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2传统节日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9936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2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2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2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2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2传统节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2传统节日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2传统节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2传统节日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 2传统节日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2传统节日教案

2 传统节日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

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教材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会认本课“传”“统”等生字,通过观察生字结构会写本课“贴”“街”等生字,联系上下文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对节日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4.联系生活实际,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的音、形、义,能准确认读并书写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我国各种传统节日,并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特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可采用随文识记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教学字音时,可结合词语“传统、龙舟、赏菊”帮助学生读准翘舌音“传、舟、赏”;“乞巧”一词两个字都是第三声。

注意在语流中“乞”的变调。

“巷、祭”二字易误读,可借助拼音和词语“大街小巷”和“祭扫”加以巩固。

文中“重”是多音字,在“重阳节”一词中读“chónɡ”,这个字的字音在之前已经学过,可以出示词语“重复、重新、重合”“重要、重量、轻重”让学生辨读。

在字形、字音方面,要根据本课生字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识记。

如,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利用熟字识记,生活识字,语境识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贴、敬、转”是左右结构,3个字左右两部分的高低一致,“贴”左右宽窄一致,“敬”左宽右窄,“转”左窄右宽。

“街”是左中右结构,要注意各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和笔画的穿插。

“团”是全包围结构,“闹”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国字框和门字框要写得大而方正。

“舟”是独体字,要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艾、热”是上下结构。

“艾”上部扁,下部长;“热”上部长,下部扁。

2.阅读教学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节奏轻快,富有韵律美。

在学生自主朗读过程中,教师可对朗读的停顿、重音做适当点拨。

要注意停顿适当,句子之间的停顿稍长,句子内的停顿稍短。

全文共8句话,前7句话每句分别介绍了一个节日的习俗,对节日的名称可适当重读,以加深学生对节目的印象。

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情感,正确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这7个节日并不都是欢快的,如,读“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可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本课要求背诵,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表演读、同桌拍手读、师生对读、生生接力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表达运用

传统佳节源于生活,学生一读句子,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

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传统、乞巧、祭扫”,内涵丰富,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可采用联系生活、联系语境、借助图片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联系生活理解“传统”。

在朗读课题环节,引导学生说一说:

你和家人年年都过哪些节日?

是怎么过节的?

引导学生感知“传统”的意思:

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过春节、贴窗花、放鞭炮”,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

在适当环节,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除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代代相传的?

相机引导学生朗读与节日有关的古诗,让学生知道古诗、谚语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

补充资料理解“乞巧”。

乞巧节对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介绍乞巧节的习俗,让学生理解“乞巧”的意思是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借助图片理解“祭扫”。

出示“祭”的甲骨文字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借助字形理解字义:

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

再出示祭祀、祭扫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帮助理解“祭扫”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传、统”等生字,会写“贴、街”等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有哪些,各有什么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你们能通过关键词来猜出这个词语代表的是什么节日吗?

(1)出示关键词。

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吃月饼,赏月亮。

(中秋节)

(2)师: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今天,我们来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

传统节日)

2.随文识字,认识“传、统”。

(1)学生认读“传、统”,教师正音,强调读准多音字“传”。

(2)教师解释“传”字说明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3)与熟字组成词语识记“统”:

统领、统一。

(4)提问:

什么是“传统”呢?

我国的“传统节日”又是指什么呢?

“传统”是指世代相传或相沿已久并具有特点的。

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板块二 初读感知,集中识字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圈出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②学生交流不认识的生字,教师相机重点指导。

③教师领读,学生注意听字音、字调。

④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正音。

⑤指名学生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识记生字,交流方法。

(1)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分小组交流、总结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4)教师点评总结识记方法,强调“传、舟、赏”读翘舌音,“统、巷、堂、郎、饼、赏”是后鼻音韵母的字。

偏旁归类识记:

传、贴、宵、艾、饼、赏、菊

换偏旁识记:

粘—贴、常—赏、消—宵、朗—郎

减一减识记:

察—祭、吃—乞、港—巷

板块三 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结构。

2.学生分小组交流生字的特点,并讨论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补充提醒关键笔画。

街:

左中右三部分均匀书写,要写得紧凑。

中间的“圭”三横一提保持间距相等。

舟:

首笔短撇从竖中线起笔,长横以横中线为基准落笔,两点与长横保持一样的距离,字形整体偏窄长。

敬:

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团:

全包围结构,最后一笔要封口。

转:

左右结构,“专”第三笔要一笔写成。

热:

上下结构,上部要写得左窄右宽,“

”的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与上部同宽。

闹:

半包围结构。

“市”的点、竖均落在竖中线上。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书写姿势。

6.小组成员展示作品并互评,再修正练写。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理解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传统节日名称。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2.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

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中国的七个传统节日,并且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不能乱。

3.小结:

这些节日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每个节日的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

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是按农历时间来记的,只有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

板块二 了解节日,归纳学法

1.初识“春节”,了解习俗。

(1)过渡:

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节日是什么节日呢?

(春节)春节之所以叫春节,是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要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

那么,春节到了,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句段1: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2)出示句段,全班齐读。

(3)品读“人欢笑”,感受过节时的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团团圆圆,大家其乐融融,十分开心。

(4)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窗花”,明确“窗花”是用一张纸剪出来的并贴在窗户上的各种图案。

(5)教师出示窗花图,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窗花。

(6)小结:

窗花图案富有内涵,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

(7)通过故事解读“放鞭炮”。

古时候传说有个叫“年”的怪兽,人们为了赶跑它,纷纷燃烧竹子,用竹子的爆裂声来吓跑它。

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放鞭炮。

所以鞭炮又称“爆竹”。

(现在为了环保,一般不再燃放)

(8)欣赏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请学生想一想春节时和家人还会做些什么,和同桌交流讨论。

(10)小结:

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

所有的中国人和远在海外的华人都会在这一天欢度这个节日。

2.初识“端午”,了解习俗。

(1)过渡:

我们以前还学习了《端午节》这篇课文,知道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

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

句段2:

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2)教师播放端午节赛龙舟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赛龙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说一说看了赛龙舟后的感想。

(4)全班汇报。

(5)小结:

赛龙舟是端午节特有的习俗,端午节赛龙舟真是热闹非凡!

(6)学生交流:

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

(7)教师出示艾叶的图片,相机补充:

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品,绿绿的粽叶包着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蜜枣!

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

(8)指名学生读,同桌互读、评价,读出对端午节的喜爱。

强调在朗读时语调要上扬、欢快。

3.小组交流,归纳学法。

(1)过渡:

我们已经了解了春节和端午节两个传统节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2)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交流,全班汇报。

(3)教师总结方法。

①品读与节日相关的语句,找出人们是怎样过节的。

②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说明还有哪些其他的活动形式。

板块三 结合资料,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自学归纳。

(1)运用总结出的学习方法学习其余的节日,分组进行讨论学习。

(2)学生分组活动,查看课前收集的资料。

(3)汇报交流,师生合作填表。

节日名称

风俗习惯

春节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

看花灯

清明节

祭扫

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七夕节

乞巧

中秋节

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

踏秋、赏菊、登高

2.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回顾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赛读、开火车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2)指名学生试背课文。

3.补充资料,扩展眼界。

(1)教师扩充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牛郎织女会鹊桥”。

“鹊桥”是古代民间故事中喜鹊搭成的桥。

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他们只被允许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见。

为了让他们得以顺利地见面,各地的喜鹊会在这一天飞过来,彼此紧贴着身体搭成一座桥,此巧就被称为“鹊桥”,牛郎织女便在这座鹊桥上见面。

(2)学生展示之前收集的关于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以及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3)小组内资源共享,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分享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板块四 课文回顾,总结技法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图示结构指导学生背诵。

传统节日

2.回顾:

本课的生字学习采用了部件识字法,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字的偏旁,学习了生字。

如“专”加上“车”就是本课生字“转”,“吃”去掉“口”就是本课生字“乞”。

本课还学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通过联系课文中关于节日的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学习。

3.小结:

除了传统节日是代代相传的,还有很多文学作品也是代代相传的,如四大名著等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它们一代代传下去。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谚语和故事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宜发挥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通过资料调查、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活动,加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关注课堂,重视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可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要及时梳理学生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介绍资料、做表格等方式总结、归纳、汇报七个节日的相关信息。

3.关注拓展,注重课外延伸。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要注意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图片、视频资料。

在课堂上,相机出示这些图片、视频,讲解相关的小故事,使学生通过拓展的资料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特点,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节日的热闹气氛。

同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快乐练习

训练31

乌龟与水井

一只乌龟在陆地上散步,路过一口水井,想到井边喝水。

水井提醒乌龟说喂伙计请离得远一点掉到我这儿是很危险的

  乌笑着说:

“什么样的江河湖海我没到过,不怕你这小小的一口水井。

  水井对乌龟说:

“我这儿的环境与那儿不同。

  “什么相同不相同,还不都是水,我下去给你看看。

”说着,乌龟“扑通”一声跳下了井。

  乌龟跳到了井里,一会儿就明白过来,他再也无法爬上来了。

一、给文章第一小节加上标点符号。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一只乌龟在陆地上散(sànsǎn)步。

2、这人很懒散(sànsǎn),成天就是看电视、睡觉,大家都不喜欢他。

三、照样子,填上恰当的数量词。

例:

一(只)乌龟

一()水井一()表扬一()道理

一()柳树一()乌云一()飞机

四、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五、“我这儿的环境与那儿不同。

”这句话中,“这儿”指,“那儿”指___________。

六、这则寓言的意思是:

(用“√”表示)

(1)水井能关心帮助乌龟。

()

(2)不区别情况,不听人劝告,是没有好结果的。

()

(3)骄傲自大是不对的。

()

训练32

小花猫找汗

小花猫看见人会出汗,觉得奇怪:

“咦,我怎么没汗呢?

”它去问老牛。

老牛指着自己汗淋淋的鼻子说:

“汗?

在鼻子上。

”小花猫摸摸鼻子,没汗!

   

小花猫再去问小马。

小马在凉快的地方打滚。

它指着自己的身体说:

“汗?

在身上。

”小花猫舔舔全身,没汗!

   

小花猫又去问小狗。

小狗正吐着舌头乘凉。

它说:

“汗?

在舌头上。

”小花猫看不清自己舌头上有没有汗。

   

小花猫去找小猪帮忙看舌头。

小猪笑了:

“你又不是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

”小猪把脚掌翻开,又叫小花猫把脚掌翻开。

哈!

两个都笑了:

“原来,我们的汗藏在这里!

一、短文共有节。

二、照样子写词语。

汗淋淋(ABB)

越下越大(ABAC)

清清楚楚(AABB)

三、读短文,连线。

老牛的汗脚掌

小马的汗舌头

小狗的汗脚掌

小猪的汗身上

小猫的汗鼻子

四、在文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里。

(      )鼻子        (      )脚掌(      )舌头          (      )全身

五、小花猫遇到问题会思考,会去寻找答案。

你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吗?

怎样去解决呢?

训练33

责任

赵莹

今天该我在校门口值日,责任是记录迟到的同学名字。

8点整,上课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进入教室,开始了早读。

大约过了10多分钟,我班同学小刚才急匆匆地赶来,他迟到了。

记不记他的名字呢?

如果记了,我们班就得不到纪律红旗了,同学们也要责怪我。

不记吧,又没有尽到责任。

怎么办呢?

我的心里矛盾着。

还是应该记下小刚的名字!

这是我的责任,我想同学们会理解和支持我的。

想到这里,我在值日本上工整地写上了小刚的名字。

走进教室,我对同学们说:

“小刚同学今天迟到了,我记下了他的名字。

我班这次可能得不到纪律红旗了,希望大家吸取教训,我们下次共同争取。

“小明同学做得对!

不论大事小事,责任重如山!

我们应从小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

”想不到,班主任老师就站在我的背后。

一、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退出——()结束——()夸奖——()

反对——()潦草——()早到——()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还是应(yìngyīng)该记下小刚的名字!

2、小刚同学做得(dedé)对!

3、不论大事小事,责任重(zhòngchóng)如山!

三、文章中“我”的名字叫,“我”在校门口值日,责任是

四、最后一段划横线的那句话,是()说的。

A、我B、小刚C、同学们D、班主任

五、小刚迟到了,我该记他的名字,为什么我心里很矛盾?

六、我记下小刚的名字,可能让班上得不到流动红旗,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可以用文章中的话回答。

训练34

皮球浮上来了

几个孩子在大树旁边拍皮球,皮球一跳,跳到一个树洞里去了。

小马说:

“我有办法。

”他伸手到树洞里去掏,掏了一会儿,掏不着。

小强说:

“我有办法。

”他用两根树枝去夹,夹了一会儿,也夹不住。

小叶说:

“我有办法。

”他拿一把钩子去钩,钩了一会儿,也钩不起

来。

小文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叫人都去打一盆水来,你一盆,我一盆,把水倒到树洞里。

树洞里的水满了,皮球就浮上来了。

一、本文共个自然段。

二、形近字组词。

拍()掏()钩()

伯()淘()沟()

三、照样子写句子。

小马——伸手掏——掏不着。

小强————

小叶————

小文————

四、皮球浮上来后,伙伴们会对小文说什么?

五、有个小朋友的钥匙掉到荷花池里了,水很深,他又不会游泳,你有什么办法帮帮他吗?

训练35

蜻蜓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

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它好像累了,落在一棵小树上休息,翅膀轻轻地扇动着,半天都没飞走。

我想:

如果把它抓住,小伙伴们肯定会羡慕我。

于是,我悄悄地走过去,伸出右手,小心翼翼地靠近,蜻蜓完全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

我的手指一下合拢,“抓住了,抓住了!

”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蜻蜓在我手中拼命挣扎,我轻轻握住它的翅膀仔细观察。

大蜻蜓真漂亮!

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

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

“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

”我不太情愿,这可是我自己抓的,还没有给伙伴们看呢。

姐姐又耐心地劝我:

“书上介绍说,一只蜻蜒能在一小时内吃掉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

一只蜻蜓幼虫一年能吃3000多只蚊子的幼虫。

你快放了它吧。

没想到蜻蜓这么厉害,真像我们庄稼的保护神!

我红着脸,悄悄地松开了双手……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对的打“”。

蜻蜓(qīn qīng)  扇着(shānshàn)

乘凉(niáng liáng)捉住(zhuōzuō)

二、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漂亮——(    )    喜欢——(    )

三、选词填空,只写序号。

A、羡慕B、小心翼翼C、挣扎D、耐心

1、老师亲手把奖状发给我,同学们都很()。

2、爸爸经常提醒我,做事不能太急,要有(),才容易成功。

3、鱼上钩了,我一提鱼竿,鱼儿在水里拼命()。

4、妈妈病了,我()地端来中药,喂妈妈吃,妈妈的病很快就好了。

四、用“    ”画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我心里想法的句子。

五、读读短文中的这个句子“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蜻蜓的_         _比作        ___。

文章中还有一个比喻句,请找出来,抄写在下面。

六、我非常喜欢大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了?

训练36

聪明的梅花鹿

有一头老虎,遇见一只梅花鹿。

老虎很想吃梅花鹿,但是它从来没见过梅花鹿,不知道梅花鹿有什么本事,就问:

“你身上的斑点是做什么用的啊?

”梅花鹿说:

“这是我吃老虎的记号,我吃一只老虎,身上就长一个斑点。

”老虎一听,吓得拔腿就跑。

半路上,老虎遇见一只狐狸,就把刚才遇到的事告诉了它。

狐狸听了大笑起来说:

“你上当了。

走,我和你去把它捉来,给你做午餐!

”老虎说:

“不,梅花鹿很可怕,也许你看见它就会跑的。

”狐狸说:

“要是不放心,就用你的尾巴绑住我的尾巴好了。

”梅花鹿看见老虎和狐狸一块儿走来,不是吓得拼命逃跑,而是对着狐狸大喊:

“狐狸啊,谢谢你把老虎捉来,我正在找它呢!

”老虎听了,以为上了狐狸的当,回头就跑。

结果狐狸被老虎拖死了。

一、区别组词。

班()跑()狐()

斑()炮()瓜()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对的打“”。

1、我吃一只老虎,身上就长(zhǎngcháng)一个斑点。

2、老虎听了,以为上了狐狸的当(dāngdàng),回头就跑。

3、梅花鹿很可怕,也许你看(kānkàn)见它就会跑的。

三、故事一共出现了______种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要是而是但是

1、老虎很想吃梅花鹿,()它从来没见过梅花鹿。

2、()不放心,就用你的尾巴绑住我的尾巴好了。

3、梅花鹿不是吓得拼命逃跑,()对着狐狸大喊。

五、梅花鹿一共说了句话。

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再认真读一读,想想梅花鹿为什么要这么说?

六、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