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800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docx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docx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

DOI:

10.3724/SP.J.1096.2011.00972

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核酸适体传感器

袁涛

1,2

刘中原

1

胡连哲

1,2

徐国宝

*1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核酸适体具有亲合力强、选择性高、稳定性好、易于修饰等优点,广泛用于对目标物如蛋白质、小分子

等的灵敏检测。

电化学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仪器小巧等优点。

近年来,构建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传感器,

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本文重点评述了2005年以来核酸适体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发光;综述

2011-01-25收稿;2011-05-11接受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875086)、科技部项目(No.2006BAE03B08)和吉林省科技厅项目(No.20082104)资助*E-mail:

guobaoxu@ciac.jl.cn

1引言

核酸适体是通过指数式富集法配体进化(Systematicevolutionofligandsbyexponentialenrichment,

SELEX)技术从人工合成的DNA或RNA随机库中筛选出来的,能够与目标分子进行高亲和性和高特异

性结合的寡核苷酸序列[1,2]

与抗体相比,核酸适体具有体外合成、选择性高、稳定性好、易于修饰等很多优点。

构建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传感器在药物筛选、临床诊断、环境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常见的设计电化学传感器的方法包括免标记法和标记法,前者的核酸适体不用电化学信号物标记,成本相对低廉,一般多是阻抗型的核酸适体传感器;后者常用亚甲基蓝、二茂铁等电化学活性物作标记,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多用电流型的核酸适体传感器。

依据核酸适体与目标物结合前后的构象变化,可以设计Signal-off和Signal-on两种传感模式,前者是基于核酸适体与目标物结合后的信号降低进行检测,灵敏度一般低于后者。

本文对这几种方法作简要对比,重点评述了2005年以来核酸适体在电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进展。

2

核酸适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2.1

蛋白质的检测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许多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如凝血酶是一种特殊

的丝氨酸内蛋白酶,它的含量与白血病、动脉血栓及肝脏疾病密切相关[3]

对凝血酶灵敏检测的电化

学传感器多有报道,如Signal-off型[4,5]

,Signal-on型[610]等。

2005年,Xiao等[11]报道了一个Signal-off型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凝血酶的检测。

他们将末端修饰亚甲基蓝(MB)的凝血酶核酸适体固定在金电极

上。

当没有目标物时,核酸适体以展开的结构存在,电化学信号物MB能够与电极进行有效电子传递,

产生较大的电流信号。

当目标物存在时,核酸适体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刚性结构,导致MB远离电极表面,这种构象改变使电流信号明显下降。

该传感器成功实现了对实际样品血液中凝血酶的灵敏检测,检出限达6.4nmol/L。

该报道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它实现了快速、灵敏检测核酸适体结合目标物引起的构象改变。

Liu等[12]设计了测定干扰素IFN-γ的Signal-off型电化学传感器。

他们在干扰素的核酸适体末端修饰MB,将它固定在电极上并形成发夹结构,可以实现MB和电极间的电子传递,电流信号较大。

当核酸适体与干扰素IFN-γ结合后,发夹结构打开,迫使MB远离电极表面,阻碍了电子传递,电流明显降

低。

与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相比,该传感器操作简便,仪器简单,并且灵敏度更高,对干扰素IFN-γ的检

第39卷2011年7月

分析化学(FENXIHUAXUE)评述与进展Chinese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

第7期972977

出限达到0.06nmol/L。

然而,Signal-off型电化学传感器有自身的缺点,例如其原理是根据核酸适体与目标物结合所导致的信号降低而进行检测,存在背景电流大,检出限高的缺点,限制了方法的灵敏度。

为了解决该问题,

Xiao等[13]

设计了一个Signal-on型传感器。

他们先将包含凝血酶核酸适体的寡核苷酸链通过金硫键固定在金电极的表面,

再与末端标记MB的互补链杂交形成双链,此时MB远离电极表面,电流信号很小。

当凝血酶与其核酸适体结合后,部分双链解开,拉近了MB与电极表面的距离,电流信号变大,对凝血酶的检出限达3nmol/L。

该Signal-on型传感模式为实现快速灵敏地检测蛋白质及小分子提供了新的思路。

Lai等[14]设计了一个用于直接检测血液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电化学传感器。

他们将末端修饰MB的PDGF核酸适体固定在金电极的表面,此时核酸适体处于半折叠状态,电流信号较小;

当核酸适体与目标物结合后,缩短了MB与电极表面的距离,电流信号变大。

该Signal-on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显示出优越的稳定性,

对血样和稀释血样中PDGF的检出限分别达到1nmol/L和50pmol/L。

Wang等[15]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电化学探针[Ru(NH3)5Cl]2+

固定在电极表面,利用金纳米粒子的信号放大效应实现了对PDGF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达0.01pmol/L。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能够测量微小质量变化引起的共振频率改变。

它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特

性,将电极表面微小的质量变化转化为石英晶体振荡的频率变化,实现对微小质量的测量[16]

Minunni等[17]

将基于QCM的生物传感器用于HIV-

1激活蛋白的测定。

他们利用生物素和亲和素之间的特异结合作用,

将该蛋白的核酸适体RNA固定在金电极上,实现了对该蛋白的特异性灵敏检测。

与传统的免疫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稳定性更好,灵敏度更高。

此外,基于QCM的电化学核酸适体传感器还被用于对溶液中凝血酶

[18]

和IgE[19]

的检测。

电化学阻抗谱(EIS)是研究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技术[20]。

Peng等[21]

构建了基于EIS的电化学传感器,将溶菌酶的核酸适体及其互补链修饰在金盘电极表面,加入溶菌酶后,核酸适体与目标物

特异性结合,导致电化学阻抗减小。

通过测量加入目标物前后电化学阻抗的变化,实现了对溶液中目标

物的灵敏检测,

检出限达0.07nmol/L。

电化学发光(ECL)是通过电化学激发反应产生的发光现象[22,23]

它具有灵敏度高、仪器简单和便

于控制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免疫分析、核酸分析、共反应物分析和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2431]

Bai等[32]构建了一个基于核酸适体的ECL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溶菌酶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达0.1pmol/L。

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在电化学传感器构建中备受亲睐[3338]

Lin等[39]设计了一种基于ECL的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对凝血酶的高灵敏检测。

他们将凝血酶的核酸适体链分割成两段,其中一

段的一端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另一段的末端修饰上Ru2+

掺杂的硅纳米球(Ru-SNPs)。

当凝血酶存在时,它与两段核酸适体链结合形成四极子结构,缩短了Ru-SNPs与电极之间的距离,产生发光信号。

种方法对凝血酶的检出限达到0.2pmol/L。

2.2小分子的检测

相对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对小分子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发展相对滞后,进展比较缓慢。

这是由

于小分子物质与核酸适体的结合常数比较小,因此限制了对小分子目标物的灵敏检测

[40,41]

常见的用于小分子检测的电化学传感模式包括免标记型[42]和标记型[43],常用的标记物有MB[6]、二茂铁(Fc)

[44]

及钌的化合物

[45,46]

Zayats等[47]首次报道了一个免标记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对小分子腺苷的检测。

利用腺苷结合核酸适体前后,电化学阻抗的变化,对腺苷的检出限达2!

mol/L。

Li等[48]

构建了一个基于EIS的免标记电化学传感器,将腺苷核酸适体通过其部分互补链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当溶液中有腺苷

目标物时,腺苷与其核酸适体结合,使双链解开,电化学阻抗减小。

该免标记传感器可重复使用性好,实现了对腺苷的高灵敏检测。

Kim等[49]设计了一个免标记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对腺苷的检测。

当溶液中仅含有Ru(bpy)3

2+和

腺苷的核酸适体时,

核酸适体以无规则的卷曲结构存在,Ru(bpy)32+能够进入该核酸适体中,电流信号较大。

当加入腺苷时,它与核酸适体结合导致结构改变,

Ru(bpy)3

2+不易进入该核酸适体,导致电流信

号降低。

利用这一原理,实现了对溶液中腺苷的检测。

Zhang等[44]将末端修饰Fc的腺苷核酸适体固定在电极表面。

当不加入腺苷时,该核酸适体形成发夹结构,并且末端的部分双链碱基对能够被核酸内切酶识别并剪切,Fc标记的核酸适体寡核苷酸链游离在溶液中,电流信号接近零。

当加入腺苷时,核酸适体与腺苷结合,导致核酸适体末端的部分互补碱基对改变,核酸内切酶无法识别,电流信号较大。

利用对背景电流的抑制效应,对腺苷的检出限达到0.1nmol/L。

构建能够直接用于对实际样品的连续、实时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为解

决这一难题,Swensen等[50]设计了一种微流控电化学传感器芯片,当目标物可卡因与核酸适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时,核酸适体折叠,产生电化学信号,该信号与体系中目标物的量成正比。

该芯片成功地用于对

血液中可卡因的定量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中所用血样未经过稀释及其他预处理过程。

Du等[51]

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及静电吸附作用,在铟锡氧化物电极上(ITO)修饰上多层的Fc-聚二甲酰胺膜及金纳米粒

子,并在金纳米粒子上修饰可卡因核酸适体。

利用目标物与核酸适体结合前后,DPV信号的变化,实现对可卡因的灵敏检测。

该传感器在对实际样品如人体血清及唾液检测中,显示出卓越的抗干扰能力。

Zuo等[52]报道了一种夹心法电化学传感器,他们创新性地将小分子目标物的核酸适体链分割成两段,其中一段通过金硫键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另一段末端标记上电化学信号物MB。

当没有目标物时,

电流信号较小;当目标物存在并与两段核酸适体结合形成三明治结构时,MB与电极的距离变近,电流信号增强。

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对实际样品血液中可卡因及ATP小分子的灵敏检测。

与已有的检测小

分子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操作简便,并且检测过程中不涉及目标物与核酸适体结合的双链解旋等构象改变过程,因此响应更加快速。

插入法是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的常见方法,

MB和Ru的化合物常作为插入的电化学信号物[53]。

例如[

Ru(bpy)2dppz]2+

是一个应用广泛的DNA分子嵌入物,由于其具有伸展的芳香结构,与DNA具有很强的结合力,因此能够插入DNA分子中。

[Ru(bpy)2dppz]2+

在草酸溶液中的ECL信号可以忽略;而溶液中同时有DNA存在时,[Ru(bpy)2dppz]2+插入DNA分子中,ECL信号增强近1000倍。

Hu等

[54]

利用这一性质,将它用于溶液中ATP的检测。

当ATP存在时,核酸适体与ATP结合,导致[Ru(bpy)2dppz]2+的ECL信号下降。

这种免标记法实现了对溶液中ATP分子的直接检测。

Dong的小组[55]

设计了一个用于检测ATP的高灵敏传感器,利用金纳米粒子的信号放大效应及ATP结合核酸适体前后差分脉冲伏安法(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