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687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docx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docx

广西主要构造体系与地震

一、主要构造体系概述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各应力场的作用下,广西境内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构造体系。

这些构造体系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相互干扰,相互制约,各方向的褶皱、断层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颇为复杂的构造景观。

依构造形迹的发生、展布方向及生成联系看,广西主要有如下构造体系(带)。

即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广西山字型构造体系;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北西向构造带。

各构造体系(带)的发育情况,大致如下:

(一)纬向构造体系主要分布于25o~40°N之间。

由一系列褶皱、断裂和岩体组成,是南岭纬向构造的西延部份。

由于受其它构造形迹的干扰和改造,构造形迹断续不连,零星出露。

其主要构造带自北而南有月里~海洋山带、宜山~柳城带、巴马~金秀带、德保~平果带、西大明山带。

在宜山、柳城一带由于南北应力不平衡的挤压,局部向南突出。

构造形迹以褶皱隆起、凹陷为主,伴随有断裂。

其中最主要一条断裂是宜山~柳城断裂,此

断裂蜿蜓展布于南丹、河池、宜山、柳城一线,东端与桂林~崇

左断裂交汇,向西延至贵州境内,是压性断裂。

它受广西山字形构造的影响亦向南突出。

此外,于南部北纬2o15‘附近(北海市至涠洲岛之间)也发现有一条东西向的凹陷带。

又据物探资料,于三江老堡至贵州都江口南面,还可能有一条大致与溶江~都柳江河谷平行的东西走向的稳伏断裂。

纬向构造,于四堡期(约14亿年前)就已开始形成,具多期活动性。

于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近代仍有活动。

(二)、经向构造体系此构造体系在广西不甚发育,可分为桂东、桂西两带,东强西弱。

东带分布于东经109010/~120°之间,包括大瑶山、桂林弧、富川等地,其向南延伸至玉林、北流一带因受东西向构造带阻隔干扰,显得零星,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亦发育有部分褶皱。

在桂北一带由于与广西山字型(包括宜山和柳州两个山字型)脊柱复合,构造形迹的归属难以确定。

主要断裂有溆浦~五通、寿城~六发、福龙、大塘、百朋、四排~桐木、六塘、高贞岭等断裂。

它们均具压扭性质,断裂规模一般不大,但有的延伸也较远,从卫片上分析,也具有一定规模。

由于东西压应力的差异,在桂林一带形成了向西突出的桂林弧。

桂东带,南北构造发生发育形成于海西~燕山期,较近时期似乎还有活动。

桂西带,分布于东经106(30/~107o30之间,仅见于桑郎和向阳、天峨、金谷一带,属贵阳南北构造带的南延部分,亦是由褶皱和断裂组成。

褶皱比较发育,以隔槽式为主。

主要断裂有蛟龙断裂、向阳断裂及天峨~金谷断裂等。

以压扭性断裂为主。

一般规模较小,在卫片上反映不明显。

桂西带经过巴马一带后,构造形迹不易分辨出来,此带主要形成于印支期,晚近亦有间歇性活动。

从地震活动看,这一构造所在地,在100年前地震仍很活跃,近100年来比较安定,似已进入一个平静期。

(三)、广西山字型构造它占据着广西中部和北部广大地区。

在广西地质构造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主前弧弧顶分布在镇龙~卢

圩一带,是由一系列高度挤压的褶皱、冲断裂组成,主前弧的东翼包括龙镇山、大瑶山、三江口、荔浦、平乐以及海洋山带,并延伸至湖南,是由一系列褶皱和压扭性断裂组成,其中主要压扭性断裂有都安~马山断裂和丹池断裂。

脊柱主要包括元宝山和吉羊山复背斜,其附近尚发育有若干南北走向的压扭性断裂。

广西山字型构造,从加里东期就已开始形成,到印支期基本定型,它控制着本地区加里东期至燕期岩体的展布。

于燕山期和喜山期都曾有活动,从第四纪地貌和地震活动看,这一构造近期亦仍有活动。

(四)、华夏构造体系这一构造体系在广西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华夏系形成于加里东期,主要包括云开大山隆起带,桂北隆起带,其中发育着走向东北的褶皱和压扭性断裂以及混合岩体。

晚华夏系形成于早泥盆纪至中三叠纪,较显著的构造有博白~岑溪

断褶带、灵山~昭平断褶带。

它们是由上古生界至三叠统地层组成的褶皱断裂及海西~印支期岩体组成。

华夏系构造在本区构造格局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本区东北向构造的基本构造,后来的新华夏构造几乎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五)、新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系在广西分布广泛,特别是在桂东南和桂北,新华夏系最为发育,一些重要断裂在航卫照片上都有清晰的反映。

如斜贯广西的桂林~崇左断裂、三江~寿城断裂、四堡断裂、独洞断裂、池洞断裂等。

它们都属于区域性断裂。

在桂东南主要有十万大山坳陷带、东兴~灵山断裂带、合浦~北流断裂带等主要构造。

此外,新华夏系在其它地方也有零星分布。

桂北的新华夏断裂多沿北东15°〜30°方向展布。

桂东南一带受华夏系的制约,其走向大体在45660。

之间。

新华夏系是在古老构造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它形成于燕山期,具有最新且最强烈的活动性,直到近代仍很活跃,它与广西近代地震活动关系最为密切。

近代这一构造的主干断裂附近,曾有过不少地震发生。

据广西地震局资料,广西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强震,许多都在这些断裂带上。

其中1963年4月1日的灵山6.5级地震——广西有记录以来最大一次破坏性地震,也是发生在这一构造体系的活动断裂带上。

(六)、北西向构造带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右江流域和那坡〜靖西一带及大塘盆地等地。

其构造以断裂为主,伴有褶皱构造。

主要断裂有右江断裂、那坡断裂、黑水河断裂、昆仑关断裂等。

其中最显著的是右江断裂和那坡断裂。

这些断裂均为压扭性质。

各断裂带还具有60〜80Km等距离展布的特征。

此外,在桂北、桂东北九万大山、永福登云山、阳朔老厂、蒙山长平、钟山、贺县等地亦有北西向构造的形迹。

在桂东南的藤县、容县、北流、灵山、合浦、钦州一带,北西向构造亦见有零星分布。

它们除了一系列褶断带外,还有北西向分布的中生代盆地和长轴为北西向的

侵入岩体。

这些北西向构造的走向多数在北西45°~60°之间,常

与东北向的新华夏系相交成“X型构造。

从岩层看,上古生界至第三系和基性岩均卷入其中(于右江断裂带及其附近,可见第三系褶皱断裂,有的地方还可见古生代地层逆冲于第三系之上),一些北西向断裂带也常切过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和褶皱,这充分表明了其新的活动性。

北西向构造形成于印支期、喜山期,至令仍有活动。

从广西震中分布图看,在其断裂附近及其与其它构造复合交切部位,曾有不少地震发生。

1875年6月8日的田东~平果5.6级地震,1962年4月20日的田林5.0级地震,1977年10月19日的平果5.0级地震,就都是发生于右江断裂带及其附近。

看来这一构造体系与桂西南的地震有密切关系。

以上所述,是广西六大构造体系(带)。

此外,桂北还有一组形成于加里东期的古北北东构造,桂西一带又还有一些旋卷构造,其与广西地震的关系不太明显,不过古北北东向构造对广西新华夏系的发生和发展起着明显的影响作用。

二、地震活动与构造体系的关系

(一)、历史地震概况广西各构造体系纵横交错,相互切截,相互制约,决定着广西近代地震活动的分布格局和特点。

从位置上看,广西位于华南地震区东南沿海地震带的西沿,据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有从东向西减弱的特点。

从这一点看,

广西正位于其减弱部位,广西发生地震的机会应该是较少的。

但从广西地震记录看,情况并不如此。

据统计,在东南沿海地带中,广西地区地震发生的频度和强度都仅次于泉州~汕头地震带与河

源~邵武地震带,居第三位。

据广西地震局调查资料,广西最早的地震记录是在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8年10月贺县地震)从那时起,直到现在(1978年)共有地震记录345次(包括近代仪器记录)。

若按朝代划分,西晋(288~289年)两次;北宋(1045~1099年)11次;元(1271~1372年)三次;明(1372~1642年)71次;清(1646~1911年)250次。

从上述地震记录可明显看出,明朝以后才有较多的地震记录,而明以前记录是很少的。

自西晋到元朝一千余年中,仅有八次地震记录,其中289~1044年的七百余年里,根本没有地震记录,显然,上述资料是很不完全的,明朝以前,很多地震被漏记了。

此外,于解放前后(1938~1958年间)也可能有不少地震漏记。

从地震强度看,大于4级地震38次,其中6级地震1次,5.5级地震4次。

这些地震均有山崩地陷等破坏现象记录。

从震中分布看,有如下特点:

(1)、分布普遍全区各地几乎都有震中分布。

5级以上地震,东、西、南、北、中都曾有过发生。

桂北1695年2月15日融水、罗城5.5级地震;桂中1510年11月18日柳州、宜山5级地震;桂西北1372年5月24日田林5级地震;1875年6月8日田东、平果间5.6级地震;桂东南1936年灵山6级地震;1890年陆川

南部5.9级地震。

(2)、东南多西北少大约以桂林~崇左断裂为界,东南地区地震记录较多,西北地区地震记录较少。

于桂东南的玉林、合浦、灵山、钦州、崇左等地均有大量震中分布,形成密集区域。

桂林~钦州沿离江一带,震中也密如串珠。

除上述地区外,也还有不少的震中集中点。

桂西北地区则除了罗城、融水、融安等地及河池、宜山、环江等地和百色地区有较多的震中集中分布外,其它地方地震分布就少了。

就是这些震中集中的地区,其震中密集的程度与桂东南的玉林、灵山等密集地区相比,其密集程度也小得多。

(3)、具地带性,各带分布不均,有明显的密集带(区)较

明显的地震带有:

①合浦〜北流〜梧州带;②防城〜灵山〜平南带;③桂林〜平乐〜昭平〜梧州带;④平果〜百色〜田林带;⑤崇左〜靖西〜那坡带;⑥河池〜环江〜宜山〜柳州〜柳城带;⑦罗城〜融水〜融安带。

以上各带,从震中分布看,也不是均匀的,而是集中在一个带的某一地段,形成密集区。

如合浦〜北流〜梧州带,震中多集中在中段的容县、北流、玉林、陆川地段及西南端的合浦和东北端的梧州段,形成合浦、北流、梧州三个震中密集区。

防城〜灵

山〜平南带,震中又多集中在中段的灵山及西南端的防城、钦州地段,形成灵山和防城、钦州两个震中密集区。

其余各带的情况亦大体相似。

(二)、地震与构造体系的密切关系广西地震的上述分布特征,并不是偶然的,它与广西构造体系的展布和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1)、绝大部分震中都有规律地分布在各构造体系的主要断裂及其附近各地震带均与各构造体系主要断裂相吻合。

如:

合浦~北流~梧州带;防城~灵山~平南带,分别与新华夏系合浦~北流断裂带的钦州~灵山断裂相吻合。

平果~百色~田林带;崇左~靖西~那坡带,分别与右江断裂和那坡断裂相吻合。

河池~环江~宜山~

柳州~柳城带与纬向构造的宜山~柳城断裂带相吻合。

罗城~融水~融安带与桂北新华夏系的三江~融安断裂、永乐断裂、四堡断裂等相吻合。

桂林~平乐~昭平~梧州带可能与东部经向构造带有联系(从地震分布的成带性分析,这一带很可能有一经向隐伏断裂,究境沿漓江一带是否有断裂隐伏,看来值得今后工作注意。

(2)、地震多集中新华夏断裂及北西向断裂带上,尤其两者的交会地段更为突出,这些地段不但地震频度高,而且强度也大据记载资料,全区大部分地震震中都分布在合浦~北流断裂、

钦州~灵山断裂、桂林~崇左断裂、三江~融安断裂及那坡断裂、右江断裂、都安~马山断裂等新华夏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的主要断裂上。

发生于这些地区的地震占全区的75~80%,灵山、防城~

钦州、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