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124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docx

《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docx

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1

  古代印度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点: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

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

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

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

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

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

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

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

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

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

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目标导学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

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提示: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

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

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

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

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提示:

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

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3.资料链接:

乔达摩•悉达多

  传说他年轻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想,人总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9岁那年,他离别双亲和妻儿,去深山访道经过7年的冥思苦想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彻大悟的人—一般专指释迦牟尼。

中国寺院的佛殿称大雄宝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释迦牟尼。

大雄也是尊称,意思是大无畏的勇士。

  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

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

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板书设计

  1.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

  2.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3.种姓制度

  4.佛教的诞生和传播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2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匈牙利改革,并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

  要使学生认识:

通过对匈牙利的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多有失误;到80年代末出现了东欧剧变。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及剧变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匈牙利的改革。

难点:

东欧剧变的原因。

  讲授新课:

回顾二战后欧洲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出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结合地图明确东欧各国的地理概念。

指出80年代末这些国家风云突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提出问题:

东欧为何会发生剧变?

  引出本课将学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及演变。

  一、匈牙利的改革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作一简要介绍。

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明确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为十几个国家,阵营壮大。

提问:

东欧各国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让学生举一例,明确东欧各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有重大关系,所以最初各国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露,各国先后进行了改革。

  匈牙利的改革是东欧各国改革中较为突出的,也是较早的。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匈牙利事件”的介绍及本课引言部分,了解匈牙利改革的背景。

适当补充相关资料)讨论:

这一事件为什么会发生?

  匈牙利事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的改革举措。

改革的各项主要措施教(按照课本内容讲解,列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提问“改革将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

”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

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

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

  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大都成效不大。

(结合课后“自由阅读卡”简单介绍“布拉格之春”,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二、东欧剧变先介绍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的情况。

可提供一些历史照片,反映出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

剧变后国家名称发生了变化,更主要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东欧剧变后,东欧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阶段,直至近年来才出现经济复苏。

  结合一些补充资料,如: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时说: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1、思考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2、启发学生思考:

“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3、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3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使学生认识:

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

“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讲授新课:

  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从图表中直接感觉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

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

也可运用教材上有关“欧盟”的几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欧盟”的前身是什么组织?

这个组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它们的建立对世界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等等。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后,再导入新课。

  一、欧洲的联合

  西欧:

是指二战后,在国际政治概念上,指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面积360万平方千米,人口3.5亿。

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

课本采用的是后一概念。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面临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

1.英国战争夺去41万人口,全国1/4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战争期间出口贸易大减,工业技术装备更加陈旧。

2.法国在法西斯占领摧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