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920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5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docx

《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docx

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

知识产权法完整笔记

(一)

----律本自考笔记2006版

一编:

总论(选、简)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最早

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见于17世纪法国卡普夫,后为比利时皮卡第所发展)广义:

著作权、邻接权(或相关权)、商标权(包括服务标志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包括工业品外观设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

即传统意义上的。

著作权(包括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部分。

分为两个类别:

一类是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有专利权和商标权。

、性质与特征

、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

即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品或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也是该项权利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的最根本区别。

知识产权的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的有形而言的。

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具体表现为:

1、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2、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3、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基于上述特征,国家有必要赋予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以知产,并对这种权利实行有别于传统财产权

制度的法律保护。

、特征:

基于其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

1、专有性:

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

同所有权一样,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不过,由

于知识产品是精神领域的产品,知识产权的效力内容不同于所有权的效力内容。

2、地域性:

知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即具有

严格的领地性,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该处的地域既可是一个国家,也可是一个地区。

3、时间性:

其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的权利,其时间性的特点表现:

它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

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相关知识产品即成为整个社会

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从本质上看,只有客体的非物质性才是知产所属权利的共同法律特征。

三、知产法概念、体系及地位

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

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

一)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般应当包括如下法律制度:

1、著作权法律制度。

2、专利权法律制度。

3、工业版权法律制度。

4、商标权法律制度。

5、商号权法律制度。

6、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

7、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

8、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二)知识产权法的地位:

知识产权法基本上采用单行法的立法体例。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范畴。

其没有独特的,仅属于它自己所有的调整对

象和调整手段,因而不具有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条件。

二编:

著作权

第一章概述(选、简)

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演变和发展:

(选择)

1原始版权即“翻印权;是保护印刷出版商的封建特许权。

该保护制度最早起源于宋,宋曾颁布

“禁擅镌”的命令。

2、15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授予印刷商冯?

施贝叶为期5年的印刷出版专有权,被认为是西方第

一个由统治政权颁发的保护翻印之权的特许令。

3、欧洲第一个要求享有“作者权”,亦即对印刷商无偿占有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提出抗议的是德国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

路德。

其1525年出版《对印刷商的警告》的小册子,揭露了某些印刷商盗用

他的手稿,指责这些印刷商的行为与拦路抢劫的强盗毫无二致。

4、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

《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

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法》,即《安娜法》。

从主要保护印刷出版者转为主要保护作

者,这可以说是著作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但没有强调对作者精神权利的保护。

(其“版权”体系

以保护作者利益为主,并以经济权利内容为限)

5、法国1791《表演权法》,1793《作者权法》,使著作权法离开了“印刷”“出版”

的基点,成为名副

其实的保护作者权的法律。

之后的大陆法系国家皆沿用“作者权”的概念,与英国的

“版权”相对应。

(1791-1793年,法国在立法中以“作者权”的称谓代替传统的“版权”强调著作权中人身权与财产

权的双重内容。

“著作权”“作者权”与“版权”的语词演进及发展映了知识产权立法史上对相关法律保护重点,保

护对象,保护内容和保护形式的不同选择。

在著作权立法现代化,国际化潮流的推动下,

“版权”

体系的英美法系国家与“作者权”体系的大陆法系国家在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方面出现整合与趋同。

《民通》及著作权法将“版权”与“著作权”用语并列对待。

 

、与相关权利的区别:

一)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同属依法产生的绝对权利,其义务主体是除权利人以外的不特定的多数人。

1、标的不同:

所有权的标的是动产和不动产等有形物,所表现为对有形物的支配权。

著作权标的是无形的人类精神和智力活动的成果,思想或情感的一定表现,所以,著作权的独占性完全出自法律的规定,而不是由于标的物本身的性质。

著与所互不排斥,两种权利可同存2、权利的完整性不同:

所有权作为绝对权利,其属性最为完整,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著作权虽然也是一种绝对权利,但受到在时间、地域和权利本身的种种限制,并最后丧失,直至进入公有领域。

著作权是一种不完整的绝对权利。

二)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

虽同属知识产权类型,但由于后者是工业产权的一种,必然与文学、艺术领域的著作权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区别。

1、保护对象不同:

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思想、事实、方式等不是著作权保护的直接标的。

专利权所保护的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创造,它抛开了表达形式而直接深入到技术方案本身。

正因为如此,专利说明书作为一件文学作品,其表达形式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其中所载明的技术内容如果符合专利申请的条件并经审批授权,则会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保护条件不同:

专利权要求发明创造具有首创性,对于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权只授予先申请人。

著作权要求作品具有独创性(任何作品只要是独立构思和创作的,不问其思想内容与已发表的作品是否相同或相似,均可获得独立的著作权)。

3、权利产生程序不同:

专利权必须采取国家行政授权的方法确定权利人。

著作权在大多数国家依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需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4、适用领域不同:

著作权所保护的作品主要涉及文学艺术领域,专利权主要发生在工业生产领

域,与产品的技术方案息息相关。

两者在某些方面也可能出现交叉。

三)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

1、权利内容不同:

著作权是一体两权的典型代表,著作财产权与著作人身权相互平行,各自独立;商标权则是一种纯粹的财产权,不具有人身权的内容。

标仅为财产权,著作权则包含人身与财产权。

2、法律要求的保护条件不同:

商标是以文字、图形或其组合作为区别商品的标志,只要求标识具有可识别性,不考虑由谁创作。

著作权要求作品具有独创性,任何抄袭、剽窃所得到的作品不可能受到保护。

3、权利取得方式不同:

商标权实行注册登记,著作权实行自动保护原则。

三、中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

1986年《民通》明确规定保护公民与法人的著作权。

1990年9月7日《著作权法》通过,91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2001年10月27日修订实施。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系统规定著作权事宜的基本法律。

2001年,著作权修正案获得通过,涉及:

7、

明确著作权转让方式。

8、增加法律责任和执法措施,加大著作权的保护力度。

 

四、中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

著》1条规定了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相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社会

评论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保护作者权益原则。

以作者权益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核心,系统规定了著作权的归属、内容及其侵权责任。

2、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

明确规定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的权利,鼓励优秀作品的使用和传播。

3、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

以协调两者利益为立法宗旨,在保护作者权益的基础上又规定了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强制许可使用等制度,对该权利作了一定的限制。

4、与国际著作权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原则。

我国参加了国际公约,在著作权立法中接受和遵循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并颁布了实施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著作权的主体(选、简、案)※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及分类:

亦称著作权人,即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也可能成为著作权主体。

1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

划分依据是著作权的取得方式原始主体:

指在作品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在不存在其他基础性权利的前提下对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一般情况下为作者,特殊情况下作者以外的自然人或组织也可能成为著作权原始主体。

继受主体:

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

区别:

(1)概念不同。

(2)取得方式:

原不以继为存在前提,但继享有的权利却是从原处取得的,并以他人原有著作权的合法存在为条件。

(3)著作权是否完整:

原所享有的著作权之完整性比继的权利表现得充分,因为继绝对不可能享有完整著作权,只能取得著作财产权的部分或全部,而不能取得著作人身权。

2、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

以著作权人所具有的国籍为标准而分类。

区别:

由于著作权法具有非常严格的地域性,因此内与外待遇差异明显。

1)保护条件不同:

中国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依据著作权法直接取得保护;外国人的作品若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

2)作品首次发表的规定不同:

中国作者的作品的首次发表,指作品首次在中国境内或境外发表。

对外国作者来说,其作品首次在中国境内发表,指外国人未发表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或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外出版后,30天内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也被视为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或外国人的作品未发表,但经授权改编,编译后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也视为该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

3)著作权保护期的起算不同:

中国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作品,其著作权从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其著作权保护期自首次发表之日起计算。

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其保护期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及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来确定。

3、完整的著作权主体与部分的著作权主体。

根据主体所享有的著作权的完整程度不同而划分的。

完整主体:

指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全部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的作者。

部分主体:

指通过转让或继承关系而取得部分著作权的人。

1)创作作品的作者一般都是完整的著作权主体。

如果作者将自己的著作财产权的一部或全部转让给他人,自己只有部分著作财产权或著作人身权,此时作者也就成了部分著作权主体。

2)在某些情况下,作者甚至可能不是或不再是著作权主体,如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将法人视为作者的情况,事实上的自然人作者就不是著作权主体。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作者(自然人和在特定条件下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作者首先是自然人。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