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630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docx

《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docx

政治学原理大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政治的分析单位:

是指政治理论的构建单位,或立论的前提和出发点。

这种理论既可以是实证性理论,也可以是规范性理论。

在政治学中个人、集团和阶级三种分析单位对于理解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洞见。

2、政府政治观:

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观,它主张政治只与国家有关,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

政治活动在空间上仅限于政府机器,如内阁、国会、政府官员等,在人员上则限于政治家、文官和游说者。

3、非政府政治观:

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尽管政党和利益集团本身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但是他们的活动指向是政府——政党的目标是通过定期的竞选性选举获得政权,利益集团的目标是通过游说等各种方式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

4、公域与私域二分法的古典形式

公共的

私人的

国家、政府机构设置

市民社会、自由性组织:

企业、工会、俱乐部、家庭

公域与私域二分法的修正形式

公共的

私人的

公共领域政治、经济、工厂、艺术、文化等

个人领域家庭和家庭生活

上述两种形式的区别在于,古典形式中公域和私域的界定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国家之外便是市民社会。

而在修正形式中,公域和私域的界定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凡是非个人的东西便是公共的。

5、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政治是所涉事情重大而普遍的国家活动;行政相反,它是关于个人和细琐事情方面的国家活动。

因此,政治史政治活动家的特殊领域,行政是技术官员的领域。

虽然政策若无行政的帮助便一无所是,但是行政并不因此就是政治。

6、政党分肥制:

在官职领域推行“民主”的做法,由在选举中取胜的政党从自己的支持者中遴选官员,其理由:

1、民主政治表现在管理任用上,就是民选官吏(信念因素);2、官吏职务简单明白,具有普通智慧的人均可胜任(认知因素);3、既然人人可以当官,所以官职的任期越短越好,使大家都有任官的机会,以符合民主与平等的精神,因此主张“任期短暂”、“官职轮换”(操作因素)。

7、权力:

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

在这一意义上,权力是在动态人际关系中才得以现实和实现。

从理论上说权力的概念可适用于任何主体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人们对权力关系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8、经典权力观:

就最一般的含义而言,当A使B去做A想做但B本不想去做的事情时,可以说A对B行使了权力。

权力是使人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的能力。

基本特点:

1、将权力视为指定和实施法律与公共政策;2、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3、垄断性的掌握这种权力的是政府官员。

9、激进权力观:

A对B行使权力,但不是使B去做他本不想做的事情,而是影响、形塑甚或决定B的余万户。

核心在于在欲望和需求、在跟主观利益和客观利益之间做出区分,认为人们并不总是知道自己的真实利益之所在。

10、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尽管权力可以建立在强制性暴力的基础上,但是这种统治的成本显然太大,有时会大到统治者无法承受的地步。

所以统治者需要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力,把服务转化为义务。

这一转化的实质就是如何让民众不再将服从视为一种强迫的强制行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遵从,即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11、分权学说:

奠定现代分权制度基础的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近代分权学说,他们的论述有一个直接的靶子——霍布斯的绝对君主理论。

洛克认为,政府的立法和执行功能应由两个不同的机构来行使。

洛克的分权学说是两权分立而不是三权分立,因为他没有区分执行权与司法/审判权(他所谓的执行权包括了今天我们所说的行政和司法)。

洛克认为两权即使分立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立法权是国家唯一的最高权力,其他权力均从属于立法权,也就是说,立法权和执行权是上下从属关系。

在孟德斯鸠那里,三权分立的概念得到了明确的阐释,而且三权分立之间的关系是水平的。

12、制约和平衡:

权力分立与相互制约、相互制约与彼此平衡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精巧的环节与机制。

除了横向层面的权力分立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制约与平衡机制之外,还有纵向层面的中央与地方分权。

13、如何看待政治概念界定中的多元纷争?

14、你赞成哪种权力观?

为什么?

我赞成激进权力观。

因为激进权力观主张A对B行使权力不是使B去做他本不想去做的事情,而是影响、形塑甚或决定B的欲望。

激进权力观的核心在于,在欲望和需求、在主观利益与客观利益之间的区分,认为人们并不总是知道自己的真实利益之所在。

激进权力观在此基础上揭示符号和观念对人们的偏好形成发挥作用。

15、政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概念,围绕权力而发生的问题便是政治的核心问题。

从理论上说,与经典权力观相关的问题有:

权力的必要性、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权力的制约结构、权力的功能与范围、权力的行使方式、权力行使的效率与效能、权力的更替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权力面临的挑战等。

在这些问题中,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和权力的制约结构最为重要,因为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则,后者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他们一起构成了政治或政治学的核心问题。

第二章

1、传统制度主义:

19世纪下半叶,也就是政治学发轫之初,出现了一大批对政治制度进行描述的形式—法律研究,我们今天称之为老制度主义或传统制度主义。

2、行为主义:

在这之前,所有的政治学者都研究制度,却不去研究人。

而行为主义革命完成了这一转折。

这一转变可以从行为主义者的研究假设和流行术语中反映出来。

它们包括:

(1)人类行为中存在可发现的一致性,亦即所谓的行为规律;

(2)这种一致性可以通过经验测定来证实;(3)这种经验测定要求运用可计量的数据分析方法;(4)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致力于实证性的理论假设,试图解释、理解,甚或预测人们的政治行为以及政治制度运作的方式。

3、价值中立:

是行为主义主张的,是后行为主义对行为主义批判的另一个火力集中点。

后行为主义的立场是,任何社会科学研究都不可能摆脱意识形态的干扰而处于价值真空状态。

4、研究范式:

恰如存在不同的政治界定一样,政治学者对如何研究政治现象也持五花八门的立场,研究范式多样。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性。

首先是,在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不同研究范式“各领风骚”,它们相互并存而没有彼此的替代关系;其次,政治学进入后行为主义阶段后不复存在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

如果说前者反映了数量上的“多”,那么后者显示了地位上的“无中心”。

研究范式的多元性在不同的国家情形有所不同。

研究范式的多元性一方面开拓的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拥有广阔的研究领域与视野,但另一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范式:

是指常规科学所赖以成立和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它为处在同一学科中的人们提供了关于世界的信念、研究规范、基本假设和运思方向,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

5、新制度主义:

是对行为主义的修正,和古典制度主义相对。

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是重要的(是一个很重要的自变量,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并将其置于自变量的解释地位。

简要地说,就是强调制度(规则、规范)对人们行为选择的制约作用。

新制度主义是一个复数,亦即存在不止一种制度主义,而且它们源于不同的学科背景。

通常区分为历史制度主义、经济学新制度主义(或制度经济学)、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以及社会学中的制度主义。

运用新制度主义分析政治,其核心问题有三个:

第一,哪一种政治制度最适宜于产生“好”的政府和社会关系?

第二,怎样理解政治制度安排的多样性?

第三,政治制度的差异对政治行为、政治权力和政治过程的结果产生了哪些影响?

新制度主义是正在发展的研究取向,许多关系尚有待理清。

6、“精英—大众”二分法:

人类社会都区分为少数居于统治地位的精英和众多被统治的民众。

7、累积性不平等和弥散性不平等:

累积性不平等是纵向的,是精英主义者采取的“有—无”假定;弥散性不平等是横向的,倾向于将权力硬块打碎,构成一种虽然不是均匀的但至少是随机分布的状态。

8、经济人:

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太深了,以至于经济学家不得不来研究政治。

经济学家研究政治自然与政治学家不同,他们将经济学的一套方法带了进来。

于是,政治家、行政人员、公民以及利益集团、政党、政府机构等统统被视为具有自利本能而又善于理性算计的“经济人”。

公共选择理论创始人布坎南提出“经济理性人”(成本利益分析)

9、地方性知识:

10怎样理解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性?

恰如存在不同的政治界定一样,政治学者对如何研究政治现象也持五花八门的立场。

在分析假定(预设)、焦点和方法等方面,政治科学家们彼此提供冲突的东西;他们经常描述同一个东西,却提出十分不同的分析。

有时他们甚至以不同的方法来观察世界。

可以说,研究取向的多元性是政治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性。

首先,在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不同研究范式“各领风骚”,它们相互并存而没有彼此的替代关系;其次,政治学进入后行为主义阶段后不复存在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

如果说前者反映了数量上的“多”,那么后者显示了地位上的“无中心”。

研究范式的多元性在不同的国家情形有所不同。

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性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一个多中心的时代意味着失去主流的时代,同时也意味着主流重构的时代。

研究范式的多元性一方面开拓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拥有广阔的研究领域与视野,但另一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1如何评价行为主义革命对政治学的贡献及其缺陷?

贡献:

之前,所有的政治学者都研究制度,却不去研究人。

而行为主义革命完成了这一转折。

行为主义者的研究表明,

(1)人类行为中存在可发现的一致性,亦即所谓的行为规律;

(2)这种一致性可以通过经验测定来证实;(3)这种经验测定要求运用可计量的数据分析方法;(4)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致力于实政性的理论建设,试图解释、理解,甚或预测人们的政治行为以及政治制度运作的方式。

行为主义研究强调区分事实与价值,主张从事实的研究中发展理论。

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行为主义阶段不但在研究对象上有所不同,而且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突破。

缺陷:

对道德判断漠不关心;在沿循科学方法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知识的数学形式;强调理论标准而忽视社会问题;将社会力量作为(政治)行动的决定要素,无视行动者的理性选择;忽视形塑现状的政治体系的历史因素。

行为主义者标榜价值中立,这是一种维护现存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的意识形态,因为它使社会科学家从社会批判中退却出来,不关心现实问题。

12如何理解政治学的科学性与国别特点?

第三章

1民族国家:

一般来说,只有民族和国家两者合为一体,即国家内只有单一的民族,国家的领土界限与民族居住地的范围相同,而且文化与政治已经逐渐融合,才符合“民族国家”的纯粹含义,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民族国家是一种多民族的混合体,他们共同享有领土、人口、主权。

2立宪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是西方国家进入宪政国家时期的一种政体形式,君主是国家元首,其权利受到宪政不同程度上的限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实行妥协的结果。

立宪君主制又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两种。

二元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是君主制和议会制并存的政体。

特点是1、政府与议会分掌政权2、内阁是君主形式行政权的机构,内阁是根据君主的意志组织起来的,对君主负责。

3、君主是真正的权力中心,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君主及接近君主的少数人手中。

议会君主制:

议会君主制是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约束、君主为虚位元首的国家。

在议会君主立宪制下,议会处于主导地位,议会制定宪法,制约内阁,内阁由议会产生,掌握行政权,向议会负责;过往是国家元首,但不掌握实权,只有象征性的地位。

由于实权完全掌握在内阁手中,所以这种政体又被称为内阁制。

3共和制:

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在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共和制。

另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是以议会未国家政治活动中心,政府由议会长生并且对他负责的一种政体。

特点:

1、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他享有立法权,拥有组织和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