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478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docx

《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docx

最新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

单元内容或课题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2.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3.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4.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5.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6.说明单细胞生物体是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7.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二)、能力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并能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3.提高自身观察、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具备团结协作意识、养成求实严谨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重点:

1、练习使用显微镜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异同点。

4、细胞从外界获取能量的方式

难点:

1、显微镜的使用。

2、细胞从外界能量获取的方式,细胞膜、叶绿体和线粒体以及细胞核的功能。

第二章重点:

1、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及生活。

难点:

1、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层次关系

2、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课时

5

主备人

单元教材分析:

整个单元主要围绕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展开,通过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从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与系统等不同水平学习,本单元是后续单元的基础。

在这单元中,细胞的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了解生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首先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这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了解细胞是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一、第一章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从而归纳出细胞结构的共性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

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各结构的功能,认识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的关系,阐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本章重难点:

重点:

1、练习使用显微镜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异同点。

4、细胞从外界获取能量的方式

难点:

1、显微镜的使用。

2、细胞从外界能量获取的方式,细胞膜、叶绿体和线粒体以及细胞核的功能。

第二章引导学生建构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框架。

识别动物体及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说明其结构层次,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本章重难点:

重点:

1、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及生活。

难点:

1、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层次关系2、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本单元共安排了6个实验探究:

1、练习使用显微镜、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5、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6、观察草履虫。

本单元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一个模拟制作,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拉进与学生的距离。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制作临时装片等重要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非常强烈。

2.初一学生的实验能力较低,但模仿能力较强。

3.初一学生自制力较低,容易违反纪律,尤其是实验课。

4.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注意力分散,因此本课主要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物体进行教学。

三、教学策略

1.针对初一学生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非常强烈的情况,可拓展观察其它植物细胞的内容。

可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想观察的植物细胞材料。

教师事先对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要有所了解,给学生一个取材的范围。

这样,一方面便于课上辅导。

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中的问题。

2.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弱的情况,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演示一下如何使用显微镜以及如何制作和观察玻片标本。

另外,要注意告诉学生一些实验方法和技巧。

如:

调焦找物像的技巧、玻片标本染色的技巧。

3.针对初一学生自制力较低,容易违反纪律的情况,可在实验课前,反复强调纪律对实验课的重要性。

尽量将纪律问题解决在实验课前,对于问题学生要提前做好工作。

在教学过程遇到突发事件,尽量要冷静,先找自己的原因,然后再看问题如何处理。

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生命科学。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建议1.法无定法。

自己要注意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如:

有的显微镜实验可以合并,如植物细胞的观察,口腔上皮的观察可以安排在同一课时,一起观察并对比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实验方式不一定是全探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验证或半探究。

2.备注

①、在使用显微镜时,有的学生光对得不好,不知道光圈到底应亮到什么程度。

自己可借助墙壁、开着的灯管这一类东西来形容,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

有的学生总找不着物像。

可告诉学生物镜距载物台1厘米左右的时候,镜头的高度就差不多了。

这时,很可能在视野中看到杂质。

看到杂质后,就先不要升镜头了,应移动玻片标本找到物像。

如果物镜模糊,稍稍动动准叫螺旋,将物像调清楚就可以了。

②、告诉学生一个染色技巧:

将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将装片倾斜,把吸水纸放在装片较低的一端,将碘酒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过来。

课题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利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

(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素材准备

显微镜(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

1、导入新课: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必须要了解细胞。

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它不仅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

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必须先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一:

显微镜的构造

1:

教师利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后进行分析:

显微镜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各个部件分别具有哪些作用?

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

要求:

①人人动手;②提出主要注意事项:

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

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

一架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由以下部件组成的:

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光圈、反光镜、镜座、镜柱、镜臂、细准焦螺旋和粗准焦螺旋。

其中,目镜和物镜能够放大物像,这两者的乘积就是这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无螺纹,其长度随倍数的增加而变短)

(物镜有螺纹,其长度随倍数的增加而变长)

转换器能够调换物镜;

遮光器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能够将光线反射进入镜筒;

玻片标本需要放置在载物台上,压片夹能够固定玻片标本;镜座可以稳定镜身;镜柱能够支持镜身;

粗、细准焦螺旋能够使镜筒升降,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

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小。

教师强调:

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微小的物体时,镜筒内需要有充足的光线,所以,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

若外界的光线比较强,应该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若外界的光线比较弱,应该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碰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2)对光(升、转、调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

②左眼看,右眼睁。

③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一对物镜二队遮光器三队反光镜)

(3)观察

①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②先低后高。

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

③先降后升。

(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④先粗后细。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教师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学生有迫切动

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教师强调:

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

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同组的同学相互监督指导,教师进行巡视,并进行恰当的点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

通过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2)如果观察到的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应该怎样把它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呢?

(3)当你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物像后,要想观察得更细致一些,应该怎样调节显微镜?

学生分组试验后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是为了避免物镜的前端压坏玻片标本。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所以,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像和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3)当用低倍物镜观察到物像后,如果要观察得细致一些,可以先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选用高倍物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观察到较大的物像了。

学生质疑:

(1)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黑点,如何判断黑点的位置?

(2)如果确定黑点的位置,应该怎样清除掉?

学生质疑:

实验完毕后,我们应该怎样整理实验台呢?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并尝试整理:

(1)实验完毕后先升高镜筒将玻片标本取下。

(2)用纱布将显微镜的外表先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偏到通光孔的两侧,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将显微镜放进镜箱里。

(4)将实验台上的用具整理整齐。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显微镜的结构中放大物像的结构及调节焦距的结构分别是什么?

2.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分几步完成?

 

板书设计

第二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