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749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8.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这句话有所感悟;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鸟儿心情的变化,通过相关句子,读懂它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

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

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

用“  ”画出小鸟说的话,用“____”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大树与小鸟

“再见了,小鸟!

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

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小鸟与树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小鸟与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运到那边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鸟与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

大树还在吗?

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出示:

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

学生自读思考:

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鸟儿明年还会来吗?

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

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树与鸟儿相约

鸟儿寻找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

 

9.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

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

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

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

“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

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

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

(板书:

舒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

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板书:

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那一定会很好

舒服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

长成一棵高大的树成长快乐

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服务他人

也快乐

 教学反思

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

要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这种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快乐的心态很重要。

因此,教学中抓住含有舒服的词语的句子反复读、感悟、体会,效果还不错。

《去年的树》这个童话故事,意在让学生感悟信守承诺的重要,两篇课文的不同点因为学生年龄小,说不全面,需要好好引导。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

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

(指名说)

师:

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

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

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

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

(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

(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

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

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

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

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

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

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

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

牛到底有几个胃?

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

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有何感悟?

(预设学生的回答:

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

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

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

请记住:

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游线路:

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要比上《那一定会很好》一课轻松得多。

之所以会有这种轻松的感觉,全归功于课前的精心准备。

课前,有老师特意提醒我:

要注意处理好教学环节,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口语训练,预设前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点……可以说,这一席话让我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方向与思路,因此才会有如此的进步。

但仍有诸多不足:

如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活动量不足,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等。

 

11.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