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759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考试时间及地点:

14周周二8点七教205

考试形式:

名词解释4*5、填空2*5、选择2*10、简答3*10论述20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绪论

1.心理学研究对象

人类个体从受精的一刻起,就开始了发展的过程,直到死亡。

发展心理学就是要对这些过程进行科学研究,研究人一生发展变化的方式,研究其中较为稳定的特征

2.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填空)

德国的威廉·普莱尔(WilhelmPreyer)除了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系统观察,还做了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他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书——《儿童心理》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奠定了儿童心理学最初的基石。

普莱尔也被视为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3.研究设计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2)一般的心理学研究通常会使用两类研究策略,一是相关研究设计,二是3.发展研究的设计: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study)

同一个人在其生命的不同时间点要接受反复的观察或测量。

研究跨越的时间可以是相对比较短的(几个月到几年),或者是非常长的(十几年,甚至是整个一生)。

横断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

研究者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研究

序列研究(sequentialstudy)

研究者会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几个相似的横断研究或纵向研究。

以一个简单的横断研究或者纵向研究为起点,在大体相同的间隔周期,研究者会再加进去一个横断研究或者纵向研究,形成一个研究设计序列

(3)研究方法独特之处:

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研究对象年龄跨度比较大

4.研究设计

研究类型

研究程序

优势

弊端

纵向研究

在一段时间内收集同一个人或同一组人的数据

可以反映与年龄相关的变化或连续性;避免了令人混淆的年龄与同辈效应

耗时多,昂贵;存在被试损耗、样本偏好、重复测量等带来的问题;结果可能只对参加测验的同辈或参与研究的样本有效

横断研究

在同一时间收集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数据

可以反映不同年龄组的相似性与差异;用时短,经济;没有被试损耗或重复测量带来的问题

无法确定年龄效应;掩蔽了个体差异;同辈效应可能会带来混淆

序列研究

数据的收集是基于连续的横断研究或纵向研究的样本

可以避免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缺陷

要求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数据处理非常复杂

(5)收集研究数据的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心理生理学方法

(6)不同结果的整合

“元分析”(Meta-analysis)

a)一种定量分析手段,运用一些测量和统计分析技术,总结和评价已有的研究。

b)在进行元分析时,研究者先查找跨越一大段时间(比如10-20年)内关于某一主题的所有研究,然后记录和分析其结果和重要的方法学变量。

c)元分析的特点

i.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不是对原始数据的统计,而是对统计结果的再统计;

ii.应该包含不同质量的研究;寻求一个综合的结论。

(7)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其一,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研究者的任何研究操作都不可对被试的身体或心理造成损害。

其二,知情同意。

其三,隐私。

被试有权在研究过程中隐藏关于其身份的信息。

其四,知道结果。

被试有权由研究者以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告知研究结果。

二.发展心理学理论观

个人发展的心理学理发展的主动性论对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三个视角:

先天与教养、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机械论:

洛克与机体论:

卢梭)、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布朗分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理解社会影响)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是得到最广泛接受和应用的生态模型之一。

(1)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2)内容:

微系统(Microsystem):

直接环境(家庭,学校,同龄群体)

中系统(Mesosystem):

中系统由直接环境之间的联系构成(例如,一个孩子的“家和学校”)

外系统(Exosystem):

间接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条件(例如,父母的工作场所)

宏系统(Macrosystem):

较大的文化背景

时间系统(Chronosystem):

环境事件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按照布朗芬布伦纳的观点,环境并不是静态地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对个体发展产生影响。

相反,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1)关注的是文化(价值观、信仰、习俗、社会团体的技能)是怎么传递给下一代的。

核心概念是——社会、文化及历史的复合体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要理解儿童认知的发展,就必须看其思维之所以衍生的社会过程。

(2)内容儿

a.儿童是主动的建构者。

b.在儿童能够掌握和内化学习内容之前,成年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必须对儿童的学习进行指导和组织。

这种指导对帮助儿童跨越“最近发展区”非常有效。

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名词解释)

“搭脚手架”教学方式——在儿童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之前,父母、老师或其他人给儿童暂时的支持。

(名词解释)

3.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阶段

年龄阶段

基本特征

信任对不信任

出生至1岁

婴儿如果得到温情而具响应性的照顾,就会获得一种信任感或信心,即认为世界是美好的。

如果婴儿得等很长时间才获得所需的照顾,或者受到苛刻的对待,就会产生不信任。

自主对羞愧和怀疑

1-3岁

儿童通过利用新的心理技能和活动技能,想为自己做选择、做决定。

如果父母允许合理的自由选择,并不强迫或者羞辱孩子,那么自主就能够培养起来。

主动对内疚

3-6岁

通过建立信任的游戏,儿童探索他们自己可能成为什么类型的人。

如果父母对孩子新的目的感给予支持,那么主动感(即感到有雄心、有责任感)就会得到发展。

如果父母要求的自我控制太多,就可能会引发过度的内疚。

勤奋对自卑

6-11岁

在学校里,儿童会发展与他人一起合作的能力。

如果在家里、在学校,或与同伴一起时,体验到消极的经验,导致他们觉得自己无能,就会出现自卑感。

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

青少年期

青少年试图回答“我是谁”、“我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他们通过探索价值观和职业目标,进而形成个人的自我认同。

消极的结果就是他们对未来的成人角色含糊不清。

亲密对孤立

 

青年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深厚的友谊,与另一个人获得爱和陪伴感,或共享的自我认同。

孤独感或孤立感可能是源于无力建立友谊或亲密关系。

繁衍对停滞

 

中年期

在此阶段的成人要面对的任务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成绩,支撑家庭,或关照年轻人的需要。

这些相关标准是由个体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决定的。

那些无法或者不愿承担这些责任的人就会变得停滞和自私自利。

完善对失望

老年期

老年人回首自己的生活,要么觉得它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果的、愉快的经验,要么觉得基本上是对未完成的诺言、未实现的目标充满失望。

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的人会害怕死亡。

埃里克森(Erikson)是“新精神分析理论”代表者之一。

埃里克森相信发展持续人的一生。

观点:

埃里克森强调儿童是积极而有好奇心的探索者,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积极应对社会现实以求能够成功适应,并展现出正常的发展模式。

不太重视性冲动,强调文化的影响,个体的发展必须放到其生活的文化情景中来理解。

他认为人格发展是由内在的成熟和外在的社会要求交互作用决定的。

成就:

埃里克森描述了人类发展的八个阶段,强调“自我”不只是调节“本我”冲动与“超我”要求之间的关系。

在每一个阶段,个体都有一项心理社会性任务要完成。

直面每一项任务都会产生冲突,且伴有两种可能的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阶段

年龄

基本特点

感觉运动

 

出生至2岁

婴儿对外部世界的知识是基于他们的感觉和运动技能。

婴儿通过眼睛、耳朵、手和嘴与外界互动进行“思维”。

他们会发明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通过拉杠杆来听音乐盒的声音,找藏起来的玩具,把物体放入容器后又拿出来。

到这一时期末,他们会使用心理表征。

前运算

2-7岁

儿童学会如何使用符号(比如词汇和数字)来反映外部世界的各个方面,反映他们之前感觉运动时期的认识。

但是他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以其自己的观点为基础的。

思维缺乏后两个阶段的那种逻辑性。

具体运算

7-11岁

儿童的推理变得具有逻辑性。

学龄儿童会理解一定数量的柠檬水或橡皮泥在改变其外形后仍然保持不变。

他们也会把物体组织到各种分类和亚类中。

然而,其思维还未达到成人智力的水平,也仍然不是抽象的

形式运算

 

11岁以后

抽象、系统的思维能力使得青少年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先提出假设,演绎出可供检验的推理,孤立和综合各种变量,看看哪一个推理会得到证实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

研究儿童的逻辑,是了解人类心智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通过对自己的孩子们在发展学习上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与详细的记录并将研究结果出版了三本书。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图式”(schema)代表的是最初的思维模式,或者人们用以应对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心理结构。

–“适应”(adaptation)就是个体从外部环境中学习的过程。

•儿童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方式:

同化和顺应。

–同化:

有机体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

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机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的环境提供的信息,因此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

•“平衡”(equilibrium)是指在同化和顺应之间获得一种平衡,意味着个人所经历的现实与他所学到的是匹配的。

•现实与个人对其的理解不协调的时候,就会产生“失衡”

三、受孕及胎儿发展

1.受孕过程

受孕(conception)也被称为受精(fertilization),指的是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过程。

(胎儿发展的出生到第八周叫做胚胎,从第九周到出生前称为胎儿

最佳的出生时间为受孕后的第40周

2.胎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一般性因素:

营养、身体活动、母亲年龄、压力、父亲影响

(2)致畸物:

药物、疾病、环境危害

3.胎儿发展的遗传作用的方式

(1)遗传密码

“染色体”——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它包含了所有的由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东西。

DNA由两个核甙酸长链组成,这两个核甙酸链交结成一个双螺旋体,像梯子一样。

它又由四种碱基构成,四种碱基的配对组合就构成了“遗传密码”,决定了所有的遗传特征。

DNA所包含的更小的单位是“基因”,它位于染色体中的特定位置,每个基因都包含了形成特定蛋白质的“指令”。

(2)遗传传递模式

遗传传递模式指的是来自父母的基因相互作用的方式

简单的显性-隐性遗传

共同显性遗传

两个等位基因共同影响一个人的特征

伴性遗传

多基因遗传

很多对等位基因的影响

四、婴儿发展

1.肢体动作发展:

大运动发展、精细运动发展(填空)

运动技能的获得并不是按照固定的成熟时间表自然完成的

2.深度知觉发展(研究方法):

爬崖(填空)

3.自我认知发展特点和研究方法

(1)特点:

在自我认识之前会形成“自我恒定性”和“他人恒定性”的概念,

而自我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在他们表现“自我识别”之时

(2)研究方法:

自我识别

给婴儿鼻子上抹上红点,把他放在镜子前,如果婴儿对自己的脸有心理表象,并识别镜像是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