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师风XX范文5篇.docx
《教师师德师风XX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师德师风XX范文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师德师风XX范文5篇
教师师德师风XX范文5篇
【篇一】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
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
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面对着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
课堂上,为了让他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单独说上五、六遍。
下课了,为了使他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孙浩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
二、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
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
”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二、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
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
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
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
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篇二】
这次听了俞正强教授的《福论》,让我豁然开然。
要说信仰,中国人最崇拜的是自己的祖先。
官做得再大,钱赚得再多,离家乡再远,都不忘落叶归根,祭祖祀宗。
吵架时,唯独骂自己的祖宗会生气,哪怕骂的是“婊子”,“狗仔”也不行,言外之意就在骂自己的娘。
因为,祖先是给自己带来福荫的。
多少福荫就有多少福份,份是份额,是定额,前半辈子是祖先给的,供你消费,所以要惜福。
只消费,坐吃山空。
所以,后辈子就得自己造福。
干得多,造福多,干得好,造福厚。
这也就是人们常听说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到老的那一天,就可以享福了。
但福不可享尽,还要积福,留与子孙后代。
福从何来,如何造福呢?
让我娓娓道来。
初中的三个暑假,我都到梓誉横路坪砍柴。
骄阳炙烤着山峦,漫山遍野,一片耀眼。
上蒸下腾,热得知了不叫了,山雀也停止了飞翔。
青柴气直逼得人张口吸气都似乎无济于事。
脸上的汗如雨下,眼泡早被汗水泡肿。
衣裳湿透了干,干了再湿透。
口干得直冒烟。
老天似乎在考验人,没有因一毫的怜悯而动容,一丝风都没有。
坚持着走到山谷背阴处歇歇脚。
柱子暂时替代了肩膀,支撑着百来斤重的柴禾担子。
撩开衣领,稚嫩的肩膀上几个大大的水泡,晶莹的眼泪般呻吟着。
还有些是黑乎乎的磨破了,掉了皮,活生生地露出带着血水的肉。
有的衣服沾在肉上,撕不下来,火辣辣地疼。
每天两趟,翻山越岭,将自己用两星期时间砍的柴挑到十多里外的大路旁。
连续一个星期,咬着牙坚持着,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一家人一年做饭的柴禾。
每当我想起它,心中就感到十分骄傲,真是千金难买少年苦。
没有这些痛苦经历,就不能经受人生的挫折,就没有现在坚强的意志。
农田承包到户,家家户户都要灌溉农田。
每到需要灌溉的时段,南江水库里的水沿着渠道,滚滚而来,那清澈见底的水立刻涌进田间地头。
要是水路不好呢,派水就成了大家最头疼的事。
邻里间为争水而伤和气,争吵、打架的事时时上演。
我们这儿就有一方田地,在水路尾巴。
那水路弯弯从渠道到田头少说也有10里8里。
谁想自家田里有水,就得先将途中的两口池塘灌满。
上游的田地没满足,下游呀只能等到“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时你才有机会出动。
夏日的夜空倒是清朗。
满天星斗闪烁着光芒,像无数银珠,密密麻麻镶嵌在深黑色的夜幕上。
地上两个电筒舞动着,那是我跟随着妈妈在水路上来来回回跑。
瞧,渠道上边是坟山,似乎有鬼火,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
之所以没人愿意晚上来派水,原因就在这。
因水路长,水损耗也大,源头是滚滚而来,中间还能潺潺流动,等到了水尾,就只剩下涓涓细流了。
一时半会,池塘和田里是灌不满水的。
我劝我妈回去睡觉,自己一人扛着锄头,提着手电筒,来回巡视,只要发现有被蛇或黄鳝或老鼠打出的洞就及时补上。
天际吐白,鸡鸣声声,村子里炊烟又开始袅袅升起。
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因为,不止是我自己家的田全灌满了水,那一方别人家的田也全灌满了,池塘也满盈盈的。
从此,我成了村里大人教育孩子时的榜样教材。
这真是电视剧《喜来乐》片尾曲的歌词一样,不求名来名自扬。
来横店工作的前几年,人家暑假里多多少少带几个生,捞了些外快。
我也带了一群“生”,大的上中学,小的上幼儿园。
不过都是我朋友,同学的孩子。
不仅不收取任何费用,我还得贴钱买菜做饭给她们吃,义务接送,还得帮助、监督她们完成暑假作业。
这些且不说,孩子玩耍时,沙发是跳跳床,衣柜、箱子是捉迷藏的好去处。
最后,沙发成了五条腿,箱子得贴胶带。
有人不理解,这是何苦呢?
人家让你帮忙照管,那是人家信任你。
你又没别的本事可帮人家,有时间帮一把,理所应当。
再说,孩子转眼就长大,用到你的时间不多。
记得我第一次发生交通事故时,我的新车被一辆摩托车撞了个大窟窿。
当时我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不知所措,居然不知怎么报警,只好电话求助一个驾龄较长的朋友。
他刚好去东阳办事的路上,一听立刻一边安慰一边往回赶。
没想到,不一会儿,交警来了,老公来了,我的那一帮朋友也都闻讯赶来。
有了他们,事情迎刃而解。
那种被帮助的感激与幸福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帮助别人不要想着别人回报。
也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事情都是阴阳互转,上升到理论就是矛盾原理。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盈亏消长之中,“风物长宜放眼量”,着眼于某一时,某一点上是吃亏的,可是长远的看起来,其实不见得就不是福气。
塞翁失马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在二校我快10年了,一直来,许多事并不是一个普通老师份内的事,同事请你帮忙,鼎力相助;领导分配,尽心完成;学校需要,没有二话。
正是一次次地被“利用”,我赢得了领导的认可,赢得了同事的信任,幸运地走向了今天这个岗位。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被利用,说明你有价值。
因此,被利用,多做事,看似吃亏,其实是锻炼,是机会,是福啊!
然而,亲历人世,所见的众生百态,如:
食品安全从当初的不卫生到假冒伪劣再到有毒,道德的底线一滑再滑,人们不禁叹息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堪、人情冷漠和道德沦丧。
吃毒奶粉、苏当红、有毒胶囊的亏,可不是福,那是祸。
我所说的“吃亏是福”是奉献!
人间正道是沧桑。
正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身边也不断涌现出人间真善大爱的奉献。
像爱岗敬业的“五事干部”应瑞龙,像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学生的“最美教师”
张丽莉……
跟“五事干部”、“最美教师”相比,我们所做的一点奉献,简直微不足道。
她们是不幸的,然而,她们用自己的真善大爱,撑起了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的蓝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地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辉的闪耀;她们用善良和美丽的壮举,激发了社会一种向善的力量,不正是在为民族,为社会造大福,造厚福吗?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
不必计一时回赠,不如常怀怜悯之情,常施援助之爱,得人心者,得天下。
自古成败有因果,今天的苦果,是昨天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花开。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我以楷模为镜,身体力行。
【篇三】
9月10日,每年一度的教师节。
今年__收到任何一件礼物。
办公室里同事们大约都收到了各自的礼物,一件件精美包装着,光从外表看,不清楚里面包着的是什么。
同事们议论:
“真不该买的,太破费了”,“今年又是送我杯子。
我每年几乎都收到一个,家里都摆满了,其实用不上”,“我也是,今年也是收到杯子”……
“今年我没收到礼物”,我说。
话一出口,我就觉得自己多余了。
别人没问你,自己就费心“暴露”出来。
这时候我清楚,自己心里还是在意的。
一只杯子、一束鲜花、一个毛绒玩具、一些桌面摆件,这些都是教师节我眼里常见到的礼物。
它们被包在各色不同的花纸当中,扎上彩带,在课堂上,或悄悄地在办公室里,在教师节这一天送给老师们。
学生们以此为豪,老师们心里或许就五味陈杂了。
教师节这一天,究竟为何有这种魔力?
刚当上老师那会儿,我收到过礼物。
那时候我刚毕业,9月份刚开学,接着就赶上教师节了。
一位家长送来两箱葡萄,说是从出差带回来的。
我推辞说不必这样客气。
可是家长说留着吃吧,吃不完就分一些给班上别的老师吧,你刚参加工作,一个人在外,不容易。
我拗不过,只好收下了。
原本想等周末过去,同事们都回校上课了再送给他们。
谁知等到那时,葡萄全熟烂了,除了自己吃掉的一小碗和送给隔壁老师的两串外,剩下的全浪费了。
自那以后也收到学生家长们这样那样的礼物:
超市积分卡、月饼、请客吃饭,甚至红包。
但凡对着收到过他们家长礼物的学生,我内心便有些戚戚然。
原因不为别的,就因为家长带着礼物来时,顺便带来了期盼。
这种期盼并非是都是口头上说出来的,仅仅是因着“家长——学生——老师“这一关系在面对面时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即便是没带来任何礼物的家长,一句”老师你对我的孩子还有什么建议“或者”我家孩子怎么样“就会让我倍感压力,仿佛我的几句话若能点透孩子的过去与未来,前途于家长们来说便立即清晰明朗了。
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酷刑。
有谁能断言谁的未来呢?
如果这一断言能在未来实现,则是一份值得感恩的礼物,这一想法或许就让家长们想到要在此时给老师的付出“还礼”;而不在此时答谢,这样一个期盼就被延长了到了最后检验的时期,我就得从此刻开始为未来的一个承诺而时刻准备着,防止孩子偏离这个被期待了的未来。
这样的一种期待无疑是沉甸甸的,更何况那些只带了礼物来却不提任何要求的家长们呢?
那时我就收礼的事情和父母聊过,父亲母亲都不同意我收受,理由自然是那句老话“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一句简单的话,其实已经足够成为真理了,因为它曾受了中国几千年__验证还仍然鲜活地存在。
我也同意父母的看法,所以自从第一年以后,我便不再轻易地接受家长们在教师节送给我的礼物了。
这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但我能因此心安。
其实,自己当年并不懂,总有些礼物是可以推辞的,如果自己执意坚持的话。
学生送的教师节礼物我也收到过,或者是一支玫瑰,或者是一张卡片,写上祝福的话。
和家长们的礼物相比,学生送的礼物更贴心。
我收到过一个手提包,那是一整个班的学生送给我的。
那时我刚接班,学生们或许因为新奇,看见我每天用一个布袋装着书来上课,给我买了一个手提包在教师节那天送给了我。
我也没有拒绝,因为体会到了学生在这个包里想要表达的谢意。
但是其实我更喜欢布袋,我觉得环保、不浪费,用起来也方便。
所以第二天我依然拿着布袋来上课。
有学生看到了就问我,他们送给我的包怎么不用?
!
我感到不好意思了。
被问到第二次以后,赶紧提着那提包来上课。
可惜后来由于自己带班的经验不足,和这个班的学生陷入了冷战,渐渐地那提包就被我冷藏在家中,不敢再带上去学校了。
它时时提醒我这一段__日子。
在心里,我明白,这些学生们送的礼物里饱含着的是学生对老师的肯定。
学生喜欢这个老师,所以送给老师礼物。
可这样的礼物依然给我造成了困惑:
面对学生希望给予我的欢喜,我应该如何回应给他们同等分量的欢喜呢?
老师在很多情况下面对着学生时是需要严肃甚至严厉的,学生因此会感觉到拘谨,我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快乐却又不至于放纵呢?
我所能给予的,与学生希望从这份礼物中得到的,应该会有我不明了的期待,这让我又负债的感觉。
我更希望看到他们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能与我无话不谈,和我交流意见,然后在这种交流中,我和他们都能更进一步,找到生活和思想上的新的感悟和境界。
可确定的事实是,我今年并没有收到任何的教师节礼物,不论是学生的还是家长的。
这是我新带的一个班级,中途接班,又是由上一年的各班学生重新组成的一个新的班集体,我在他们心目中还没有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班主任,而他们感觉和我还没有熟络。
看见别的同事都收到了礼物,我要说内心一点波动都没有那是骗人的,所以我会忍不住去注意别人桌子上都有什么礼物,忍不住加入到别人关于教师节礼物的谈话当中。
我明白,教师节的礼物代表着学生们对你的认可;我更明白,这需要长久的付出,并且结果并不一定如自己所愿。
我想,学生会是我的一面镜子,我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
我曾经被家长怀疑是否会因为太年轻而无法担当班主任的工作,也曾害怕自己的做法是在拿学生的前途做实验、开玩笑。
然而,人生本就是一场无法回头的射线式的旅途,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人只能活一次,没人知道自己是否活对了。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前路还在继续。
所以我在学生面前永远是学生,而学生是不应该向老师讨要礼物的。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时的记忆里对教师节的概念是模糊的。
这一天老师依旧给我们上课,我们也像往日一样自自然然地应对,不像如今这般在学校门口停满了鲜花摊口等着学生们买了鲜花才进学校去见老师,那时,老师也不会今天一样提醒学生要记得给老师们过节。
社会上有句话,找对了人,天天过情人节,其实对我们来说,上好了课,教好了学生,而学生又能信赖我们,能让我们品尝到“教学相长”的滋味,那就是过教师节了。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永远应该是我心底最美的关于教育的画面。
宝玉祭金钏,一座水井一点香,心诚即可。
高山流水响罢,子期伯牙亦不过相守于江湖。
君子之交,清淡如水,而水之处下,谓之至善。
我辈做教师,不过养学,养德,养志,养识,传之于学生,而学生又能传于人、用于人,就是大事了。
莫说报恩,传恩于人,就是好事。
我们该做的,不过__的小事:
守好自己心志,用好三尺讲台。
我又能在什么时候才能引导学生明白到这一点呢?
这个教师节,我什么礼物都没叫学生准备,也没特意叮嘱学生要在上课之间叫老师节日好。
有人或许会认为我教育不到位,但我想,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学生们能自发的喊出的“老师节日快乐”,才是给我的教师节的最好奖赏。
【篇四】
有一种职业,以最温暖的姿态存在却常常被遗忘。
有一种声音,凭借挥舞的双手就能让孩子“听”到。
有一种光明,依靠交谈和想象才能实现视网膜的延伸。
有一种坚持,可以让封闭的心门缓缓打开。
有一种付出,推动了阻碍重重的智慧之船。
你也许很少接触这类人群,对他们的了解和想象都只停留在电视中、报道里和文字间。
他们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声不响地存在着,用自己特有的姿态感受着,温暖着这个残缺的世界,并欣然接受着这个职业带来的所有挑战。
他们是一群敬职尽责的特教人,他们的职责就是用温情和爱心点燃特殊孩子的希望之光,照亮他们的未来之路。
这些特殊的孩子中有耳聋的,有眼瞎的,有脑瘫的,还有自闭的。
这群分类不同的折翼天使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
无声世界中的失聪少年,用挥舞的双手告诉老师自己的想法;无光世界里的听障学生,用6个点组成的盲文“摸”出未来的梦想;脑瘫世界里的他们,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自闭症的孩子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
特教园丁们,面对这类特殊人群,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他们轮流换岗,日夜不离地守护着这群孩子,只为能给他们提供最温暖的照顾,最及时的帮助,最实用的知识和最正确的引导。
选择了特教,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付出,选择了艰辛,选择了清贫,也选择了寂寞!
因为这是一个不太被人关注,也容易让人遗忘的地方。
在这里,有一群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有的离乡背井,有的服务家乡,他们面对亲人的不解,朋友的质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份清苦的职业。
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远离都市的繁华,释放温情的力量。
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他们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内心深处的“善”能得到最大的弘扬,只为能用“爱”帮助一群群折翼天使展翅高飞!
我市特校的学生大多偏远农村,家庭条件普遍不好,有的甚至一家四五口都是残疾人。
在这里就读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师爱,还有妈妈般的爱。
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这些特殊的园丁用行动默默地谱写爱心——盲生抽血检查后,陈欢老师拿出家中的桂圆、红糖、大枣,配成营养餐,一遍遍地叮嘱他们喝下;聋生翻墙逃课了,王道进主任带着数十名老师兵分几路,马不停蹄地寻找;智障学生大小便失禁了,张日萍老师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帮他冲洗并现场教育学生下次遇到此类情况该怎么办;为了帮自闭症学生过一个难忘的生日,覃雅老师顶着怀孕的大肚子打车从霞山到赤坎四处寻觅学生最爱的奶油和水果原料,然后组织全班同学现场帮他做蛋糕。
这一件件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
特殊的园丁们总是这样以最朴实最原始最直观的方式,在踏踏实实地为民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特殊孩子服务,倾情奉献,无怨无悔,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
【篇五】
xx年9月18日,我站在讲台上,开始了我教师生涯的第一节课。
那年,我18岁。
弹指一挥间,转眼十四年已过。
回首,依然可见那个兴奋却强作镇静的身影。
记忆,一幕幕掠过,仿似就在昨天。
一、梦想成真,乐此不疲
小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写关于梦想的作文。
我清楚记得,我的梦想主题总是不变——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的母亲曾经是一名农村教师,但后来因搬家等原因失去了从教的机会,这成了我的遗憾。
每每路过学校,母亲都会驻足片刻,眼睛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
多年后我才懂得母亲目光里的眷恋。
那时我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
1998年,我以吴川市第二名的中考成绩进入广东省外国语师范就读。
三年后,不顾老师同学的挽留,我放弃攻读大专的机会,回到家乡,希望通过参加教师招考来圆梦。
当一位一切会很顺利的时候,一次意外的事故几乎击碎我的梦想——我在送同学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
脑震荡,脑挫伤,右脑颅骨粉碎,血冲脑!
甚至出现了选择性失忆。
几经抢救,昏迷了五天的我终于苏醒,连医生都不得不惊叹我的生命力。
但,只有我自己清楚,心底的那个小小声音在支撑着我——最初的梦想还没实现,怎么能倒下,怎么能?
!
考试的那天,我穿着病服,由于右脑影响的左脚没有知觉,由我父亲背着走进考场。
在考试过程中头部剧烈的疼痛折磨着我,全身细胞叫嚣着要我回到床上休息!
但我一边强忍住身体的痛楚,一边艰难地完成考卷。
考试分数出来后,我居然以专业成绩全市前十名,总分第三十名的成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教师!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我被分配到吴川市浅水初级中学——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任教。
开学的时候,我还没有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手术而剃掉的头发还没有长出来,因为锁骨粉碎性骨折的左手还不能动。
学生们永远都清楚记得,那位带着帽子、左手绑着纱布扶着墙才能走到讲台的老师!
我压抑着兴奋与紧张交织的复杂情绪,一字一顿地跟台下惊异的学生做自我介绍,简述授课大纲。
那一刻,孩子们被我的讲述深深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他们知道的是,当热烈的掌声后,我激动流下的泪水;他们知道的是,为他们讲述的一年的课程安排,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为这节课,从接到招聘通知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准备着,希望以最好的面貌出现在他们面前。
他们不知道的是,上课的前一晚,我辗转反侧,无法成眠,不断为自己打气加油。
农村的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简陋,学生学习基础差,但没有动摇过我的梦想。
同学聚会时,那些衣着光鲜,优雅地开着汽车,在大城市领着高薪的同学总会善意地劝我:
咱们曾经的学霸,你怎么就甘心呆在一个偏僻得差点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乡村里,领着一份差点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工资?
我承认,我心动过。
但我脑海闪过更多的,竟是学生节假日发过来的封封问候短信,放在床上的熊娃娃,下课硬塞到手上的巧克力糖果,夹在作业本里的小纸条,还有课堂上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和毕业时的拥抱、合影……原来,我已经拥有那么多,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我断然谢绝那些善意的推介,面对同学们不解的目光,我更加坦然踏实。
或许仍不能免俗于对物质的渴望,但我最清楚的,选择了教师这条道路,我不悔,我将继续走下去,直到最后。
二、润物无声,愿化春泥
我尊重学生,真诚地和孩子们交朋友。
青春期的孩子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和鲁莽,思维和行动还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观念和心智还不够成熟和担当,但他们有着独特的被赋予新时代特征的个性。
他们需要与成人一样的尊重。
我把孩子们当朋友,用自己的知识和尚算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我喜欢创造出一种亲切和谐的教育氛围,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这十几年间,总有不少的学生课后或在宿舍或在办公室,或写信或亲口跟我讲述他们的想法和经历。
他们或遇到朦胧的爱恋,或遇到家庭的误解,或遇到同学间的矛盾……我都一一给予回应和疏导:
我不敢保证我的建议都行之有效,我也不奢望他们做的每个选择都是正确无误的,但希望他们不会觉得自己不过屈服于老师的尊严之下,以后也不会后悔。
面对农村孩子基础差的现状,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拓教学新路径。
我注重创新因材施教的观念。
这些年的实践下来,我发现对这些农村的基础较弱的学生(通常都是入学时三科成绩加起来都不到100分的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他们进步速度会很快。
例如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时候,我就会同他进行交流谈话,了解不及格的原因,重新检查更正错误的地方,然后再帮他找到学习英语的方法。
课堂上,我开展情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