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docx
《农村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农村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阻碍着儿童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着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甚至会导致少部分儿童心理扭曲、道德沦丧,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安定。
2011年据湖北某部门的一次调查,有36.79%的农村儿童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高于城市15个百分点,亟需引起社会关注。
一、当前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案例一:
李某,小学六年级女生,农村家庭出生,父母期望值很高,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
她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
案例二:
王某,小学六年级男生,家庭十分贫困,父母在外打工,将其寄养在县上的姑妈家。
因一次穿着受同学们的讥笑,开始偷东西卖钱,最后被群众当场抓获。
案例三:
程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优秀,但性格十分孤僻,几乎不与同学交流,最后得了抑郁症,被迫休学。
综合分析上述案例,我们发现当前农村个别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着一些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一心跳农门”,精神压力过大。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但是城乡二元化的结构没有得到根本的突破。
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要滞后于城市。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三分之一,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只占城市的二分之一。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幸福指数明显偏低。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使得不少农村儿童坚定了一个信念:
唯有好好学习才能跳出农门。
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刻苦学习成了一切,虽然这种学习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使他们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儿童时代黯然失色。
没有任何业余活动、过度学习使他们的兴趣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方面都受到了压抑,他们在学习重压下迷失了自我,成了学习的机器。
2、生活环境差,情绪恶劣。
我国大部分农村生活条件较差,长期艰苦的生活致使农村儿童缺乏自主权、过度受限制。
生活被恶劣情绪所控制,不能正视失败与挫折。
尤其是当他们与城市同龄人比较时,产生了很多因出身于农村和家庭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一部分农村儿童目睹了繁华的城市和优越的物质生活,自卑心理更加严重,不顾客观条件,想尽一切办法,与他人攀比。
3、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社会适应力差。
农村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和对象过少,使他们产生了孤僻、离群、不善交际等弱点,一旦离开原来的生活圈子,便无所适从。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电脑,无法想象网络的便捷,无法像城市同龄人一样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很多学生小时候成绩优秀,一旦他们进入初中、高中、大学却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当中,与同学、与外界保持着明显的距离,人际关系紧张。
4、动手能力缺位,存在学习障碍。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与老师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不少农村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一旦学习方法改变就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学习,便产生了学习障碍,进而由原来的想学、爱学到厌学、弃学,无法适应新的竞争与挑战。
造成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家庭的原因。
家庭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温床,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场所。
正常的家庭结构、和睦的家庭气氛、民主的管教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最为适宜;而农村家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例如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这种不正常的家庭结构,以及紧张的家庭气氛、粗暴型或完全放任型的管教方式,都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是学校的原因。
学生入学后,学校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占了主导地位。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在各方面特别是心理教育和疏导能力建设,明显稍逊一筹。
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当前个别人心理,还存在着歧视农村的行为,有时这种情绪还很有市场。
往往会不自觉伤害农村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滋生自卑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三、当前农村心理教育现状
1、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领导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他们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更有甚者,他们错误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知识割裂开来,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自信心的培养、青春期的教育、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等等,忽略了心理教育中学习心理的指导、能力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培育。
2、大多数学生对何谓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
对于个人躯体上的疾患,例如伤风感冒、头疼咳嗽等,广大学生并不陌生,几乎人人都体验过,但对精神、心理上的疾患,例如焦虑烦恼、孤独空虚、抑郁冷漠等,即使有所感觉,也未必深有体悟,多半忽视或轻视,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有心理方面的障碍。
实际上在当今社会,单调枯燥的学习、激烈紧张的考试、观念不当的家庭、不好协调的人际关系等,都会成为农村儿童心理障碍的根源。
3、课程设置不当,缺乏合适的心理教育教材和合格的心理教育师资。
在农村可以说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正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多数学校平时只是一味地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时间抓得紧而又紧,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同时,不论是有关心理教育课堂用的教材,还是学生课外读物,都难见踪影。
担任心理教育课程的多为语、数教师,而他们未经专门学习和培训,没能掌握心理教育的特殊教育方法,习惯于用搞德育的工作思路进行心理教育,常常居高临下地说教,过大过空,没注意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四、对当前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1、学校、家庭携手配合,共同教育学生。
学校要为家长提供各种交流、互动、沟通的机会,让家长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家长能用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质和适当的方法去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真正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
在学校,应努力营造一个温暖、文明、和睦、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一是选派责任心强、乐于做心理辅导的教师。
通过自学和进修相结合,让教师掌握心理专业知识和心理教育方法。
二是制定心理教育目标。
针对农村儿童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制定心理教育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
三是立足实际确定心理教育内容。
有针对性地编写简易可操作的教材,以深入浅出的方法,用启发性的事例,让学生讨论、选择、思考、分析,逐渐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
四是建立心理档案。
注重归纳总结学生的心理偏差,推行个案研究分析法,实行个别辅导和群体辅导相结合。
2、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经常举行诸如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信箱联系的方法,及时搞清楚问题,做好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工作,避免一味地指责与训斥,避免伤及他们的自尊心,当发现他们的错误行为是由于幼稚、易冲动的心理和自我约束的意志薄弱心理造成时,运用和风细雨的心理疏导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3、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热线电话或热线信箱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在学习、生活或成长历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矫治与推动学生个体发展相结合,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减少由于心理矛盾或心理冲突引发的不良反应,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发掘个人潜能,促进学生人格成长。
此外,心理咨询室还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科学测试和综合分析,收集整理数据、资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设立热线电话或热线信箱可以方便学生把一些碍于面子、不敢轻易说出的心里话说出来,使老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争取社会力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
学校和家庭要积极与社区及司法部门沟通信息,相互配合,防止不良现象发生;学校要充分利用心理研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部门等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辅导活动,有计划地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技能和认知能力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让学生真实感受社会中的压力和竞争,感受未来所面对的各种挫折和压力,以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农村儿童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