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6727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docx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docx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环境——围绕农业生物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具有范围广,不稳定性,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与恢复等特点。

2.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范围为地球表面以上约12km的高度和至海面以下约10km的深度。

3.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同一条食物链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及其它不易被分解的污染物(如六六六、DDT等),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食物链营养的上升而逐步增大的一种现象。

4.镉米——指重金属镉的含量超过1.0mg/kg的大米。

此种米对人体危害大,不能食用。

5.指示植物——指对环境污染十分敏感,可用作环境污染指示材料的一类植物。

6.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们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的农业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被人类驯化的半自然的生态系统。

7.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保护对象主要包括: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含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

8.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9.土壤背景值——指在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土壤中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平均含量。

它反映了土壤质量的原始状况。

10.土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及其中的生物对污染的综合净化作用来处理污水,同时利用污水中的水分和肥分来促进农林作物生长,并使其增产的一种工程设施,它包括污水的预处理设施贮水湖、灌溉系统和地下排水系统等。

11.生物活化——污染物在生物作用下或在生物体内转化为此,其母体毒性更大的化合物的现象。

如西维因在植物体内转化为羟基西维因后,后者的毒性比母体高出10倍。

12.自然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之免遭破坏。

其目的是为了给当代和后代人建立最适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繁荣进步。

13.农业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

14.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中所发出的各种信息,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的状况。

如利用生物的反应症状,生物种类的变化,生物数量的增减等。

15.BOD5——5日生化需氧量,指一升污水在20℃条件下培5天,经微生物分解所消耗的氧的毫克数。

16.自然资源——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能被人们开发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

17.生物浓缩——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浓缩的程度常用浓缩系数表示。

18.土壤污染——指进入土壤的污染量超过了土壤自净能力,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正常功能失调的一种现象。

(土壤受污染后,会使土壤质量下降,影响的生产力,甚至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19.水体富营养化——指N、P等营养元素在水体内含量过高,使水体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和水生植物异常增殖,水体DO下降,使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它是水体功能衰退的表现。

20.农药的ADI值——指人体每日允许的农药掇入量。

其单位为mg/kg(体重)·日·人。

二、判断题

1.重金属汞在环境中可以元素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等多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汞对生物毒性最大。

(×)

2.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不同的施药方法,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程度一般为:

喷粉法>喷雾法>毒土法。

(√)

3.青蛙、鼠、蛇是属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

(×)

4.SO2对植物危害部位大多发生在幼叶上。

(×)

5.作物受大气污染物的危害一般是白天小于晚上。

(×)

6.稻田在脱水条件下,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游离的Cd2+浓度增大,植物吸收的镉增加。

(√)

7.西维因农药进入生物体内后,转化为羟基化代谢物,其毒性比西维因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活化。

(√)

8.有机氯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主要积累在人体血液内。

(×)

9.人们利用植物对某种条件敏感的特点,可选用紫花苜蓿作为监测氟化物污染的指示植物。

(×)

10.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

(×)

11.环境科学以环境污染为研究对象。

(×)

12.正常水体,根据当时的温度,溶解氧应达到饱和。

(√)

13.被重金属污染的底泥是危险的二次污染源。

(√)

14.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SO2和NOX所造成的。

(√)

15.镉污染土壤,施磷肥可降低作物对镉的吸收。

(√)

16.自然环境对污染物具有的一定承受量称为环境容量。

(√)

17.P为自养生物的生长速度,R为异养生物的生长速度,在氧垂曲线的分解内R>P。

(√)

18.汞的甲基化作用降低了汞在环境中的毒性。

(×)

19.大气中氟化物对作物的危害多发生在生理功能旺盛叶片上。

(×)

20.污水适合灌溉生吃蔬菜。

(×)

21.植物的根部是有害物质进入植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其吸收的污染物以分子态为主。

(×)

22.水体中有机物易被环境中厌氧菌分解净化,其主要产物是CO2和H2O。

(×)

日本的“痛痛病”是由于环境中镉污染引起的。

(√)

24.土壤金属污染元素中,镉的环境容量最小。

(×)

25.将1升水样在20℃下培养5天后,其消耗的溶解氧毫克数称为BOD5。

(√)

26.“赤潮”是因为海水中N、P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引起的。

(√)

27.某地即使有环境质量地方标准,环境执法时仍要以国家标准为执法标准。

(×)

28.家畜氟化物中毒是由于过量氟导致Ca、P的吸收障碍而产生的。

(√)

29.瘦肉条、香肠、咸鱼等肉制吕都含有致癌物质黄曲霉素。

(×)

30.其他条件相同,则下风向有害气体的浓度与平均风速成反比。

(√)

三、选择填空

1.热污染对鱼类的生存影响很大,实验表明热致死率为3①草鱼>鲢鱼>鳙鱼②鳙鱼>鲢鱼>草鱼③草鱼>鳙鱼>鲢鱼④鲢鱼>鳙鱼>草鱼

2.牲畜铅中毒多见于牛、绵羊和马,其敏感性为1①牛>羊②羊>牛③羊=牛④马>牛

3.SO2被畜禽吸入后,在呼吸道粘膜表面经一系列反应生成对呼吸道具有直接刺激作用,再危害呼吸道深部,导致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①SO3②H2SO3③H2SO4④H2S

4.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是1食物链。

①捕食性②寄生性③食性④碎食性

5.下列烟型中对作物污染危害最小的是4。

①漫烟型②平展型③锥型④屋脊型

6.六六六在淹水条件下,其降解速率1。

①增大②降低③不变④等于零

7.硝酸盐在植物体不同器官积累程度顺序一般是

①茎>根>叶>花②茎>花>叶>根③茎>花>根>叶④根>茎>叶>花

8.大量有机物排入水体后,引起死鱼的主要原因是

①富营养化②毒性③悬浮物增加④溶解氧下降

9.甲醛和SO2对作物复合污染是4作用。

①协同②独立③拮抗④相加

10.野马是1保护动物。

①二类②一类③三类④非保护类

11.下面比较稳定的食物链是①A→B→C→D②C→D→A→B③C→B→A→D

④A→D→C→B

12.施碳使玉米对镉的吸收3。

①不变②增加③减少④最大

13.下列方法中4可以消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①客土②施碳③淹水④换土

14.西维因的羟基代谢物与植物体内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毒性降低,此现象称为4①生物活化②生物降解③初级解毒④次级解毒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2年颁布的。

①1979年②1984年③1988年④1989年

16.下列植物中2是一类保护植物。

①水稻②银杉③天麻④油茶

17.草食动物是3。

①生产者②第Ⅱ级消费者③第Ⅰ级消费者④第Ⅲ级消费者

18.碳循环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CO2浓度增加而产生的4效应。

①拉波特②城市热岛③二次污染④温室

19.下列动物中对硝酸盐最敏感的是3。

①熊②兔③牛④鸡

20.农业环境标准有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1是直接执法标准。

①地方标准②国家标准③国际标准④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四、填空

1.扬子鳄是一类保护动物。

2.淹水促进六六六向五氯环已烯转变。

3.大气中微粒与SO2同时存在时,其对家畜的危害程度一般可加重。

4.作物受SO2污染危害程度的昼夜变化规律是白天大于夜晚。

5作物受大气污染危害与普通植物病害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有方向性通常发生在污染源的下风方向。

6.银杉是一类保护植物。

7.生物中兔是第一级消费者。

8.氟化氢、SO2、H2S对植物毒性强弱顺序为HF>SO2>H2S。

9.硝酸盐中毒事件常发生在反刍动物中。

10.我国56年开始划定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

11.我国地面水质标准要求DO>4.0ppm。

12.测得某水体BOD5=250ppm,K=0.22天,可计算出BOD总为375ppm。

(注e-1.10=0.333)

13.蒸馏过程不存在于水体自净过程中。

14.N、P等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对鱼类的危害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

15.干旱对牧草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有利于积累的。

16.镉污染土壤施钙镁磷肥,使玉米籽粒中镉含量降低。

17.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使重金属对作物的危害减弱。

18.ADI值是指毒物的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

19.根据近两、三年环境监测资料,对某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称为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

20.大气HF主要危害植物的嫩叶。

21.紫花苜蓿对大气中SO2污染十分敏感,在极低浓度下即可表现出中毒症状。

22.在环境科学中“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CO2、CH4等气体温室效应气体增加,气温增高的一种现象。

23.可以用来作为环境污染指示材料的一类植物称为指示植物。

24.对作物污染危害最小的烟型是屋脊型。

25.欲要降低玉米对土壤镉的吸收,可用施石灰的方法抑制土壤中镉的活性。

26.植物的叶部是吸收有害物质的主要器官之一,其吸收以分子态污染物为主。

27.大气中氟化物对作物的危害多发生在幼叶上。

28.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特点可分为三类即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29.对生物毒性最大的汞化合物是甲基汞。

30.从远古时代出现环境问题起,环境问题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为现代工业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31.当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由烟源排的烟羽是波浪型的危害大。

32.当水体同时受到酸与重金属污染时,它们对鱼类的危害比单独污染时将增大。

33.根据Liebig最小值定律,要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控制水体中的N、P。

34.第四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是在1996年召开的。

35.当土壤受到镉污染,若使土壤pH值升高,则稻谷中镉的残留将降低。

36.农业环境的主体是农业生物。

37.六六六三种异构体在动物样品中的残留量是β-异构体>α-异构体>r-异构体。

38.稻田淹水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是由于镉变成了CdS。

39.农业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农业环境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

40.土壤遭受砷污染时,施磷肥增加对水稻的危害。

41.美国歇尔湖水DDT0.0006ppm,鱼体内1.6ppm,食鱼水鸟体内达459.5ppm。

食鱼水鸟中DDT浓度>鱼体内的DDT浓度的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42.下列植物中荞麦对大气HF污染最敏感。

43.下列生物属于同一营养级的一组是牛、羊、鹅、兔。

44.农药的脂溶性不同,它们在苹果中的分布也不一样,下列农药在果皮中分布较少的是西维因。

45.污水不宜灌溉生吃蔬菜。

46.农药分子含有-OH、-COOH等基团时,易为铁、铝氧化物胶体吸附。

47.大气上层为不稳定状态,下层逆温,烟囱排出的烟型为屋脊型。

48.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消费者之间能量利用率平均约为10%。

49.有机物排入水体后,其主要危害是降低水中DO。

50.动物中对硝酸盐最敏感的是反刍动物。

52.MRL的含义是指食品中毒物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53.大气中微粒与SO2同时存在,其对家畜危害程度一般加重,属复合污染。

54.自然保护区根据其含义可划分为三部分,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是供生态系统研究的。

55.野牛是一类保护动物。

56.大气粉尘类污染物中,φ>10μm者称降尘,φ<10μm者称飘尘。

57.污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氧量称生化需氧量,经化学氧化剂氧化所需氧量称化学需氧量。

菜叶→蚜虫→瓢虫→蜘蛛→小鸟,属捕食性食物链。

59.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施药方法有三种,即喷粉法、喷雾法、毒土法,其中毒土法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程度最低。

60.某水体中,其中BOD5值大,一般则有COD值大,DO值小。

61.工程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创造的新环境。

62.日本的水俣病是由于环境中甲基汞类化合物污染所致的。

63.水、土壤资源是可更新资源,煤、石油是不可更新资源。

64.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

65.CO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输氧功能。

66.光化学烟雾是由于NOX和HC等一次污染物排入大气后,在强阳光照射下生成的。

67.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续性常用两种概念来表示,即残留量和半衰期。

68.利用近二、三年监测资料,对当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称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1.导致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是SO2。

72.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气温垂直递减率(r)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rd)的关系是r>rd。

73.种群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种群密度,生产率、死亡率的种群增长规律,及其调节关系。

种群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自然组合。

74.植物从大气中吸收的氟主要积累于叶尖和叶缘。

75.我国最严重的酸雨区,西南地区有两个,一个是重庆,另一个是贵阳。

76.拉波特效应是指城市下风向降雨量增加现象。

77.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物通过水稻叶片吸收后,在稻株内的分布规律为叶>茎>根。

78.仔猪和成年猪对SO2的敏感性为仔猪>成年猪。

79.水体中碱性物质与砷同时存在时,其对鱼类的危害一般会增大。

80.下列处理方法中活性污泥法是二级处理。

81.全国污染土壤上施碱性炉灰渣,对铜污染的影响是降低溶解态铜的含量。

82.下列植物中珙桐、银杉是一类保护植物。

8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1984年颁布的。

84.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与风速成反比。

85.不同年龄的人对硝酸盐的抵抗力不同,最敏感的是婴儿。

86.测得某水质的BOD5=268ppm,K=0.22,可计算出BOD为400ppm。

(注e-1.10=0.33)

87.Pb对动物的慢性危害症状之一是贫血。

88.通过食物链而进入牲畜体的有机氯农药主要积累在脂肪组织。

90.食物链中,生物体内六六六随营养级上升,其浓度逐渐增加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91.唐昌蒲对大气中的HF污染物十分敏感,在极低浓度下即可表现出毒症状。

92.环境标准的级别除有国际级或国家级外,还有地方级环境标准。

93.当烟囱排出的烟型呈波浪型时,则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

96.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中,产生浊度效应是由于大气微粒的影响。

97.污染物与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合物发生结合或轭合反应,生成比污染物母体毒性小的结合或轭合物,这种现象称为生物解毒。

98.大气粉尘中含有Fe、Mn成分时,能促进空气中SO2→H2SO4。

99.用氧化塘法处理污水,按其原理属生物化学法。

100.酯溶性农药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在脂肪组织中积累。

101.根据历史资料来对某地过去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称为环境质量回顾性评价。

102.当水体中N、P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时,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03.当烟囱排放口上层逆温层、排放口下层空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因烟羽形态为熏烟型。

104.野草→兔→狐狸→狼是一条捕食性食物链。

105.珙桐是国家一类保护植物。

107.有机污染物在代谢转化过程中,转变为比母体毒性更大的生物活性物质,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活化。

108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重金属,其机体中该重金属含量大于环境中含量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109.氯化氢和氨同时作用于水稻产生的复合污染是拮抗作用。

11植物受三氯乙醛危害的一般症状是生长点死亡。

11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引起致癌的是3.4-苯并芘。

112.当无大的天气系统影响时,一天中的中午,大气层较不稳定。

植物受SO2污染,首先出现症状的部位是功能叶。

114.与现代环境问题有关的几个问题,首要问题为人口问题。

115.污染物中对植物危害程度顺序为PAN>O3>NO2。

116.导致水俣事件的污染物是汞及其化合物。

117.土壤有机胶体的吸附作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表现为降低毒性和有效性。

118.一个国家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森林覆盖率一般要达到30%。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

120.测得禾大壮施入土壤后的起始浓度为0.2887PPM(mg/kg),其降解速率符合一般化学反应速率C=C0e-0.055t,可计算出禾大壮在土壤中的半衰期T1/2为12.6天(注ln0.2887=-1.2424,ln0.14435=-1.9355)。

121.水体中酸性物质与重金属,同时存在时对鱼类的危害程度一般可增加。

122.土壤受铜污染,施钙镁磷肥其危害降低。

123.酸雨可使土壤中铝的活性增加。

124.在水稻抽穗至乳熟期,稻田落干会使生长在镉污染土壤上的水稻的糙米中的镉含量增加。

125.为了掌握污染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环境监测中提出了时间分辨率,如监测大气污染物对人体急性危害反应时,分辨率要求为3分钟。

五、简答题

1.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主要途径

(1)表面附着:

以物理方式粘附于植物体表上;

(2)体内吸收:

包括植物叶面的气孔吸收和根系吸收;

(3)植物组织表面渗透吸收。

2.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1)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植物营养物质过分积蓄而引起水质恶化,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变化的现象,其发展过程为:

天然湖→藻类湖→沼泽→干地;

(2)防治措施:

A加强水体生态学管理(主要是控制N、P);B化学除灌;C生物学控制;D采收藻种。

3.农药污染的防治措施。

1严格农药管理、发展低毒、低残留或无公害农药;2合理施用农药;3制定农药安全标准,并予以法律保护;4开展农药残留监测;5去污处理;

(6)开展综合治理。

4.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常见化学改良方法。

1施石灰等,提高土壤pH值,促使镉、铜、锌、汞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2施碱性磷酸盐(硫酸铁);

(3)施硫物(如Na2S,K2S等);

(4)施硫酸铁铝等(防治As污染)。

5.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如火山爆发,水旱灾害。

(2)人为因素,包括:

物种人为改变、环境因素改变、信息系统破坏。

6.影响农药在土壤中降解的因素。

(1)光化学降解;

(2)微生物的降解;(3)化学降解:

催化反应、非催化反应。

7.大气污染对农业气候的影响。

(1)影响降雨量,拉波特效应;

(2)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3)酸雨;(4)臭氧层破坏。

8.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及其危害。

(1)指标:

N300mg/m3P20mg/m3;

(2)危害:

降低DO、有害藻类、水质恶化,H2S、NH3等。

9.Eh与土壤中Cd形态的关系。

(1)旱地土壤,CdCO3,Cd3(PO4)2,Cd(OH)2,其中以CdCO3为主。

(2)淹水土壤,CdS占优势。

10.植物体内轭合残留物的类型及作用。

(1)类型:

可溶性轭合残留物、不溶性轭合残留物。

2)作用:

固定(解毒的另一种形式)、潜伏残毒

11.乡镇企业的污染特点有哪些?

(1)由于盲目上马,重复建设,产品选择不当,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经营管理不善和大部分无防治污染设施等问题,造成资源能源浪费。

(2)污染转嫁现象严重。

(3)由于技术落后,大部分无防治污染设施,“三废”排放量大,对农村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

(4)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的身体健康。

12.SO2对作物的伤害症状及常见指示植物。

症状:

(1)部位,叶片的叶脉间出现斑,呈现界限分明的点状,块状,线条状和色斑,严重者连成片。

(2)伤斑是由漂白而引起失绿,组织脱水,随后呈棕色,最后干枯死亡。

指示植物:

紫花苜蓿、大豆、棉花、小麦等。

13.DO在水体中的昼夜变化情况。

(1)早上日出后由于光合作用和再曝气作用同时进行,而在增加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因而水中的溶解氧不断上升。

(2)但过了后,由于水温的升高,溶解氧超过了饱和度,以致再曝气发生逆转,氧从中转出。

(3)从而曲线开始下降,傍晚日落光合作用停止,由于呼吸作用耗氧大于再曝气,使曲线继续下降,至第二天日出前达最低。

14.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1生物措施;2)施加抑制剂;(3)增施有机肥;(4)控制土壤氧化还原条件;(5)工程措施。

15.自然保护区的结构与作用:

一个保护

可以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部分。

作用:

(1)保护生物物种;

(2)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本底”;(3)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4)供教学、科研、生产、经营之用。

16.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荒漠化问题严重;

(2)农业自然资源衰退;(3)自然灾害频繁与加剧。

环境污染:

1工业“三废”;2农用化学物质污染。

17.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与常见污染物类型。

主要污染源有:

(1)工业废水;

(2)生活污水;(3)农业退水;(4)降雨、雪、雹。

常见污染物有:

(1)无机无毒物,如酸、碱、无机盐类;

(2)无机有毒物,如汞、镉、砷等;(3)有机无毒物,如耗氧有机物;(4)有机有毒物:

农药、酚类化合物等;(5)生物污染物: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18.影响污染物对植物伤害的主要因素。

污染物性质,污染物在空间扩散系数。

气象特征,植物体表面积和性质。

植物叶面孔开度,土壤类型,物理化学条件等。

19.土壤酸碱度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关系。

(1)pH<6的活泼元素:

Cu、Zn、Ni、Cr、Cd等;

(2)pH≥7的活泼元素:

V、As、Cr6+等;

(3)在广泛pH范围内活泼的元素:

Li、Cs等。

20.我国农业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1)农药:

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

(2)化肥:

氮肥、磷肥

(3)工业“三废”:

废水、废气、废

21.农业环境管理的职能与手段是什么。

农业环境管理的职能分为:

(1)其基本职能为预测和决策。

即根据“人——环境”系统的发生发展规律,协调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找出经济发展的限度,方式和布局方案,使发展经济与保护、改善环境的要求统一起来。

(2)环保机构的职能为:

规划编制、环保工作协调与环保监督。

农业环境管理的手段有:

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管理宣传等。

22.简述HF对植物伤害的症状及常见的敏感作物与抗性作物。

(1)HF对植物伤害的症状出现在叶尖和叶缘,以幼芽和幼叶为明显。

伤斑由油渍状发展到黄白色,进而呈褐色斑块,在被害组织与正常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