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4748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docx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docx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35*2=70分)

1.(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

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美国D.法国

2.(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3.(2013·北京文综·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4.(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21题)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

“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5.(2011年海南高考13题)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6.美国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说“这简直是法西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民主的权利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合法政党

C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7、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B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C争取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D结束混乱状态和稳定人心

8、(2013·安徽文综·21)图6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图6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9、罗斯福新政的结果表明A资本主义的痼疾可以医治B罗斯福代表了美国人民的利益C资本主义制度还有调节能力D国家干预经济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0、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不同在于

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11.“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  )

A.放弃自由市场体制B.第三次科技革命C.发展“混合经济”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2.(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1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5)1931年,斯大林说: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15.(2012黄冈二模)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

“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

其原因有三:

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

”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16.(2013·山东基能·30)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

这一材料表明(  )

A.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B.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17.(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18.(2013·海南单科·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

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

19.(2013·上海单科·35)某学者写道:

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

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

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20.(201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

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

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2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22.(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图3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3.(2009年海南高考4题)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

“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24.(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题)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25.(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6.(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2题(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

27.(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28.(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题)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29.(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4题)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

30.(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14题)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1.(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32.(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5题)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33.(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2题)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34.(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8题)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35.(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6题)《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

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B.1917年C.1920年D.1924年

二、材料解析题(30分)

36.(2013·江苏单科·22)(16分)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右侧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8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8分)

37.(2013·上海单科·36)“无为”与“有为”(14分)

材料一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

……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

(6分)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8分)

 

上墅私立高中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主观题答题卷

36.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8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8分)

 

37.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

(6分)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8分)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