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7026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练习题.docx

《生物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练习题.docx

生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海洋B.原始森林C.原始陆地D.原始海洋

2.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相比,没有的气体是()A.氨气B.甲烷C.氧气D.水蒸气

3.从生命起源的过程看,组成生命体最重要的物质是()。

A.水B.蛋白质C.蛋白质、核酸D.氨基酸

4.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不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

A.有机小分子物质B.有机大分子物质C.单细胞生物D.原始生命

5.用氨基酸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A.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D.从原始生命发展成单细胞生命

6.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A.分子生物学B.比较解剖学C.细胞学D.化石

7.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B.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D.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顺序

8.鱼、蝾螈、龟、鸡、猪、牛、兔这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有鳃裂和尾,这说明()。

A.它们的胚胎相似B.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古代原始的有鳃有尾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C.它们的早期胚胎都有游水能力D.脊椎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是用鳃呼吸

9.在某地的考古挖掘过程中,越往下挖,出土的生物化石越有可能是()。

A.越来越高等B.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简单C.生物化石的结构越来越复杂D.陆生生物的化石增多

10.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C.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D.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1.对埋藏在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化石分析,证明生物的进化顺序是()。

①从简单到复杂②从矮小到高大③从低等到高等④从水生到陆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下列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A.原始的苔藓植物B.原始的藻类植物

C.原始的蕨类植物D.原始的裸子植物

13.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

A.古代的鱼类B.古代的两栖类C.原始的节肢动物D.古代爬行类

14.下列植物类群中,受精作用已经完全脱离水的限制的是()。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15.我国的金鱼品种很多,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A.适应环境的结果B.我国水域辽阔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

16.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的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褐色。

对这种现象

的解释是()。

A.适者生存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C.人工选择的结果D.蝗虫会飞的结果

17.在古老的地层中发掘出的最简单化石生物()

A.简单多细胞的B.复杂的多细胞的C.最高等的动植物D.单细胞的

18.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再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

大大提高了。

这说明了()。

A.突变是随机发生的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D.突变是不定向的

19.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三者的关系依次是()。

A.原因、结果、手段B.手段、原因、结果C.手段、结果、原因D.原因、手段、结果

20.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A.原始地球上可形成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上可形成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21.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有机物→无机物→无机物

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

22.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B.细胞结构不同C.营养方式不同D.对刺激的反应不同

23.某地区原为森林时,灰尺蛾约占总数的99%,黑尺蛾仅占1%;建成工业区后,统计结果则是黑尺蛾

占99%,灰尺蛾占1%。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黑烟使灰尺蛾变黑B.灰尺蛾迁出,黑尺蛾迁入

C.不定向变异的结果D.外界环境对两种尺蛾的选择

24.下列各类植物中,最早出现在原始海洋中的是()。

A.原始的藻类植物B.原始的苔藓植物C.原始的蕨类植物D.原始的裸子植物

25.最晚出现的真正陆生无脊椎动物是()。

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软体动物D.腔肠动物、

26.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使得有

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

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A.青霉素的质量下降B.青霉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青霉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D.细菌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27.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

经过许

多年后,这片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

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

A.种内斗争利于物种的延续B.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D.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2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类人猿B.长尾猴C.黑猩猩D.森林古猿

29.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

前完全一样。

这些事实说明()。

A.人比猿高等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C.人是由猿进化来的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30.两足直立行走可使人类祖先()。

①身体重心下移②骨盆变长变窄③下肢骨增长④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1.已发现的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是()。

A.能人B.北京猿人C.智人D.南方古猿

32.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

33.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A.直立行走B.骨盆变短增粗C.下肢增长

D.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

34.下列关于种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人类可以分为四个种族B.四个种族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说属于四个物种

C.各个种族在体质特征和基因组成上区别明显D.种族和民族有着相同的含义

35、当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态像树枝,使敌害不易发现,从而可以获得逃生的机会。

依据达尔文的

进化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遗传→变异→进化B.变异→遗传→适者生存C.遗传→自然选择→适应D.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36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

被云杉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B、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二、非选择题

1.请分析米勒设计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处的气体模拟的是,该混合气体中绝不会含有。

在B处的两个

B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条件下的,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

(2)经过一周后,对C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有生成,

D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A(3)D装置是冷凝管,这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过程。

(4)此实验表明:

在生命起源的早期过程中,

的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C

6.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

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之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

这叫做_______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

对细菌起了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

用,使得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_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

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⑵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下来,使之逐代积累、

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4、右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______________。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_____________的个体容易

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

那么,长颈的变异是__________,短颈的变异是

__________。

(3)图③说明______________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______________的个体被淘汰掉。

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沟

汰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作用。

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

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改变而

引起的。

颈长的变异个体能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

化_____________的。

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长期的_________________和逐代积累形成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存下来,_______________

__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60年,科学家对地球上海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为11022米)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

有动物,而没有绿色植物,这是因为那里()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有机物C.温度太低D.没有阳光

2.在下列植物中,只有在较阴暗处才能生长的好的是()A人参B松树C.小麦D.柳树

3.如使秋天开花的菊花在“五一”节开花,处理的措施是()A.增加光照B.降低光照强度

C.增加光照强度D.增加黑暗时间

4.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A.充分利用光能B.减少阳光照射C.适应低温D.适应潮湿的环境

5.同是热带地区,但却可能形成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等不同群落,起决定作用的

生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6.上诲市郊栽培的小麦都是在初冬播种的冬小麦,如果改为春季播种,则所有植株都不能抽穗结实,

这主要是由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所致()A.水分B.温度C.光照D.土壤中的氮肥过少

7.下列现象属于生物主要对温度表现出适应性的实例是()

A.陆生鸟类和哺乳类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很长B.沙漠鼠具有冬眠.穴居和昼伏夜出等行为

C.金鱼藻等沉水植物叶表皮细胞外无角质层,叶绿体大且多

D.扎根海底的巨型藻类通常只能出现在大陆沿岸附近

8.雅鲁藏布大峡谷中下游两侧的雪山,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的分布情况一般为: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高山草甸„„对此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A.光照B.温度C.水D.土壤

9.我国西部地区动植物种类少,而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这个事实说明()

A.水是影响生物分布的决定因素B.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C.纬度高低是限制生物分布的决定因素D.气温是限制生物分布的决定因素

10.极地狐身体大,而尾.耳.鼻端短小;菊科植物在秋天开花;上海市在初科栽丰衣足食科小麦,如果改

为春季播种,则不能抽穗结实;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为枳;树柳生活在干旱环境中,有发达的根系和

细小的鳞片叶。

产生上述现象的影响因素分别是()

A.阳光.温度.温度.水分.水分B.温度.温度.阳光.温度.水分

C.温度.阳光.温度.温度.水分D.温度.阳光.水分.阳光.水分

11.分析下列各小题,选择有关非生物因素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1)在海面200m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生态原因是()

(2)苹果不宜在热带栽种()(3)蛾类昆虫的负趋光性()

(4)柽柳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很小鳞片壮叶,与此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水分D.温度

12.在某水体中,如果除了鲈鱼以外没有其它鱼类,那么鲈鱼的成鱼就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

蝌蚪能从肠道中排出有毒物质,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中,该物质多了就会使本种的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

上述两种现象分别属于()

A.捕食.种内斗争B.捕食.竞争C.种内斗争.竞争D.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13.农作物种植密度过密会导致作物减产,用生态学的观点解释,这是因为()

A.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B.种植过密容易造成大面积倒伏

C.种植过密会阻碍空气流通D.同种作物个体之间的生活环境相同,故存在着种内斗争

14.白蚁以木头为食,但它自身不能消化木纤维,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为果糖,果糖既供

白蚁利用,又是鞭毛虫的食物,白蚁和它肠内鞭毛虫的关系是()A.互利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15.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时,不同的两个群体的竞争更为激烈()

A.一个群体比另一个群体大得多B.两个群体亲缘关系密切

C.两个群体所需的生态环境相似D.两个群体的生殖方式相同

16.培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上,有时会被个别青霉污染,在青霉的周围往往不生长细菌,这种现象应属于()

A.种内斗争B.互利共生C.竞争D.适应

17.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如图a所示结果。

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

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

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

18.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B.寄生生物属异养型生物,宿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竞争是种间斗争的一种普遍形式

D.捕食是指发生在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19.限制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但并不限制生物在陆地上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①矿质养料②光③温度④氧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生活在纬度较低.气候较炎热地区的企鹅,个体也相对较高纬和寒冷地区的企鹅要小,这有利于散热。

这一事实可作什么具体实例()①适应性②应激性③遗传性和变异性④竞争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大多数水生脊椎动物的体色是腹部的颜色浅.背部的颜色深,决定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及其生态学意义是()

A.温度和警戒色B.阳光.保护色和吸收阳光的热量

C.温度.拟态和吸收阳光的热量D.阳光.拟态和有利于捕食

22.鸟类看见体色酷似斑蝶(有恶臭味)的蛱蝶(无臭味)就躲开了。

鸟类的这种现象是()

A.拟态B.警戒色C.保护色D.条件反射

 

基础练习:

1.生态系统是指()。

A.一种生物的总和B.生物及其生存环境C.所有生物的总和D.生物生存的环境

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B.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D.所有生物组成的

3.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

.4.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A草→昆虫→青蛙→蛇B.昆虫→蟾蜍→蛇C.草→兔→狼→细菌D.阳光→草→兔→狼

5.下列生物中,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

A.青草B.昆虫C.青蛙D.人

6.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就会()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仍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急剧下降

7、生物富集作用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化学药剂DDT通过由浮游生物、小鱼、大鱼和鹰组成的

食物链时,在各生物体内富集浓度最高的是()。

A.浮游生物B.小鱼C.大鱼D.鹰

8.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数量最少的是()。

A.植物B.昆虫C.兔D.狼

9.右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光、空气、水、无机盐属于________________

(2)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最高级的消费者是____。

(3)图中有____条食物链,构成食物链的开头和结尾的生物分别是生态系统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简图。

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

请据图

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作为最高级消费者的生物

是。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

最多的生物是。

(3)生物甲与乙的关系是。

(4)该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5)该图中共有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

 

基础练习: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照在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照在该系统所有植物上的全部太阳能

C.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营养级的特点是()A.逐级递增B.逐级递减C.循环D.不变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A.2个B.3个C.4个D.5个

4.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A.生产者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

5()A.兔B.草兔狗人C.小麦蝗虫鸡D.蝗虫

6.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自动调节能力C.稳定的能源和生产者龟D.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7.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沙漠生态系统

8.“一山不存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理解为()。

A虎所需要的生活空间大B.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C.身强力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D.虎从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少

9.日本水俣湾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比周围的海水中甲基汞含量大3000倍左右。

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

途径是()。

A.饮水B.食物链C.鳃呼吸D.皮肤主动吸收

1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B.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c.生态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外界环境的过程

1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连接生物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和重要环节分别是()

①蒸腾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生产者⑤消费者⑥分解者

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

12.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的消费者所获得能量分别是()

A.0.8﹪和0.8﹪B.4﹪和0.8﹪C.4﹪和4﹪D.20﹪和4﹪

13.下图为温带落叶林中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包括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可属于第三

营养级又是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2)狼和红狐的关系是.(3)

此图若添加就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14.右图是生态系统4种组成成分的关系图解,图中的C是分解者,B是二氧化碳。

请据

图回答:

(1)本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A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此系统中连接生物界

与无机环境的是______________.(3)图中A→B的过程是通过_____实现的;B→A的过程是通过_____实现的。

(4)图中能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5)A→D的过程中,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随着_______而流动的。

(6)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循环的。

25.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你认为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多少的图示()

26.右图是某种生态系统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_____,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

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

(3)图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生物部分缺少了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5)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大量增多,短时期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数量

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__________。

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

3.下列做法中,能量利用率最高的是哪种?

试分析原因?

A.农作物秸秆→燃烧→草木灰→肥料B.农作物秸秆→发酵→肥料

C.做饭草木灰→肥料沼气→燃料D.农作物秸秆→饲料→牲畜粪便→发酵•沼渣→肥料

 

一、选择题

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温度过高B.食品的含水量过大

C.微生物的大量繁殖D.食品的包装

2.酸奶营养丰富,有益于人体健康。

制作酸奶的菌种是()。

A.醋酸菌B.酵母菌C.乳酸菌D.霉菌

3.大量的细菌能使食物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主要原因是冰箱环境中()

A.细菌很少B.细菌繁殖很慢C.没有细菌D.细菌都冻死了

4.腌肉在很长时间内也不会腐烂,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B.空气中没有漂浮的细菌

C.盐分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D.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5.超市销售的袋装“上好佳”署片采用的贮存方法是()。

A.真空包装B.气调包装C.添加防腐剂D.干燥处理

6.冷库中贮存新鲜的水果或蔬菜时,一般采用降低其()生命活动,以达到延长贮藏期的目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生长作用

7.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

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地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基因

8.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根本区别在于()A.营养方式B.生殖方式C.是否需要氧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

()

A.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B.通过太空育种生产个大晚熟的番茄

C.将人干扰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的DNA中生产人干扰素

D.将豆科植物的蛋白基因转移到马铃薯细胞中培育出“肉土豆”

10.下列新个体的获得与“多莉”羊出生原理不同的是()。

A.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