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0255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3.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资料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资料新人教版必修3

【考点要求】

识记:

文化是什么

理解:

文化的力量;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运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

【考点解析】

考点一:

文化是什么(识记)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指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考点二:

文化的力量(理解)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三:

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运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一些国家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四: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严峻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考点五:

感受文化影响(理解)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即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2)深远持久。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考点六:

文化塑造人生(理解)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辩论赛③爆发金融危机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⑤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张家界风景区、庐山的自然美

A、①③⑤⑦B、②④⑤⑥C、②④⑤⑦D、①②④⑥⑦

2.“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我们所学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3.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

A、物质范畴B、经济范畴C、精神范畴D、政治范畴

4.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精神的活动,而是一种依托()

A、物质载体的活动B、主观意志的活动

C、政治力量的活动D、经济力量的活动

5.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6.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文化的影响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

A、决定社会发展进程B、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C、阻碍社会的发展D、促进社会的发展

7.在校内外,我们要参加演讲、辩论等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歌唱、舞蹈等各种文化活动。

这表明()

A、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文化生活

B、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无处不在

C、文化活动就是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

D、文化活动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结果

8.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②一定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④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表明()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0.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1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不同人的文化素养

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人们对文化的态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B、自然社会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社会科学素养

13.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

A、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B、社会物质生活的贫困上

C、民族和国家的一定阶段中

D、社会精神生活的贫困上

14.右边漫画表明了()

A、人与社会的关系

B、人与文化的关系

C、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D、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15.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6.“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这句话主要提示了()

A、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B、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D、国际竞争的实质

17.“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以上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18.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物质力量)

C、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19.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这段话说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世界五百强公司都非常注重员工的文化素养以及公司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诚信、尽职、合作的文化氛围,这说明()

A、员工的素质决定了公司的收益B、文化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C、公司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公司的收益D、这些公司是浪费资源,没多大的效果

21.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湖南省亲时用地道的湖南话说:

“各位乡亲,各位乡党,楚瑜带着堂客回来了”。

这件事表明()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2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

A、消极被动、无目的的接受。

B、自觉学习,主动感悟。

C、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社会环境的影响。

23.“乡音难改”以及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分别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A深远持久的特点、潜移默化的特点B、潜移默化的特点、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差异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24.“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定居了几十年,但是到了晚年还是有叶落归根的思想。

表现出()

A中国人在海外住不惯

B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以后就固定不变了

C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受别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D一定的思维方式形成以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5.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

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

26.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主要说明()

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C、只要是文化,就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根本途径

27.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有①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②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③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④培养人们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8.秦始皇兵马俑被发掘以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

美术家来了,他们庆幸秦俑的发现填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将军们来了,他们笑看吴钩,说秦俑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兵器和军阵,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和资料;冶金学家来了,他们手按秦剑,感叹中国古代冶金术的高超……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C、化塑造着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建设搞好了,文化就繁荣了B、文化繁荣了,经济建设就搞好了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外国封建势力的联军陈兵法国边境,革命处于危急之中。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一位工兵上尉用一个通宵写出了《莱茵河军队战歌》。

马赛营志愿军率先唱着这支歌向巴黎挺进,所有这首歌后来被称为《马赛曲》。

歌声充满着爱国激情,使人民热血沸腾,很快传遍了全国。

法国人民高唱着这支歌奔赴前线。

1759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

以上材料表明()

①优秀文化给人以特有的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②优秀文化可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③优秀文化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④优秀文化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31、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具有哪些作用?

32、我国为什么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重要战略任务?

(1)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分)

(2)我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重挑战。

(3分)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分)

(思路:

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际上文化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文化竞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所以为了迎接国际挑战,中国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是正确的。

33、辨析: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因此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

(1)优秀文化总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所以,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但不能说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优秀和糟粕之分。

只有参加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活动,才能使人的精神健康向上。

而落后的文化活动会腐蚀人的精神,参加此类活动会使人精神空虚、迷茫甚至堕落。

(3)人们参加优秀文化活动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

如果只是被动地、受强制地参加游行文化活动,也难以产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

(3分)

(解析:

此题考察优秀文化与人的精神之间的关系。

正确回答此题需把握三点:

一是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二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精神所起的作用不同;三是人们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是个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

34、材料一、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球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

材料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不仅掌握了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而且正在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

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

美国好莱坞生产的电影产品,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80%。

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到处推销着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消解着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

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警惕,甚至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感到忧心忡忡。

许多国家纷纷在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旗帜下,加速发展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并与美国流行文化顽强抗争。

(1)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看,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1)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材料一中,美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反映,材料二中,美国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反映出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价美国的这种行为。

(2)美国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是典型的文化霸权主义行为。

(3)在文化对一国存在和发展的问题上,有一种说法:

“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说法的?

(3)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

【考点要求】

识记: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理解: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简单运用: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考点解析】

考点二十: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理解)

1.当前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

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

(1)一个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创新(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四种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目的在于:

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考点二十一: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简单应用)

1.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

落后、腐朽的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2.落后文化:

(1)含义:

指的是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2)表现:

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3)危害:

属认识问题(认识上的不科学、不积极、低俗)。

(4)对策: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3.腐朽文化:

(1)含义:

指的是腐朽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

(2)表现: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

(3)危害: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4)对策: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4.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1)历史方面的原因: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2)传播途径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市场经济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5.各种文化处于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6.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考点二十二: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识记)

1.中国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如何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是几代中国人的求索。

在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的过程中,曾出现了两种观点:

一是全盘西化论,二是文化复古主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开始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其基本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其建设要求是: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5.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考点二十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解)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科学事业。

必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