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64816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5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docx

《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docx

1在建项目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汇总表

安装危险源登记表

序号

设备活动

潜在的危险因素

可能的风险

预防控制措施

1

安全管理

未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网络

管理混乱,无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得管理无组织

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网络

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制定安全管理目标

人员思想麻痹导致事故、责任不明

1、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制考核制度2、建立安全管理目标,进行目标考核

未制定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作业人员不懂操作导致事故

1、建立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2、组织工人学习操作规程

未建立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原因不清,无法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按规定建立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未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班前安全教育制度,三级教育制度

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不清,工作失控,导致事故

1、按规定建立各种安全制度;

未按规定配备安全员

安全措施无法落实

2、按规定配备安全员

人员未经培训或身体不适合从事特种作业,而从事特种作业

人员能力不足或作业过程中因身体原因而导致事故

1、送特种作业到有权部门培训,取证;2、现场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3、定期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体检

现场无安全标志平面图(消防疏散图)

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生时,急救人员找不到工具,人员找不到疏散通道

绘制现场安全标志图和消防疏散图,并悬挂于显明处

2

临时设施搭建

结构设计不合理,材质不合格

容易倒塌,如使用易然材料,就容易发生火灾

1、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2、严格按照临时建筑设计图纸施工;3、选用合格建筑材料

使用有害建筑材料(如石棉瓦等)

人体皮肤过敏、严重时会产生各种疾病

选用建材时注意材料中是否含有有害成份(如,致癌物等)

3

临时设施搭建

无消防通道,消防设施配置不全

发生火灾时人员无法逃生,火灾扩大

1、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现场整体布局,规定安全通道2、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临时场所选选址不当,修建在高压电线下方或地势低洼处

电击、雷击、水淹

组织设计时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地势和周围环境,做好防雷接地

临时设施施工时施工人员高处作业防护措施不到位,或不懂操作规程,导致事故

人员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1、制定和落实防护措施;2、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3、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熟悉操作规程

4

行政卫生

食堂不符合卫生要求,食品变质

员工生病,食物中毒

食堂应取得卫生许可证,采购新鲜食品,食堂配置冰箱

食堂储油罐未按规范存放

火灾、爆炸、人员和财产损失

规范存放,加强防护及应急措施。

施工现场无厕所,生活垃圾未及时清运

污染环境,滋生蚊虫,传染疾病

建造厕所,落实卫生责任人,及时清运生活垃圾

夏季施工无防暑和防蚊虫措施

员工疾病

制定夏季防暑、防蚊虫措施

5

行政卫生

无卫生饮用水供应

员工生病,健康得不到保证

供应卫生的饮用水

携带传染病毒员工得不到及时识别和有效隔离与治疗

疾病传染其他员工,得病员工病情恶化

对员工进行体检,确认其是否携带传染病毒,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并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6

保健急救

无保健医药箱,无急救措施和器材,未配备经培训的急救人员

受伤或生病人员得不到及时救治

配备保健医药箱和急救器材,制定急救措施,并配备经培训的急救人员

7

材料堆放、存放

材料堆放过高,不稳定,未采取防护措施

材料倒塌伤人,材料损毁

材料堆放不得过高,并采取固定措施,周围采取防护措施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未按规定采取防患措施

火灾、爆炸人员中毒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按规定存放并采取防患措施

水泥、砂等粉尘类材料堆放时无防扬尘措施

扬尘,人员肺病

对这些材料进行封闭

材料、部件拆除后堆放于楼层边沿,通道口、脚手架边沿等处,堆放高度过高

高处坠物,产生物体打击

材料、部件拆除后堆放于楼层边沿,通道口、脚手架边沿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

8

现场防火

无消防措施,制度,未成立消防领导小组,未配备兼职消防员,无应急措施或应急措施不完善,未成立应急急救小组;

消防管理失控,火灾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控制,人员得不到及时救治

制定消防措施,制度,成立消防领导小组,按规定配备兼职消防员,制定应急计划并不断完善计划,成立应急急救小组;

宿舍内的电缆老化严重,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

火灾、触电

及时更换老化电缆,宿舍不得使用大功率电器、设置集中用电场所

电房、危险品仓库等易发生火灾的场所有人员吸烟

易发生火灾

木工房、电房、危险品仓库等易发生火灾的场所严禁所有人员吸烟

上述场所未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或失效

火灾发生时无法及时扑灭火源,使得火灾扩大、蔓延

1、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2、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有效性

高层无消防水源

火灾难以扑灭

设置高层消防水源

动火无审批、监护制度,现场未设置吸烟室

火灾

制定动火审批、监护制度,在现场设置吸烟室

兼职消防员、急救人员能力不足

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伤员得不到有效救治

1、定期进行消防演习;2、对兼职消防员、急救人员进行培训

12

钢结构工程

钢材、结构件的吊运

物体打击、挤、压、人员伤亡

严格执行吊运方案和起重吊装作业规程

钢材、结构件的拼装

物体打击、挤、压、人员伤亡

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时按照交底和高处作业规范进行施工。

钢结构件焊接

触电、火灾

在焊接过程中应执行焊接和执行施工现场防火规定及用电规范

14

智能化工程

管路预埋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进行交底,明确操作位置、执行蹬高作业规范

支架吊筋安装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时按照交底和高处作业规范进行施工。

桥架线槽安装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进行交底,明确操作位置、执行蹬高作业规范

15

电梯安装工程

井道支架安装和焊接未执行作业规程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火灾

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做到上挡下盖,井道内施工要系好安全带,上、下架子时注意防滑。

随身携带的工具袋,工具等用毕立即放入袋中,物料不能上下抛扔。

,焊接过程中应执行焊接操作规程。

电梯立轨道时,应先检查卷扬机制动(拖闸)、逮子绳、滑轮是否可靠。

统一指挥,信号准确,起吊速度应低于8m/min。

卷扬机操作人员应有操作证,精神集中,认真执行命令,防止误操作。

轨道下方不得站人,起吊时每层架子上要有人监护轨道头,注意有无受阻情况。

电梯井施工时防护不完善

坠落

拆除脚手架应有专人配合,拆一层厅门应关闭一层,防止人员坠落。

轨道运输过程中绑扎不牢,现场吊卸过程中突然滚落

物体打击

轨道运输前应绑扎牢固

轨道在吊装过程中未执行起重吊装作业规程

物体打击、

轨道在吊装过程中应执行起重吊装作业规程

电缆敷设时突然脱落

物体打击

电缆敷设绑扎要牢固

配电柜安装人员的技术等级不够

接线错误,造成触电、设备损坏、火灾

必须是合格技术人员进行接线

16

电梯调试

接线错误

造成触电、设备损坏、火灾

电梯调试前必须将所有的接线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动车调试

设备故障

接线错误,造成触电、设备损坏、火灾

所有的电气设备、电线用摇表测试绝缘电阻,测试合格后方可动车调试。

电梯调试时无关人员乱动电器开关

触电

电梯调试时无关人员不得乱动电器开关,调试时严格按照调试手册进行,不得违章操作,电梯第一次动车就必须将补偿装置装好

配重铁压板不紧

轿顶上操作人员碰伤

在轿顶上操作人员应注意动静距离,当电梯运行到中间时应注意对重架,防止碰伤。

电梯调试过程中发生故障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必须将电路切断,然后方可处理故

17

变配电装置

配电室或发电机房建造不符合要求

容易产生火灾、触电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要求建造

配电室内地面未按要求进行绝缘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配电室内地面未按要求进行绝缘

总配电箱未设置过载保护

产生火灾

安装超载保护

配电房无防火设施

对紧急情况很难作出应急,紧急情况恶化

配备足够的防火设备

变压器容量不够

引起火灾

更换大功力变压器或增加发电机使满足要求

发电机组未独立设置接地系统

容易产生触电事故

发电机组必须独立设置接地系统

发电机室存放油桶

容易产生火灾

杜绝这类情况发生

发电机组电源之间与外电源之间无控制并列运行措施

产生火灾、触电

发电机组电源之间与外电源之间无设置控制并列运行措施

无明显警示标志

产生意外触电

警示标志明显、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18

用电档案

无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现场用电混乱,产生重大安全隐患

施工前前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

无地极阻值遥测记录

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不了解、存在安全隐患

定期进行地极阻值的检测并作好记录、根据情况进行整改

电工未定期巡查

产生意外触电、火灾

项目部制定用电管理制度,电工定期巡查

19

配电线路

电线老化、破皮、拖地、浸水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禁止使用这类导线

导线绑扎非绝缘柱子上或用金属绑扎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导线绝缘线或绳绑扎在绝缘柱子上

未使用五芯电缆线或使用四芯外加一根线代替五芯电缆线

容易产生火灾、触电

使用五芯电缆线

电线拖地、浸水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施工现场电线架空

线路过道无保护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要求搭设

电杆、横担不符合要求

电杆倒塌电缆线受损产生漏电触电短路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要求搭设

20

电器装置

闸具、熔断器、保险丝与设备容量不匹配、用其他金属代替熔丝

容易产生火灾

严格按照设计计算书配备各元件、规范化使用,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

用其它金属代替熔丝

容易产生火灾、触电

禁止用其他金属代替熔丝

21

现场照明

照明与动力用电未分路设置

动力机械设备三相电流不平衡,烧毁电机或产生火灾

照明与动力用电分路设置

灯具金属外壳未做接零保护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使用前电工检查作到外壳接零保护

照明专用电路无漏电保护器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照明专用电路使用漏电保护器

手持照明灯、危险潮湿场所未使用安全电压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手持照明灯、危险潮湿场所使用安全电

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4m未使用安全电压供电

容易产生触电

使用安全电压

照明供电采用绞织线

产生漏电、触电

禁止使用这类导线

22

现场照明

危险场所、通道口、宿舍等设置照明不足

产生意外伤害

危险场所、通道口、宿舍等设置照明足够照明

23

现场照明

36v以下电压照明线路混乱接头处未包扎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所有接头必须包扎好

24

配电箱与开关箱

违反“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误操作引起机械伤害、触电无保护

现场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电箱安装位置不当周围杂物繁多

紧急情况下不便操作

根据现场情况合理设置电箱、电箱必须便于操作

插头、插座、闸具损坏或不符合要求

产生漏电、触电

重新更换插头、插座、闸具

电箱无PE专用接线端子板

容易产生触电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设置

电箱进出线混乱或无保护措施

电缆线破损产生触电

电箱进出线做到有序,且应有保护措施

配电箱内多路配电无标识

紧急情况下容易误操作

配电箱内多路配电标识清楚

电箱材质不符合要求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要求制造

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

容易产生漏电、触电

使用标准电箱

25

配电箱与开关箱

未作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触电无保护

施工用电作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开关箱内无漏电保护器或参数不符合要求

触电无保护

开关箱内安装合理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位置设置不当

触电无保护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设置

电箱内隔离开关设置不符合要求

容易产生触电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设置

26

接地与接零系统

工作接地不符合要求

触电无保护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作好接地

未采用TN-S系统

容易产生触电事故

采用TN-S系统

重复接地不符合要求

中心点偏移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作好接地

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混接

机械设备漏电产生触电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作好布线

专用保护零线设置不符合要求

触电无保护

按照《临时用电规范》施工

27

外电防护

小于安全距离且无防护措施

容易产生触电

施工前进行严密防护

防护措施封闭不严、不符合要求

容易产生触电

施工前进行严密防护

无明显警示标志

产生意外触电

警示标志明显、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在线路下方施工作业或搭设临时设施

容易产生触电

禁止在线路下方施工作业或搭设临时设施

28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的技术措施和所需料具未列入施工组织设计

防护措施和防护用料具得不到落实

高处作业的技术措施和所需料具应列入施工组织设计

高处作业施工前,未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未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用品

人员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高处作业施工前,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用品

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为不合格产品,或在投入使用前未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性

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引发各类事故

购买合格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对以上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认其完好性

高处作业人员的不知或未正确使用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

防护设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无法制止事故的发生

对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雨天进行高处作业时未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水未及时清除

人员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雨天进行高处作业时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并及时清除积水

高处作业

临时拆除的或变动的安全防护设施,未经施工负责入同意,拆除后未采取可靠措施,未及时恢复

人员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临时拆除的或变动的安全防护设施,须经施工负责入同意,拆除后应采取可靠措施,并及时恢复

29

高处作业

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未设立警戒区,未派专人监护,上下同时拆除

人员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须设立警戒区,并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30

高处作业(洞口)

楼梯口、电梯口及电梯井筒、预留洞口、钢管桩钻空桩等桩孔上口,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无防护或防护不严

高处坠落、人员跌倒、车辆倾翻

楼梯口、电梯口及电梯井筒、预留洞口、钢管桩钻空桩等桩孔上口,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均须按《高处作业规范》的要求防护

31

临边高处作业(临边)

高处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未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

物体打击

高处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先行拆除或加以固定

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拦板的阳台、料台与调平台周边、雨棚与挑檐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未按规定设置防护栏杆

高处坠落

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拦板的阳台、料台与调平台周边、雨棚与挑檐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按《高处作业规范》规定设置防护栏杆

首层高度超过3.2m的二层楼面周边,以及无脚手架的高度超过3.2m的楼层周边未在外围架设一道安全平网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首层高度超过3.2m的二层楼面周边,以及无脚手架的高度超过3.2m的楼层周边在外围架设一道安全平网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未按规定安装临时护栏

高处坠落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按规定安装临时护栏

井架与施工电梯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未设置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未搭设防护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井架与施工电梯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设置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搭设防护棚

各种垂直运输设备卸料平台两侧未安装防护栏杆,平台口未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高处坠落

各种垂直运输设备卸料平台两侧安装防护栏杆,平台口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临边防护栏杆杆件的规格、材质、强度、连接和搭设方式不符合规范要求

防护不符合要求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临边防护栏杆杆件的规格、材质、强度、连接和搭设方式应符合《高处作业规范》的要求

32

攀登作业

柱、梁和行车梁等构件吊装所需直爬梯及其他登高拉爬件无施工图或相关说明规定,移动式爬梯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爬梯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防护设施得不到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柱、梁和行车梁等构件吊装所需直爬梯及其他登高拉爬件应在构件施工图或说明内加以规定

梯脚底部不坚实,垫高使用,上端无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过大或过小,踏板上下间距过大或有缺档

爬梯滑落,人员高处坠落

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30cmm位宜,不得有缺档

攀登用具结构不牢固,梯面上作业荷载超过规定荷载时未按实际情况加以验算

超载爬梯毁坏,人员高处坠落

攀登用具结构必须牢固可靠,梯面上作业荷载不应大于1100N,有特殊作业时,按实际情况加以验算

攀登作业

梯子加长使用时连接不可靠,有多处接头

梯子不牢固,人员坠落

梯子如需加长使用,连接后的梯梁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且接头不得超过一处

折梯使用时铰链不牢固,无可靠拉撑措施,上部夹角过大或过小

折梯滑趴,人员高处坠落

折梯使用时铰链必须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

固定式真爬梯未使用金属材料,支持撑用角钢过小,预埋与焊接不牢固,梯子顶端踏棍与攀登的顶面不平齐,未加扶手栏杆,攀登高度超过2m时未加设护笼,超过8m时,未设置梯间平台

爬梯强度不够,无防护设施,人员在攀爬过程中得不到休息,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固定式真爬梯应使用金属材料,梯宽不应大于50cm,支持撑应用不小于L70X6的角钢,预埋与焊接均必须牢固,梯子顶端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平齐,并加设1~1.5m扶手栏杆,攀登高度超过2m时宜加设护笼,超过8m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钢柱安装时未按规定合理使用爬梯,或操作平台,爬梯或平台不符合要求

无可靠平台,易发生人员坠落

钢柱安装时未按规定合理使用爬梯,或操作平台

登高安装钢梁时,未在两端设置挂梯或钢管脚手架,梁面上行走时未设置钢索扶手或扶手绳

高处坠落

登高安装钢梁时,未在两端设置挂梯或钢管脚手架,梁面上行走时未设置钢索扶手或扶手绳

33

交叉作业

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位于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之内

物体打击

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位于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之外,不符合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钢模板、脚手架拆除时下方有其他作业人员

物体打击

钢模板、脚手架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作业人员

自结构二层起,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电梯的进出通道口)未搭设安全防护棚,高度超过24m以上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未设双层防护

物体打击

自结构二层起,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电梯的进出通道口)应搭设安全防护棚,高度超过24m以上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

位于上方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和操作间未搭设双层防护棚

物体打击

位于上方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和操作间应搭设双层防护棚

34

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未经技术人员按现行有关规范设计,计算书和图纸未编入施工组织设计

操作平台不稳定

操作平台应由技术人员按现行有关规范进行设计,计算书和图纸应编入施工组织设计,搭设人员应严格按方案施工

移动式操作平台面积、高度过大

操作平台不稳定

操作平台面积不应超过10m2,高度不应超过5m.

35

三宝使用

安全带不符合国家标准;人员高处作业未系挂安全带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带

作业人员高处坠落

1、购买合格产品;2、根据需要给工人配备足够的安全带;3、教育工人正确使用安全带;4、老化、损坏的安全带及时报废;

三宝使用

脚手架外侧等应张挂安全立网或安全平网的地方未张挂安全网,安全网不符合标准

人员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1、购买合格产品;2、按规范和标准要求张挂安全网;3、轻微破损的安全网须经修补后再使用,老化、破损严重的安全带及时报废;

36

三宝使用

安全帽不符标准要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未戴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帽破损严重

安全帽不符标准或破损严重,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工人不戴或未正确使用安全帽容易受到物体打击、和物体碰撞而使头部受到伤害

1、购买合格产品;2、给工人配备合格的安全帽;3、教育工人进入施工场地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帽;破损严重的安全帽须及时淘汰。

37

气瓶

操作人员对操作规程理解与熟悉不够

产生意外伤害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

气瓶无防震圈或气瓶倾倒

容易产生爆炸

安装防震圈、使用气瓶时先将气瓶放稳再使用,对工人进行交底

气瓶存放、使用、与明火距离不合要求

容易产生爆炸

严格按照规定规范化使用,对工人进行交底

氧气与乙炔运输未分开

在外因作用下容易产生火灾、爆炸

在运输过程中分开运输

气瓶存放无防护帽

气体泄露

安装防护帽

气瓶仓库存放易燃化学物质、未配灭火器

容易产生火灾

气瓶仓库杜绝易燃易爆化学物质、配备足够灭火器

乙炔瓶使用无防回火装置

产生气瓶爆炸

对工人进行交底,杜绝无防回火装置时动火

38

载重汽车

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

无证人员上岗产生意外伤害

对司机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

发动机启动、加速、制动性能不好

产生交通事故

定期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定期自检和维修

司机违章操作

产生交通事故

司机必须持证驾驶,每年必须复审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结合不平稳

产生交通事故

定期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定期自检和维修

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产生交通事故

定期自检和维修

39

起重吊车

汽车吊用钢丝绳磨损严重、强度不足

钢丝绳断绳

选用符合要求的钢丝绳

汽车吊钢丝绳编结不符合要求

滑索

钢丝绳编结长度必须满足强度的要求

汽车吊索具选配不合理

吊物失稳

选用合理的索具

汽车吊超载起吊

钢丝绳断绳

严禁超载

吊重时吊点选择不当,夹角不符合要求、操作不当

失稳、物体打击

选准重心起吊、绑扎牢固

汽车吊吊臂下站人

机械伤害

汽车吊吊臂下严禁站人

作业人员捆绑未戴手套

机械伤害

捆绑时带手套操作

零部件竖向结构重心高度偏高

倾覆

横向平放固定、定时停车检查

运输平板车超载、超速行驶

交通事故

选派合格的驾驶员,小心驾驶

40

交流电焊机

操作人员对操作规程理解与熟悉不够

产生意外伤害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

接线柱表面粗糙、不平整

容易产生火花、失火

平时使用必须安有防雨罩或定期维修

交流电焊机

使用时无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

触电无保护

使用前进行检查,确定有二次降压保护器方可使用

焊把线接头过多或破损严重

产生触电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

操作人员未使用面罩、绝缘手套

伤害工人眼睛、容易产生触电

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配备面罩与手套

无防雨盖板

产生漏电触电

在雨天施工必须检查焊机防雨措施,工人持证上岗

焊机接地不符合要求

产生触电

定期检查、维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