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8449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吉林省省重点名校7所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地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为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图示区域相邻等线速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经度C.纬度D.海拔

2.R、T两地等线速度出现显著差异,关键在于()

A.海陆位置B.人类活动C.地球公转D.海拔高低

3.T地所在实线最可能是()

A.山脉B.海沟C.平原D.盆地

【答案】1.C2.D3.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图示区域相邻等线速度南、北差异主要是由于纬度不同,纬度越大,自转线速度越大,C正确;南、北向差异受地形、经度、海拔影响小,AB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R、T两地纬度相同,但等线速度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海拔高低导致自转线速度出现差异,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D正确。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与海陆位置、人类活动、地球公转无关,ABC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T地所在实线处自转线速度大于同纬度东、西两侧,说明该地海拔高于东、西两侧,应为山脉,A正确;海沟、平原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小,BC错误;盆地自转线速度小于东、西两侧,D错误。

故选A。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赤道最大,两极最小为0,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

同纬度地区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

山西省太原市(112.5°E,38°N)某同学对居住地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b日太原市的昼长约为()

A.11小时B.12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5.若黄赤交角变小,则该同学记录的日出时间()

A.a日推迟B.b日提前C.c日提前D.d日不变

6.关于a、b、c、d四个日期描述正确的是()

A.a日哈尔滨春汛现象显著B.b日北极黄河站适宜科考

C.c日山西省正午杆影最短D.d日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

【答案】4.B5.D6.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山西省太原市的经度为112.5°E,与北京时间所用的120°E相差7.5°,时间上相差半小时。

b日太原的日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6:

30,即为当地地方时6点,因为正午为12点,所以上午共6小时,因此昼长为12小时。

故选B。

【5题详解】

读图可知,a日日出最晚,为冬至;c日日出最早,为夏至;进而可知,b为春分,d为秋分。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范围变小,山西省的夏至昼长变短,冬至昼长变长,春秋二分依然昼夜平分。

所以a日日出时间会提前;c日日出时间会推迟;b日、d日为二分日,日出时间不变。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a日为冬至日,而哈尔滨春汛发生在春季,A错误。

b日为春分日,而北极黄河站适宜科考的时间应为北半球夏季,B错误。

c日为夏至日,这一天山西省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正午杆影为全年最短,C正确。

d日为秋分日,而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在春季,D错误。

故选C。

【点睛】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一致,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因此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范围也会变小,导致北半球同一地点的夏至日昼长变短,冬至日昼长变长,春秋二分日依然昼夜平分。

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图示景观边缘地势崎岖的主要作用是()

A.地壳运动B.褶皱变形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8.图示黄土高原顶部较为平坦,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堆积D.人类活动

【答案】7.D8.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图示景观边缘地势崎岖,千沟万壑,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正确。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与内力作用无关,排除A、B选项。

该地地势较低,没有冰川分布,无冰川侵蚀作用,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图示黄土高原顶部地势较为平坦,称为黄土塬,该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多平整为耕地,D正确。

黄土高原地区流水侵蚀形成千沟万壑

地表形态,黄土塬较平坦,说明受侵蚀不明显,且风力侵蚀也不易形成顶部平坦的形态,A错误。

风力堆积和流水堆积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处,而不是地势较高的高原顶部,B、C错误。

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来自蒙古、我国西北部的疏松沙质土壤经风力作用携带到此处堆积。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南麓,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峡谷处岩层主体是泥质砂岩。

下面图1为库车大峡谷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岩层呈波状弯曲,说明岩层发生了()

A.水平拉伸B.碰撞挤压C.垂直位移D.水平位移

10.图2中与峡谷处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甲B.乙C.丙D.戊

11.与该峡谷的成因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9.B10.A11.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图示岩层呈波状弯曲,说明该处发生了褶皱运动,由岩层碰撞挤压形成,B正确、A错误。

发生垂直位移或水平位移,通常是断层的表现,CD错误。

故选B。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峡谷处岩层主体是泥质砂岩,为沉积岩。

图2中甲由沉积物形成,表明甲为沉积岩。

各类岩石都可以变成丁,表明丁为岩浆。

岩浆可以变成喷出型岩浆岩戊和侵入型岩浆岩丙,所以乙为变质岩。

因此与峡谷处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甲,故选A。

【11题详解】

库车大峡谷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③为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为重熔再生,形成岩浆,②③④都不会直接形成峡谷,故选A。

【点睛】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再生,又形成新的岩浆。

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读某日南海海域大风预报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时,台湾岛南部()

A.风平浪静B.风大浪急C.寒风刺骨D.风和日丽

13.风力最大区域的中心处()

A.盛行上升气流B.盛行下沉气流C.气流旋转上升D.气流旋转下降

【答案】12.B13.B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图中显示,台湾岛南部位于低压中心的北部,属于大风区,所以风大浪急,B正确,AD错误;台湾南部纬度较低,不会出现寒风刺骨的现象,C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风力最大区域的中心处为台风中心,气压低,盛行下沉气流,且气流垂直下降,B正确,A错误。

旋涡风雨区气流旋转上升,CD错误。

故选B。

【点睛】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外围大风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旋涡风雨区;台风眼气流下沉,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图示天气系统正以30km/h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范围的最大气压差可能是()

A.20.5hpaB.22hpaC.25.5hpaD.28hpa

15.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区域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16.未来72小时内丁处气压()

A.持续升高B.先升后降C.持续下降D.先降后升

【答案】14.C15.C16.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等压距为2.5hpa,图示范围内最大气压值位于右上角处,范围为大于1017.5hpa,小于1020hpa,最小值范围大于992.5hpa,小于995hpa,最大气压差数值范围为大于22.5hpa,小于27.5hpa,最大的气压差值可能为25.5hpa,C正确,故选C。

【15题详解】

丙处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最有可能出现降水,C正确;甲处、乙处都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AB错误;丁处位于冷锋锋前,出现降水的几率较小,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该天气系统正以30km/h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未来72小时内丁处将经历图中低压槽过境,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不同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睛朗;低压控制,天气以阴雨为主,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冷锋过境出现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

下图中①②为我国某地区一河流下游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A、B、C代表三种河流补给形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A.三江平原B.东南丘陵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18.与B河流补给形式关系最密切的是()

A.春季降水B.夏季降水C.秋季降水D.冬季降水

19.该河①②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出现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A.流域植被破坏严重B.流域面积的变化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水库大坝的修建

【答案】17.A18.D19.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A正确;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以夏汛为主,BCD错误。

故选A。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B河流补给形式出现在春季,形成较小的春汛,应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融化的季节性积雪主要是来自冬季的降雪(水),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题详解】

读图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代表修坝前的径流量,②代表修坝后的径流量,使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出现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库大坝的修建,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D正确;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流量曲线波动会增大,A错误;与流域面积的变化关系较小,B错误;修坝不影响降水的季节分配,C错误。

故选D。

【点睛】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1.大气降水:

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河流的汛期出现在雨季。

2.季节性积雪融水:

河流流经地区,冬季往往严寒多雪;随着气温的回升,积雪融化汇入河流,汛期多出现在春季或初夏。

3.冰川融水:

多为内陆地区的河流,水源来自高山地区的冰川,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夏季。

4.湖泊水:

对湖泊以下河段径流起调节作用。

5.地下水:

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但补给量较小。

读150°W附近海域大洋环流(A、B、C、D)和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A、B、C、D组成的大洋环流是()

A.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B.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C.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D.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21.图示大气环流最旺盛的时段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答案】20.A21.A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图中A、B、C、D组成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或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又因①处气流下沉,为30°附近,所以A、B、C、D组成的大洋环流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1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得,该大气环流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气环流,环流最旺盛的应该是南半球夏季,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世界大洋表层环流分布规律:

(1)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区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区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3)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方向,冬季逆时针方向流动;(4)南极大陆附近形成绕极环流。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相互关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江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与生物B.地貌与气候C.生物与地貌D.气候与土壤

23.能够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广布主要原因的是()

A.②B.③C.④D.⑤

24.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开荒种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东北地区极端天气减少B.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

C.地表土壤肥力明显增加D.森林火灾发生频率降低

【答案】22.B23.C24.B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表水冲刷作用强烈;地处丘陵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气候,B正确。

该地土壤以红壤为主,土质黏重,不易被侵蚀,A、D错误。

该地森林植被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水土保持,C错误。

故选B。

【23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广布主要是因为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固沙能力差,加上风力作用导致土壤风化严重,形成沙漠广布,故沙漠广布主要是气候导致,A、B错误,C正确。

“沙漠广布”是结果,故图示应指向土壤,D错误。

故选C。

【24题详解】

我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开荒种地,导致植被大量减少,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生存环境恶化,使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B正确。

生态恶化可能导致东北地区极端天气多发,A错误。

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会使地表土壤肥力明显下降,C错误。

生态恶化,旱涝加剧,气温差加大,夏秋季节高温干旱导致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提高,D错误。

故选B。

【点睛】江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1、低山丘陵地区,坡度较大;2、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3、地质灾害频发。

人为原因:

1、过度开垦;2、乱砍滥伐;3、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修路、建厂、采石等。

读我国某山脉主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影响该山脉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B.纬度位置C.经度位置D.海陆位置

26.对图示山体高山冰雪带南、北坡高度差异影响最大的是()

A.海拔B.降水C.坡度D.相对高度

27.对图示山体⑦自然带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坡向坡度D.人类活动

【答案】25.D26.B27.C

【解析】

【分析】

【25题详解】

图示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和山地温带草原带,属于干旱地区的自然带,加之其海拔超过7000m,可判断其为我国天山山脉,其山麓地带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6题详解】

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热量和降水,天山北坡是阴坡,热量条件较差,且大西洋的水汽能够通过天山北部缺口进入,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所以北坡高山冰雪带下限较低,B正确,海拔和相对高度对雪线的影响不大,AD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判断坡度,C错误,所以选B。

【27题详解】

该山体⑦自然带属于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是该山体中唯一的森林带,干旱地区的山体岀现森林带,说明所在位置降水偏多,大西洋的水汽通过天山北部缺口进入,遇地形抬升,北坡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山体山腰⑦位置降水较多,C正确,干旱地区对森林分布影响最大的是水分条件,太阳辐射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影响最大的,A错误;该山地大气环流影响无明显差异,B错误,人类活动影响很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下图为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面积比重示意图,图示四个地区为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造成四个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区域面积B.气候类型C.海陆位置D.农业活动

29.对四个地区耕地面积差异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水土配置D.国家政策

30.缓解甲、乙两区域人地矛盾的有效措施是()

A.跨区域大规模人口迁移B.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C.实施跨区域粮食调配D.改变现有耕地类型

【答案】28.B29.C30.C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气候类型决定了降水量多少和蒸发强弱,是导致水资源总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区域面积对水资源总量影响较小,A错误;南北方的海陆位置差异较小,但水资源差异显著,C正确;农业活动对水资源总量影响相对较小,D错误。

故选B。

【2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要成为耕地需有一定的水源和土壤条件,即水土配置,C正确;耕地面积差异与地形类型、人口分布、国家政策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影响最大的,ABD错误。

故选C。

【30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显示甲、乙两区域分别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地区粮食生产条件差异明显,所以实施跨区域粮食调配能够有效缓解两区域人地矛盾,C正确;跨区域大规模人口迁移、改变现有耕地类型不切实际,AD错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缓解两区域人地矛盾作用较小,B错误。

故选C。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2、大气;3、地形;4、洋流;5、下垫面;6、人类活动。

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休,我国煤炭储量巨大,且其探明储量仍不断增长,长期以来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格局但我国仍存在阶段性能源供应紧张问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不断增长,主要得益于()

A.地质勘探技术的提高B.煤炭利用技术革新

C.国家煤炭需求量增大D.煤炭形成速度加快

32.改变我国阶段性能源供应紧张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大量从国外调入电力资源B.提高电力价格减少用电量

C.加快水电、太阳能开发利用D.限制工业发展,减少电力消耗

33.下列有利于改变“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格局的是()

A.就地发电,变输煤为输电B.将东部、南部工业向外转移

C

减少西部、北部煤炭开采D.加强交通建设,提高运输量

【答案】31.A32.C33.A

【解析】

【分析】

【31题详解】

随着地质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能够发现更多埋藏于地下的煤炭资源,使其探明储量不断增长,A正确;煤炭利用技术革新不影响煤炭探明储量,B错误;国家的需求增长不能增加探明储量,C错误;煤炭是经过漫长地质时期形成,D错误,故选A。

【32题详解】

加快水电、太阳能开发利用可以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新

电力供应量,可以有效改变我国阶段性能源供应紧张状况,C正确;大量从国外调入电力资源的可行性较小,A错误;提高电力价格,减少用电量和限制工业发展,减少电力消耗均会影响经济发展,BD错误;故选C。

【33题详解】

“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是指将西部和北部的煤炭运输到东部和南部,在煤炭产地就地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可减少煤炭运输量,A正确;将东部、南部工业向外转移,会影响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B错误;减少西部、北部煤炭开采会加剧我国煤炭供应紧张状况,C错误;加强交通建设,提高运输量不会改变该格局,D错误。

故选A。

【点睛】缓解我国能源的紧张局面的措施可以加大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利用等。

山西、陕西两省为黄土高原主要省份,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

下图为陕西和山西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山西、陕西地区的河流()

A.有春汛和夏汛B.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C.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35.影响图示区域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答案】34.D35.D

【解析】

【分析】

【34题详解】

山西、陕西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河流泥沙主要来自地表水土流失,降水的季节变化会直接影响地表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季节变化大,D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春季无季节性积雪融化,降水也少,故河流无春汛,A错误;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误;该区域河流主要自北向南流,不具有发生凌汛现象的条件,B错误。

故选D。

【35题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夏季风属于大气环流因素,D正确;图示区域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与地形关系不大,A错误;降水量多少受河流影响较小,B错误;降水量分布与海岸线不平行,而是大致由南向北减少,因此海陆位置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

故选D。

【点睛】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拉萨,别称日光城,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北侧。

下面图1为拉萨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拉萨地区()

A.昼夜温差小B.气温年较差小C.大气保温作用强D.光照季节差异大

37.拉萨分布在谷地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B.水源C.土壤D.热量

38.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山谷风B.东南季风C.西南季风D.人类活动

【答案】36.B37.D38.A

【解析】

【分析】

【36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大气保温作用弱,光照季节差异小,ACD错误;拉萨纬度低,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B正确。

故选B。

【37题详解】

读图及所学知识可知,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是因为谷地海拔较周边低,热量条件较好,D正确;拉萨分布在谷地与植被、水源、土壤关系不大,ABC错误。

故选D。

【38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7月,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温度较高,山坡气流下沉,谷地气流被迫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易受山风的影响,A正确;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多,描述的尺度范围较大,BC错误;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A。

【点睛】山谷风:

白天山坡增温快,暖空气膨胀上升,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离地面较远,空气增温较少,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垂直方向的气流导致山坡与山谷近地面和高空出现气压差,从而在近地面形成由谷底吹向山坡的风即谷风。

夜晚山坡降温快,同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山顶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顺山坡流入谷底,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并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这种由山坡吹向谷底的风,称为山风。

科尔沁沙地位于西辽河平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沙地。

该地平均年降水量可达300~500mm,堆积了大约200米厚的沙质沉积物。

下图为科尔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科尔沁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B.深居内陆C.过度放牧D.海陆变迁

40.该处沙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是()

A.西北内陆地区B.河流堆积C.当地土壤沙化D.海浪搬运

【答案】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