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5715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docx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docx

最新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

 

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

 

客观认识中国的落后——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

(作者:

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三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问题的第一位的重要关系。

分析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进行国际比较,可以使我们清醒地、客观地认识中国的落后。

中国的工业化还远远没有完成,对中国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不要过于乐观。

同时,也可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空间。

  「关键词」三次产业结构、国际比较、工业化程度、产业竞争力

  一、二、三次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而三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问题的第一位的重要关系。

  一、中国及世界若干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

  1.中国及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

  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通常指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该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该时期生产活动的增加值之和。

由于一国(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构成国民经济各部门,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一、二、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和。

  一国(或地区)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状况,是集中描述其三次产业结构的第一个重要的比例关系。

  

(1)中国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

  表1给出了中国1996~2002年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数据。

  

(2)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

  表2给出了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数据。

  注1: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中译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

  注2:

①、②、③、④分别为世界银行以1999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的低收入国家(755美元及以下)、下中等收入国家(755美元以上但低于2995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2995美元以上但低于9266美元)、高收入国家(9266美元及以上)。

世界银行数据,中国1999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780美元,列入“下中等收入国家”。

  注3:

“……”表示数据不详。

另,缺美国的数据,但有报道,在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0%.

  注4:

从本表可以看出,一般说来,越是人均国民总收入低的国家,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而越是人均国民总收入高的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

2.中国及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状况

  集中描述三次产业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比例关系,是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状况。

  

(1)中国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表3给出了中国1996~2002年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数据。

  

(2)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表4给出了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数据。

  注1: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中译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

  注2:

①、②、③、④的含义,同表2.

  注:

与表2相应,从本表可以看出,一般说来,越是人均国民总收入低的国家,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越大;而越是人均国民总收入高的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越大。

  二、中国工业化程度与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

  1.中国的工业化程度

  

(1)世界上经济结构的四种形态

  本人认为,一般地,不妨依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程度,从低到高,可将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划分为四种形态:

  (a)“前工业化”形态

  这些国家的经济以落后的“传统”农业为主体,也称为农业国。

世界上的最不发达国家属于这种情况。

  (b)“工业化进程”状态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这些国家正处于这一进程中(该进程两大阶段的相应特征在后文阐述)。

世界上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种情况。

  (c)“工业化”形态

  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大体已经完成,但其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主体。

世界上的中偏上等发达国家大多属于这种情况。

  (d)“后工业化”形态

  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早已完成,而且进一步地,其经济以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智力劳动越来越多地替代体力劳动,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

世界上的最发达国家属于这种情况。

  

(2)以三次产业比重划分的工业化进程两大阶段

  综观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历史,本人认为,一般地,依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状况,可以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划分为两大阶段:

  (a)第一阶段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GDP)中的比重,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并逐渐超过50%;与之相应,第一产业的比重则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在此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变动幅度不大。

  (b)第二阶段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GDP)中的比重,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并逐渐超过50%;与之相应,第二产业的比重则以略慢一些的速度下降。

在此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但变动幅度不大。

  (3)中国目前所处的形态

  从表1(中国1996~2002年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

中国目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在50%左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已开始上升,目前在1/3左右。

可以判断,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形态,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初期。

在第二阶段,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本该明显下降,但近几年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还略有上升,这与制造业的世界性转移相关。

  这一判断,从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情况(见表3,中国1996~2002年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表4,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也可以得到印证。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确实滞后。

中国目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明显太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大大低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

就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相应地,中国也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大大低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见表2,世界若干国家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如印度已超过45%)。

  2.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

  就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中国的产业竞争力,目前大体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平。

  对照表1(中国1996~2002年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和表3(中国1996~2002年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我们用2002的数据,先来进行中国的国内比较。

中国的第一产业(农业),50%的就业人数仅创造了15.4%的GDP,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第三产业以28.6%的就业人数创造33.5%的GDP,也落后于第二产业(主体是制造业)以21.4%的就业人数创造51.1%的GDP.

  再来与国际联系,在国际上,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包括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也就处于中、低档次状况。

中国的出口产品,中、低档的为多,高端产品还很少。

可见,中国的一、二、三次产业,均落后于世界水平,只不过各次产业落后的程度不尽相同。

  这一状况,体现于企业层次,目前中国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存在三个普遍问题: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缺少跨国知名企业;

  *缺少国际知名品牌。

  三、结论

  1.要正视中国的落后

  分析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进行国际比较,可以使我们客观地认识中国的落后。

中国的工业化还远远没有完成,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产品出口,有一种害怕心理,贸易摩擦亦存在增加趋势。

于是,关于中国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国内外有不少过于赞扬的报导,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可不能过于乐观。

应该看到,目前的所谓国际竞争力,原因是中国的低人工成本。

一旦人工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回到问题的本质。

  2.落后也意味着发展潜力

  在分析了中国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与产业竞争力在总体上处于国际落后状况之后,同时,也可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空间。

我们还有必要指出以下三点:

  (a)正是由于上述情况,中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吸引国外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与管理,并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本(充足的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在总量上较多的人才),加快地发展。

邓小平先生所提出的改革开放,从经济学上讲,其伟大之处,就在于此。

  (b)正是由于上述情况,加之中国人口众多,存在潜在的广阔市场,才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空间。

中国这几年连续保持世界“一枝独秀”的高经济增长率,其内在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c)正是由于上述情况,而且中国要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要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所以中国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