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一语文寒假作业7《语文》必修一二Word版含答案.docx
《新课标高一语文寒假作业7《语文》必修一二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一语文寒假作业7《语文》必修一二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一语文寒假作业7《语文》必修一二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2016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7《语文》必修一、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缒而出②与郑人盟③烛之武退秦师④使使以闻大王⑤刑人如恐不胜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太子迟之⑧箕踞以骂⑨群臣怪之
A.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①②/⑤⑧/③⑦⑨/④⑥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一样的是()
例句:
大王来何操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夫晋,何厌之有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沛公不胜杯杓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范增数目项王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秋毫不敢有所近⑦拔剑切而啖之⑧张良出,要项伯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B.②⑤⑦⑨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⑧⑨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而。
5.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②吾不能早用子③共其乏困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以乱易整,不武⑥因人之力而敝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①吾其还也②君知其难也
C.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①吾属皆且为之虏矣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二、古诗文阅读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
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②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喻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
“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
怀王曰:
“如约。
”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乃曰:
“怀王者,吾家项梁③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
①组:
即丝织物、绶带之类。
玺符节:
玺即玉玺,皇帝的印。
符节,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
②案堵:
意为按原来的次序,安安稳稳。
③项梁:
项羽叔叔。
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持千金之资币物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张良出,要项伯
8.下列句中的加横线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函封之 B.吾得兄事之
C.籍吏民 D.进兵北略地
9.下列句子与“大王来何操?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此亡秦之续耳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具告以事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又让不受 让:
责备
B.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距:
同“拒”,抗拒,抵御。
C.无内诸侯军 内:
同“纳”,放进
D.乃佯尊怀王为义帝 佯:
假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父老除害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B.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①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
②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D.①系颈以组
②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派人与秦吏一起到县乡邑,宣传他的政策,不接受百姓进献的牛羊酒食。
B.项羽破函谷关后的所作所为令秦人大失所望:
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无不被摧毁残破。
C.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在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以“柔”(政策)得民众,项羽则想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征服的,百姓并不服从项羽。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2)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
宴词:
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
畎:
田间小沟
14.本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来抒情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觉得“莫听”二字用的如何?
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2)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3)又前而为歌曰:
“_____,!
(《荆轲刺秦王》)
(4)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三、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书事
①最近安居,我把我出租几年的屋子里的旧书搬了回来,清点整理中,我发现了很多书还在,像看见我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喜悦,当然也让我想起了我收藏的很多珍贵的书籍都不在了。
②最近我又要讲现代诗歌,很想意外发现我当年珍爱的那本《朦胧诗选》,那本朦胧诗集收录了北岛、舒婷、顾成、江河、杨炼、梁晓斌、卞之琳等人七八十年代写的发抒、反思文革的诗歌,我非常喜欢。
90年代出来教书,那时的教材政治化太浓,我就一直给学生们讲这些朦胧诗,一届一届地讲,孩子们非常喜欢,讲完了就有同学借阅,但因为这本书要用于教学,在那个年代又不好买,所以我是一直看管得很紧,但后来还是一时疏忽,找不到了。
也许这不是我的疏忽,实在是那本书太好了,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那实在是一本“及时雨”。
③我从教20多年了,20多年穷老九的拮据生活,我不舍得将钱花在自己的衣食上,但碰到自己心仪的书籍那是一定要破财购买的,20年来我不间断地购买,又不间断地流失。
大部分是被学生借走,少部分是被同事借阅,有些书籍我还记得被谁借走的,大部分说不出来历了,虽然20年来那些书籍不间断地在一路丢失,但是我从来不因为这个而遗憾,因为它不像钞票金银珠玉一般消耗散去,也不担心它会被人当着引火材烧掉,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
那些遗失的书籍散落在人间,不断地流传,书上的文字不断地传播,不断地感染,不断地孕育精神,那是书籍产生的本质目的。
④我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过不少书籍,《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演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等,还有《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十月》《啄木鸟》等不少杂志,这些书和杂志是我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我在青少年时期有幸读了,可我家里除了一本黄历外父母没有买过一本书。
这其中大部分是向同学借阅的,只记得有一本《东周列国志》是我在我表叔家里玩借来的,现在书也不在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没有归还他。
我感谢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些让我读到这些书的同学和叔叔阿姨们,他们都不知道他们施予我少年时代弥足珍贵的恩惠。
所以,我从来不会因为我珍爱的书籍的丢失而可惜,因为它也许不断地在施予,这是书的作用,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
⑤我还记得我用于课外教学用的现代小说,有一次被一个学生借阅了,我知道是谁借阅的,我向他索要了几次,直到毕业都没有还给我,这事就过了。
那个同学的成绩很好,考进了武汉大学哲学系,几年后,我的这个学生来看我,提了一大堆书,只记得其中有《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书籍,他告诉我他当时把我的书给弄丢了,没法交代,希望这样能弥补。
他92年高中毕业,96年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省政府部门工作,现在是处级干部,写作很厉害,是单位的笔杆子,也许那些书在他的人生启蒙中有了些作用。
⑥原本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很热爱书籍的民族,明代的张溥每读一本书都要亲手抄录七遍,他的书斋因此命名“七录斋”,宋濂《赠东阳马生序》里就讲过他借书抄书的情景,为了不延期,天大寒,抄得手指都僵硬了;先秦时期人们写书读书都不容易,他们习惯把书全部背下来,汉初因为始皇焚书,好多人是靠记忆把书传下来的。
我们不如古人文章好,缘于我们不如古人读书花的功夫深。
⑦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我更不需要为我的《朦胧诗选》遗失而遗憾了,现在我的教学很方便,互联网上要找谁的作品都非常容易;现在读书也很方便,但是我们的孩子不读书了,在他们最需要广泛阅读的时候,他们却被迫沉浸在题海里。
⑧最近,看到一则消息,关于各国全民阅读的调查,我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中国人的阅读排位。
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
谁能拯救阅读?
!
(1)以下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搬书时发现自己以前读过的旧书还在时的喜悦和生活拮据时仍然坚持破财买书的材料,体现了作者对书籍的喜爱,对精神追求的珍视。
B.作者谈到《朦胧诗选》,表现了作者在文化僵化的时代,作为有前瞻的教师将其作为补充教材的珍视,并为其最终流失而深表遗憾,也流露出对借书不还的现象的谴责。
C.作者家里只有一本黄历,说明家境贫寒,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能够借阅到同学和叔叔阿姨们的书籍阅读感到庆幸和感激,这是他的书被借阅流失而不遗憾的主要原因。
D.作者用一个考上武大的学生还书的事例具体生动地印证了书籍带给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精神引领作用,表意具体生动。
E.最后一句用各国全民阅读调查排位,委婉揭示出当今时代青少年和大众阅读现状,寄寓深切的忧思,从而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2)解释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含义。
①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
答:
。
②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
答:
。
(3)从这篇充满温度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试简要概括和分析。
答:
。
(4)文章最末一句“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
谁能拯救阅读?
!
”,你以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民阅读不良现状,怎样才能拯救阅读?
答:
。
四、语言文字运用。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①。
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
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19.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个字),并写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个字)。
题目
寓意
五、作文。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诗人说:
只要上路,随时能与美相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许读书和旅行正是在不断赶赴一次次盛宴,而我们一路行来,总有一些动心的片刻,美好的瞬间,让我们的心霎时充满了喜悦。
请以“与美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要求:
注意选好记叙的角度,兼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以展现人物的个性或事件的波澜。
【参考答案】一、1.A(①⑧名作状,②⑤名作动,③④⑥使动,⑦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2.C(C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省略句,B是被动句,D是定语后置句。
)
3.D
(1)“内”同“纳””(3)“倍”通“背”(5)“郤”通“隙”(8)“要”通“邀(9)“蚤”通“早”
4.C
5.C
6.C(试题分析:
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①句末语气词;②疑问代词。
B.①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②代词。
D.①表被动;②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C.①②假如没有。
)
二、7.D
8.C
9.A
10.A(解析:
让:
谦让。
)
11.B(B项,……的原因;A项介词,替/介词,被;C项介词,同、跟/动词,给与;D项介词,用/连词,以便,来。
)
12.D(“百姓并不服从项羽”措辞不当。
原文是“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
13.
(1)秦国比天下富裕十倍,地形条件很好。
(2)怀王,是我的叔父项梁立的,他并没有战功,怎么可以当定约的盟主?
文言文参考译文
汉元年十月,沛公的兵比各路诸侯军先到霸上。
秦王子婴用白马驾着素色的车,颈上系着丝带,将皇帝的玉玺、符节都封好,在轵道旁投降。
诸将中有人劝沛公把秦王杀掉。
沛公说:
“当初怀王派遣我,其原因就是我待人宽厚大度,况且别人已经归降,如果又把他杀了,这是不吉祥的。
”于是沛公把秦王交给有关官吏,便带兵向西进入咸阳。
沛公打算就在秦宫殿中住下,樊哙和张良前来劝阻了沛公。
于是,沛公封闭了秦国的贵重珠宝财物和府库,再把兵带回霸上驻扎。
并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对他们说:
“父老乡亲,你们被秦国的苛法折磨得太久了。
如果有人说了诋毁的话,就要灭族;两人私下议论的,就要办死罪。
我与诸侯订有条约,先进关中的,就做那里的王,我应当是关中王。
现在,我与父老们订立法规三条:
杀人的判死罪;伤人的和盗窃的抵罪,也要受到适当的惩罚;其余的秦国的法规通通除去。
各位官吏百姓都次序安定,如以前一样。
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你们除害,并不侵犯你们,施暴于你们,你们不要惊恐害怕。
而且,我之所以把兵带回霸上,是为了等待诸侯到来并定约管理。
”于是,沛公派人与秦的官吏一起到县里乡下,告谕老百姓。
秦国人非常高兴,争着拿牛羊酒食献给军士们。
沛公又谦让不肯接受,说:
“我仓库的粮食很多,不缺乏。
我不想耗费你们的东西。
”秦人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肯做秦国的王。
有人对沛公说:
“秦国比天下富裕十倍,地形条件很好。
如今听说章邯归降了项羽,项羽封他为雍王,并叫他做关中的王。
现在就要来了,你沛公恐怕得不到此地了。
你可要赶紧派兵守住函谷关,不准诸侯兵进关。
再征募一些关中的兵,用以增加自己的实力,便可抗拒他们。
”沛公依其计而行之。
到了十一月里,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大军,西进,打算入函谷关。
此时,关门紧闭。
又听说沛公已经安定关中,便大发雷霆,即派黥布等将领攻破函谷关。
于是,项羽便向西去,将咸阳的秦朝宫室烧杀得一片狼藉,项羽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残破的。
秦国的百姓对项羽大失所望,然而,人们很畏惧他,因此又不敢不服从他。
项羽派人回楚地,把关中情况向怀王报告。
怀王说:
“按照原来的约定办。
”项羽怨恨怀王不肯叫他与沛公一同向西入关,却叫他往北去救赵国,因而使他失去了原来所定的约定,后于沛公入关,得不到“王关中”的权利。
于是,就说:
“怀王是我的叔父项梁立的,他并没有战功,怎么可以当定约的盟主?
原本打定天下是诸位将领和我项籍呀!
”于是,项羽表面尊崇怀王为义帝,其实却不听从他的命令。
14.手法
:
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分)诗人描写长堤春水悠悠流去;田间小沟中的涓涓细流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汇入漳河一起流向远方;桃花随溪流飘去的景色;(2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愁情。
(1分)
15.我觉得“莫听”二字用的极妙。
(1分)“声声催去棹”从听觉写出友人离别在即的情状;(1分)此前加之“莫听”二字,描摹出诗人不要去听的内心活动;(1分)巧妙引出末句的想象:
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都载到船上,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2分)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把离愁之情表达的真挚感人而又意蕴丰富,可见其妙。
(1分)
16.
(1)失其所与不知
(2)大礼不辞小让人方为刀俎(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三、17.
(1)BC
(2)①运用对比,揭示了贫穷时代人们对精神产品的珍视和崇尚,富裕以后对文化精神追求的遗失。
②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揭示出书籍给人们带来的精神追求和享受是有别于物质的。
(3)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师形象。
他酷爱书籍,虽经济拮据仍然花钱买书;他热心文化传播,不局限于教材,精选人文含量高的课外读物;他关心学生,体贴他人,借书学生,不因为书籍流失而抱怨;他有忧国忧民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情怀。
(4)(略)原因3分,措施3分。
四、18.示例:
①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②也要治理互联网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19.题目:
盘根错节,人机难离
寓意:
手机已经生根于身体,人已经异化为手机的奴隶。
(意思对即可。
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
五、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