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3278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docx

《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docx

江西省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第二次江西名校联考

生物详细解析

1.【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解析】

A.在植物活细胞中氢原子数目最多,A错误;

B.脂质中的磷脂也含有N,B错误;

C.叶片发黄与自身基因、矿质元素(N/Mg/Fe)和光照有关,C正确;

D.根瘤菌固氮是将氮气转化为氨,所以根瘤菌可为豆科植物生长提供无机氮,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解析】

A.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A错误;

B.白细胞代谢活跃,在免疫过程中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B正确;

C.细胞膜不具有该功能,C错误;

D.某些高度分化的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仍具有增殖能力,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线粒体、有丝分裂和溶酶体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解析】

A.离体叶绿体在条件合适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当细胞中没有氧气时,线粒体不能吸收丙酮酸,B正确;

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质中存在mRNA,可以进行翻译形成蛋白质,C错误;

D.溶酶体中的酶为水解酶,不能氧化分解物质,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实验试剂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并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A.将健那绿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加热到30~40℃,使其充分溶解可制得健那绿染液,A正确;

B.层析液配制过程中一般会用到丙酮等挥发性物质,故实验操作时需要在通风条件下进行,B正确;

C.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C正确;

D.将吡罗红粉和甲基绿粉混合溶解于蒸馏水中,而不是分别溶解,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解析】

A.温度和pH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故影响酶活性,A正确;

B.酶促化学反应改变,酶活性不一定改变,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改变酶促化学反应速率但酶的活性没有改变,酶活性指的是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B错误;

C.酶是大分子物质,其特性有作用条件温和与其空间结构有关,C正确;

D.酶在低温时结构稳定,但酶活性低,D正确。

故选B

6.【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A.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有ATP生成,A正确;

B.DNP能继续消耗[H],产生热能,葡萄糖氧化分解可以继续进行,B正确;

C.DNP不影响氧化分解,故葡萄糖可以进入红细胞,且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有机物分解散失成热能,可以为减肥药研究提供方向,D正确。

故选C

7.【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解析】

A.绿藻中光反应产生氧气的场所为类囊体,A正确;

B.高浓度二氧化碳会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导致总光合速率下降,B正确;

C.净光合速率最快时,有机物积累增多,种群繁殖速率加快,C正确;

D.总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与二氧化碳浓度为d3时相比,d1时总光合速率增大,暗反应速率加快,故生产的NADP+增加,D错误。

故选D

8.【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光合作用原理的有关知识,意在重点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

A.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

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A正确;

B.自然情况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主要释放到空气中,根系中的氧气主要是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B错误;

C.过度松土会极大促进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导致有机质消耗过快,而且过度松土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肥力的保持,C正确;

D.各种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作物轮换种植,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面消耗,D正确。

故选B

9.【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解析】

A.染色体分离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MⅠ和MⅡ后期,A错误;

B.在减数MⅠ时,染色体形态不改变,B错误;

C.染色体分离时,基因数目不会改变,C正确;

D.在减数MⅠ时,染色体数目不改变,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染色体变异、减数分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存在细胞核,没有染色体,A错误;

B.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现象不仅与环境有关,还与自身遗传特点有关,B错误;

C.染色体数目多,联会的情况会增多,基因重组的情况增多,C正确;

D.雄性杰克跳蚁只有一条染色体可以通过特殊的减数分裂产生可育配子,D错误。

故选C

11.【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解析】

A.基因型为AaBbCc遵循分离定律,根据其配子的类型,只能判断B(b)和C(c)为连锁,但其他各对等位基因的位置不知道,故不能判断其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因为不知道四种配子ABC、aBC、Abc、abc的比例关系,故不能确定,B错误;

C.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四种配子(不考虑基因突变)一定发生交叉互换,C正确;

D.根据测交后代表现型和比例可以判断三对等位基因的位置,D正确。

故选B

12.【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花色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假设为A/a和B/b,则紫色为A-B-及A-bb,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为AaBb,故比例为4/12,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于其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解析】

ABC.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有三种颜色的荧光点,说明出现了等位基因,原因可能是控制芦花、非芦花或白羽、黑羽的有关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控制白羽、黑羽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ABC正确;

D.控制芦花和非芦花的有关基因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不存在,因此原因不可能是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分析】本题以信息为依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考查了DNA复制的知识。

【解析】

通过题意可知,图像如果是单向复制,自显影图谱上应该是一端高标记、一端低标记;如果是双向复制,则应该中间是一段低标记,两侧是高标记。

低标记区域表示这一段DNA属于复制起始区,高标记区域代表的是后来合成的。

故a为单向复制,复制起点在复制叉的右侧(轻标记),b为双向复制,复制起点在复制叉中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析】

1受可观察性状类型的限制,选择育种可选择范围较小,①错误;

2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主要是基因自由组合,②正确;

3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③错误;

4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④正确;

5如果单倍体育种得到是四倍体,后代有可能发生性状分离,⑤错误;

6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生产太空椒的原理都是诱变育种,⑥正确。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其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解析】

AB,种群中雌雄个体每随机交配一代,雌雄种群中XA基因频率差值的绝对值减少一半,AB正确;

CD.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只需一个世代的随机交配便可达到平衡,而X连锁的基因需要很多世代的随机交配才可以达到平衡,且初始基因频率差异越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就越长,C错误,D正确。

故选C

17.【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异常状况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数据计算能力

【解析】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考查了生长素、生长激素、中枢神经、神经中枢等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的能力。

【解析】

A.生长激素为动物激素,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促进生长,生长素为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为氨基酸衍生物,促进细胞伸长生长,A正确;

B.中枢神经是结构概念,神经中枢为功能概念,B错误;

C.终止子位于DNA上,其作用终止转录,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其作用终止翻译,C正确;

D.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一般在胞外,溶酶体用于水解细胞衰老结构,以及入侵病原体,在胞内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B

19.【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记忆、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析】

A.静息电位形成是钾离子通道开放导致钾离子的平衡电位,维持静息电位时钠钾泵需要做功,A正确;

B.动作电位分成上升支和下降支,下降支钠离子通道失活关闭,钾离子通道开放,B错误;

C.突触前膜兴奋时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前膜抑制时不释放神经递质,C错误;

D.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都能改变膜电位,D错误。

故选A

20.【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

【解析】

A.血糖调节不需要垂体参与,A错误;

B.甲为下丘脑,下丘脑受损则血糖调节中神经-体液调节丧失,而血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B正确;

C.乙接受相关神经递质的信号和接受葡萄糖分子作用的信号后细胞内调节血糖基因的表达是相同的,都是促进胰岛素的生成,C错误;

D.丙物质为胰岛素,能作用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D错误。

故选B

21.【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于免疫学原理、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解析】

A.疫苗是主动免疫,免疫球蛋白是被动免疫,被动免疫只能短时间预防疾病,A错误;

B.免疫时间的长短与记忆细胞的寿命长短有关,B错误;

C.核酸疫苗属于基因工程范畴,相关DNA或mRNA需要表达出蛋白质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防疫,C错误;

D.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携带新冠病毒的S蛋白具有两种类型抗原,免疫系统应答后能产生防流感抗体和产生防新冠的抗体,D正确。

故选D

22.【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对其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析】

A.通过题意可知,极性运输主要在未成熟部位,范围较局部,非极性运输在广大的维管组织中,范围比较广泛,A正确;

B.非极性运输速度较快,不需要消耗能量和和载体的,而受蒸腾作用,生长素浓度等因素的影响,B正确;

C.根部生长素主要来源于幼嫩的芽、叶等,需要通过维管组织远距离运输至根部,在幼嫩的芽、叶为游离型生长素,运输至维管束中为束缚型生长素,到达根分生组织又为游离型生长素,故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变,C正确;

D.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也是主动运输,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到达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协助并

消耗能量。

横向运输发生的部位通常是茎尖等未成熟部位,也就是尚未形成维管束的部位,D错误。

故选D

2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析】

A.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的原理,A正确;

B.修复盐碱化土地要主要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辅助有效的人为手段,B正确;

C.不同类型盐碱地适应的气候环境不一样,不能用同一耐盐碱植物,C错误;

D.自然封育缺少人工手段,演替速度较慢,故方法简单经济,但耗时较长,不适合农业生产中使用,D正确。

故选C

24.【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位,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析】

A.生物群落研究的范畴包括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A正确;

B.不同物种生态位重叠不一定伴随着竞争,只有资源短缺时才会发生竞争,B错误;

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这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

D.同一物种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处于动态变化中,D正确。

故选B

25.【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意在重点考查学生用其相关知识来分析生态学现象。

【解析】

A.鹿食用植物为捕食行为,构成一条食物链,A正确;

B.道路变成野草丛生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

C.体现的是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C错误;

D.观赏景色属于旅游价值,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D正确。

故选C

26.【答案】

(1)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1分);不吸收也不释放(1分);减小(1分);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小球藻种群密度不断增加,(1分)单位体积的小球藻溶液获得的光照强度降低(1分),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光合速率减慢(1分)

(2)35(1分)

(3)C(1分);高(1分);

(2分)

【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获取、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分析图表,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对教材实验的迁移和应用。

【解析】

(1)B点时小球藻既能光合作用也能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C点时小球藻净光合速率为零,O2不吸收也不释放;放在培养瓶中培养,随着时间的进行,小球藻种群密度将变大,)单位体积小球藻溶液获得的光照强度降低,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光合速率减慢。

(2)呼吸速率为总光合速率减去净光合速率,2h小球藻总光合速率利用CO2为44*3=132mg,净光合速率为62mg,故一小时为(132-62)/2=35。

(3)题中图3曲线中拐点的生理意义为:

B点表示有光照之后,光反应开始产生[H]和ATP,使C5的生成速率加快,C点表示乌云遮蔽,光照减弱,光反应生成[H]和ATP减慢,所以C5的生成速率减慢,D点C5的生成速率开始上升,说明乌云消失;F点表示夏季中午作物出现午休现象,气温过高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因此C5的消耗速率下降,C5开始积累而上升;G点作物午休结束,CO2供应上升,因此C5的消耗速率上升,C5的量下降;HI段光照逐渐减弱,导致光反应生成[H和ATP减慢,C5的生成速率下降,因此C5的量不断下降;IJ段没有光照,光合作用停止。

GJ(G点为13点,J点为23点)段大豆叶肉细胞内C3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与C5相反。

27.【答案】

(一)

(1)加入等量的任氏液浸润标本(答到等量得1分,答到任氏液得1分);

(2)分别用锌铜弓不断刺激坐骨神经,使肌肉收缩(1分),耗尽肌肉中的能量,待肌肉不再动弹,但仍处于活性状态(1分)

(二)

①腓肠肌是一种可兴奋的组织(或腓肠肌可产生兴奋)

②腓肠肌收缩,出现微电流波形曲线

③先刺激坐骨神经,后刺激腓肠肌(仅刺激坐骨神经或腓肠肌,不给分)

④第一次电刺激,腓肠肌收缩(1分);第二次电刺激,腓肠肌收缩,没有出现微电流波形曲线(1分)(若③答案错误,此项零分)

【分析】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表述能力等。

【解析】

(1)实验过程是将3个蛙坐骨神经神经腓肠肌标本分别置于培养皿中,编号为1、2、3组,每组加入等量的任氏液浸润标本;分别用锌铜弓刺激坐骨神经,使肌肉收缩,耗尽肌肉中的能量;不断施加电刺激约,肌肉收缩减缓,一段时间后肌肉几乎不收缩;待肌肉不再动弹,但仍处于活性状态时,3个标本分别滴加等量的10mmol/LATP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和任氏液,再分别用锌铜弓刺激蛙坐骨神经,观察每组肌肉有无收缩现象。

(2)刺激腓肠肌,腓肠肌收缩,说明腓肠肌是一种可兴奋的组织;

刺激位于微电流传感器和腓肠肌之间的坐骨神经,如果腓肠肌收缩,出现微电流波形曲线,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先刺激坐骨神经,后刺激腓肠肌,如果第一次电刺激,腓肠肌收缩;第二次电刺激,腓肠肌收缩,没有出现微电流波形曲线,说明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28.【答案】

实验思路:

选取大小相同的大麦种子若干(1分),用刀片将每粒种子切成有胚和无胚的半粒种子(1分),把赤霉素配置成不同浓度梯度溶液(1分)。

将一定量有胚半粒种子置于蒸馏水,分别将等量无胚半粒种子置于等量不同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中(2分),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1分),分别收集上述等量培养液和等量淀粉溶液混匀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定剩余淀粉含量(1分)。

无胚半粒种子培养液组别中反应剩余淀粉量与有胚组相同,对应赤霉素浓度即为种子中赤霉素浓度的数值(1分)。

【分析】本题考查了赤霉素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运用、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选取大小相同的大麦种子若干,用刀片将每粒种子切成有胚和无胚的半粒种子,把赤霉素配置成不同浓度梯度溶液。

将一定量有胚半粒种子置于蒸馏水,分别将等量无胚半粒种子置于等量不同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中,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分别收集上述等量培养液和等量淀粉溶液混匀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定剩余淀粉含量。

无胚半粒种子培养液组别中反应剩余淀粉量与有胚组相同,对应赤霉素浓度即为种子中赤霉素浓度的数值。

29.【答案】

(1)灰色;AA、aa

(2)喂养的饲料引起小鼠出现新的性状,是由于小鼠体内DNA甲基化引起的(1分),使得后代性状改变且会遗传给下一代(1分);

F1棕褐色小鼠雌雄相互交配(1分),孕期只喂标准饲料(1分),后代全为棕褐色(1分),说明新增性状是因为个体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引起后代性状改变,且甲基化点可随DNA的复制而遗传(1分)。

(设计方案错误则为零分)

【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重点考查学生对其相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设计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解析】

(1)根据实验1:

黄色x灰色→F1灰色和实验2:

黄色x黄色→F1黄色得出灰色为显性性状,由于小鼠体色的黄色和灰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得出实验1组亲本的基因型是AA、aa。

(2)根据实验2:

黄色x黄色→F1黄色(只喂标准饲料)和黄色x黄色→F1棕褐色(除标准饲料外,加了甲基叶酸、乙酰胆碱等)得出实验3子代中出现了棕褐色可能的原因是喂养的饲料引起小鼠出现新的性状,是由于小鼠体内DNA甲基化引起的(1分),使得后代性状改变且会遗传给下一代。

设计方案验证此解释的方案为:

F1棕褐色小鼠雌雄相互交配,孕期只喂标准饲料;预期结果:

后代全为棕褐色;结论:

新增性状是因为个体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引起后代性状改变,且甲基化点可随DNA的复制而遗传。

30.1【答案】

(1)除去水中的氧气并消毒(答案不全者零分);无机盐、碳源、氮源(答案不全者零分);增加乳酸菌含量;刚入坛带入的杂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呼吸产生CO2,随着乳酸积累抑制了杂菌的生长(1分),乳酸菌产生乳酸的过程不产生CO2(1分)

(2)比色;食盐的用量;氢氧化铝

(3)时间和温度(答案不全者零分);过滤

【分析】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解析】

(1)制作酸汤常用到煮沸的水和米汤,将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并消毒。

米汤相当于液体培养基,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水和无机盐、碳源、氮源等营养。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坛中加入陈酸汤,其目的是增加乳酸菌含量。

酸汤腌制过程的初期会有气泡冒出,但气泡的产生逐渐停止的原因是刚入坛带入的杂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呼吸产生CO2,随着乳酸积累抑制了杂菌的生长,乳酸菌产生乳酸的过程不产生CO2。

(2)制作泡菜过程中需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可使滤液变得无色透明。

(3)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干燥是应该控制好时间和温度,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液在浓缩前需要进行过滤。

30.2【答案】

(1)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答到一个就得分);动物血清、血浆(答到一个就得分);调节培养液的pH值

(2)使其完成分裂和发育的进程(2分)

(3)内细胞团;恢复和进一步发育(答案不全不给分);原肠

(4)受体与子宫内的供体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2分)

【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能力。

【解析】

(1)进行核移植克隆时,要对取自转基因奶牛的组织细胞进行分散处理,形成单个细胞,这个过程中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培养液应加入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动物血清、血浆等必需的营养成分,并在含5%CO2的无菌、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调节培养液的pH值。

(2)核移植过程中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激活受体细胞,其目的是使其完成分裂和发育的进程。

(3)早期胚胎通过胚胎分割也可以进行克隆,若选用囊胚进行胚胎分割,要注意对其内细胞团做到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移入受体子宫后继续发育,经桑椹胚、囊胚和原肠胚最终发育为克隆奶牛。

(4)胚胎移植是否成功,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有关。

大量的研究己经证明,为胚胎在受体内存活提供可能的生理基础是受体与子宫内的供体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