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管理规定doc.docx
《国有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管理规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管理规定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有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管理规定doc
国有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规定
1、总则
1.1为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考察员工素质、能力与其职务、岗位的匹配情况,合理使用人才,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特制定本制度。
1.2本考核制度适用于除中层以上领导以外的全体员工。
进公司不足三个月的员工不参与考评。
2、考核原则与目的
2.1依据岗位职责和责任资格,实事求是、全面考核评估公司员工,以考核员工的实际业绩为主。
2.2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在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上力求合理、科学、严格、客观地进行考核评估,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
2.3考核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员工工作业绩,对员工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评价,为员工的岗位调整、流动、培训和奖励提供依据。
2.4通过考核,逐步完善优化公司的组织与管理,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
3、考核内容与等级标准
3.1根据员工的岗位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主要考核员工的素质、能力、态度和业绩四个方面。
3.1.1素质,指言行品格、精神面貌和岗位适用情况。
主要包括:
是否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是否热爱公司,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等;是否符合岗位任职资格。
3.1.2能力,指业务、技术、管理水平。
主要包括:
是否刻苦钻研业务,熟悉本职工作;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如何;是否胜任现职工作。
3.1.3态度,指工作态度、事业心和勤勉精神。
主要包括:
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敬业精神;是否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出勤情况等。
3.1.4业绩,指工作成绩和成果。
主要包括:
工作质量和数量;能否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营销指标、科研成果、工作效果、经济效益如何等。
3.2对各类人员的考核,各有侧重。
如对技术、管理人员,应侧重技术、业务水平和实际成果;对营销人员,侧重市场开拓、销售量、销售额、资金回笼率的考核。
3.3实行百分制考核,员工考评等级标准分为:
优秀、良好、基本合格、不合格。
3.3.1优秀:
模范地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事业心、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能独立开展本职工作、独当一面,能较好地把握并处理本单位出现的一般问题,工作积极,业务熟练,尽职尽责,业绩突出,有一定创新精神,考评得分为≥90分。
3.3.2良好:
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工作积极努力,能熟练地处理和解决本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工作中基本能独当一面,有较好的业绩,考评得分76分---89分。
3.3.3基本合格:
尚能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廉洁自律,但工作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开拓进取精神不够,紧能完成70%以上、85%以下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考评得分60分---75分。
3.3.4不合格:
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较差,劳动态度不端正,完成工作任务、目标不足60%,考核得分60分以下。
3.4考核定等原则
3.4.1考核期内有以下情况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有违纪、旷工等现象出现。
3.4.2考核期内有以下情况直接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
C类、D类质量事故。
3.4.3考核期内有以下情况直接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受到党内、团内、行政、治安警告以上处分人员,发生A类、B类质量事故。
4、考核组织与实施
4.1公司设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委员会,由主管人事工作的公司领导负责,统一部署考核工作及负责有争议考核结果的裁定。
由劳资部门具体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4.2各部门成立部门绩效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4.3员工绩效考核每年一次,原则上定于每年十二月份进行。
4.4考核采取自我考评、主管考评相结合的办法,以主管考评为主。
4.5在考核期间,被考核者如果因为工作需要而调离原部门时,调离三个月以上的,原则上由新部门进行,但必须与原部门领导进行磋商、听取有关意见;调离不满三个月的,则由原部门进行考核。
5、考核评定与奖罚
5.1员工考核:
部门绩效考核小组根据员工个人工作实际情况,按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员工进行考核评定。
5.2考核者对被考核者作出极端评价时,不许做出说明。
5.3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意见出入较大时,应进行双方的沟通和协调,在取得统一意见后,对考核的初步结果进行修正。
5.4当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经过沟通,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对被考核者进行民主测评或进行代表性的全方位反馈,以测评或反馈结果为准。
5.5考核工作委员会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最后的定性,人力资源部作为归口管理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管理并执行有关结果的兑现。
5.6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对员工的奖罚和调整、流动。
公司对每次考核为优秀的人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具体人数见每次的考核细则
5..6.1奖励遵循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奖励即公司给予整个团体(部门、科室)和个人的各种荣誉称号和加奖、晋升等。
5.6.2惩罚的目的在于规范员工的行为,调整激励员工的工作状态。
惩罚包括降职、减薪、降岗、待岗、解除劳动合同等。
5.6.3员工因考评受惩而自愿离职的,原则上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5.6.4未转正人员被评为优秀,根据有关条件,可获得提前转正的奖励。
5.7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将考核中员工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每位员工突出存在的问题作为制定公司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依据。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劳资部门。
赠送以下资料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说: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
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
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
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
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思想。
如:
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
”这是因为在企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亦即“人要贡献出什么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出真正完整的东西来”。
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
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
“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
”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出来。
那么我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
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效,那就死定了!
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方式已经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
同样的工作,在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
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不住优秀人才。
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
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
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
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
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专业和科学,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
管理本质上是一句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
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是业绩和成就。
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
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的授权,而是来自于所承担的责任。
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维度在于时间。
正确的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
但员工对组织的要企业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总结为,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
“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
”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
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间取得平衡。
管理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一本优秀的著作哇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
有所得在于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在于发现自己的误解与错误,在于能够明确自己未来道路的方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