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实验报告两篇.docx
《混凝实验报告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实验报告两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实验报告两篇
混凝实验报告两篇
篇一、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
混凝阶段处理的主要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交替杂质。
混凝过程的完善程度和对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影响很大,所以,它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我们知道,天然水中存在着大量悬浮物,形态各异,有些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另一种室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降是不能去除的。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混凝过程最关键的是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因混凝剂的种类较多,所以混凝条件很难确定;要选定某种混凝剂的投加量,还需考虑pH的影响,如果pH过低(小于4)则所投的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主要产物中没有足够的羟基进行桥联作用,也就不容易生成高分子物质,徐凝作用较差;如果pH过高(大于9),它又会出现溶解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混凝作用的情况。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六联搅拌器(1台);
(2)光电浊度仪(1台);
(3)酸度计(1台);
(4)烧杯(1000mL6个);
(5)烧杯(500mL1个);
(6)移液管(1,2,5,10mL各一支)。
四、实验用试剂
(1)聚合硫酸铝;
(2)盐酸(质量分数10%);
(3)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0%)。
五、实验操作步骤
1.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量
(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800mL原水,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搅拌器上。
(2)在6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3,5,7,9,10mL的聚合硫酸铝,记录6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
(3)启动搅拌器程序,快速搅拌30s,转速为300r/min,中速搅拌5min,转速为150r/min,慢速搅拌10min,转速为70r/min。
(4)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并记录矾花出现的时间。
(5)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min,然后分别取各烧杯上清液,用浊度仪测定各水样的剩余浊度。
2.最佳pH值的影响
(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800mL原水,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搅拌器上。
(2)调整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三个装有水样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1.5mL,1.0mLHCl,再向另外三只烧杯中加入3mL,5mL,7mLNaOH。
(3)启动搅拌器,快读搅拌300r/min,0.5min,随后停机,用酸度计依次测定各水样的pH值,并记录。
(4)用移液管依次向装有原水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投加剂量照最佳投药量实验中得出的最佳投加量而确定。
(5)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30s,转速为300r/min,中速搅拌5min,转速为150r/min,慢速搅拌10min,转速为70r/min。
(6)停止搅拌,静止10min,然后分别取各烧杯上清液,用浊度仪测定剩余浊度,并记录。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整理
表1混凝剂投加量最佳选择
水样编号
1
2
3
4
5
6
混凝剂投加量(mL)
1
3
5
7
9
10
剩余浑浊度
41.6
12.5
12.6
14.8
13.4
12.9
表2pH值最佳选择
水样编号
1
2
3
4
5
6
投加质量分数10%的HCl(mL)
2.5
1.5
1.0
投加质量分数10%的NaOH(mL)
3.0
5.0
7.0
pH
4.87
5.68
6.13
7.63
8.36
8.87
混凝剂投加量(mL)
7
7
7
7
7
7
剩余浑浊度
4.86
4.1
2.10
1.36
1.61
2.81
实验结论:
混凝剂投加量最佳选择为7ml,最佳pH为7.63.
篇二、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
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1000ml烧杯1只
2.500ml矿泉水瓶6只
3.100ml烧杯2只
4.5ml移液管1只
5.400ml烧杯2只
6.5ml量筒1台
7.吸耳球1个
8.温度计(0-50℃)1只
9.100ml量筒1个
10.10ml;量筒1只
四、实验试剂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ml。
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g
五、实验步骤
(一)配置药品
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6个500ml瓶子,分别取400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4、根据矾花描述确定最小投加量A。
(三)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的选择
1、用6个500ml瓶子,分别取400ml原水。
2、将混凝剂按不同投量(按4/6A~9/6A的量)分别加入到400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六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2中。
3、搅拌,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
4、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min,记录矾花描述。
5、根据矾花描述求得B。
(四)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最佳投加比例的确定
1、用6个500ml瓶子,分别取400ml原水。
2、将混凝剂按2/3B的投量,助凝剂按不同投量(依次按1/3C~6/3C的剂量)分别加入到400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六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3-1中。
3、摇匀,搅拌,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
4、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min,描述矾花,记录在表3-1中。
5、按1~4同样的步骤,把混凝剂投加量改为B、4/3B,数据分别记入表3-2、3-3。
(五)实验数据记录
1、原水特征:
温度25摄氏度,pH在6~7之间。
2、测定混凝剂的最小投加量。
表1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
3、测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
表2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4、混凝剂与助凝剂最佳投加比例的确定
表3-2助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六、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分析表一知混凝剂最小投加量是18ml,相当剂量90mg/l。
分析表二知混凝剂最佳投加量是18ml,相当剂量90mg/l。
分析表三知助凝剂最佳投加量是0.3ml,相当剂量0.015ml。
最佳投加比例是60:
1。
七、试验误差分析
本实验操作时,震荡的时间不够长,没摇匀,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最小投加量的测定。
另外,实验用水大颗粒悬浮物没有过滤,影响了实验的观察。
今后的事件中,我组人员需更加认真负责,更加有耐心。
五、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记录表:
混凝沉淀实验记录
2、吸光度与投药量关系曲线:
3、本实验过程及方法设计中的确有需要加以改进之处,原因是:
改进的建议是:
六、思考题
1、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是水温T;PH;电动搅拌器转速n;混凝剂的量;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及浓度。
2、混凝剂投加的量过大,效果不一定好的原因是
3、若实验有混凝剂投加量和最佳PH两个因素的变化对混凝效果应该采取正交实验设计此实验,如下表:
正交实验表
混凝剂量(mg/L)
PH
456789
9.0S1S7S13S19S25S3122.5S2S8S14S20S26S3236.0S3S9S15S21S27S3349.5S4S10S16S22S28S3461.5S5S11S17S23S29S3575.0S6S12S18S24S30S36理解:
最好按三因素四水平进行正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