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643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docx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docx

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doc

1.(北京市通州区模考试题)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木桶B.纯棉毛巾C.不锈钢杯D.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2.(湖北宜城市模考试题)下列一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H4、CO2、H2B.CO2、HCl、N2C.SO2、CO、NO2D.HCl、N2、O26

3.(北京市通州区模考试题)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面粉C.泥沙D.蔗糖

4.(北京市西城区一模题)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理盐水B.啤酒C.食醋D.蒸馏水

5.(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模考题)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碳酸钙、空气B.氢气、硫酸钠、水

C.甲烷、食盐、冰水  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6.(北京市西城区一模题)下列物质放置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减少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氢氧化钠D.氯化钠

7.(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模考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8.(北京市西城区一模题)蚂蚁会分泌一种信息素(C10H18O),下列关于该信息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碳、氢、氧元素组成②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③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8∶1④一个信息素分子中含有29个原子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模考题)分析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都属于金属元素B.都属于阳离子 C.属于一种元素D.都是稳定结构

10.(湖北宜城市模考试题)(北京市西城区一模题)物质甲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

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乙、丙、丁都是氧化物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该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D.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是16︰9

11.(山东济南市模考试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B.某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12.(湖北宜城市模考试题)有一混合气体由CO、H2、H2O、CO2组成,将其依次通过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②浓硫酸,③灼热氧化铜后,剩余气体是:

A.水蒸气和CO2B.只有CO2剩余C.只有水蒸气剩余D.没有气体剩余

13.(北京市西城区一模题)下列是分析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测定纯度

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用排水法收集VmL气体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14.(江苏省南京市 高淳区模考试题)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B.水电解属于分解反应 

C.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5、(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模考题)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④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⑤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

16.(山东济南市模考试题)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

D.玻璃棒:

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  

17.(江苏省南京市 高淳区模考试题)  用燃烧法除去氮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中的氧气,得到氮气,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 

18.(江苏省南京市 高淳区模考试题)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三块锌片进行了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解析版)(III)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③,研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研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①和③,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19.(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模考题)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NaCl

Na2CO3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过滤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考点:

物质的除杂

20.(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模考题)某物质的充分燃烧产物是CO2和H2O,为了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称取0.84g待测物完全燃烧后,称得D装置增重1.08g,E装置增重2.64g。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没有氧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

C.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A、B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D.氧化铜的有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21.(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模考题)(9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

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

可能只有CaCl2;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或方法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pH试纸b.检查导电性c.镁条d.硝酸银溶液

 (3)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22.(北京市通州区模考试题)(6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下列食品中,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橙子B.牛奶C.米饭D.鸡蛋

(2)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作用。

(3)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

(4)Na2CO3的俗称是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5)二氧化碳是生产小苏打的原料之一。

一定条件下,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NH3)和CO2,即可从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过滤,滤液中只含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两种溶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3.(北京市西城区一模题)6分)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资料:

Na2CO3+CaCl2=2NaCl+CaCO3↓】

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4)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E中的溶质可能是。

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

24.(山东省济南市模考试题)(7分)现欲通过实验确定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Cl、CuO、Na2CO3、Cu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3)滤液D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4)写出实验过程④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固体混合物A中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取适量的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只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然后过滤,得到滤

液M;

②向滤液M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得到滤液N;

③再向滤液N中滴加少量(写化学式)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北京市通州区模考试题)(5分)最近的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病患者增多。

(1)为了健康,建议人们出行时尽量戴口罩。

防PM2.5的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

作用。

(2)下列行为中可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①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②随意丢弃一次性快餐盒和塑料制品

③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直接排放④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

⑤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燃煤、扬尘对PM2.5的贡献率超过了50%。

为减少污染,需要对煤综合利用。

下面是煤的一种综合利用方式,请你进行分析。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物质

图例:

微观

示意图

①构成丙物质的元素质量比是分子

,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H2O、CO

(填化学式);

②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答案】

(1)吸附 

(2)②③⑤ (3)①12:

16(或16:

12)H2O、CO ②3:

2

26.(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模考题)(8分)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步骤1: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性;

步骤2:

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白色沉淀为(写化学式)

步骤3:

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选填字母):

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碳酸钠溶液

[实验猜想]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①NaClNa2CO3;

②NaClCaCl2和NaOH;

③NaClNa2CO3和NaOH;④…

[实验验证](提示:

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