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梅花诗句集锦.docx
《赞美梅花诗句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赞美梅花诗句集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赞美梅花诗句集锦
赞美梅花诗句集锦
导读:
梅花有着高洁傲岸的情操,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赞美的事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赞美梅花诗句集锦,欢迎参考阅读!
卜算子·咏梅 近代: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主题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词人笔下的梅花,首先是梅花本身,表现了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同时又不拘于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征革命者。
下阙揭示其精神品格,由外而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动人景象。
全诗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墨梅 元代: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版本二)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
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代: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译文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
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
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赏析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她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
饱经沧桑之后,内中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了出来。
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
上片忆旧。
分为两层:
开头两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生活情景:
踏雪寻梅折梅插鬓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
这“醉”字,不仅是酒醉,更表明女词人为梅花、为爱情、为生活所陶醉。
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
三四句当写丧偶之后。
李清照在抒情时善于将无形的内心感情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如“倚楼无语理瑶琴”(《浣溪沙》),“更挼残芯,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夜阑犹剪烛花弄”(《蝶恋花》)。
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
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
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
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
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
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
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本词中“挼尽”二句,说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了。
插梅与挼梅,醉赏梅花与泪洒梅花,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心情。
下片伤今。
“生华”意为生长白发。
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形象遥相对照。
三四句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看取意为看着。
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
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
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
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
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
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
词人说:
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
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
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最后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可能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
古人常用比兴,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政治形势。
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
稍后于清照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与此寓意相似,都寄寓着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情绪。
清照所说“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没有赏梅的闲情逸致。
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篇幅虽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从依次描写赏梅的不同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
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从上下两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但不是如咏物词之以描写物态双关人事,词语平实而感慨自深,较之《永遇乐·落日镕金》一首虽有所不及,亦足动人。
这一首小词,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宋代: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金尊通:
樽)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赏析 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
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
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
”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如果说首联是作者对梅花所发的感喟,那么颔联则是进入到对梅花具体形象的描绘: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
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
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
这两句咏梅诗,在艺术上可说臻于极至,故一直为后人所称颂。
陈与义说:
“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
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
”(《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己《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
“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
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
”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
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
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
“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
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
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
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霜禽,一作冬鸟,一作白鹤,白鸟。
依据林逋“梅妻鹤子”的情趣,还是当“白鹤”解释为好。
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先偷眼”三字写得何等传神!
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又是何等细致!
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
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
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
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以上学习呀,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
至尾联主体的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
而作者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
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赠范晔诗 南北朝: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折花一作:
折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
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鉴赏 前两句写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
“逢驿使”的“逢”字说明不期然而遇见了驿使,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之趣。
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
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
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
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艺术特色方面,诗中“一枝春”描写到眼前仿佛出现了春光明媚,春到江南,梅绽枝头的美好图景。
梅花是江南报春之花,折梅寄友,礼轻情义重,它带给远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浓浓气息,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与远方挚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达。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
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
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