式在教学之余以及师生交流中却不太适用。

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教学主体,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主体发展过程,必然对其行为产生潜在的思想影响。

作为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都深刻了解,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形成和影响也就难以完全地把握。

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往往是表层的,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同时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一般不会主动向老师交流其发展历程中的心理感受,自然形成了师生虽有思想文化交流形式而无深层次影响和感染的结果。

为此,教师课堂教学之余,应积极主动与学生交谈和探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认识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3]。

3、后进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学习目的是经过努力要直接达到的目标,而动机则是驱使人去达到这个目的的内部原因。

例如,获得优异学习成绩,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想达到的共同目的,可是,其动机却不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是出于父母之命;有的可能是慑于惩罚:

有的可能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赏;当然,也有的学生可能考虑到将来长大了要为人民做贡献。

可见,同一个学习目的,它可能由不同的动机所驱使。

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不但要把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看作自己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更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学习的成效,与其说是取决于学习目的本身,不如说是取决于学习动机[2]。

4、理解、尊重、正确引导后进生的合理需要

    动机是激励人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去行动的内驱力。

那么,这种内驱力的源泉又是什么呢?

人的动机,可能有两方面的源泉,一是外部的源,例如个人所处的环境特别吸引人或扰乱人等;一是内部的源泉,那就是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欲望[2]。

    

(1)生长需要。

生长需要可以说是身体发展的基本需要。

有的男孩子经常喜欢登高爬树,走路非蹦即跳,有的喜欢舞棒弄棍,穷追穷闹等等,都是生长需要的正常表现。

通常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在各种活动中比试和增进自己的能力。

如果家长或教师不是从正面进行积极的诱导,而是消极地加以禁止,孩子就会感到有一种不能理解的束缚,这在客观上就是“剥夺”了他们正常的生长需要。

我们知道,凡是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希望能得到满足的欲望就越加强烈;正当的、合理的需要不能满足,就会用变相的、不当的方式去补偿。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背着教师和家长做出更多使人担惊受怕的举动来,因而变得越加麻烦和不好教育了[2]。

      

(2)交往需要。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交往需要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但这会给成人带来不安全感,担心他们交了坏朋友会学坏,所以孩子的交往需要也很容易被剥夺。

这样一来,反倒使他们对交往需要的满足显得更加急切。

另一方而,从后进生本身讲,由于他们在家庭和班集中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所以就特别喜欢在同龄人中间交友结群,有时在自己的班集或跨班、出校拉帮结伙。

他们这样做,可能是为了获得人们的关照和注意,从而减轻因交往挫折而引起的严重焦虑。

无怪乎后进生体验到的这种需要比一般学生尤为强烈。

总之,这种需要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满足,就会使他们走上另一极端而带来许多麻烦[2]。

5、要抓紧、抓反复,教师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

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后进生的反复性。

后进生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要他们在短期内完全改掉,那是不可能的事,可见,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为后进生的反复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耐性、要抓紧、抓反复、积极引导,做到耐心、细心、有恒心,不要因他再次犯错,就对他丧失信心,决定放弃,如果这样我们以前对他所做的工作,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白费。

对于后进生所犯的错误应给予宽容。

但决非纵容,一定要跟紧并加以指正,提出严格要求,一点一点的促使进步,直到改正。

针对成绩差的后进生,更需要有耐性,分阶段、有步骤地常为他立志,帮他树立信心,只要能激起他的一点儿学习兴趣,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切记莫用正常的水平要求他,更不能用语言来损他,这样才不会伤到他的自尊心,一步一步的小心翼翼的,一定会有质变的一天。

6、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让后进生体会成功。

  俗话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大人也希望受到关注和表扬,何况小孩呢?

表扬比批评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

当你与后进生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

以前你没察觉到,那是因为你缺少发现。

正如罗丹所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等。

此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有助于后进生重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

老师不光是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每个闪光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

平时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一个成功的体验往往会很好地调动学生求上进的积极性。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后进生”铺设成功道路,让他们有成功感。

让差生有成功感,首先要善于捕捉“后进生”学习上的“闪光点”,在教学中他们每正确地回答一个问题,正确地解答一道习题,考试中难得的一次良好或及格,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这难得的一次将会在其以后学习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难得的一次或两次表扬,使差生尝到成功带来的欢畅和满意之情,产生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更上一层楼的“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还要为差生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

这就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强求一律,而因材施教。

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后进生“雪中送炭”,多层次教学中多层次的设问,多层次的讲解,多层次的练习,多层次的考试试题就是为差生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让“后进生”在这低层次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力量,逐步追求高层次的成功。

若后进生心中始终燃烧着不灭的上进之火,转化就有希望。

愿我们的教师做个有心之人,及时地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点亮拨大他们身上的上进之火。

  7、教师处理后进生的错误时要善于运用“冷处理”与“热处理”的方式。

“冷处理”就是教师对学生中发生的问题有时引而不发,视而不见,故意冷淡,稍后再处置。

“热处理”就是对班级中发生某种事件或矛盾,要触机而发,及时补救。

善于运用“冷处理”与“热处理”的方式就是要控制火候、把握分寸、择机而发,即要适度。

教师要明确“冷”与“热”是相对的,是动态的,选择“冷处理”还是“热处理”,必须因人、因时、因事而定。

8、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似乎随处可用,但具体该如何操作,用的效果如何,似乎并不像这句话一样那么简单。

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过: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课前,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尽量增加趣味性。

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采用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新颖真实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度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合理地运用实物、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总之,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教师应根据学生爱说爱玩、敢想敢说、求新求异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才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9、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决不能以牺牲优秀生为代价。

  优秀学生成绩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历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了比较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相对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加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他们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成为自觉的学习主体。

优秀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令大多数学生敬佩和尊重,许多学生向他们而不是老师请教学习成功的秘诀,因为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总是没有同学之间相对的融洽与和谐。

因此,鼓励和邀请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是取得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

  另一方面,优秀学生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参与必须顾及自身的发展与提高,不能以牺牲自我为代价。

我们可以曾经看到这样的情况,某某同学原来是班里的学习尖子,是同学们的学习楷模,而且能够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但是当他参与了后进生转化工作以后,由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被打乱,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上课时难以集中精力投入新课程的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

这种情况的出现给我们深刻的警示,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如果有优秀学生参与,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作好他们学习计划的周密安排,避免优秀生学习成绩的滑坡,让优秀学生的适度参与产生最大的积极效果

10、家校挂钩,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都是互利关联和影响的。

除学校教育之外,家庭的作用切不可等闲视之。

与家庭联系的事情不单是班主任和学校的事,科任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差生对本学科学习中存在问题及转化表现及时转告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也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一环。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也要特别注意技巧,否则很容易弄巧反拙,事与愿违。

第一,要注意沟通的时间。

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少不了为生活奔忙。

当有紧急情况要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必须要先了解该生的父母双方的大概工作情况,尽量避开上班时间,以免给家长带来不便。

我的方法是选择在下班后,放学后,或晚餐后等时间段以家访或电访的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

第二,注意沟通的语言技巧。

基本每个父母在潜意识中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在谈话中,如果教师单刀直入地批评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是,作为父母的家长就少不了心有不悦,甚至会认为老师针对他们的孩子,以至沟通不成。

所以,在和家长沟通时,教师态度应温和诚恳,尽量挖掘孩子的亮点,先表扬一下孩子某方面的优点,以打开一个轻松的谈话前提,再诚恳的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征求家长们的配合,这样的沟通往往更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同,从而真实有效。

第三,及时反馈,密切跟进。

在家访过后,经过学校观察,教师应该及时地把学生的情况如实的汇报给家长。

孩子有改进,要向家长报喜,让他们也体会配合教育的快乐;倘若孩子原地不动,也要向家长汇报,以商讨更有效的对策。

11、建立班集体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

我们必须看到,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外在因素的影响。

后进生形成过程中,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欠缺正是导致其落伍后进的直接、重要因素。

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仅仅依靠老师的单方面鼓励与学生的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认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同时建立班集体的监督机制,时刻注意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主观上理解和尊重后进学生的独立人格主体,从行动上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防止出现那种老师成为后进生为所欲为的“保护伞”,导致后进生转化的彻底失败。

总之,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注意多方面想办法,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内因的形成,但也决不意味着对后进生的缺点和陋习姑息和纵容。

要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挑战性,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保证转化工作的顺利完成。

主要参考论文、文献:

[1]中国教育文摘(网页)魏海辉(作者)《付出一片海,收获一朵浪花——转化后进生的点滴体会》

[2]中国论文下载中心(网页)作者未知《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研究》

[3]郑国锋《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

[4]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

[5]睢文龙、冯忠汉、廖时人主编《教育学》,199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