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710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docx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 含答案.docx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含答案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含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

考号:

______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知觉是人脑对______感官的客观事物各个属性和部分的______的反映。

2、马洛斯认为只有______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______需要。

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__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______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4、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

______和______。

5、心理学是研究______及其______科学。

6、有意后注意是在_____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_____的注意。

7、表象具有______和______特点,它是介于感知和思维的中间环节过度阶段。

8、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有:

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______特征和______特征。

9、从______到______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______的关系。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2、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吉尔福斯

C.斯腾伯格

D.达斯和纳格利里

3、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4、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_

D.测验法

5、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6、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9、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家庭结构

B.出生顺序

C.家庭的贫富程度

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12、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3、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4、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15、已有的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

A.原型启发

B.概念形成

C.迁移

D.问题解决

16、()对性格形成有直接影响。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

17、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是。

()

A.从众

B.服从

C.定势

D.态度

18、“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9、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A.知觉

B.重现

C.表象

D.想象

20、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性格的理智特征:

2、情绪记忆:

3、注意的稳定性:

4、意识:

5、情景记忆:

6、记忆:

7、注意的转移:

8、形象记忆: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2、()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3、()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

4、()“谈虎色变”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5、()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6、()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7、()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8、()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

9、()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10、()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情绪状态的种类有哪些?

 

2、意识有哪些特征?

 

3、马斯洛是怎样划分需要层次的?

 

4、创造力及其培养。

 

5、什么是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的形成与发展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6、简述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直接作用整体

2、低级高一级

3、1879冯特

4、直观性概括性

5、心理现象规律

6、有意注意意志努力

7、直观形象性概括性

8、情绪持久性主导心境

9、出生5、6岁

10、沟通心理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2、C

3、A

4、D

5、B

6、C

7、D

8、A

9、D

10、B

11、D

12、B

13、B

14、A

15、C

16、A

17、D

18、D

19、C

20、A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性格的理智特征:

是指人在感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又称性格的认知特征。

2、情绪记忆:

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3、注意的稳定性:

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4、意识:

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5、情景记忆:

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6、记忆:

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7、注意的转移:

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

8、形象记忆:

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对

9、错

10、错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答:

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

根据其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2、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①意识的觉知性,它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

②意识的能动性。

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意识的前进性。

③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2)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

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

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4、

(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设性人格的塑造

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③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力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头脑风暴训练

5、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就必须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与实物之间标志的意义,否则想象活动难以进行并会导致错误。

由于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愈丰富,想象的内容也愈丰富,因此,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再造想象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直观材料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生动、愈正确。

6、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面临容易或简单的任务时增强动机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在执行困难或复杂的任务时则动机的最佳水平应低些。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