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923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1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政治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政治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政治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政治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笔记.docx

《政治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笔记.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笔记.docx

政治笔记

政治笔记

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

一、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

1、什么是经济?

通常是指人们在一定生产关系之下所进行的谋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和相互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

2、什么是经济学?

研究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运用好资源和时间,以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产品。

3、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

P3-4

(1)生产——基础/前提/起点。

(2)交换——流通过程。

a.商品流通——以货币媒介的交换

b.货币流通——买买过程(金融交易、商品间买买)

批发也属于交换。

商品供不应求,导致流通快,所需货币量大,不需要大量发行货币。

(3)分配——中间环节。

分配指人财物/产品/收入的分配,这里的分配特指财富的分配。

一部分用作积累,维持和扩大社会再生产;

一部分用作人们的消费,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

(4)消费——最终目的/根本原因。

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进行的。

关系: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P5-6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需要物质基础。

(2)对外开放需要物质基础。

(3)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

厚的物质基础。

(4)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

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5)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

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

(7)总结: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2、怎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P6

(1)立足于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途径: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创新<1>新能源开发

<2>新技术开发

(2)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必须倚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全面提高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既是我国先进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5)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P9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P9-10

(1)以人为本(核心/实质)

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全面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4)可持续发展

a.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b.“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

c.怎样可持续发展?

<1>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

<2>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3>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4>强化城乡污染治理。

5、小康社会的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2500元即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m2

(5)恩格尔系数50%

6、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1)总体小康(2000):

是从经济目标上说的,只能说是刚跨过小康的门栏,还偏重于物质消费、生存发展,是不全面、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2020):

a.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b.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

c.社会主义市场将进一步完善。

d.人均GDP超过36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e.全国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f.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g.总结:

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殷实。

*上海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唯一出路在于实施“科教兴

国”主战略。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一节社会财富增长之源

一、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如何理解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P21-22

(1)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它的任何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始终是一国社会财富增长的

源泉。

(2)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于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

(3)社会的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无论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还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都要以生产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

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变动,使整个社会逐渐地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两个方面的关系:

P23

(1)生产力:

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分类:

三类:

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二类:

劳动者、生产资料

(2)生产关系:

人与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发生

的联系。

内容: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各个社会集团再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

c.产品分配形式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P23

(1)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够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而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时候,它就需要作调整或变革了。

二、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1、社会生产基本要素:

P24-28

(1)劳动者的劳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主体要素、基本性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自然要素、不可再生性

(3)资本——基本要素。

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商品形态。

(4)经营管理(企业家才能)——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基本要素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5)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

a.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b.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

量更高,性能更优。

c.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关系:

(1)各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

(2)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类要素看得见,摸得着,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

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

(3)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社会生产。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1、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一般是指它从传统的农业社会想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这样一个过程。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P30

(1)科技含量高。

(2)经济效益好。

(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行文明生产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特点。

(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国民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在一起。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本身也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

4、什么是信息化?

P30

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5、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P31

(1)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就无法发展。

(2)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3)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工业化提供了可能。

(4)总之,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

化、现代化的进程。

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

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GDP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土法

(1)含义:

P33

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理解:

a.这里所说的“一国(或地区)”是一个国土(或地区)范围的概念。

b.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已经最后加工完毕而能够直接进入消费领域的消费品

和进入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厂房、机器、设备、设施等生产资料。

c.GDP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新生产的有形产品的价值,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

门提供的无形产品的价值。

(2)GDP统计采用“不变价格”P34

即把某一年份确定为“基年”并将该年价格作为不变价格,然后以此来调整其他年份的GDP水平。

(3)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

P34

a.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b.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c.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反映出一国(或

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4)GDP的缺陷:

P35

a.必要的闲暇生活的价值无法被统计进去。

b.家务劳动的价值无法被统计进去。

c.烟草这类损害健康的产品的价值却被统计进去了。

*尽管GDP具有一定的缺陷,但在人们还没有寻找到一个更好的并且很成熟的统计指标之

前,GDP仍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国民生产总值(GNP)——国籍法

第三节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一、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1、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

P36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P36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怎样真正实现?

P36-38

(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社会生产活动由无数企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的经济活动构成。

必须依靠一套由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

这里说的内部因素,主要指人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外部条件则主要指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

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