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概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69823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画艺术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动画艺术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动画艺术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动画艺术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动画艺术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画艺术概论.docx

《动画艺术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画艺术概论.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画艺术概论.docx

动画艺术概论

动画艺术概论

第一章动画的起源与定义

一、动画的相关称谓

1.美术片:

电影四大片种之一,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的总称。

它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不追求故事片的逼真性特点,而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愿望,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艺术。

(《电影艺术词典》1986年中国电影出版社)

2.卡通

卡通是英文Cartoon的音译,意思就是漫画和夸张,是对于非真人电影的最早叫法,起源于美国,流传于全世界,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20世纪头十年,美国卡通电影受到图画故事的影响而得到很大的发展,卡通片借用了图画故事的风格、题材和人物特点,绘画风格比较简练轻松,并且充满了讽刺幽默的漫画气息。

动画的相关概念

3.动画

沿袭自日本人在二战结束以前的称谓,日本人当时称呼以线条描绘的漫画式的作品为动画。

战后,日本人则使用外来语拼音mangga统称包含用木偶动画、线绘动画等技巧所制作出来的影片。

动画的相关概念

4.Animation(电影动画)

使用逐格拍摄的方法,使木偶等没有生命的事物产生看起来像有生命一样运动起来的电影。

5.动漫:

狭义上讲指使用电影镜头语言绘制的漫画,广义上讲指动画和漫画两种艺术载体的总称。

6:

cosplay是英文costumeplay的简略写法,其动词为cos,而玩cosplay的人则一般被称为cosplayer。

中文译为服饰装扮。

以现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内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视觉系乐队以及电影中的某些人物。

二、动画的起源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有了用原始绘画形式记录人和动物运动过程的愿望,现存的资料表明,这种尝试可以追溯到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西班牙北部山区的阿尔塔米拉洞穴石壁上画着一头奔跑的野牛,该野牛除了其形象丰满、逼真外,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头野牛的腿被重复地绘画了几次,这就使原本静止的形象产生了视觉动感。

法国拉斯卡山洞中“奔跑中的马”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达·芬奇的人体比例图,该图通过强调某一部位的比例,使其在视觉上移动起来。

1.动画的原始意向:

人们公认的最早的动画现象:

阿尔塔米拉洞穴内多条腿的野猪(距今两三万年前)

动画的原始意象

中国最早的动画现象:

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舞蹈纹盆(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

动画的原始意象

在法老时代的古埃及,画匠们在神庙的巨大石柱上,画上一系列表现神的欢迎动作的分解图像,当法老乘着马车从神庙的石柱旁奔驰而过时,这些画面就会连续地运动起来,就好像神在欢迎法老的到来。

动画的原始意象

达芬奇的黄金比例人体结构图:

四只胳膊表示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

我国青海马家窑发现的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舞蹈纹彩陶盆“上所描绘的3组手拉手在河边跳舞的人形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每组最边上的两个人物的手臂上都刻画了两道线条,由此我们可以做大胆的推测:

这是我国先民们试图表现连续运动的最朴拙的方式,也体现了他们记录事物运动的愿望。

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壁画上“摔跤”故事的连续画面

神庙石柱上表示欢迎动作的连续绘画

我国马王堆汉墓中的人物龙凤帛画和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佛本生故事等等绘画,无不透露着人类记录动作和时间的欲望。

上述例子表明先民们都有用静止的画面表现运动的意愿,我们把这种意愿称为“动画意念”。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重叠性绘画。

就是在同一个画面(物体)上来表现连续动作的不同位置。

比如法国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多条腿的野牛,画有6只翅膀的鸟,等等;

另一种是连续性绘画。

就是将不同的场景联系在一起,使用多幅连续的平面去表现运动的空间和时间状态,即物体的运动过程。

比如埃及壁画中的图画,汉墓中的龙凤帛画等。

这些可以说是最早的动画意念,也显示出原始先民们对动作分解与时间过程的浓厚兴趣。

2.动画的活动雏形

动画的雏形

单纯的绘画只能记录动作的瞬间,不论是重叠性绘画或连续性绘画,都只是把不同瞬间的动作过程画在一起,表达了对运动过程记录的渴望,并没有真正地表现出事物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态,画面仍然是静止的。

到了16世纪,在不断地实践中发明了“手翻书”,人们发现当一些画面快速连续或交替出现时,画面上绘的物体会产生真正运动的感觉。

在不同的画面上表现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动作,这是人类解读动画的初次尝试。

1824年,英国科学家彼得·罗杰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向英国皇家学会提交了一篇关于《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的报告,第一次指出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的特点:

形象刺激在最初显露后,能在视网膜上停留若干时间。

这样,各种分开的刺激相当迅速地连续显现时,在视网膜上的刺激信号会重叠起来,形象就成为连续进行的了。

随后,在彼得·罗杰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玩具——“魔术画片”(又名幻盘)。

所谓“魔术画片”,就是一个两面画着不同图画的硬纸盘,当硬纸盘快速连续翻转时,眼睛还保留着刚过去瞬间的画面,紧接着又有一幅画出现,因此人们看到的不是单独的场景,而是组合在一起的正反两面图像互融的景象。

如小鸟进笼的表示过程如下:

提供一幅小鸟图片,再提供一幅笼子的图片,当两幅图片快速更换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小鸟进了笼子的效果,即看到了一个本不存在的画面。

“魔术画片”清楚地证实了视觉持续性这一原则。

1828年,约瑟夫·普拉托又发现:

形象在视网膜的停留时间根据原始物象的强度、颜色、光度强弱和历史长短而变化。

在物体表面照明亮度适中的情况下,形象在视网膜上的平均停留时间为1/3秒,确切地说是34%秒,这就是动画产生的理论基础,也是电影发明的理论基础。

19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还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幻透镜”(旋转画盘)、“西洋镜”(回转画筒)等工具。

通过这些设备和装置,人们可以看到真正活动的绘画形象。

(1)手影

(2)皮影戏:

诞生在2000年前的西汉,发源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材料:

皮革

颜料:

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

人物:

生、旦、净、末、丑

连接:

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两手

传播:

中亚西亚、波斯、埃及、土耳其、法国、英国

动画的活动雏形

(3)走马灯: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作为装饰品较为流行,是花灯艺术中一类独特的观赏灯种。

动画的活动雏形

(4)手翻书:

如火柴盒大小的书,在每页书的边缘画上一幅图画,可以是动作、表情相近的人物或动物,随着书页的快速翻动,静止的画面成为了运动中的一个个状态,画中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便活动起来。

(5)魔术幻灯:

是个铁箱,里面搁盏灯,在箱的一边开一小洞,洞上覆盖透镜。

将一片绘有图案的玻璃放在透镜后面,经由灯光通过玻璃和透镜,图案会投射在墙上。

费纳奇镜(Phenakistiscope)

初期的魔术幻灯只是单纯地通过灯光和透镜把绘画图案投射到墙上或幕布上,后来人们逐渐把活动绘画与幻灯相结合,致力把活动景象投射到墙上或幕布上。

19世纪,法国人艾米尔·雷诺研制出“光学影戏机”(图1-9),其原理是经幕后光源和镜片把活动的景象投射到幕布上,雷诺也成为世界上最早放映动画片的人。

1877~1879年间,爱德华·麦布里奇首先将一套马连续奔跑的照片搬上了幻透镜,随后又改良了艾米尔·雷诺的装置,发明了“变焦实用镜”,于是,世界上“第一架动态影像放映机”诞生了。

三、动画的诞生

19世纪末,“画”已经可以动起来了,但是还有局限,还需要一些发明来促使它进步。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机,当时放映了著名的《火车进站》和《水浇园丁》,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电影技术的应用为以后动画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和技术条件。

英国的史都华·布莱克顿于1906年拍摄了在黑板上画的《滑稽脸的幽默相》(图1-10),这一粉笔脱口秀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

1906年,法国人埃米尔·科尔运用摄影机上的停格技术,用负片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幻影集》。

片中表现了一系列影像之间的神奇转化,生动而有趣,科尔不强调剧情,而着重发掘动画的可能性。

他的这种创作理念,将动画带向了更加个人化与图像自由发展的方向,成为欧洲动画艺术风格的源头。

此外,他也是第一个把遮幕与动画和真人动作结合起来的先驱者,因而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另一位早期伟大的动画家是美国的温瑟·麦凯。

麦凯不是发明动画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人。

他于1911年制作出生平第一部动画影片《小尼摩》,并亲自一格格着色,动画从此有了颜色。

1914年,麦凯推出了在动画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恐龙葛蒂》(图1-11),葛蒂是动画史上的第一个动画明星,片中的恐龙被注入了人类的思想感情。

这部影片的手绘图超过五千张,每张的背景都要重复画,哪怕是在今天来看,这部影片也丝毫没有生涩的感觉,非常流畅。

后来,很多动画家都是在看了《恐龙葛蒂》之后迷恋上了动画艺术的。

麦凯在制作了《恐龙葛蒂》之后不久,便推出了动画史上的第一部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的沉没》。

他将当时悲剧性的新闻事件在舞台上逐格呈现,特别是将船沉入海中,几千人坠入海里消失在波涛中的画面以动画表现,令观众十分震撼。

为了重现当时的情景,他画了将近二万五千张素描,非常令人震惊。

总之,麦凯是第一个发展全动画观念的人。

他为动画开辟的路线,预告了美式卡通时代的来临。

此时,美国和欧洲动画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

(一)动画片的成型

由于布莱克顿和温瑟·麦凯的成功,动画片厂开始逐渐出现。

1913年,第一个动画公司在纽约成立,拉武·巴瑞精心为自己的动画片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定位系统,为以后动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5年,美国人埃尔·赫德发现透明的赛璐珞片可用来替代以往的动画纸,最终使动画电影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在这之前制作动画时,作者不得不将每一次变化的形象连同不变的背景都画一遍,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加大了创作难度。

赫德把人物画在赛璐珞片上,活动的形象就可以与背景分开,最后拍摄时再合在一起。

这样,不但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制作动画片的效率,也扩展了动画片的表现能力。

定位系统的发明与赛璐珞片的运用使得动画片的基本拍摄方法被建立起来。

(二)两种倾向

随着动画片技术的不断成熟,动画创作的艺术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法国人埃米尔·科尔和美国人温瑟·麦凯的作品分别代表了动画不同的发展走向。

温瑟·麦凯是在沃尔特·迪斯尼之前对动画艺术性及商业化进行建设性探索的功臣,他于1914年创作的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影片《恐龙葛蒂》和第一部以动画表现的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的沉没》都代表了当时动画片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商业回报。

动画家埃米尔·科尔的动画片则致力于动画视觉表现力的挖掘,极富个性和自由创作精神。

从这以后欧美动画的艺术家们分别向这两个方向发展,最后形成两种倾向:

一种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出现,注重商业效应,这一倾向的动画最后发展成为商业性很强的主流动画片;另一种是强调画面感觉,发挥创作者自己的个性,艺术家们把动画当作一门高尚的艺术来潜心追求,这一倾向的动画最后发展为艺术实验短片。

根据动画艺术出现的两种不同倾向以及艺术家的不同追求,动画可分为主流动画与非主流动画。

(一)主流动画

由于以讲故事和表现动作为主的动画片受到观众的喜爱,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实力雄厚的动画公司就把这类动画片的创作发展成了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后逐步发展成为商业性很强的主流动画,即以观众和市场为目标创作的故事类动画片。

1.美国动画的兴起与发展

1911年,美国动画家温瑟·麦凯制作出第一部动画着色影片《小尼摩》。

1915在巴瑞公司工作的麦克斯·佛莱雪发明了“转描机”,可将真人电影中的动作一五一十地转描在赛璐珞片或纸上。

他在1916~1929年间创作的《墨水瓶人》(图1-12)和《小丑可可》,就是利用转描机和动画技巧制作的动画片代表作。

1919年派特·苏利文公司的动画片《猫的闹剧》一举成功,并获得良好的商业回报,与此同时,以儿童为对象的电影销售模式发展并建立起来。

这一时期的动画艺术家还有戴夫·弗莱雪、保罗·泰利、华特·兰兹等人。

在1920~1930年代创作的卡通人物如大力水手卜派、啄木鸟伍弟、菲利克斯猫等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1)迪斯尼公司

沃特·迪斯尼是美国主流动画的主要代表。

1928年迪斯尼制作出了动画史上第一部有声卡通片《蒸汽船威利》(图1-13),米老鼠开始成为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

之后迪斯尼又于1932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卡通片《花与树》。

1937年迪斯尼拍摄的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图1-14),成功地开启了动画史的新纪元,为迪斯尼今后动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着,迪斯尼又成功地创作出《木偶奇遇记》(1940年)(图1-15)、《幻想曲》(1940年)(图1-16)、《小飞象》(1941年)(图1-17)和《小鹿斑比》(1942年)(图1-18),奠定了迪斯尼动画的龙头地位。

之后,迪斯尼不断进行技术上的改进和文化产品经营理念上的研究,开辟了影院动画的黄金时代,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主流动画的领军人物。

(2)其他美国动画片厂

华纳电影公司的卡通片在好莱坞占有重要地位,像著名的《小猪波基》、《达菲鸭》、《兔八哥》(图1-19)、《蝙蝠侠》、《钢铁巨人》、《飞天小女警》(图1-20)等都是脍炙人口、风靡一时的卡通片;汉纳·巴贝拉公司较著名的片集有《猫和老鼠》(图1-21)(为汉纳·巴贝拉在米高梅公司时所作)、《摩登原始人》(图1-22)、《瑜珈熊》等,所出作品几乎垄断全美的电视卡通市场;梦工厂的《小蚁雄兵》、《埃及王子》(图1-23)、《怪物史莱克》(图1-24)等影片向迪斯尼在美国动画的霸主地位直接发起了挑战;福克斯公司的《真假公主》(图1-25)、《冰河世纪》(图1-26)等片坚定了福克斯站稳美国卡通市场的信心。

另外一些美国动画公司还有米高梅、派拉蒙等。

2.日本动画

在商业动画领域,日本凭着自己的风格和巨大的产量成了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动画大国,而且随着动画片的大量输出,日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日本动画从1956年10月成立东映动画株式会社后开始有了迅猛的发展。

在当时的领头人大川博(1894~1971年)的带领下,1958年推出了第一部取材于中国神话故事的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图1-27)并大获成功,荣获第一届威尼斯儿童电影节特别奖。

1959年推出日本第一部超宽银幕动画片《少年猿飞佐助》,也取得了良好的商业回报。

至此,东映平均以每年一部长片的速度为动画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影片,直到大川博的去世。

东映公司是日本动画工业的摇篮,在大川博的领导下日本动画摆脱了手工阶段,且成长起一批著名的动画大师。

手冢治虫是日本动画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日本新漫画的创始人,有着“漫画之神”的美称。

他于1966年推出日本第一部彩色电视动画系列片《森林大帝》,使电视动画与电影动画开始并驾齐驱。

他的主要动画作品有《街角的故事》、《铁臂阿童木》(图1-28)、《森林大帝》(图1-29)等;日本动画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宫崎骏。

1963年,宫崎骏大学毕业后放弃所学的政治经济学考入东映公司。

1978年开始独立创作,制作了电视动画片《未来少年柯南》。

1979年执导《鲁邦三世》获大藤奖。

1984年他推出第一部影院动画片《风之谷》,并获日本大藤奖和第14届巴黎国际科幻电影节最佳作品奖。

他的主要作品有《风之谷》(图1-30)、《天空之城》、《龙猫》(图1-31)、《幽灵公主》(图1-32)、《千与千寻》(图1-33)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日本动画家还有高畑勋、近藤喜文、大友克洋、今敏、押井守等。

3.中国动画

中国动画始于20世纪20年代,动画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简称万氏3兄弟)拍摄出片长仅有1分钟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河。

1926年他们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了中国,同时也是亚洲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图1-34),片长为80分钟,将中国的动画艺术载入了世界电影史册。

1946年10月,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成立,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基地,为中国动画20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1949年11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片组就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动画业界的精英和人才来到上海。

1950年3月,东影美术片组归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同年9月完成动画片《谢谢小花猫》的制作,这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迁到上海后的第一部动画片,也是新中国第一部童话题材的动画片。

1956年10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成立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下设3个不同的故事片厂。

原来的美术片组作为独立的片种从总厂中分离。

1957年4月,中国第一家专业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海美影厂”)成立。

由于东影美术片组的归入,再加上一些专业人员的加盟,使新中国有了一支颇具规模的动画创作队伍,为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确立中国动画民族化风格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此时的中国动画进入了第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1961~1964年,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的成功拍摄,标志着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形成。

1966~1976年的“文革”使中国动画片创作一度停止。

“文革”结束后,中国动画迎来了其第二个发展的高峰期,《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动画片的成功拍摄,确立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界中的地位。

4.欧洲各国动画

前苏联的动画艺术开始于1922年,创作的第一部动画片为《战火中的中国》(1922~1923年)。

1936年5月在莫斯科建立了专门拍摄动画片的制片厂,为前苏联的动画艺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前苏联的动画艺术家特别注重影片的思想内容和对社会的宣传功能,在表现形式上注重艺术风格的完整统一,同时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也进行认真挖掘、整理和研究。

初期的作品有《星际的旅行》(1942年梅尔库罗夫制作)、《阿哈梅德王子奇遇记》(1928年洛蒂·雷尼克制作的皮影动画)、《拉西与尼诺夫的前奏曲》(1934年伊伏斯登兄弟3人摄制)等。

但是后来的动画片在前苏联逐步发展为一种教育儿童的电影,有《小沙皇杜朗台》、《新格利弗游记》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苏联的动画片在艺术风格上和质量技术上逐渐成熟,推出了一些非常出色的影片,如《快乐的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灰脖鸭》、《冰雪女王》等,这些影片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40~1945年拍摄了根据文学著作改编的《七瓣花》、《金画》、《卡什旦》等。

英国、法国、前捷克斯洛伐克、荷兰等国的主流动画也有着各自的成就,如法国同加拿大、比利时、英国4国联合投资,共同制作的超级动画巨著《贝尔维尔三重奏》(图1-35),英国的约翰·哈拉斯夫妇的动画长片《动物农庄》,阿德曼动画工作室的《小鸡快跑》(图1-36),BBC的《小鸭历险记》(图1-37);法国的保罗·格利牟特的《国王与鸟》(图1-38);前捷克斯洛伐克动画家杰利·川卡的《好兵帅克》,StudioBratriVTriku公司制作发行的《鼹鼠的故事》(图1-39)等等。

(二)非主流动画

非主流动画是对主流动画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更加注重个性化制作和个人的创作体验。

在非主流动画中,艺术家们把动画当作一门艺术来加以发挥,创作了许多风格各异、个性很强的实验性动画。

因其在动画行业中不占主导地位,故称为非主流动画。

1.加拿大和前南斯拉夫动画

在一些国家,动画艺术没有能像美国、日本一样走向工业化道路,而是朝着更自由、更个性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两个艺术动画基地:

加拿大的NFB(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和前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艺术动画家有一个自由的创作环境,他们主张鼓励原创,强调个性,求新求变,密切群体协作。

主要代表人物为诺曼·麦克拉伦,其作品有《母鸡之舞》、《邻居》、《线与色的即兴诗》、《同步曲》。

其特点是直接将形象手绘在电影胶片上,把色彩与音乐的配合,看成是表达作品情绪和内容的重要因素,因不用摄影机来制作影片,被称为“绝对电影”或“纯粹电影”。

加拿大NFB其他著名的动画艺术家还有费德利克·贝克、乔治·杜宁、卡洛琳·丽芙等。

费德利克·贝克创作的《摇椅》(图1-40)、《种树人》以其优雅、简洁、富有人文气息著称于世。

这两部作品是他在国际动画影坛上重量级的作品,奠定了他艺术动画家的地位;乔治·杜宁的作品《黄色潜水艇》(图1-41)是世界动画史上的重要作品,同时这部作品也使他成为著名的披头士乐队的形象代言人;卡洛琳·丽芙是近代NFB动画电影部门内最耀眼的明星,国际动画竞赛的常胜军,代表作品有《猫头鹰与鹅之婚礼》、《街道》(图1-42)等。

前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被誉为艺术动画的圣地,每两年举办一次萨格勒布动画节,是当今艺术动画创作的盛会。

萨格勒布动画家们的作品充满了自由探索精神和张扬的个性。

1949年,法第耳·哈德兹创作的以青蛙、蚊子为主角的政治讽刺画《大会议》相当成功,得到了前南斯拉夫政府的重视并资助,建立了前南斯拉夫第一家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厂——杜加电影公司。

虽然这家公司维持的时间不长,但所招揽和培养的人才及自由、协作、个性化的创作精神,直接催生了举世闻名的“萨格勒布动画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是杜桑·乌克弟奇,他的个人风格是用简洁到只有色彩和线条组合的符号来讲述看似荒诞却充满哲理的故事。

他的作品主要有《轻机枪鸣奏曲》、《月亮上的牛》、《代用品》、《游戏》等,是艺术动画的经典之作。

其他动画艺术家还有亚历山大·马克斯,代表作品有《苍蝇》、《噩梦》等;波尔多·杜弗尼克维奇,代表作有《好奇心》、《学走路》等;安提·萨尼诺维奇,代表作有《消毒》、《墙》等。

2.前苏联动画

前苏联的艺术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比起同一时期的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创作的个人风格和实验色彩强烈的动画短片,前苏联动画片导演的表现似乎没有那么激进。

他们非常注重对前苏联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精致的画面结合简练的电影语言,形成了前苏联艺术动画的特色。

1922年莫斯科国立电影专科学校设立了动画片实验基地,组织了一批专家专门从事动画艺术的研究,创作了第一部反对世界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政治杂文式影片《战火中的中国》,从此,前苏联的动画开始走上了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道路。

前苏联的动画家有很多,主要代表人物有伊凡·伊凡诺夫·瓦诺、尤里·诺斯坦、菲奥多尔·西图卢克等。

伊凡·伊凡诺夫·瓦诺生于1900年,是前苏联动画的创始人之一。

他从1923年开始参与动画制作,他对动画的投入不仅提升了前苏联动画,也影响了世界动画的发展。

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古老的民间故事,制作风格迷人、精细耐看,在坚持对作品艺术品格追求的同时并能兼顾广大观众的欣赏口味。

其著名的作品有《驼背的马》、《睡美人的故事》、《往事》、《季节》(图1-43)等。

尤里·诺斯坦是伊凡·伊凡诺夫·瓦诺的学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既是动画家又是著名的画家,他认为动画不仅仅是讲简单的故事,还要呈现出人类生活的丰富内涵,其作品的特点是画面优美,代表作品有《苍鹭与鹤》(图1-44)、《雾中的刺猬》(图1-45)和《故事中的故事》(图1-46)等;菲奥多尔·西图卢克的作品有《孤岛》、《一件罪案的发生》、《生活在框框里》,等等,虽然都是短片,但对动画题材的开拓和对现实的反讽,都是前所未有的尝试。

3.美国动画

“美国联合制作公司”简称UPA,其主张制作要回复动画艺术本质、力求发挥作者个性及创意来制作影片,但也不完全忽视商业上的要求。

成立期间摄制出了不少形式上焕然一新、水准极高的动画影片,像《玛德林》、《杰拉德·波音波音》等。

虽然UPA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它的崛起将美国卡通带入了新的境界,也推动了动画艺术的发展。

1980年代以后,美国的独立制作动画延续UPA的实验创新精神,发展出和主流动画工业截然不同的制作路线和风格,这些不同风格的独立动画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内容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