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540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docx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docx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xx理工大学xx学院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4电气三班

姓名:

刘德员

学号:

201430884035

同组队员:

庄阳,沈李,黄金金,陈区,胡源

指导教师:

王萍

 

日期:

2014年7月9日

一、设计目的

为了熟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从整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加贴近实践的知识,巩固我们理论方面的理解,学习Orcad仿真软件的使用,实现题目所要求的仿真效果,了解实际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因此对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二、设计要求

第一部分:

电路如图

(1)所示,结合必要的理论分析和相关计算,用仿真软件研究下列问题:

(1)确定一组电路参数,使电路的Q点合适。

(2)若输出底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

若输出电压波形顶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

若同时出现顶部和底部失真呢?

调整Q点约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3)要想提高电路的电压放大能力,可采用哪些措施。

(1)

第二部分:

利用软件研究图

(2)所示电路的频率响应。

(1)设C1=C2=10uF,分别测试它们所确定的下限频率。

(2)C1=C2=10uF时电路的频率响应及C1,C2取值对低频特性的影响。

(3)放大管的集电极静态电流对上限频率的影响。

图(7)

三、设计内容

3.1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仿真分析

3.1.1.题目分析

(1)确定一组电路参数,使电路的Q点合适:

自己选定一组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通过观察仿真软件的输出波形,判定是否可以得到一组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2)若输出底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

若输出电压波形顶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

若同时出现顶部和底部失真呢?

答:

出现底部失真说明晶体管产生饱和失真,即Q点过高,只要适当把Q点降低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出现顶部是真,说明晶体管产生截止失真,即Q点过低,只要适当把Q点升高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如果出现底部和顶部同时失真,就要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值适当减低,从而达到目的。

(3)要想提高电路的电压放大能力,可采用哪些措施:

①选用高倍数晶体管;②提高输出阻抗;③提高电源电压;④采用多级复合。

3.1.2.整体构思

先用课本的理论知识根据自己设定的参数分析电路的Q点,分析某一个量对Q点的影响,然后在仿真软件上验证是否正确。

同理对其他的量也进行一样的验证步骤。

分析一些参数对波形失真与否的影响,确定解决失真问题中要改变的一些变量,从而得到解决失真中具体问题的方法。

如果要知道其放大能力,就要使得放大倍数增大,输出电阻大的话,输出电压也会相应的变大,根据放大倍数的公式AU=U0/Ui。

当,U0变大的时,AU也会相应的变大,其放大能力也就提高了。

3.1.3具体实现

①确定合适的Q点:

任意给定一组参数。

在Orcad软件上,得出的Q点的值,判断出是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在根据两种失真的解决方法,依次尝试,得出最后的在放大区域内的输出波形(没有失真情况下),也即其中一个适合的Q点。

适合的Q点参数如下图所示。

(2)

得出的输出波形仿真图如下。

图3

②根据“①”步骤中可以得到一些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的波形图,它们的参数分别是:

a.顶部失真:

Rb2=10k。

其他参数跟图

(2)的参数一样。

得出的波形图如下

图4

解决方法:

(如果把Rb2增大到15k,就等效于把基极电源增大,从而达到了解决顶部失真的目的,就可以得到上面的图3的波形图了)

b.底部失真:

Rb1=5k。

其他的参数跟图

(2)的参数一样得出的波形图如下:

图5

解决方法:

如果把Rb1的值增大到12k,也即等效的减少了IBQ的大小,从而达到解决底部失真的目的,也就可以的上面图3的波形图。

C.同时出现底部和顶部失真:

RL=2.3k,其他参数与图

(2)一样,这样就出现了底部和顶部同时失真的输出波形仿真图如下

图6

解决方法:

如果把RL=5.1k,也即增大了交流负载线的斜率,使得输出最大不失真电压峰值变大,此时的波形图如图3所示。

3.1.4定性说明以及定量计算

3.1.4.1确定合适Q点的定量计算:

由图1可得近似计算方法:

        ,

        若采用戴维南等效,则有:

        

        其中:

    ,

        

        可见,只有在电阻Re和Rb1、Rb2是同一数量级时才可以简单采用估算方法。

如果Re比Rb1、Rb2小得多,则只能采用戴维南等效方法进行计算。

3.1.4.2底部失真,顶部失真和同时底部、顶部失真的定性分析:

顶部失真可以适当提高静态工作点Q,只有将基极电压增大,就可以以实现将Q点降低。

如果是底部失真,就要适当降低Q点,为此,可以增大基极电阻,以减少基极静态电流IBQ,从而减小集电极静态电流ICQ;也可以减少集电极电阻以改变负载斜率,从而增大UCEQ,或者变换一直β较小的管子,以便在同样的IBQ情况下减小ICQ。

若同时出现顶部和底部失真呢?

调整Q点约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根据交流负载线的斜率=【-1/(Rc//RL)】,所以如果是底部和底部同时失真的话,说明交流负载线的斜率比较小,为了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增大其斜率,则只能够增大RL。

由于RC不变,所以不影响到直流负载线的斜率,波形的幅值就会变大。

达到目的)。

3.1.4.3提高电压放大能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为使问题简单起见,设电路某一参数变化时其余参数不变。

在晶体管的h参数等效电路中:

        

(1)

 图1所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2)

其中:

单从式

(2)看,可以通过增大β、RC、RL和减小rbe来增大|AU|,这些方法是否合理且行之有效呢?

(1)RL是由负载本身决定的,通常不能改变。

(2)增大RC虽可使AU增大。

但必须考虑到,一方面由于输出电阻为,增大,就是增大,从而使电路带负载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当远远大于时,,所以增大对提高电压放大能力的影响不大,而且增大会使静态管压降减小,从而可能引起放大电路产生饱和失真。

(3)若且,根据式

(1)可得

        (3)

  于是式

(2)可改写为

(4)

        式(4)表明,通过更换管子来增大对影响不大。

换言之,在相同的情况下,大的管子也大,只有在不满足式(3)时增大才是有效的方法。

同时应注意,增大会使增大,从而使Q点沿直流负载线上移,易产生饱和失真。

(4)减小使增大,随之增大,必然减小,根据式

(2)可知,一定增大。

从对各种组态的放大电路分析可知,电压放大倍数与有关,所以对单管放大电路而言,减小是增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由于输入电阻,减小和将使减小,从而增大从信号源汲取的电流;而且减小会使Q点沿直流负载线上移,易产生饱和失真。

        综上所述,各种方法中,减小即增大是提高图1所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的减小必须适当。

可见,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不能顾此失彼,应当充分考虑它们对Q点的影响,以及由于Q点变化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的影响。

上述分析也说明,不能将电子电路中的表达式看成为单纯的数学公式,电子电路是非线性电路,各种参数均与静态工作点有关。

我们应对照电路深入理解式中各参量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3.2电路的频率响应的仿真分析

3.2.1题目分析

(1)设C1=C2=10uF,分别测试它们所确定的下限频率:

先自己选定输入直流电源和输入交流电源的参数,晶体管选用高频小信号晶体管ZTX325,通过观察仿真软件的输出波形,和静态工作点数值的分析,判定是否可以得到一组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此后开始进行下限频率的求取。

对于C1所确定的下限频率,可令C2=500uF,使得C2对放大电路下限频率几乎无影响。

同理,对于C2确定的下限频率,也可令C1=500uF。

用仿真软件,得出电路放大倍数AUS的波特图,在波特图中可以找出中频带的峰值,峰值的0.707倍的值所对应的频率则是其下限频率fL。

这样就求出了两个对应的下限频率。

(2)C1=C2=10uF时电路的频率响应及C1,C2取值对低频特性的影响:

①对于C1=C2=10uF时候对应的频率响应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对于其放大倍数AUs取dB值就可以了,也即在确定输出波形时候选定的量纲为dB(AUs),此时得到的图像就是该电路在C1=C2=10uF条件下的频率响应。

②对于C1,C2的取值对其低频段的特性的影响,我们可以分别对C1与C2取不同的值,观察其变化,则可以得出其变化的规律。

从而得出最后结论。

(3)放大管的集电极静态电流对上限频率的影响:

改变放大管的集电极的静态电流,也即改变基极的电流,前提是要保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域内,方可进行下面的步骤:

观察其上限频率的变化,得出结论。

3.2.2整体构思

先实现第一小题的仿真分析,在其中得出下限频率之后,再做第二小题,再实现第三小题的仿真分析,这三个小题主要注意的就是静态工作点,一定要保证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域内,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2.3具体实现

(1)求下限频率。

如图(7)——上面。

令C1=10uF,C2=500uF,其它值不变,则可得到的AUS的波特图中,标志其峰值是105.883,再由105.883×0.707=74.859所对应的频率,通过在仿真图上移动校准线,得到的对应的频率值则为下限频率的值,具体可以从图(8)观察得出,C1确定的下限频率fL=2.4705Hz

图8

对于C2确定的下限频率,令C1=500uF,C2=10uF,跟

(1)中同样的步骤可以得到相应的下限频率fL=490.019mHz。

如图(9)

图9

(2)①频率响应仿真图:

令C1=C2=10uF,其它参数与图(7)一样。

在仿

真过程中,选定输出量纲为dB(AUs),得到的频率响应仿真图(10)

图10

②C1、C2对低频特性的影响:

表1

C1=10uF;C2=5uF(图11),fL=3.561Hz

C1=10uF;C2=30uF(图12),fL=2.538Hz

C1=5uF;C2=10uF(图13),fL=5.223Hz

C1=30uF;C2=10uF(图14),fL=1.391Hz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结论:

由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的下限频率数值对比可知,当

C1不变,C2减小的时候,低频带会变宽,反之变窄;当C2不变的时

候,C1减小的时候,低频带会变宽,反之则变窄。

(3)、放大管的集电极静态电流对上限频率的影响:

通过改变基极电阻Rb,可以改变基极电流,从而达到改变集电极电流的目的,在用仿真软件orcad作出其放大倍数的波特图,观察其上限频率的变化。

具体参数的设定如下表所示。

表2

Rb=620k,fH=6.8348MHz,如图(10)

Rb=750k,fH=6.1612MHz,如图(15)

Rb=500k,fH=10.533MHz,如图(16)

图15

图16

结论:

如表2数据所示,当Rb增大的时候,集电极电流减小,此时上限频

上限频率fH减小。

当Rb减小的时候,集电极电流增大,此时上限

频率fH增大。

四、仿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排除措施

1、在整个仿真过程中,有些参数设置过大的问题。

我们可以根据公式分析,得出一个大概的值,从而在仿真软件上设定出来,再观察其输出波形的变化,观察静态工作点的一些参数,从而对自己的分析的一个很好的验证,也为我们下一步参数的设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