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6928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一、选择题

1.《理想国》是柏拉图影响最大的著作,他在该著作中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

B.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国家

C.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D.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强大

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4.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

A.“尚贤”         

B.“制天命而用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本”

5.“孔子奖”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

下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6.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渎神罪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这一历史事件(  )

A.使柏拉图开始关注雅典民主政治

B.充分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C.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D.导致雅典民主政治走向全面衰落

7.亚里士多德被称作“所有真正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主要是源于他下列哪个方面的卓越表现(  )

A.“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精神

B.创办吕克昂学园

C.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思想

D.创立了逻辑学

8.大前提: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

小前提:

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结论:

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上述推断(  )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9.柏拉图在《国家篇》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

“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10.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11.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12.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哲学方面的最主要分歧在于(  )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13.《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

”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14.下图为柏拉图的一部名著,在里面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C.理想国中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D.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15.“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说这话的应是(  )

A.苏格拉底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6.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7.拉斐尔《雅典学园》巨幅的画卷中央,众学者们烘托着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见下图),两人对视着,柏拉图将手指向天空,亚里士多德则将手指向大地。

二者在古典哲学方面最主要的不同是(  )

A.对理念论是否存在的认可

B.对哲学研究的领域

C.认识论

D.对生物学领域方法的借鉴与运用

18.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

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

据说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

这个问题,只要他数数夫人和自己的牙齿便一清二楚。

可是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

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19.“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

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这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而知新

D.三人行必有我师

20.柏拉图和孔子是古代西方与东方的两大思想家,关于他们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两者的思想对后世的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②他们的思想都存在理想主义的色彩

③两人的思想都涉及到政治学和社会学

④两人都主张教育平等的思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在2012年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纵论儒学发展。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子诞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

下列说法不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儒学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B.儒家的“贵贱有序”等主张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

C.儒家思想可以为化解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

D.儒学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

2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3.柏拉图主张哲学家——所谓的“哲学王”担任国家的统治者,直接目的在于(  )

A.保障国家处于和谐的状态

B.确保理性世界的真实完美

C.提高生产人员的节制之德

D.改变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24.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作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著名的“三段论”命题,如“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三段论”主要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哪一方面的成就(  )

A.生物学

B.逻辑学

C.伦理学

D.生理学

25.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  )

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温和的民主派

D.激进的民主派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是,一个城邦之所以被名之为正义的,那是由于在它之中存在着三个本性上不同的属类,每一个属类从事于它自身的工作;并且,又由于某些其他的由这些属类而来的气质和风度。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由相同身份的人组成政治体系时,公民自然认为他们大家应该轮流执掌治理的职司(治理的职司主要是致力于被统治者的利益,所以这些义务应该由大众轮流分担,而统治者作为公民团体中的一员,也附带地获得共同的利益)。

这原来是一个合乎自然的制度。

所以,从一个方面,我们说公正就是给予和维护幸福。

……最良好的政体不是一般现存城邦所可实现的,优良的立法家和真实的政治家不应一心向往绝对至善的政体,他还须注意到本邦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最良好政体。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三个属类的“气质和风度”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指出柏拉图认为一个正义的城邦应该处于什么状态。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具有哪些特征。

从公民在城邦中所扮演的角色看,两则材料有何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城邦体制探索的共同点。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对欧洲和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直到17世纪,绝大多数的欧洲哲学家仍然把希腊人看作是思想的权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很受苏氏哲学的影响,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论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困扰柏拉图的是他不能获得令其满意的知识来控制世界。

……在寻找这一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柏拉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唯一的世界……实际上,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只是表象或者理念世界的不完全反应。

……只有那些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推理才干的哲学家才能知晓这个世界的秘密。

——《新全球史》

材料三尽管是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最后不再相信柏拉图的表象和理念的理论,他认为这一理论对理解世界是不必要的。

……他的著作表达了对世界全面而连贯的理解,以至于他后来的学生,中世纪的基督教学者称其为“知识之父”。

——《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塞罗这一观点的理解。

(2)据材料二归纳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并指出“哲学家”在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对待柏拉图的态度,并分析他被称为“知识之父”的理由。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以及善的事物存在着……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自身、善自身,相应于每一组我们认为是众多的事物都有一个单一的理念,它是一个统一体,我们把它称为真正的存在。

——《理想国》

材料二 万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这个活动一般叫学习——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

由此可见,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

——《米诺篇》

(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什么哲学主张?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3)请评价这一哲学思想,并指出其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柏拉图的《理想国》讨论了一个伦理学主题“什么是正义”,认为政治应建立在伦理之上。

2.【答案】B

【解析】④是教育方面主张,②强调等级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

3.【答案】D

【解析】遵循以孝悌为核心的“内圣外王”的道德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人才标准,成为历代统治者接受的道德规范,D项含义与之最相近。

4.【答案】C

【解析】本题关键是熟悉四个选

项的观点及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孔子主张,有利于社会和谐。

故C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能力。

本题漫画表明孔子在教学中提倡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

6.【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不完整表述式单选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明确苏格拉底之死对柏拉图的影响。

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实质上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手段,进一步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青年柏拉图的活动,B项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局相关,D项与苏格拉底之死没有直接关系。

7.【答案】C

【解析】从真正思想家分析,应指亚里士多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思想。

8.【答案】B

【解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和东方社会二千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堪称东方的先哲。

孔子的研究领域虽然广泛,但并未涉及到自然科学,他主要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孔子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9.【答案】C

【解析】 “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表明柏拉图对雅典直接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认为容易导致无政府状态,无视人们的政治素养等方面的差异。

A、B、D都与题干不符。

10.【答案】B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材料中“乌托邦”“最早”等信息,“乌托邦”是一种政治观点,即“不能实现的愿望或计划”,对应古希腊哲学家的政治观点应是指柏拉图的“理想国”;依此判断,理念论也与柏拉图对应,是其哲学观点,故B项正确。

A项是普罗泰格拉的思想;C项由亚里士多德提出;D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

11.【答案】B

【解析】哲学方面的主要分歧关键是“唯物”与“唯心”的区别。

柏拉图是古代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亚里士多德则“接近了唯物主义”,其主要分歧就是体现在承认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12.【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程度型比较单选题,主要考查对同类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综合的关键是明确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及其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故B项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内容,可以看出孔子主张“爱人”,要体贴他人,即“仁者爱人”。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柏拉图著作《理想国》的再认再现能力。

B项与其内容不符,C、D两项是柏拉图为实现正义、建立理想国家而设计出来的蓝图,故选A。

15.【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中心是“哲学王”,由此判断是柏拉图的观点。

16.【答案】D

【解析】柏拉图没有提出中庸之道,他们的思想并不都是唯心主义哲学,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已“接近了唯物主义”,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另外,三人都在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且对东西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17.【答案】C

【解析】 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因此排除A、B;柏拉图将理性世界与感觉世界对立,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回忆过程。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由此可知,二者认识论不同,故C正确;对其他领域研究方法的借鉴和运用属于认识论范畴。

故本题选C。

18.【答案】A

【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从材料得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在于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19.【答案】B

【解析】不论出身贵贱,不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符合有教无类的含义,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本题为典型的比较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宏观上掌握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柏拉图的异同点。

孔子的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核心,同时也影响到世界;柏拉图的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础,而且也影响到后来的世界其他地区,故①正确;两者关于社会政治上的主张都带有理想化的色彩,故②正确;③明显正确;④是孔子的主张,故排除掉。

21.【答案】B

【解析】儒家的“贵贱有序”强调等级,不利于社会和谐。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德”和“教化”的信息,材料意思是指对丧祭之礼的重视及其对民风民德的影响。

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提倡以德治民,正身律已。

23.【答案】A

【解析】本题实质属于因果关系单选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及其区别。

为了保障和谐状态的实现,柏拉图主张由“哲学王”统治国家,因为“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正义感和理性,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直接相关,D项属于柏拉图倡导理想国家的根本目的,C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局部追求,均不符合题干中“直接目的”的求答条件。

24.【答案】B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研究了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25.【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中的“中庸之道”。

可知亚里士多德应属于中间派,即温和的民主派。

26.【答案】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以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新旧社会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周礼的权威,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重建奴隶制的社会秩序。

但政治实践又使孔子认识到,形式上的礼乐必须以仁德为根基,礼和仁必须结合起来,并以中庸之道协调礼和仁的关系,达到完美与和谐。

【解析】所给材料体现了孔子仁、礼和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这些思想是鉴于春秋社会变革时期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的社会现实,为匡正社会秩序而提出的。

27.【答案】 

(1)内涵:

智慧之德、勇敢之德、自制之德。

状态:

三个等级能够各具其德,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2)特征:

公民都应参与政治活动,轮流执政;必须以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为重;公正平等;适应本城邦现实条件。

差异:

材料一主张公民之间有等级之分,材料二主张公民之间是平等关系。

(3)共同点:

反思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探索符合本城邦的政体。

【解析】 第

(1)题第一问,根据所学可知是智慧之德、勇敢之德、自制之德;第二问,根据材料一“每一个属类从事于它自身的工作”可知,在城邦制度之下公民各司其职,确保城邦有序运转。

(2)题第一问,由材料二得出城邦政治制度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等;第二问,根据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理想中的城邦制度下的公民是平等的。

第(3)题,据材料可以看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从探索城邦政体的角度反思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28.【答案】

(1)理解: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理念论。

地位: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由哲学家担任国家的统治者。

(3)态度: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理由:

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在生物学领域提出的方法曾受推崇;物理学领域提出的观点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希腊思想家核心观点的理解。

第一问实际上考查的是对苏格拉底思想影响的理解:

天上的是神,地上的就应该是人,因此苏格拉底在思想上的杰出贡献是:

使希腊哲学由对神的关注变为关注现实人生。

第二问考查的是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理解:

其核心观点是:

理念论;哲学家的地位应该是国家的统治者。

第三问考查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贡献:

态度可以用岳麓版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子目标题: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对于科学的贡献可以从逻辑学的三段论;生物学领域提出的方法备受推崇;物理学领域提出的观点曾长期占统治地位。

29.【答案】

(1)柏拉图。

理念论。

(2)学习就是回忆。

(3)评价:

①唯心论:

理念为先,知识先天具有。

②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人的理性对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

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柏拉图的理念论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