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0490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30、诗词五首

一、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朗读背诵,牢记并口味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

难点:

诗句中所体现的意境美、语言美。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

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

诗词五首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正音。

(zhù)(jué)(yí)(yú)(yù)(qì)(huī)(zhì)

箸爝彝虞煜砌麾炙

三、导读《行路难》: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0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少年时期博学且好剑术。

既想做隐士,又想做皇帝的辅弼大臣,思想极为矛盾。

其青少年时期的诗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二十五岁时出游,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定居安陆(今属湖北)时间较长。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曾一度抵长安想入仕途,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年)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又因秉性耿直,而遭谗言,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11年内,继续浪迹天涯。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

李白入永王李幕府。

因李欲扩张自己的势力而被肃宗消灭。

李白被株连,先入狱,后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幸遇大赦,得以东归。

晚年流落江南一带。

61岁时准备北上,但因病而归。

次年在其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寓所病逝。

李白是继屈原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古风》抒发了为国立功,不满现实的悲愤;他的不少诗作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既热关心国事,又鄙夷权贵,不慕虚荣;有的诗作关心人民疾苦,渴望安定平静,对不义战争给予了尖锐的鞭笞;他一生游览名山大川,诗作中借壮丽山河,抒发了开阔的胸襟和豪情壮志。

此外,还有一些歌咏爱情和友谊的诗篇。

他善用夸张、比喻,想象奇绝、丰富,感情奔放,语言优美,清新、俊逸。

有《李太白全集》。

本诗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七言歌行体。

2、古诗今译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精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盖满了山。

闲时我像姜太公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梦见伊尹乘船经过日月边。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的大海。

3、欣赏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

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4、主题 

这首表现了作者前途茫然、障碍重重的苦闷,以及冲破险阻、实现理想的信心。

四、导读《凉州词》

1、作者及背景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2、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

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3、赏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

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

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

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

“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

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4、主题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既暗示古代战争生活的热烈紧张,更凸显诗人慷慨豪迈的悲壮意味。

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情调。

5、比较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诗文解释

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

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B、诗文赏析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第二课时

一、导读《咏煤炭》

1、作者简介

于谦:

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进士。

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大理寺少卿。

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加少保。

英宗复辟,被害。

万历忠,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纪昀云:

“谦诗风格遒上,兴象深远,虽至存开济,未尝于吟咏求工,而品格乃转出文士上。

2、古诗今译

深深的土层凿开了才能挖到煤炭,黑黑的煤炭中储存着极大的热量。

小小的煤块能让人感受到春之暖,沉沉的黑夜也竟被那炉中煤照亮。

鼎彝这类器具,要依赖煤炭才能熔铸而成,铁石这般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

只希望百姓都能享温饱,所以我不辞辛苦出山林。

3、赏析

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怀抱。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

“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

“阳和”,原指和暖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两句意为:

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

“爝(jué)火”,小火把。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意思是:

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

“鼎彝”指帝王宗庙的祭器;“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的寓意是:

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最后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4、主题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

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于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

5、比较他写的《石灰吟》

石灰吟

【宋】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同《咏煤炭》一样,是借物言志之诗。

句句是石灰,句句是人。

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

“碎骨粉身全不怕”,承第二句来,所以“全不怕”,由于有“若等闲”为之支柱。

末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

后来为国难献身,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

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二、导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是五代时南唐的末代皇帝,历史上习称为“李后主”。

李煜即位之前,南唐国势已岌岌可危。

即位之后,他又不思整军治国,终日耽于逸乐。

而对危胁南唐生存的赵宋王朝一味卑躬妥协以苟且偷安。

公元九七五年,宋兵攻克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灭亡。

李煜被俘,押抵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成为宋室的阶下囚,过了两年多“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被宋太宗赵匡义下令毒死。

从一个皇帝沦为阶下囚,这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的极大变更,对李煜思想上的剧烈震动是不难想知的。

在被俘后的两年多里,他念念不忘敌国的江山和失去的“天堂;生活,追悔自己耽于逸乐以至亡国,并写了不少词抒发国,破家亡的伤痛和自己的人生体验。

《虞美人》就是在此期间写下的。

据陆游《避暑漫钞》记载,宋太宗是闻知“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下令将其毒死的。

如此,则《虞美人》是李煜一生中的最后一篇作品,可以看作是他的绝命词。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2、古诗今译

一年的时光何时才是尽头?

往日的事情记得很多很多。

昨夜里春风又吹到了我居住的小楼,明月下故国又浮上了我忧愤的心头。

雕绘栏杆和玉石台阶,应当还在吧,昔日宫殿已斑驳褪色,面目全非了。

要问我长歌当哭,有多少愁苦吗?

就像那一江春水,东流不断,无穷无尽。

3、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

”首句以设问启端。

“春花秋月”本是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象,问以“何时了?

”违反物理,“春花秋月”又是美景良辰,感叹其“何时了?

”违背人情;起句显得猝然、突兀。

“往事知多少!

”次句揭出原因,说明起句之情绪反常,是因忍受不住亡国之痛与囚居之苦而痛不欲生。

“知多少”,感叹往事无穷,语气伤痛。

“小楼昨夜又东风”,第三句上承起句。

“东风”两字,是起句所以兴发感叹的缘由。

“又”字明言“春花秋月”仍未终了,暗示忧伤哀痛无以平息。

“小楼”,指住处,点出囚居生活。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第四句呼应次句。

说明往事沉痛,已到“不堪回首”的地步;“月明中”再递进一步,暗含尤其不堪在月下回首之意。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二句承上片歇拍“故国不堪回首”而起,抒发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哀伤。

“雕栏玉砌”既实指旧日宫阙,亦泛指故国江山。

“朱颜改”既是诉说自己容貌变化,又兼喻江山易主,不再为己所有。

“在”、“改”二字,一存一失,一实一虚,物是人非之意宛然其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末二句总揽胸中之百般哀伤,喻为滔滔不尽的东流春水。

自问自答,收束全词。

此词是李煜的绝命词。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4、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以及痛悔亡国、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

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

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

但是,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2、古诗今译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3、赏析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

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

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

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

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词的下片,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

将士们骑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

敌人崩溃了,彻底失败了。

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

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

“可怜白发生!

”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

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

“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4、主题

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二、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的千古名句是:

,。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