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58页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0293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58页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58页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58页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58页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58页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58页1.docx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58页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58页1.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58页1.docx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58页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的战略目标,满足社会对电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按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必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大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具备良好的SMT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能力及手机维修技术,拥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技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通过培养使学生成为:

(1)手机维修员;

(2)SMT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的SMT准技师或准工艺师;(3)小型电子企业的工程技术设计、开发人员,能自主完成一般小型电子产品、协助完成中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4)能从事相应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

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省内同类专业学生相比有明显优势。

毕业生100%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高级职业资格获证率50%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5%以上,90%以上的学生实现“订单式”培养,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90%以上。

至2010年,本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到450人。

同时主动面向下岗职工和“三农”开展技能培训,主动为区域内企业和社区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技术应用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年均350人次以上的培训服务,为本地部分中专学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年均200人次以上。

二、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依托专业兴办相关产业,形成“专业+公司+师生员工”专业建设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兴办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咨询,不断吸收与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原则,大力

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生的40%以上。

1、积极推进“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学院与中国人力资源专家网(深圳市毅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注册成立“华大菁英教育有限公司”(HwardooEducationLimitedCompany,HELC)。

通过该公司整合企业、学校等多方面资源,共同开发制订专业标准。

通过“学校+公司”的办学模式,实现“开发一套标准,构建两个集群,提升三种品质”,即开发一套职业教育标准,构建企业集群和职校集群,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学生就业品质和职业教育品质。

2、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53%以上由以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

3、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正逐步形成“专业+研究所+服务中心+车间+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

积极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咨询,不断吸收与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本专业教师累计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或产品开发6项,申请专利1项,创造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

4、通过“学校+公司”模式,推行“点对面”的校企合作“大订单”

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的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生的60%以上。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岗位知识、能力、态度要求进行调研与论证,形成完整严谨、针对性较强的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由考研室初审、教研科二审、教务处三审、校长终审并签字颁布。

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

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和课程结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

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50%以上。

专业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

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态度、职业态度、身心健康的培养。

建立体现职业能力的专业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针对岗位知识、能力、态度要求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并形成完整、严谨、针对性较强的论证报告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实施了人才培养方案由教研室初审、教研二审、教学部三审、校长终审并签字颁布的制度。

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态度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和课程结构,初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现“联系实际,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50%以上(文科类专业不低于30%)。

2、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加强对本专业课程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部分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

3、精心组织并实施毕业实践环节,正逐步推行毕业实习结果以学生作品为主,辅以实习报告和实训。

学生毕业作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实习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为13人以下,有20%以上的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现场专家参与毕业实习指导。

4、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已在校园网上初步建立精品专业栏目。

本专业所有课程均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全面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网络化”,2004年引入了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初步实现教务管理网上办公,教学管理信息共享。

5、实行“专职管理员+兼职班主任+思想导师制”的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学习态度、职业态度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其成功经验在全省中职学校中得到推介,学校“职业学校实施思想导师制的实践和研究”课题被立项为省级教师基金重点课题。

  6、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全面实施“三元学分制”,创新教学评价标准与方式,我校打破陈规,不仅仅以分数来衡量教学标准。

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三个维度全面考核评价学生。

在完善理论知识考试的基础上,加大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初步构建了“10C”模式(C,combine-with的首字母)的专业考核与评价体系,即: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学生作品、实习报告相结合;第一课堂考核与第二课堂比赛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

4、保障措施:

  1、体制保障。

  对信息技术类专业进行专业化管理,给专业部以充分的自主办学权,专业部下分专业设立相应教研室,按省级精品专业建设方案规划和实施各专业建设。

  2、经费保障。

  确保中央财政扶持的社训基地的配套经费到位,确保市财政每年下拔的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全部用于专业建设,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多方筹措资金用于专业建设。

3、生源保障。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每年招收新生150人,通信专业每年招收新生100人,主机板维修每年招收新生100人。

力争三年内,使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数达到500人,真正成为我校的主体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而开设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型中职专业。

以培养从事电子商务服务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主旋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努力实现中职人才的四个特性:

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

为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掌握专业岗位工作和社会活动所需要的文化知识;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知识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知识,具有扎实的经济、贸易、商务、计算机与网络等基础知识,具备使用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从事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国际、国内商务贸易能力,具有维护和参与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力;面向各个企事业单位、国际、国内贸易企业的电子商务相关的一线岗位,从事网页设计、网站维护、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工作,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求索精神,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二)专业要求

在具有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使学生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相关岗位适应能力和相关领域的活动能力,包括:

1、熟悉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应用,能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专业相关信息处理和专业业务处理;

2、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网站维护与开发的能力和多媒体制作能力;

3、具备金融电子化与信息管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

4、具备从事国际金融实务与国际贸易制单能力和国际结算能力与报关实务能力;

6、具备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的能力;

7、具备电子商务贸易的财务处理能力和银行工作能力;

8、掌握必需的、实用的电子商务专业英语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翻译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以及听说和写作能力。

9、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平台。

(三)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

1、助理电子商务师证书

2、湖南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3、各类英语能力等级证书;

(四)职业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有关的工作,典型职业岗位(群)有:

1、各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相关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人员;

2、电子商务网站的维护与网页制作人员;

3、网络营销与物流管理人员;

4、金融领域的保险、证券、银行等相关岗位;

5、IT行业、电子商务网络公司相关的岗位;

6、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领域以及与商务相关的工作岗位;

7、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自主创业岗位。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专业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而开设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职专业。

以培养从事国贸服务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主旋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努力实现中职人才的四个特性:

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

为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贸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2、业务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以及经营管理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基本政治思想;

(2).具有爱岗敬业,独自思考,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3).掌握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

(4)掌握国际贸易专业技能;

(5)掌握国际经济交易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的政策法规;

(6)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体育素质要求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中职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

4、美育素质要求

树立正确、高尚、进步的审美观;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具有一定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

5、职业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有关的工作,典型职业岗位(群)有:

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专业相关岗位。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而开设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型中职专业。

以培养电算会计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主旋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努力实现中职人才的四个特性:

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

为进一步加强电算会计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打造品牌专业,突出中职“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的特色,以培养学生进行会计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建立以训练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前提,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工作为最终目标的三位一体的专业培养模式。

最终造就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具有较高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毕业生一专多能,一专指会计及电算化操作能力;多能指从事会计工作以外的如统计、办公室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科学合理

1、知识结构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训和模拟实验+案例+实践

(1)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必需”“够用”为度,不求全而求实用。

(2)实训: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各工作岗位的实训。

(3)模拟实验包括:

手工操作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操作模拟实验两个层次,通过实训和模拟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编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成本计算等会计核算工作。

(4)通过讲解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案例、经济活动分析案例和审计案例,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评价经营活动的能力。

(5)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以使学生完成应聘和上岗前的基本培训任务。

2、素质结构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

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知识+会计业务的手工处理能力和会计软件操作能力+语言表达写作外语听说等能力

(1)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必要的理论和方法。

(2)具有娴熟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手工核算能力和会计软件操作能力)。

(3)对经济活动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

(4)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市场调查分析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建立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由三个教学子系统构成:

(1)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子系统,包括:

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税法。

(2)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子系统,包括:

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编程基础、会计电算化教程、会计软件操作。

(3)基础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子系统,包括:

普通话、应用文写作、名著选读、社会调查、外语听说训练。

4、建立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两大子系统构成

(1)会计核算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会计实训教学、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会计实践及案例教学、会计电算化软件教学和计算机系统装配和维护教学来完成。

(2)体现会计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认识实习、暑假考察、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作业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对计算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为了加强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智、体、技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和调试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施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型人才。

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

2、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的处理、网页制作、网络的组装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

并要求学生具有如下岗位知识与能力结构:

(1)、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所学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

(3)、专业互补性知识

1.了解人口、法律、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

2.了解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3.了解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能力结构与要求

①专业能力

能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能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常用外部设备;具有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安装、设置与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开发能力;熟练使用常见数据库系统;初步具备开发、设计多媒体软件、网页的能力;能独立组建局域网并有进行网络操作与管理的能力。

②关键能力

重点突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学生通过学习,应具有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调试、日常管理、维护、网页制作和网络组建与管理能力,相当于初级程序员、系统开发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使其具备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5)、资格证书的要求

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能参加劳动部主办的办公认证的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证书

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能参加省主办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并能获得通过。

二、计算机专业市场调研情况

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

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电影动画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一般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国际互联网,只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时间。

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的推出,使得计算机的各种行业以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

在我国,随着计算机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计算机开始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是一种基本技能,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掌握。

但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不足。

如:

机关企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

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

三、我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条件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办于1999年,当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市场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又极为需求。

学校多次派人到本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市场特别是本地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在充分考察、调研,反复论证后,学校于1999年开办了计算机专业。

专业开办之初,面临师资和设备两大难题,学校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坚持队伍建设与硬件建设两手抓。

经过多年的努力,计算机专业已成为我校的优势专业。

首先,计算机专业已经拥有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为优良的教师队伍。

目前该专业有专业课教师20人,其中高级讲师3人,讲师6人,机房管理员4人;硕士学历4人(含在读),本科学历16人。

该专业教师多次在省、市技能比武中获奖。

其次,计算机专业已经形成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内部专业结构,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上分化出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电脑艺术设计等,使该专业初步形成了技能具体、就业指向明确的专业方向群。

第三,该专业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

计算机机房7个(近500台计算机),专用多媒体室6个,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1个,网络实训室1个。

有校园局域网并联接宽带网。

第四,该专业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陆续走上了富士康集团深圳公司、华为公司、湖大远程网络有限公司等技术性岗位。

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根据岗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不断是细化专业指向,贴近岗位实际。

学校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专业细化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电脑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

通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调整,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指向性和岗位针对性,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岗位的良好对接。

2、改革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大产教结合的力度。

企业为学校提供师资,学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和现场指导,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推广与研究。

3、坚持“教、学、做”合一,改进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现场实操,这样学生才有感性认识,因此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应主要向多媒体现场教学方向发展。

4、重视实践环节,加强技能训练。

中职学校要提升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出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思想,加大学生技能培养力度,在课程设置和常规教学中都应体现这一思想,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应占专业课比例50%左右。

5、坚持研培结合,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

一支高水平的技能型的名师队伍是培养出优秀中职毕业生的前提和条件。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强化教师的素质提升,把我们的教师送出去学习计算机专业领域最新知识,紧紧衔接市场,不断补充打捞的知识和体系。

五、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