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0347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x

《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ocx

高三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基础知识】

Ⅰ、基本概念

1.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在如何使用资源上做出安排的过程。

2.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市场:

狭义的市场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广义的市场:

就是商品交换的总和,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4.市场体系指市场逐渐发展为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多方面内容的体系。

5.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6.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7.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8.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9.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在一起。

10.国家的宏观调控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11.经济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12.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13.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14.效率优先就是在个人收入的分配上,要将鼓励提高效率摆在首位,根据人们劳动效率的高低、贡献大小,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以激发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15.兼顾公平就是要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在个人收入的分配上体现社会公平。

国家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使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达到公平,防止和克服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

Ⅱ、基本原理、观点

1.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原理

市场和市场经济存在于商品经济形态之中。

市场经济离不开市场。

市场

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它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先有市场和商品经济,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以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才形成为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原理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产生时期。

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市场经济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自由竟争阶段。

它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才出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必然要求建立市场经济。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原理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经济特征。

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价格的灵敏性,是供求关系尽快得到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需要。

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方面受到损害,其他方面也难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

4.市场经济的优点与缺点原理

⑴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

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政企不分、大政府小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消除政权机构的腐败。

⑵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弊端。

首先市场具有自发性。

一方面,市场主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会在市场上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另一方面,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也容易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其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也容易造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经营决策的盲目性,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

再次,市场调节还具有滞后性,这种滞后性的调节也必然会导致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农业林业及大型项目的建设上,这种影响更明显。

5.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及其手段原理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6.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由于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原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

件下的市场经济。

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

8.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相结合原理

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效率和公平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才有可能实现公平分配;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和经营者发挥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

坚持把效率优先放在首位,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必须兼顾公平。

既要允许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

国家还将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的调节,来解决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9.市场经济的三要素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原理

市场经济有三要素:

供求、价格、竞争。

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

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

市场机制就是在这三要素相互联系、依存、制约中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治理通货紧缩,把扩大内需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⑴背景:

材料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总体上改变了以往商品短缺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一定范围的买方市场,同时也面临捉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矛盾。

物价长时间下降,通货紧缩现象加剧,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使下岗职工增多,居民收入水平降低,储蓄资金大量闲置,银行压力很大,效益降低,也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等多经济增长指数下滑等因素影响,外贸出口持续不振。

材料二: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策,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长期基本立足点。

所谓扩大内需政策,主要使通过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主要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启动经济增长;努力发挥货币金融政策的作用,先后七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配合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拉动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上述政策措施已收到预期成效,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7.8%,1999年达7.1%,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⑵联系理论: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辩证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发展的动力;再次,从哲学上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始终把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同时努力发展对外开放。

⑶简要分析:

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是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的表现。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后,政府就应该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对经济加以干预和调控,否则会引发经济生活中的一系列矛盾,造成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大幅度下滑,影响社会稳定。

扩大内需既发挥了投资和消费这两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又不否定对外开放、扩大内需的必要性,是坚持了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从已经取得的成效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有成效,也反映出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重、难点分析】

1.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

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首先应该明确,市场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无所谓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也不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登上历史舞台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和客观要求;其次,要搞清市场、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有商品交换就有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广义的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范围不断发展,交换的内容也日益扩大,逐步形成庞大的市场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市场化,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和自己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这时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物、财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这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最后,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所谓资源,是指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使用资源时要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要努力使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完成的。

2.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市场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在市

场交换中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这种平等性是由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由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商品价值量的实现都要求平等,因此,市场经济是排斥并否定等级特权的。

平等性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的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通过竞争,价格既能反映价值又能灵敏地反映供求,成为真实的市场信号,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竞争,企业会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经济效益提高。

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

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要求市场具有开放性,同时只有在开放的市场中,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达到资源配置的目标,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属性。

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平等性是公平竞争的基础和前提,而在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求打破小狭隘的区域封锁,为平等竞争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创造条件,健全的法制则是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也是维护公平竞争的保障。

总之,在这四各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实现。

【历年高考试题分析】

例1.1993年至1997年,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由“高增长、高通胀”转变为“高增长、低通胀”,世界舆论认为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较着陆”。

这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A、市场经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B、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C、低通胀以高增长为必要条件   

D、高增长和低通胀是相辅相成的

【解题思路】:

98年全国高考试题。

该题考察的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所以应选B。

例2.耗资数十亿美元,采用了当今通信领域数十项尖端技术的“铱星”全球卫星电话系统,因价格过于昂贵,用户稀少,公司严重亏损而最终关闭。

这件事表明

A.产品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其市场占有率的高低

B.高科技产品不应定价过高

C.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并接受市场检验

D.竞争机制导致了企业和产品的优胜劣汰

【解题思路】:

这是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试题以新科技为背景,要求

考生站在市场的角度去认识、看待高科技产品,说明即使是高科技产品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为基础,否则再新的高技术也会被市场所抛弃。

所以正确答案选C。

例3.“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些年来我国人才以及经济资源由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相象说法。

应如何看待这种经济现象?

(97年第35题)

答:

①这是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结果(是什么?

)。

②但任其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为什么?

即作用、意义)。

③为此,首先要靠经济落后地区发挥地区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提高地区间的相互支援和合作,特别是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怎么办?

)。

例4.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政府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

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

(99年第37题—全国)

答:

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求得生存和发展。

强调厂长找市场正反映了这一必然趋势(分析厂长要市场的原因,肯定①)。

⑵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市长应当管市场(分析市长应管市场的原因,肯定②),即政府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主产经营活动(家庭分析市长与厂长的关系,不是直接管理,肯定③),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改革都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否定—补充)。

因此,厂长只找市场不找市长、市长只管市场不管厂长是不对的。

(判断其观点的片面之处,进行总结)

【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一方面规定国家实行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另一方面又规定要控制价格总水平。

根本原因是

A.市场对资源的饿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价格的变化

C.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

D.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超越了人们的承受能力

2.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新粮上市起,将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东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春小麦和南方早灿稻、江南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的范围。

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这是以经济杠杆、市场调控来促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

B.这是以行政手段、市场调控来促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

C.这表明通过国务院的决定就能实现生产结构调整

D.这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已严重过剩,需要减少产量

3.事实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运

转地更好。

这主要是由于

A.我国的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具备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

C.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有国家计划指导的

D.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4.近年来,在开发房地产的热潮中,一些公司为追求高利润,热衷于

投资兴建高档、豪华的住宅、饭店等,结果占用了大量资金,市场反应却冷冷清清。

有些公司因不堪重负而破产。

这一事例说明

A.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B.国家宏观调控十分必要

C.市场竞争使资源配置优化

D.没有计划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

5.1998年8月31日《经济日报》载文《谨防再就业工程中政府职能“错

位”》。

政府要防止“错位”,必须做到

①坚持政企分开原则,不直接插手企业的经营活动②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能只顾公平而丢掉效率③大力兴办工业企业,为下岗职工开辟就业渠道④通过宏观调控规范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的特征。

下列对平等性特征理解错误的是

A.交换当事人没有社会地位和所有权的差别

B.在商品交换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C.每一个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D.任何人不得强买强卖,不得强占他人得劳动成果

7.中国企业家的“中国特色”就是戴着官帽,每个厂长、经理都有相

应的行政级别,如正厅级厂长、副处级经理等。

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国企业家的官帽不能戴入21世纪。

这是因为

A.政企分开是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深刻根源

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政企必须分开

C.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只能是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D.必须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二)不定项选择题

8.10年前,我国共有企业规模、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参差不齐的300多家洗衣机厂。

10年后的今天,有90%的厂家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剩下的30家洗衣机厂通过挖潜、改造、技术攻关,不断扩大规模,不断以新产品占领市场,成为洗衣机生产基地。

这表明,在市场中优胜劣汰

A.是价值规律存在的条件

B.必然会使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C.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提高素质

D.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基本条件

9.在上题材料中,30家洗衣机生产基地具有活力,主要是因为

A.企业只有成为市场主体,才能具有活力

B.企业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

C.企业只有使商品适应市场需求,才能顺利实现价值

D.企业只有依靠科学管理、科技进步,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10.2000年12月11日,“隆平高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这是中国第一家以著名科学家冠名的上市公司。

袁隆平作为公司的第四大股东,拥有的股份价值已超过1亿元。

袁隆平三个字的含金量已由无形变得具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亿万富翁,这说明

A.有了知识,就可以获得效益

B.知识经济给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

B.实行股份制就会使股东成为富翁

D.无形资产就是名人效应

11.有些地方动用执法部门设关卡,不让外地产品流入本地,有的公开

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强令推销本地产品,有的组合子质量监督部门专捡外地产品“曝光”,以达到“扫地出门”的目的。

这种做法

A.抹杀了商品经济开放性的特点

B.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

C.肯定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积极作用

D.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可以离开统一的大市场

(三)简答题

12.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经济立法的力度,用以规范市场行为。

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法律意识日益增强。

据1998年7月1日《经济日报》报道,在胜利油田,企业决策行不行,先问法律准不准,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何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材料二:

1998年7月18日,中国联通第一个市话网——天津市话网,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下,终于与中国电信通信网实现相互直通并开始运营。

中国联通天津市话网是国务院批准的试点项目,是我国基本电信业务引入竞争,打破垄断的有益尝试。

请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回答:

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它们是怎样体现这一道理的?

(四)辨析题

13.国家采取降价就可以扩大内需

(五)论述题

14.材料一:

1997年三轮农用运输车行业因价格战损失经济效益达20多亿元,国家税收流失6.6亿元;1998年1—6月份,我国平板玻璃的产量和销量均有增长,但由于恶性竞争,全行业反而亏损7亿元。

材料二:

1998年9月,国家经贸委出台了《关于部分工业产品实行行业自律价的意见》,对平板玻璃、农用车、纯碱、水泥、轿车等21个品种实行自律价,制止价格大战。

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

⑴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应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

15.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某班组织了一次课堂讨论。

现摘

录同学发言如下:

有的说: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征。

正是由于近年来航空、水运与“铁老

大”展开竞争,才使铁路系统新事不断,“行路难”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因此应鼓励竞争。

有的说:

竞争也使一些国有企业破产,许多职工下岗,国家应对国有企业采取特殊的保护政策,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有的说:

现在有人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如生产假酒、假烟、假药等,国家应加强监管力度。

还有的说:

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加大,也是一个问题。

有些职工下岗后生活无着落,而社会上却有些“大腕”、“大款”挥霍无度。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16.材料一.据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国283家名优商品生产企业的调查,16类650种商品全被假冒。

每年因假冒伪劣商品造成的国家税收损失高达250亿元。

盗版和非法出版物屡禁不止,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非法网吧大量出现。

材料二.2000年我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走私、骗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犯罪嫌疑人27666人。

2000年全国法院共审结走私案件847件,比上年上升122%。

厦门特大走私案中,两批案件11名主犯被依法判处死刑,202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中有国家工作人员169人,属受贿、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

材料三.2001年4月初,国务院召开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并在全国上下掀起一场大规模行动。

4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强调“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

⑴上述材料各反映什么现象的问题?

三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⑵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建立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D4.B5.C6.A7.B

(二)不定项选择题

8.C9.B、C、D10.B11.A、B、D

(三)简答题

12.⑴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市场经济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的道理。

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⑵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材料一中的企业决策先问法律准不准,体现出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挥、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材料三中,国务院批准中国联通天津市话网进行打破行业垄断的尝试,体现了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

(四)辨析题

13.⑴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反过来,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求,从而影响市场。

选择降价来调动消费者的购物欲,启动消费市场,有其合理性。

在相对丰富的消费市场面前,参与竞争的厂家和商家实行降价销售,不仅给消费者提供极大的选择空间和消费机会,而且也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众呵呵更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降价引起竞争,带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