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7030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docx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以及训练重点

本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课文。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

本课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体会科学家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二)内容形式方面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通过三个事例说明了只要善于观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不断探索,锲而不舍,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明确指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6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主要讲述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并对三个事例作了总结。

第三部分(第7段至第8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语言表达方面

1.事例典型,有说服力。

文章主要讲述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

从中体会到科学家伟大的科学精神。

2.结构完整,前后照应。

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使文章首尾圆合,前后勾联、结构严谨。

3.条理清晰明确。

三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来写的,使文章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4.语言严谨。

5.表达方式多样。

二、课标表述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和已有识字经验认识会写“械、域”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机械、玫瑰、领域、华罗庚、追根求源、无独有偶、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词语,通过各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给三个故事概括出小标题。

3.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找出故事的相同点,发现并体会到科学家有所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4、通过对三个事例的理解分析,结合课文第二段和第七段,理解“?

”和“!

”的含义,进而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内涵。

5.能仿照课文的写法仿写“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会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找出故事的相同点,发现并体会到科学家有所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三个事例的理解分析,结合课文第二段和第七段,理解“?

”和“!

”的含义,进而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难点:

通过对三个事例的理解分析,结合课文第二段和第七段,理解“?

”和“!

”的含义,进而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内涵。

五、评价方案

1.通过完成自主学习单一、二题,并在课堂中的汇报,落实学习目标1的达成。

(课前学习,课上复习)

2.通过课堂自读自悟落实学习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自主学习单中第三题,落实学习目标3的达成。

4.通过课堂学习,结合自主评价单第四题,落实学习目标4的达成。

5.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落实学习目标5,并在下一节课继续交流讨论修改中,落实好学习目标5。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来,齐读课题。

著名科学家叶永烈说,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那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一百个问号”指什么?

(许多的问题,在这里是虚指。

预设

(2)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一会儿我们就来重点深究。

2、你们善于发现问题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不断探究的问题意识,同时为本课教学重点做好铺垫。

(二)学习生词:

(1)先来看第一组:

指读;这里面有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谁发现了?

“华罗庚”的“华”在表示姓氏的时候读四声。

“玫瑰”的“瑰”单独读一声,在玫瑰这个词中读轻声。

(2)第二组:

本课的四字词语很多,谁会读?

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你是怎么知道的?

(查字典、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看字猜词义”……)

重点指导理解“见微知著”。

你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来,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吧!

【设计意图】

两组词语分别从读音和词义入手,培养并指导学生认读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

(1)生词会读了,接下来我们直入主题。

刚刚同学们提到题目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课文中就有一些语句直接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来,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指读找到的语句。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3)两段话都告诉了我们题目的含义。

再看看他们在文中的位置,有什么联系?

(前后照应)

(4)小结:

通过前后照应既能使文章完整,又能突出主题。

【设计意图】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直入训练重点,总览全文,体会表达。

(5)文中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3-5自然段,找出答案。

(板书“事例”)(简单概括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四)小组合作研读事例

(1)下面请同学们走进这三个事例,小组合作看看在写法和内容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板书)

小结:

你看,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既使文章条理清晰,又使得结构整齐划一。

【设计意图】

通过找出三个事例的共同点,深入把握教材,总领课文的基础上提炼精华,理出层次,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

(2)你注意到了三位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的。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这是为什么呢?

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

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会是什么关系呢?

①同学们再看这三段话,这些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普通、平常的)

用一个词就是——“司空见惯”的。

②就是这司空见惯的事情,谢皮罗却——注意到了,而且是怎样的注意?

(敏锐的);波义耳却(敏感的)——意识到了……你体会到什么?

(善于发现,用心观察)

③别人看不到的,他看到了;别人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也就是为“偶然机遇”的出现做好了——准备!

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啊!

(板书:

有所准备)

④再看这几句红色的句子?

你发现了什么问号多。

数数有几个?

这7个问号应该读出什么?

(疑问)谁能读出来?

(指导朗读)

⑤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一起读出疑问。

⑥这一个个、一连串的问题,你觉得三位科学家有着怎么的精神?

(善于独立思考)(板书)

⑦小结:

是啊,作为科学家,独立思考的精神必不可少,因为他就像人们成长过程中那一个个脚印,像成功道路上那一块块铺路石啊!

⑧小结:

刚才我们抓住了词语、问号,体会到了有所准备、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

下面就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吧!

(黑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男生读。

学生合作朗读。

这再三的提问真是印证了那句俗语:

打破沙锅问到底啊!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旨在训练学生抓住标点符号、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深刻道理。

(3)你是从科学家怎样“研究问题”方面来谈的。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他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①再看这三句话,你又有什么发现?

(你觉得3个人研究的过程怎么样?

)(艰难、复杂。

)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反复、许多。

②是啊,这部分虽然写的简单,但我们深知反复的实验却不简单。

下面我们就来想象一下,三位科学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拿出你的自主学习单写一写。

(根据提示,任选其一,展开想象。

为了求证漩涡旋转的方向,谢皮罗跋山涉水,走遍了南、北半球……

为了找出遇酸碱变色的物质,波义耳不仅用花朵实验,甚至用树皮、草药、苔藓……

为了证明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奥地利医生不仅拿家人做实验,甚至麻烦朋友、邻居……

③当他们面对这些困难时,退缩了吗?

停止了吗?

而是依然在反复的做实验——越挫越勇,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

(坚持不懈、永不放弃、锲而不舍……)

④这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正是科学家们伟大之处、令人敬佩之处!

⑤让我们感受着这份精神,再读这3个句子吧!

【设计意图】

针对三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进行想象补白,使学生充分体会科学家锲而不舍的伟大科学精神,并通过朗读抒发、展示。

(2)“得出结论”:

三位科学家有着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我想上天一定会眷顾他们。

三个人得出结论了吗?

谁找到了,读出来?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最后得出结论: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太好了,他们都得出了结论。

那这些结论对不对呢?

有没有被人们认可呢?

(从哪看出来?

读出来。

“完全”是没有一点儿怀疑,这两个字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认可……

“石蕊试剂”——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研究“梦的生理学”——科学家为现在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事实证明,他们的劳动没有白费,不仅被人们认同,而且为人类、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

本环节对三个事例进行小结提升:

得出的结论需要人们的认可才成为真理,同时也肯定了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8)这真理背后,你有没有感受到科学家身上所共有的精神?

(勇于探索、不怕困难、善于思考、锲而不舍……)

是啊,所有的这些,正是他们成为科学家的源泉啊!

(9)你看,本篇课文就是通过这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了道理。

(板书:

道理)

【设计意图】

看似简单的环节却汲取了前面环节的精华,总结提炼了科学家的伟大精神,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科学道理。

(四)总结提升:

(1)下面让我们再来看这两段,其中还运用了一种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谁找到了?

(这里不是文字,而是用符号代替文字,形象吗?

(2)这里的“?

”、“!

”分别指什么呢?

(发现问题、获得的真理)

(3)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