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8780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6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docx

《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docx

课标版第3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高考真题

(10年山东卷文综第3题)

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及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

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

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

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是A。

2.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相关问题。

【解题思路】由题知道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日出时间是5点,那么白昼时间是14个小时,日落时间应为19时。

且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与海口比较,纬度较高,白昼时间较长,此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地物影子在此时并非最长,最长时刻应在冬至日时。

(10年天津卷文综第13题)

3.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3,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10年江苏卷地理第2题)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4~5题。

4.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答案】B

【解析】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啊、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A

【解析】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1-3题)

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6~8题。

6.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7.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8.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

【答案】6.C7.D8.C

【解析】以此组试题做为2010年高考文综合的开篇,想必出题专家并没有想过多的难为考生,考场的学生估计一上来也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阻力,当时应该算是比较顺利地完成该组试题,只是事先没想到这三道题居然会有很多人一道都没选对,对答案时真是巨大的打击啊!

言归正传,应该说此题设计巧妙,要求学生有缜密的心思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新疆(备考中要求学生记忆乌鲁木齐的经纬度88°E,44°N,很有必要),这是考生必须能够做到的。

定位后,就可确定第6题,北疆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第7题的迷惑性非常大,不仔细审题很多学生都会选择B,但那样出题就过于直白了。

一定要注意时间段,材料中说的是“2010年5月初,该区域气温骤升”,试题问的是“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正是因为之前的气温偏低,积雪没有完全融化,等到5月气温骤升,才一下子融化,发生了洪水。

第8题的关键依然在材料中给了提示“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必须选择能够使天气晴朗的天气系统啊,这道题不应该错。

(10年北京卷文综第7题)

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第9题。

9.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错误。

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错误。

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

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正确。

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

(10年上海卷文综)

10.今年4月中旬,受强冷空气的持续影响,本该是春暧花开的我国北方地区却出现“倒春寒”,暴雪降温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下列反映这次强冷空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答案】B

(10年广东卷文综第2题)

11.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C

【解析】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甲地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5℃,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4~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超过1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冬冷夏凉,5~9月降水较多,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故选C.

(10年北京卷文综第10题)

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12~13题。

12.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响郊区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题图,一般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高低起伏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显然A错误。

既然是气候变暖的影响,那么该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都应该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不应该高低不一,显然选项B是错误的。

有1982年到2004年的该市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市7月均温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这只能说明这两个地区是河流,或者说是城市绿地,显然选项C正确。

城市因看密度、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的尾气排放量大、以及家庭炉灶等生活废气的排放扥原因导致市区的气温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风由高空吹向市郊,而近地面风则由市郊吹向市区,显然选项D错误。

13.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很容易发现城市7月均温较高地区的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城市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增加,显然选项A正确。

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城市南北部道路密度也会更加完善,商业网点布局会更趋向合理,商业中心会增加,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显然其他选择枝都是错误的。

(10年安徽卷文综第24题)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14~15题。

14.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15.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14.D15.C

【解析】14.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多。

15.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10年上海卷文综)

16.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10年全国卷

文综第6-8题)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

监测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7~19题。

17.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B.12C.16℃D.18℃

18.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19.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

【答案】17.C18.B19.C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题图,图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2°C;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9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温度最低5-7℃,9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选项16℃正确。

18.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由题图,白天时,因是晴天,气温高;而夜晚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故白天晴天时,昼夜温差大。

而白天是多云天气的,因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反射削弱作用,温度低,而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相应较高,昼夜温差小,故选项B正确。

19.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一天中最高温度的形成原因,也就是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题图。

9日是晴天,一天中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12时,而太阳辐射能量传递给地面,需要一个过程,故地面辐射最大值是13时,而地面辐射在把它所获得的热量逐层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及高层大气,也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通过读图,很容易发现,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在图示区域右侧的15时左右,选C。

(10年江苏卷地理第7题)

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D.受陆地影响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所覆盖的区域都在中低纬度,而大陆西岸比较宽,则主要因为22℃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暖流增温,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降温,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21.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B

.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B

【解析】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应为热带雨林气候,而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需要具体区别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见下表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总量

较多(1500-2000mm左右)

较少(750-1000mm左右)

雨季长短

短(6-9四个月)

长(5-10六个月,北半球)

降水集中程度

热带季风气候相比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更为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

降水增减速度

陡增陡减

缓增缓减

分布地区

仅分布在亚洲的南亚、东南亚

南北半球均有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最少月降水量

没有为零的月份

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

(10年江苏卷地理第23-24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B.②C.③D.④

23.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22.AC23.AB

【解析】第22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

第23题,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在于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于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结构;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加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0年江苏卷地理第11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

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

回答24题。

24.据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月和lO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月和1O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答案】C

【解析】第20题,中国雨带通常在3-5月份在南方登陆,6月份到达长江流域,7-8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9月份南退,1月份完全退出大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10月初结束。

期间7-8月份会受到副高控制,炎热干燥,6-10月份还会受到台风影响。

(10年北京卷)

25.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图13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答案】

(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

(四选其一)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底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模拟新题

(2010上海杨浦区、静安区、青浦区和宝山区二模)

天气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回答1~2题。

1.深秋,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在寒潮来袭时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

A.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2.上海“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

【答案】1.D2.D

【解析】浓烟具有与二氧化碳的功效就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起到对地面保温的作用;受反气旋控制下形成晴朗的天气,而冷锋、暖锋、气旋都会形成阴雨天气,而不会“秋高气爽”。

3.(2010广东广州二模)读“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

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D.昼最短夜最长

【答案】B

【解析】通过读图,会发现该地该日气温一直比较高但是日温差比较小,可以通过排除法来解决。

A项错误,因为如果白天多云则受云层的反射作用气温都比低,夜晚晴朗则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很快,温差大;B项正确,从图中的日温差小,可以推断出夜晚的大气逆辐射比较强,C项错误,只有夜晚气温比较低的情况下,才出现比较强烈的冷热不均,所以风力才较大;D项错误,因为此日温度较高,肯定是夏季,我国的夏季昼长夜短。

4.(2010上海杨浦区、静安区、青浦区和宝山区二模)谚语“十雾九晴”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晴天时

A.地面水汽蒸发强易成雾

B.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而成雾

C.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易成雾

D.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幅度大,水汽易饱和而成雾

【答案】D

【解析】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近地大气降温幅度大,促使水汽饱和凝结悬浮在空中形成雾。

(2010浙江稽阳二模)右图中的箭头表示北半球某地高空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各数码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高压中心B.②为低压中心

C.③吹偏东风D.④为槽线

6.如果只考虑热力原因,图中各数码的近地面对应点叙述正

确的是

A.①近地面对应点天气阴雨

B.③近地面对应处出现冷锋天气

C.②近地面对应点为反气旋

D.⑤近地面对应点吹偏南风

【答案】5.D6.B

【解析】高空大气运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高压中心附近大气运动方向为顺时针,低压中心附近逆时针,由此确定①为低压中心,②为高压中心,③为高压脊线,④为低压槽线;如果是热力原因形成,则①近地面为高压,②近地面为低压,③近地面对应处出现低压槽线,形成冷锋天气。

(2010上海市浦东二模)副热带高气压(副高)强弱与进退影响着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

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

 A.出现梅雨天气     B.出现大风天气

 C.受冷气团控制       D.天气炎热干燥

8.图中①地进入雨季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南极中山站极昼   B.塔里木河处于汛期

 C.南亚盛行东南风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答案】7.D8.B

【解析】图示月份副高压脊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样使得这一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①地位于我国的华北,该地进入雨季,一般在每年的7、8月份,此时南极中山站极昼可能发生极夜而不是极昼,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而不是东南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201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

据此判断9~10题。

9.受热带辐合带控制的地区

A.气旋活动频繁B.气温年较差大

C.盛行下沉气流D.位置随季节变化

10.热带辐合带控制地区最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A.锋面雨B.对流雨

C.地形雨D.台风雨

【答案】9.D10.B

【解析】热带辐合带位于赤道地区,因为赤道地区没有地转偏向力,不会形成气旋,因为气流辐合上升使得该地区终年多对流雨,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其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季节变化。

(河北衡水中学2010届高三五月三模文综试卷)下图为7月底北纬30°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折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属于夏威夷高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该月份限制甲、乙、丙、丁四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

 A.甲地—洪涝灾害               B.乙地—干旱少雨 

 C.丙地—水源不足               D.丁地—光照不足

13.此月份以下四组城市气候特征基本相似的是

 A.墨尔本、阿拉木图            B.罗马、开普敦

 C.加尔各答、布宜诺斯艾利斯      D.武汉、洛杉矶

【答案】11.C12.B13.D

【解析】在每年的7月份夏威夷高压中心的气压值在1020百帕以上,位置位于150°W附近;甲位于青藏高原其农业的限制因素使热量而不是洪涝灾害,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正值伏旱干旱少雨,丙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此时正处于雨季不会水源不足,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正值旱季光照充足;此时墨尔本低温少雨、阿拉木图高温少雨, 罗马炎热干燥、开普敦温和湿润,加尔各答高温多雨、布宜诺斯艾利斯低温少雨,武汉由于伏旱、洛杉矶因为受副高控制都是干热少雨。

(2010上海市嘉定二模)读“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

回答14~17题。

14.该天气系统的气压状况及中心气流流向为

A.高气压、上升B.低气压、上升

C.高气压、下沉D.低气压、下沉

15.图中abcd四地中,有暖锋活动的是

A.aB.b

C.cD.d

16.图中abde四地中,风力最大的地点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17.图中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a和cB.d和cC.e和dD.e和a

【答案】14.B15.C16.D17.A

【解析】解答本题组首先要将气压值相等的点相连接,形成等压线分布图,在等压线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中心气压低,应是上升气流;a、c两处位于槽线附近应形成锋面,可能出现降水天气,其中c处锋面向北移动为暖锋;abde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是e处,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摩擦力共同影响这里应是西北风。

(宁夏银川二中2010届第二次模拟考试)读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

据此回答18~19题。

1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附近是冷锋并且正好经历阴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9.沿纬线方向,从甲到乙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

高—低—高             B.风向:

南风—西南风—东南风

 C.气压:

高—低—高             D.降水:

晴—雨—晴

【答案】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