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完整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2854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冲称象+ 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曹冲称象+ 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曹冲称象+ 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曹冲称象+ 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曹冲称象+ 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冲称象+ 完整版.docx

《+曹冲称象+ 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冲称象+ 完整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冲称象+ 完整版.docx

+曹冲称象+完整版

第三单元

本本组教材围绕“儿童文学”这一专题,精选了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小文章,让我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了童真童趣,体会儿童的情感世界。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三”,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曹冲称象

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通过写一个七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众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的故事,体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好品质。

玲玲的画

课文中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一块墨渍变成了可爱的小狗,玲玲的画更好了。

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一封信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以对话形式,用儿童化的口语鲜活而真实地叙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经过。

妈妈睡了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了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表达了深厚的母子之爱。

1.会认70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称、杆、朝、重、发、哄”,继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文阅读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1.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美好情感。

4.《曹冲称象》……………………………………………………………………2~3课时

5.《玲玲的画》…………………………………………………………………2~3课时

6.《一封信》………………………………………………………………………1~2课时

7.《妈妈睡了》……………………………………………………………………2~3课时

语文园地三…………………………………………………………………………3~4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以“读”为主来组织,“读中正音”“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把握单元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识字、明理,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

4.曹冲称象

课题

曹冲称象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明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我会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时:

5分钟)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

2.板书课题:

曹冲称象。

指导学生读课题,认读生字“曹、称”。

3.老师范读课文。

1.联系实际,自由交流。

2.朗读课文题目,读准字音并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3.学生认真听课文朗读。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

(用时:

2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3.分段指读课文,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如“称、重、秤、量”等字的读音。

4.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

5.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6.对课文基本内容进行提问。

1.按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采用开火车、小组竞赛等方式认读生字。

3.听老师范读,朗读时注意重点字音,读得流利、准确。

4.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5.练习仿照重点句子造句。

6.小组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回答老师的提问。

1.看拼音,写词语。

zhùzi()

xiǎochuán()

chènɡɡǎn()

ɡuǒrán()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括号里打“√”。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liànɡ()

(2)liánɡ()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用时:

10分钟)

1.出示本课“我会写”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注意点。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5.指导学生交流、反馈。

1.开展小组学习。

(1)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给生字组词。

2.观察老师范写,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3.同桌和全班交流、反馈。

3.组词。

底()秤()

柱()岁()

杆()站()

做()船()

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共同提高,获取更多新改版教学资料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后及时调整教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明白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学习重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的巧妙思维。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堂课所学内容。

2.复习课文生字、新词。

3.指名朗读课文。

4.导入新课。

1.交流上堂课所学。

2.朗读生字、词语,再次巩固。

3.朗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4.读读写写。

别人一同柱子一边

到底秤杆力气出来

船身石头地方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用时:

20分钟)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

思考:

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3.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完成课后第2、3题。

1.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2.学生用各自擅长的方式来朗读,可以多组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相互评价。

3.师生交流互动:

完成课后第2、3题,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课件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象一()秤

一()船四()柱子

两()树一()线

三、引发思考,拓展思维。

(用时:

7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学生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有没有什么难题直到现在还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呢说给我们听听,我们一起想办法。

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2.情景体验,谈谈自己的经历,师生交流,解答问题。

6.你还想出了什么更好的称象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用时:

3分钟)

1.教师做课堂总结。

2.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1.回顾梳理。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水面,在船舷上画()。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

这样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曹冲称象》教学片段

◆启发谈话,情境习字(教学重点)

师: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

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读,希望他(她)能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

(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

师:

在看象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呢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

生:

(读后)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板书:

议论)

师:

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师:

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师:

官员们议论的办法是怎样的

生: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师:

官员们对此有什么异议

生:

没人有这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

师:

官员们议论的办法曹操同意吗

生:

不同意。

师:

你们怎么知道曹操不同意

生:

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生:

“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做一下摇头动作)

师:

(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做摇头。

谁再做做看

生:

(不住地摇头)

师:

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

那曹操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吗

生:

不可行。

赏析: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句,分析事情发展的过程,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