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3941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46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docx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docx

部编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分析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5.体会作者诗中对天真可爱、勤劳能干的农村儿童的赞美之情。

6.体会作者诗中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

3.体会作者诗中对天真可爱、勤劳能干的农村儿童的赞美之情。

4.体会作者诗中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2.走近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主要作品:

《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重点)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3.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昼:

尺字上框扁窄、捺在下横中间处起、撇和捺舒展,日字要扁,下横要长。

耘:

三横紧凑靠上、并稍向上提,下横和中竖要长,云字稍扁宽、点要有力。

桑:

三个“又”要小、紧凑、捺都变为点,“木”要宽扁、一横平直、靠上。

四、品读释疑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

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的女的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前两句描写了什么场面?

前两句诗描写了农家夏日忙碌热烈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如何理解“学”种瓜中的“学”?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4.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课后第2题)

孩子们不会耕种也不会织布,却也不肯闲着,都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玩呢。

从中体会到孩子的天真淳朴,极富生活情趣。

5.积累

古诗中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作品有很多,我还能写出几句描写儿童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阅读方法解密

概念:

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指我们可以在读熟的基础上,结合诗的意思,在我们头脑中展现一幅画面。

通过感受画面,体会诗句中所体现出的乐趣,进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

如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

小孩子还不懂耕地织布,你瞧他们,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在桑树旁看着大人的模样学起了种瓜。

想象着这个情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了:

赞美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绘农家夏日繁忙的劳动生活,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对天真纯朴、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美之情。

3.课堂小结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同时让我们体会到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我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稚子弄冰》作者:

杨万里

2.走近作者: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主要作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重点)

3.体会作者诗中对天真可爱、勤劳能干的农村儿童的赞美之情。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晓:

左窄右宽,右边是“尧”,不要多写一点。

四、品读释疑

1.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意: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前两句中对稚子主要进行什么描写?

“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3.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4.诗中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稚子弄冰的情形?

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5.拓展

稚子弄冰,忽然冰块落地,碎成一片。

此时稚子心中会有什么想法呢?

太可惜了,好好的银钲被我摔碎了。

只好今天晚上用金盆再冻一个了。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稚子弄冰》描绘了儿童在冬日弄冰的情景,对冰的形、色、声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3.课堂小结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村晚》作者:

雷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重点)

3.体会作者诗中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四、品读释疑

1.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

夕阳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改为“骑”可以吗?

不好。

因为“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

“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4.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课后第2题)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从中体会到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5.讨论交流:

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6.小练笔:

根据诗歌內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课后小练笔)

稚子弄冰

冬天的早晨,凉飕飕的空气迎面扑来,稚子跑到昨晚放铜盆的地方。

一夜之间,铜盆里的水已经变成厚厚的冰了。

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铜盆。

一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冰出现在面前。

稚子在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窟窿,找来漂亮的五彩线,穿进窟窿,再把五彩线两头打结,提起来就像一面锣儿。

他一面举起锣,一面拿起棍轻轻敲打起来。

“铛铛”,犹如玉磬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传出来,深远高亢。

忽然,“叮当”一声,冰块从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

他提着手中的五彩线,呆呆地望着地上的碎冰!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村晚》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农村夏日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表达了作者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3.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资料理解了诗意,让我们感受到乡村儿童的可爱无忧。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

《舟过安仁》《桑茶坑道中》

板书设计:

村晚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3)、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悠然、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在诗歌的百花园中,风格各异的鲜花争相盛放,现在老师就撷取诗人雷震的最明艳的一朵花儿与大家分享吧。

回顾学习古诗的五个步骤:

一、解诗题;二、知诗人;三、读古诗;四、明诗意;五、悟诗情。

一、解诗题

结合诗的内容,用组词理解法分析诗题村晚,得知《村晚》这首诗就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二、知诗人

雷震,宋代诗人。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三、读古诗

《村晚》是一首七言绝句,朗读时注意古诗朗诵节奏和停顿技巧,努力读出诗的韵律来。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朗读提示:

读“水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两句诗时要将语速放缓,重读两个“满”字。

“水满陂”“浸寒漪”的尾音稍微拉长,读出恬静悠远的感觉;后两句诗中的“横”“信口”稍微拉长,读出牧童的悠闲自在。

四、明诗意

陂:

指池塘。

衔:

口里含着。

诗中是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漪:

水的波纹。

腔:

曲调。

信口:

随口。

结合注释归纳出诗歌大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冰凉的池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五、悟诗情。

这是一首描写夏天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两个满字写出了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青草茂盛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池水满塘的美景。

山衔落日浸寒漪,衔是口里含着的意思。

山也会口里含着,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太阳落山时一刹那的景象,化静为动,也把日薄西山欲落未落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之情。

浸是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一个浸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青山落日倒映在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

诗人把草、池塘、山、落日有机地融合起来,描摹出乡野黄昏的美景,多像一幅清丽淡雅的水彩画呀。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两句写了牧童的活动,牛背吹笛,悠然自得,淳朴无邪又快乐。

“横”字表明这牧童并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跨在牛背上,却是随心所欲地横坐在牛背上。

一个“横”字妙处无穷。

使得牧童那活泼、调皮的形象立即清晰而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同时“无腔”和“信口”两个词语,也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诗人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们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

故写牧童让他横牛背,吹笛则是无腔信口。

总之,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画面,画中呈现的氛围是那样悠然自得,人与自然显得那样和谐,画中之景,画外之声,都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六、延伸阅读,拓展积累。

1、读一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2、课后积累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更多描写乡村生活或儿童生活的古诗,出一期剪贴报或手抄报。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生字中,“漪”字稍难,要提示学生:

不要读成qí。

三点水是形旁,“漪”指水中的波纹,可结合词语“涟漪”理解字义。

多音字“供”可列举词语分辨字音:

“供”在“供奉”“供养”“供职”等词语中读四声ɡònɡ,在“供给”“提供”“供应”等词语中读一声ɡōnɡ。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按结构归类指导,“耘、晓”是左右结构,“昼、桑”是上下结构,“晓”字不要多点少撇。

阅读理解

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儿童的生活,可以将三首古诗整合起来,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这样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其中的趣味。

教学时,可用“童年”话题导入,首先让学生朗读这三首古诗,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再根据诗句想象描绘的画面,借助插图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积累运用

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准备描写乡村儿童的古诗。

学生准备:

搜集三位诗人的资料,搜集一两首与儿童有关的其他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进入新课

活动1 导入解题

1.四季美景皆可入诗,宋朝有位诗人就写了一组田园诗,描绘了一年四季的乡村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

(1)指名朗读诗题,读准“兴”的读音。

“兴”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

(2)出示注释,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四时:

一年四季。

杂兴:

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题目意思: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产生了许多的感想。

活动2 介绍诗人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诗人信息。

2.教师出示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件出示 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热爱劳动人民的士大夫。

其诗一贯忧国恤民,尤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这首诗是组诗中第三十一首。

3.齐读古诗。

操作指导 教师在导入环节要言简意赅,对诗题的理解和诗人的介绍要以学生为主体,继续培养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诗题的能力,从而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活动1 初读理解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1)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对方读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①读准“昼”“耘”这两个字的音。

②学习多音字“供”,列举词语帮助学生分辨字音。

课件出示 供

“供奉”“供养”“供职”等词语中的“供”读四声,“供给”“提供”“供应”等词语中的“供”读一声。

③朗读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学生模仿教师的样子,读古诗,读出节奏。

活动2 识写生字

1.识记生字:

昼、耘、桑。

(1)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生字的。

如,通过编字歌认识“昼”:

旦字头上一把尺。

(2)形近字组词。

(3)交流书写注意点。

昼:

上下结构,注意“旦”在“尺”的下面,书写时“旦”不要过大,“尺”一撇一捺要舒展。

耘:

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

桑:

上下结构,上面三个“又”写得要小,捺都变成点。

2.学生临写生字各一遍。

操作指导 教师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写生字,仔细观察,牢记生字特点,掌握书写要点,把字写规范,写正确。

板块三 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认真听老师朗读时的语音、语调,一边听一边想,古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圈出关键字词。

2.引导学生借助下面的填空题感知古诗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______时节的情景。

(初夏)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也傍桑阴学种瓜)

3.看教材中的插图,结合图画进一步感知古诗内容。

(1)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初夏。

)从哪儿看出来的?

(“桑阴”表示桑树的叶子已经长出了很多,说明这是夏天。

(2)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村庄儿女、童孙。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村庄儿女白天“耘田”,夜晚“绩麻”;“童孙”在“桑阴”下“学种瓜”。

从第一、四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操作指导 整体感知诗文大意,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出示填空题,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入手,也可借助插图,从诗句的字面意思着眼,抓住关键字词充分感知这首诗的情趣。

板块四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活动1 引导理解第一、二句诗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昼:

白天。

耘田:

在田间除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

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2.指名尝试归纳诗意。

诗意:

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3.诗的第一、二句写了什么?

(村庄儿女辛勤繁忙的情景。

4.说一说:

村庄儿女平时除了诗中提到的劳动,还会忙些什么?

(犁田、插秧、施肥、收割……)

5.这些村庄儿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勤劳、质朴。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诗,读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扬与敬重。

活动2 小组学习第三、四句诗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

理解,懂得。

供:

从事。

傍:

靠近。

诗意: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自由读诗句。

3.想象画面,说说孩子们在学种瓜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说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活泼、可爱、机灵、勤劳。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操作指导 针对这首诗的学习,教师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古诗理解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为后两首诗的学习做铺垫。

理解诗句意思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再通过想象,使古诗中的画面重现,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要借助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难理解的字词,只要学生能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板块五 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1.总结: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农家夏日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还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3.课外延伸:

阅读范成大田园组诗中的其他诗。

课件出示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

[宋]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

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

知有行

商来买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操作指导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60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推荐给学生阅读时教师要选取其中便于学生理解的篇目,不宜过多。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本诗的理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稚、漪”2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稚子弄冰》《村晚》。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1.齐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找资料,知诗人。

读古诗,晓节奏。

读注释,明诗意。

想画面,悟诗情。

3.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运用这样的方法了解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诗意,感受到乡村儿童的勤劳质朴。

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稚子弄冰》和《村晚》。

看看在不同诗人的笔下,乡村儿童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

稚子弄冰。

操作指导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先回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学习过程,再引导他们总结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学习方法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板块二 自主学习,理解古诗

活动1 学习《稚子弄冰》

1.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家”。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

2.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或者和同学讨论。

4.读准“稚”“钲”“磬”“璃”等字的音。

注意前两个字都是翘舌音,“磬”是后鼻音,“璃”在“玻璃”中读轻声。

5.理解诗题:

幼小的孩子玩冰。

6.自读古诗,思考:

诗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十分有趣?

这首诗中的儿童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