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没有年味的春节心情随笔.docx
《最新没有年味的春节心情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没有年味的春节心情随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没有年味的春节心情随笔
没有年味的春节心情随笔
没有年味的春节心情随笔【第一篇】:
那变淡的年味
过年,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和看小孩子接过红包的那份喜悦。
可如今的年,变得无味,每个人只顾着玩电脑,真正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倒数春节晚会开始的一家人少之又少。
在我的印象里过年时间很幸福、快乐的事情,与父母一起放鞭炮,手拉手看天上五颜六色的火焰,挨家挨户说声过年好。
这一切对于以前来说在平常不过了,可现在,仿佛像做梦。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人手一个手机,每天只顾着玩手机,谁还有心思过年。
今天是大年初一,爸爸妈妈在家看电视不想出门,便把拜年的事交给了我,只有我一个人去奶奶家过年,无奈,我只好提着年货往奶奶家狂奔。
刚到家门口,便看到红红的灯笼高挂着,好像是欢迎我的到来,我边想怎样让家里更喜庆,更有新意,边往进走。
我欣喜若狂的走了进去,看到爷爷在抽着闷烟,奶奶在唉声叹气,见到我脸上才有了一丝笑脸。
我还纳闷呢,爷爷奶奶为什么不高兴呢,这不我们几个宝贝孙子都回来了吗,这一看才发现,哥哥姐姐都低着个头玩手机上的游戏,怪不得爷爷奶奶不高兴呢。
看看餐桌上早已凉了的饭菜,我得心里咯噔一下。
再看看爷爷奶奶,他们肯定伤心死了。
看到这儿,我突然明白了他们眼中的失望,我也不免难过起来,可我又不想气氛这么无聊,便提议一起去把院子里都挂上灯笼,这样会显得更喜庆。
可奶奶却嫌太浪费,在我糖衣炮弹的攻击下,同意了。
他们勉强答应后,我们便出去了,由爷爷和奶奶看灯笼的位置正不正,哥哥姐姐扶着我,我挂灯笼,挂灯笼的时候,我看到了爷爷奶奶脸上会心的微笑。
“慢点,当心闪了腰”。
只听见奶奶传来的一句话。
“恩”我一声答应。
“离春节晚会开播还早呢,咱们出去放鞭炮吧”我提议道。
“不想出去,我还要打游戏呢”“哦”在我的强拉硬拽下哥哥姐姐就是不出这个门半步,只好我一个人领着小弟、小妹去放鞭炮。
我点燃一支烟花,赶紧往后退,当烟花冲上天时,我看到小弟小妹那花痴般的神情,心里不由得一丝欣慰。
“今年的烟花真美”!
没有年味的春节心情随笔【第二篇】:
春节像六月天没年味
今年的春节,我也是在老家乡石望渡过的,我一样是年三十晚那天才抵达石望,但是,这次与前两次的回乡过春节的心情不同。
前两次回家乡过春节,我一想起乡下的春节不像大城市的春节,它可以不受约束地烧鞭炮、放烟花,我就激动不已。
乡下的春节,我一直很期待很期盼。
然而,今年回家乡过春节,我没有了前两年的激动和期待。
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楚,而我的内心深处却隐隐地告知我,这次回家乡过春节,只是希望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像年糕一样黏住我最爱的妈妈,哪怕只有很短的时间。
这是回家乡过春节前的感受。
到了春节的时候,我更加是少了一份期盼和激动。
今年的春节,我从心底里感受到过得很“冷清”、辛苦,令我觉得很难受,没有一丝一毫的年味。
说起广东的春节,我就不得不说一下广东的冬天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只在春节前后出现冰冻天气,下冷雨,城市里的气温稳定在5℃以下,0℃以上;而乡下农村的气温则稍低,会有0℃以下的天气出现。
这种春节前后的下冷雨的天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最多只有一个星期左右。
一个星期虽短,但是凛冽的北风怒号得像凶勇的雄狮,寒风刮在脸上更是使人倍感痛苦。
由于广东的这种天气特点,人们春节探亲都是比较辛苦的。
但是,今年广东的冬天与历来的特点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广东的春天细雨绵绵,夏天阳光灿烂,秋天秋高气爽,冬天温暖如春。
对一直生活在广东的我而言,“冻得发紫”一直是一个书面文字,而今年,我却感受到了这种滋味。
去年12月份,闽南的气温剧降,跌破了往年春节前不低于10℃的常规。
广东5℃以下的气温持续了一个多月。
那时候,我们还上学,由于闽南天气特点,学校和家里都是没有暖气的。
我依然是每天五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多休息,每天都坚持按计划做自已该做的事情。
那一个多月,
我不太敢出门,因为北风大得简直可以把一个人吹倒在地,而且天还下着冷雨,外面的气温更是低得无法形容了。
那段日子,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寒意都使我感到刺心。
从来都没有受过这般天气的我,仿佛灵魂也被封冻了起来,每天都想着那个温暖的被窝,但是却是可望不可即。
大概离春节还有四五天,气温开始逐渐上升,我也开始慢慢地脱掉了衣服,可恶的冷雨消失眼前,久违的阳光重现身旁,我被封冻的灵魂也开始重见了希望。
但是,我一想起天气预报报道说,春节期间,将会有一股冷空气再次降临广东,主持人还说“今年过年要买多件厚衣服过年了”,我的心就惊寒。
幸运的是,冷空气入侵广东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自从春节以来,气温维持在20℃以上,而太阳则像六月的太阳般猛烈,中午闷热难受。
自从年三十晚以来,我都觉得今年的春节的年味没有往年的浓,好像少了很多往年的乐趣,多了一份冷清。
大年初三那天,家里来了很多爸爸的老朋友,还有村里的一些已经出去工作的大哥哥。
在谈话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谈到今年的春节没年味的话题。
“今年的春节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
“今年的春节的天气太好了,不习惯,不像过年……”
“往年春节下冷雨,北风大,气温低,大家围着一个火堆取暖
多热闹啊,今年太暖和了,春节也不下雨……”
“很没瘾,今年春节没下雨……”
妈妈也说,今年的春节真的很不习惯,没有一点儿年味,都只是因为天气太好了,不下雨,没刮北风,气温不够低。
我也感到今年的春节很没年味,过得很“冷清”,与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些许的反感和厌倦。
一直很喜欢回乡下的我,喜欢乡间生活的我,也开始有点儿想回到城市里面,甚至有种想去北方过春节的冲动。
自从春节以来,气温很稳定,太阳够猛烈,每天都穿着很少的衣服去探望亲戚、游玩、随处“荡”。
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春节不下冷雨,第一次感受到春节不寒冷,第一次看见春节的天空是蔚蓝的,第一次感受到春节也是暖和的,第一次看见春节的太阳也像六月的太阳一样,第一次感受到春节也像六月天……虽然街道上新年的热闹气氛如同往年一般,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那就是寒冷吧?
因此,我第一次觉得春节很没年味!
今年的天气到底是怎么了?
今年的天气为何如此反常呢?
我们人类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
笔尖一动,流泻了今年春节的感受:
春节天气太好,没年味,很没意思!
没有年味的春节心情随笔【第三篇】:
年味渐淡的春节
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末时。
2009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远去,即将遁进历史的长河,再过二十来天,就是农历的2010了。
说实话,一想起过年,就觉得挺没意思的,于我的心里,并不喜欢过年。
现在过年远远不象小时候那样有意义,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习俗成为了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
过年给我的感觉,一个字,累!
说起春节,特怀念小时候。
那时,生活水平不高,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没有太多的经济收入,却要抚养我们姐兄妹四个。
很佩服爸妈的理财能力,跟我们同龄的人相比,我们家几个孩子比别人家的要舒服多了。
过年的时候,不管怎样,父母都会为我们每人做一身新衣服,纳一双新步鞋,大年三十的晚上,还会给我们每人压岁钱,虽然不多,却是父母的一份心意。
春节这天的早上,睁开眼睛,床头一定会有爸妈准备好的糖果和点心,然后我们便会吃些点心,喜孜孜的去给爸妈拜年。
所谓拜年,也就是说几句吉利的话而已。
早饭后,邀上一起长大的邻居、同学,走遍村子里的农家,跟长辈们祝福拜年。
长辈们也非常乐意的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糖果、点心等物招待大家。
一路走来一路笑,开心而快乐。
下午,会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要么看电影,要么玩游戏。
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管在哪里,也不管有多忙,每年的春节都是要赶回家的,只因为,家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牵挂。
也许,那时的我,还只能算个孩子,充满纯真的天性,只想着趁过年的时候尽情的玩一玩吧。
成家后,第一年是跟公公婆婆在老家一起过的。
以后的这些年,都是两头跑,我们的房子离老家也就十多公里,平时只要有空,都会回去看看。
所以,过年对我们而言,并没有别人那种特别渴望、特别期盼的心情。
大年三十的团圆饭,一般都是在老家吃,印象中我们家的团圆饭总是很晚,当别人开始看春晚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路上往家赶呢。
当冻得瑟瑟发抖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才感觉到家的温暖。
到家了,该可以舒舒服服的看电视了吧。
可是,那一堆刚刚换下来的衣服总得洗啊,晚上不洗,第二天是春节,还得回老家去一直到晚上再回来,还是得晚上洗,正月初二又得去娘家,这样拖下去就没个头了,倒不如牺牲掉除夕的娱乐时间,把该做的家务做了。
况且我这人有个毛病,看不得脏衣服放那儿,有了就得及时的清洗,不知道这算不算缺点呢。
等我忙完手中的活,春晚也过去近一半了。
本该尽情玩乐的除夕之夜,对我来说,还不如平时的轻松自在。
记得有一次大年初一早上,浓雾弥漫,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家去,一路上竟然没有遇到一个人,经过农贸市场,也是冷清清空无一人。
我跟老公说,这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没意思的一天,除了初一,市场里哪天不是人潮涌动?
路上又怎么会无一人?
这雾气弥漫的早晨,除了偶尔的爆竹声显示着今日的与众不同,别的还真不如平时的热闹呢。
在老家,邻里相互串门的也没以前多了,遇上晴天还好些,住在一起的走动走动,相互祝福拜年;逢上阴雨天气,就各人呆在自家里了。
公公的姐妹、弟兄都住在一个村子上,春节相互拜个年,似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平时很少在家,春节时一家一家的前往拜年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到了下午,他们做事的做事,玩牌的玩牌,这个时候,我成了最最冷清的人,公婆没什么需要我做的,打牌没我的份,看电视吧也好像没什么特别好看的节目。
打开频道,到处都在拜年,不想看那些流于形式的拜年。
没有年味的春节心情随笔【第四篇】:
丢失的年味
又到一年年末时,商场里每天人山人海的,每个人走出商场大门时,手里总是大包小包的,给家里的人准备过年的新衣服。
只是,现在的人,一年四季,买几次新衣服,过年的新衣服,似乎也在进门的第二天就上身了。
新衣服,不再是心中期待的,过年的时候,最好的礼物。
只是,除了买新衣服,年底的时候准备一桌一桌的好吃的。
剩下的记忆中的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妈妈总是在夏天或者秋天赶集的时候,就把过年的衣服给我们买好了,说是反季节的衣服卖的便宜。
于是乎,从新衣服进门的那天起,心里就一天天的盼着过年,等过了秋天,等过了漫长的冬天,总算迎来了新年。
在年三十的晚上,妈妈把新衣服放在我们床头,枕头下压着给我们的压岁钱。
那一夜,总有着甜甜的美梦。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穿着期待了很久的新衣服,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挨家挨户的拜年,跟大人们关系好的,会给我们一块五毛的压岁钱,关系一般的,会给我们大把大把的瓜子跟糖。
从村子的这头跑到村子的那头,等回家时,装着满满的收获的果实,得意的跟爸妈炫耀,挣了多少压岁钱,多少瓜子跟糖。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面去拜年的小孩越来越少了,给压岁钱反而倒成了大人们的事。
大人们到平时关系不错的朋友家,给朋友的小孩压岁钱,过一次年连半斤糖都散布出去。
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叫喊着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都不见小孩子拜年,放鞭炮了。
大年初一那天,要不是在家里看一天电视,要不是盖着被子在家里睡一天。
突然间很怀念小时候过年时的热闹。
有时想想,究竟是时代的变迁让记忆中的年味丢失了?
还是什么原因。
都说,失去的东西最珍贵。
突然间觉得,记忆中的年味是如此的珍贵而美好。
没有年味的春节心情随笔【第五篇】:
消逝的年味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
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
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
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
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
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
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
尚未察觉。
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
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
啊!
原来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么?
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
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
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
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
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
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
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
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
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
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
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
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年,就好像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
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
“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
”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
“是啊!
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
我应该好好想想了。
”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
例如:
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
“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
我们村里的过年,那才叫热闹呢!
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
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
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
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了。
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
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
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
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
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
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
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
还记得苏辙有:
“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